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大連市金州區松翰林一品
開發商跑了,金州政府接管了好像。
2. 聽說大連市金州區 桃園小區要動遷到翰林一品是真的嗎
翰林一品,現在多少年了都沒住進去,都快成爛尾樓了。
3. 鹽城翰林一品怎麼樣
翰林壹品位於鹽都新區神州路與新創路交匯處,所屬學區為神州路小學,神州路初中。至於好不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這個小區在新區的競爭力一般,畢竟北側有恆大、華僑城這樣的大公司的項目。
4. 宰相一品相當現在什麼官
清朝官制有九品十九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應該是正國級。
5. 雲南一品翰林影視有限公司怎麼樣
雲南一品翰林影視有限公司是2012-04-1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雲玉路與銀屯路交叉口億賢築錦商業服務中心6幢22單元第1-2層(1-2)號。
雲南一品翰林影視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303025920408305,企業法人錢瑞晟,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雲南一品翰林影視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影視投資管理,影視信息咨詢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雲南一品翰林影視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6. "翰林"是幾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翰林相當於現代的秘書一樣,翰林院編修的職務相當於現在中央辦公廳和政策研究室的秘書;官銜則有大有小,最大的可當到主任一級(進入政治局),小的依次相當於司局級、處級或科級。
翰林院編修主要是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實際上,其重要作用在於培養人才,類似於現在的實習生。秘書是領導者、主事者身邊的綜合輔助工作人員和公務服務人員。他們以輔助決策,綜合協調,溝通信息,辦文、辦會、辦事等為主要職能,是領導者、主事者的參謀和助手。
他們的指責都屬於編寫文書一類,故翰林相當於現代的秘書一樣
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
(6)本溪翰林一品糾紛擴展閱讀:
翰林制度
1、宋沿唐制設學士院
也稱翰林學士院,有時亦稱翰林院。翰林學士實際上充當皇帝顧問,很多宰相都從翰林學士中選拔。北宋前期的翰林學士,亦無秩品。
元豐改制後,翰林學士承旨和翰林學士成為正式官員,正三品,並且不任其他官職,專司草擬內制之職,例帶知制誥銜。由於唐代學士院自翰林院分出,故宋代有時亦稱學士院為翰林院。宋代另有專掌藝學供奉之事的翰林院,但與學士院的翰林院無關。西夏設翰林學士院,官員有學士等。
遼北面官中有翰林院,掌漢文文書及刑獄諸事,長官為翰林學士及翰林學士承旨等。金天德三年,置翰林學士院,設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等,掌起草詔書等事。
2、翰林兼國史院及蒙古翰林院
官員與金代同,分掌制誥文字、纂修國史及譯寫文字。
明翰林院掌制誥史冊文翰之事。入翰林院者官品雖低,卻被視為清貴之選。明朝翰林若得入直文淵閣參與機密,則更是貴極人臣。
清因明制,設翰林院。置掌院學士兩人,滿、漢各一人,從二品。清掌院學士無文學撰述之責,是侍讀學士以下諸官的名義長官,與唐宋之翰林學士有所不同。但仕為翰林官者不僅升遷較他官為易,而且南書房行走及上書房行走例由翰林官為之,因皇帝、皇子及近支王公,多蒙優待厚遇。
7. 官居一品各人的結局
沈京做呂宋總督,姚長子一直都是水師總兵,沈襄選擇了航海。
小說主要講述的是明朝嘉靖到萬曆年間的事情,從結廬而居的落魄,到官居一品的威嚴,男主人公沈默以其大胸懷、大智慧優雅而艱難地成長著。選取的歷史有趣而存在遺憾,作者通過文字彌補遺憾,並且將整個故事放置在一個平衡點上,兼顧厚重的歷史與輕松的故事。
作者的整體架構磅礴大氣,細膩之處生動有趣,幽默輕松中不失深刻老練,描寫起來歷史感十足,一些謀生經歷等情節的設置也更提高了代入感。
徐階(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號少湖,一號存齋。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後期至隆慶朝初年任內閣首輔。
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後因忤張孚敬,被斥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從此謹事上官。後又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朝廷機要大事。
徐階曾密疏揭發咸寧侯仇鸞的罪行,且擅寫青詞為嘉靖帝所信任。和嚴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謹慎以待;又善於迎合帝意,故能久安於位。
嘉靖四十一年,得知嘉靖帝對嚴嵩父子的不法行為已有所聞,於是就命御史鄒應龍參劾,終於使嚴嵩罷官,其子嚴世蕃謫戍。徐階則取代嚴嵩而為首輔。萬曆十一年,徐階病卒,贈太師,謚號文貞。
8. 欽點翰林什麼意思
皇上點中的。
在帝制時代,哪裡陞官機會多、速度快呢?答案是「三近」:近皇帝、近皇權、近皇宮,愈近皇帝、皇權、皇宮就升遷得愈快。哪裡離皇帝、皇權、皇宮最近呢?明清時期,答案是內閣、南書房(康熙時設)、上書房、詹事府和軍機處(雍正時設)等。怎樣才能被皇帝選中,進入這些地方?答案是:進入翰林院,俗稱「點翰林」。
金榜題名,標志著漫漫科考路走到盡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考取進士之後,並不能直接出將入相,顯貴於世。相反,考中進士,只能獲得擔任縣令、六部主事等七品、六品小官的資格。從七品到一品,整整十四個台階,進士剛邁上第一個台階。無論在地方衙署或在中央部門,升遷的機會都並不多,速度也很慢。絕多數人默默無聞,在低品秩位置上結束官場生涯。「點翰林」則可以改變這些人的命運。
清承明制,翰林院官員,多出自翰林,據統計:清代漢大學士共119人,其出身翰林(含庶吉士)101人,進士17人,舉人僅左宗棠一人。翰林出身的占其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五。所以,《清史稿•選舉志》說:「有清一代宰輔多由此選。」因此,考中進士之後,士子下一個目標就是:考庶吉士(類似讀研),進翰林院。
怎樣才能進翰林院?正途是通過兩次考試:朝考和散館。
朝考,是翰林院庶常館(類似研究生班)庶吉士的入門考試,就是已經錄取的進士,除一甲三名免試外,其餘再舉行一次考試,叫作「朝考」,選拔庶吉士,到翰林院學習。於是,《明史•選舉志》說:「庶吉士始進之時,已群目為儲相。」學業三年以後,舉行畢業考試,稱為「散館」。據統計,朝考錄取人數,最少一次是順治十八年(1661年),為10人;最多一次是光緒十八年(1892年),為99人,清代26846名進士中,共考選庶吉士5742人(邸永君《清代翰林院制度》),平均每屆約46.7人,入選率不到四分之一。
散館,是翰林院庶常館庶吉士的畢業考試。庶吉士經過三年清貧學習生活,要舉行畢業考試。考試成績分為三等:一等者,留館,授予翰林官;二等者,或留館,或工作;三等者,或再讀三年,或退回進士候缺分配工作。只有上等和中等者,才算是翰林。在明清時代,作為四民之首的士,其最高層次則是翰林。這樣一來,朝考—庶吉士—散館—翰林官,構成了一條通向皇帝身邊的快速通道,而且幾乎是唯一的通道。當然,就算成為翰林官,也還要努力爭取,任侍講、侍讀、經筵講官等,這樣被皇帝注意的可能性才最大。
點翰林在仕途上如此重要,朝考和散館當然備受矚目。偏偏有的皇帝和權臣,拿點翰林不當回事。《明史•選舉志》記載:萬曆二年(1574年),當時權傾朝野的張居正遇到了件不高興的事——他的兒子會試沒有通過。孩子不爭氣,干他人何事?然而大權在握的張居正偏要拿一班新科進士出氣,「遂不選庶吉士」,斷了這些人點翰林的通路。有不讓入學的,就有不讓畢業的。萬曆後期,言官王元翰曾上書皇帝,痛陳讓他想要大哭一場的八件事,其中就有「庶常(庶吉士)散館亦越常期」——到期不舉行畢業考試,平白積壓人才,這可如何是好啊!奏章上去,皇帝怎麼說?《明史•王元翰傳》記了四個字:「帝皆不省。」任你如何寫,他不當回事——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
清代的皇帝,比較重視朝考和散館。但是皇帝在乎,偏有考生不在乎。乾隆朝的一位狀元錢維城,受修撰,為「清書翰林」,就是學滿文的庶吉士。錢維城天資聰慧,覺得滿文好學,不怎麼上心,結果散館考試時竟然交了白卷。乾隆帝大怒道:錢維城難道覺得國語不值得學嗎?竟然敢違抗祖制,一定要法辦!軍機大臣傅恆求情,說錢某漢文好,可以寬貸吧。乾隆帝給傅恆個面子,把錢維城召到保和殿階下站立,出題考他。錢維城背靠著礎石,揮毫疾書,不到一刻鍾就寫完了。乾隆帝驚異於他的才華,任命他為南書房供奉。錢維城後來官至戶部侍郎,很受寵幸。這算「壞事變好事」的實例。當然,大部分考生對翰林官極其嚮往,甚至走個後門也要擠進翰林院。康熙年間,庶吉士張逸少散館沒考好,被發出去做知縣,後來又升到知州。他的爸爸張玉書,時任大學士,專門上摺子,請皇帝把兒子調回來。於是康熙帝授予張逸少翰林院編修職務,算是做了個人情。
翰林也有送人情的。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乾隆帝給參加會試考完三場的99歲山東老舉人李宏道翰林院編修(正七品)銜、89歲以上彭以猷等40人翰林院檢討(從七品)銜。(《清高宗實錄》卷一千二百七十八)他們這種終生學習和執著的精神,著實感人,令人敬佩!
《論語•子張》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人們往往記住「學而優則仕」,
卻常常忽略「仕而優則學」。終身學習,堅持不懈,毅力可嘉,精神可敬。
9. 鳳凰縣噪音投訴電話翰林一品天天施工到半夜擾民都沒人管管嗎
針對這個事,你可以到城管局那邊去投訴,或者說撥打110投訴電話,也可以,他們都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