1. 醫療糾紛是否屬於消法的保護范圍
醫療糾紛是否屬於消法的保護范圍,目前依然處於爭議。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一直是法院審理案件的難點。近來年,隨著醫療機構改革,部分醫療機構市場化經營,社會醫療美容整形機構不斷增多,患者在醫療機構醫療過程中受損害的情形越來越多。因此一些地方性法規將醫療糾紛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范圍。如浙江省《實施辦法》規定了患者的知情權、隱私權及醫療機構診療過錯造成患者人身傷害的民事責任,明確把醫患關系納入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福建省《實施辦法》也明確把醫患糾紛納入《消費者保護法》的領域,但絕大多數省份,對此問題並未作出明確規定。
目前對於醫療糾紛是否屬於消法的保護范圍普遍存在三種觀點:
認為醫療糾紛不能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理由是我國衛生事業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決定了醫院不能作為一般意義上的商品經營者,醫院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社會效益第一。醫院的醫療行為也不是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規定的普通消費行為,而是一種特殊消費行為。同時,患者也不是消費者,醫院的醫療消費仍然堅持執行政府的指導性價格,不採取市場的隨行就市,因此,患者交付的費用也與得到的診療服務不是等價交換。因此,醫療糾紛不能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認為醫院為人們提供的服務就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服務,其出售的葯品也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商品,並且醫院提供的服務與出售的葯品也都是有償的,因此,認為醫院糾紛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認為從總體上說醫患關系應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但我國當前醫院並未完全推向市場,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而不是市場調節價,因此,同時也應適用其他專項法律或有關立法的規定。
基於以上觀點,個人認為目前還是應該盡快由人大立法,明確醫療服務是否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單方面聽取衛生系統的意見或者一種聲音,都失之偏頗,最高立法機關可以根據廣大患者、消協、專家學者以及其他社會人士的意見,必要時舉行立法聽證會和專家研討論證會,盡快將醫療糾紛的適用法律明確和完善。
2. 醫療糾紛歸責的范圍是什麼
醫療糾紛的歸責原則是:1、過錯原則,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2、過錯推定原則,醫療機構存在法定違規行為的,推定其有過錯,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條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三)遺失、偽造、篡改或者違法銷毀病歷資料。
3. 醫療糾紛司法鑒定的內容範圍包括哪些
您好,醫療糾紛司法鑒定主要包括兩點:
1.醫療行為是否有過錯
2是否與患者死亡或者殘疾存在因果關系。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4. 醫療糾紛的案由怎麼確定
醫療糾紛是指基於醫療行為,在醫方與患方之間產生的因醫療過錯、違約而導致的醫療損害賠償及醫療合同違約等糾紛。醫療糾紛包括兩種:
(一)由於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糾紛。醫療過失是醫務人員在診斷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失誤。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二)醫療侵權糾紛。醫患之間對醫療行為及其後果是否侵權及侵權責任發生爭議。
這類糾紛的特徵是醫院在診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過失,僅僅是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這類糾紛大多是因為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並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
綜上所述,醫療糾紛的案由有以下兩種:
1、醫療服務合同糾紛
合同糾紛追究的是違約方的違約責任,凡是醫院違反注意義務或是未按規章規定給患者做檢查都屬於違約。
醫療服務合同糾紛的構成要件:
(1)醫患一方或雙方客觀上有違約行為。
(2)患者與醫療機構之間形成的是一種醫療服務合同關系。
歸責原則:如果一方當事人能夠舉證證明另一方構成違約,則應推定另一方具有過錯和違約並應承擔違約責任,除非另一方能夠舉證證明存在免責事由而免除違約責任。?
因此患方如果主張此糾紛,必須提供雙方存在醫療服務合同關系的證據,還要提供醫療機構違約的事實證據以及由於院方違約給患方造成損失的證據。
給大家例舉一個本人曾經辦過的案子:
患者某甲於2013年至2016年間,先後在某診所進行了四次自體脂肪充填顳部手術,由於手術失誤,致使患者在術後顳部腫脹,導致顳部劇烈疼痛並且顳部處於不斷生長狀態,頭部也會因此疼痛,造成記憶力下降,精神極度痛苦。2016年5月9日,某診所稱可以幫某甲將腫脹部分免費取出,於是某甲在某診所再次抽取了顳部脂肪,但某甲的情況並未好轉,並日益嚴重。某甲多次與某診所進行協商,希望某診所能如實告知手術情況,並幫助某甲解決,但其非但不予解決,反而推卸責任,故某甲以醫療服務合同糾紛為由提起訴訟。
法院判決:
某甲以醫療服務合同糾紛起訴某診所,認為該診所因自體脂肪填充手術失誤,造成其身體損害。首先,某甲需舉證證明雙方之間成立醫療服務合同關系,對此應提交醫療機構出具的掛號單據、醫療費票據、就診病歷、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現某甲均未提交,某診所對某甲就診的事實亦不予認可。根據某甲的陳述,其進行自體脂肪填充手術的時間為2013年至2014年期間,但某診所的營業執照顯示,該診所成立時間為2015年7月15日,某甲雖不予認可,但未提交相反證據。綜上,某甲未提交證據證明其與某診所之間成立醫療服務合同關系,故對其要求某診所退還醫療費並賠償相關損失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2、醫療損害賠償糾紛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是指醫療機構在診療護理過程中,因醫務人員診療護理過錯或者過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殘疾、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事故而引起對受侵害人的賠償糾紛。
構成要件:
(一)醫療機構或其工作人員在主觀上必須有過失,包括疏忽大意和過於自信。
(二)醫療機構或其工作人員有違法違規行為 所謂違法違規行為是指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規范、常規的行為。
(三)必須有人身損害的事實發生,且該人身損害應當達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確定的損害程度。
這里所說的損害事實,是指因醫方違反其注意義務的行為給患者造成人身損害後果。包括:1、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2、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3、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4、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後果的這幾種情況。也就是說,除死亡、殘廢、功能障礙外的其他人身損害,必須達到明顯程度才構成醫療事故,若損害不明顯則不構成醫療事故。
(四)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後果必須有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違規過失行為與患者人身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注意:之前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已經改為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只是在實體審查時,如果構成醫療事故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處理,如果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按照《民法通則》、《人身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意見》、精神損害的相關法規處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它問題歡迎隨時咨詢。
5. 醫療糾紛的定義是怎樣的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版業道德,改善權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
6. 民事訴訟中的醫療糾紛范圍涉及哪些
民事訴訟包括醫療糾紛。民事訴訟是指平等主體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訴訟。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六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7. 侵權責任法醫療糾紛中責任如何劃分
(一復)醫療制糾紛責任追究制度是執行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是良好解決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尤其是進一步做好防範醫療事故的具體措施。(二)醫療人員有過錯的醫療糾紛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糾紛。(三)醫療差錯是指在診療活動中,醫務人員雖有失職行為或技術過失,但未給患者造成死亡、殘廢、或組織器官損害導致功能障礙的不良後果。分為嚴重差錯和一般差錯。
8. 醫療糾紛和醫療投訴的定義和區別是什麼
醫療糾紛走屬於醫患矛盾沒有定論的階段,而醫療投訴是有了基本結論,如醫院自己的結論,上級醫療機構的鑒定等並不符合患者的訴求而要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訴,是醫療投訴。
9. 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如何劃分責任
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界定標准:醫療糾紛是指醫患雙方因診療活動引發的爭議,而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因過錯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事故。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醫療糾紛,是指醫患雙方因診療活動引發的爭議。
第四條
處理醫療糾紛,應當遵循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實事求是,依法處理。
10. 醫療糾紛的責任如何認定
1、法官直接判定
並不是所有醫療糾紛都必須經過醫療鑒定才能明確責任,根據《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問題的關鍵在於醫療糾紛案件爭議的事實是不是「專門性問題」,法官是否「認為需要鑒定」。
從前面醫療糾紛概念的分析可以得知,有些醫療糾紛爭議事實並不是專業醫療問題,甚至不涉及醫學知識,法官沒有必要依申請或依職權安排醫療鑒定。
2、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按照《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目前我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分為首次鑒定和再次鑒定,首次鑒定工作由設區的市級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級地方醫學會組織專家鑒定組進行;再次鑒定工作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組織進行;對疑難、復雜並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醫療事故爭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商請中華醫學會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但一般情況下,再次鑒定就是最終鑒定。
鑒定結論應該包括: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醫療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醫療事故等級等內容。
鑒定組會綜合分析醫療過失行為在導致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判定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從重到輕分為4級,完全責任、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和輕微責任。鑒定結論中的責任認定直接關繫到賠償項目、范圍和數額的最終確定。
醫療事故等級分為四級十二等,分別是一級甲、乙等醫療事故;二級甲、乙、丙、丁等醫療事故;三級甲、乙、丙、丁、戊等醫療事故;四級醫療事故。對於傷殘患者,醫療事故一級乙等至三級戊等對應傷殘等級一至十級。司法實踐中,事故等級與賠償數額之間不存在正比關系。
3、醫療過錯司法鑒定
從2005年10月1日起,全國人大會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正式實施,其中規定「在訴訟中,對本決定第二條所規定的鑒定事項發生爭議,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列入鑒定人名冊的鑒定人進行鑒定。鑒定人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由所在的鑒定機構統一接受委託。鑒定人和鑒定機構應當在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名冊註明的業務范圍內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決定》也明確了鑒定人依法迴避和出庭作證制度。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司法部)主管全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司法廳或直轄市司法局),負責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
司法鑒定結論要確定醫療過失參與度,分為ABCDEF六個等級。醫療過失參與度是指在醫療過失與疾病共同存在的案件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患者傷殘或死亡的損害後果,鑒定專家定量分析醫療過失在此後果中所起的作用,明確其參與因果關系的程度大小。醫療過失參與度是法院定案的重要依據,所以司法鑒定結論核心部分就是對這項指標的認定。
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同,司法鑒定只能由人民法院委託進行,且一般只能鑒定一次。對於爭議較大的鑒定結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7條規定「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對有缺陷的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