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如何預防勞動糾紛

如何預防勞動糾紛

發布時間:2021-12-13 10:25:34

⑴ 如何預防勞動爭議

一、何為勞動爭議預防和處理?

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因實行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發生的糾紛。它是勞動關系內在利益差別和矛盾的外在表現,是由於勞動關系不協調、不穩定所致。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將直接關繫到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關繫到社會秩序的安全穩定。因此,如何預防和減少勞動爭議,保持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是目前社會各界所關注的焦點,政府職能部門、企業和勞動者都應共同地積極地採取相應的對策加以預防。

1、強化政府的宏觀管理職能

政府雖不能對勞資糾紛直接進行干預,但對勞動關系具有指導和調整的功能。政府應積極調查研究,培植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制度的新型勞動關系,出台符合時代特徵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政策,支持政府職能部門正確行使監督檢查職權,協調勞動保障部門與各經濟主管部門、工商、稅務、財政、工會的配合。

2、強化勞動保障部門行政監察手段,加大行政執法力度

勞動監察運用行政手段規范企業行為是調整勞動關系,預防勞動爭議的一個重要方式,勞動保障部門要嚴格履行監督檢查職能,積極開展行政執法,及時糾正和處理違法和違規行為,以進一步發揮勞動監察的作用。當前,勞動監察工作的對象,重點應放在發生過違法行為,勞動關系不穩定的私營企業;工作內容應重點查處利益沖突較為集中的非法用工、拖欠工資、欠繳社會保險費、強制加班等行為,杜絕事實勞動關系的存在;工作方式應採取接受職工舉報進行查處與定期和不定期到企業進行檢查督促相結合。

3、加強勞動法宣傳力度,提高勞資雙方的法律意識

政府、工會和勞動保障部門要廣泛深入地宣傳勞動法律、法規。要採取就業或上崗前進行勞動法規培訓,印發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小冊子、在人力資源招聘市場專設咨詢點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和輿論工具,從全社會的角度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宣傳教育,提高企業管理者的守法意識,自覺依法經營。

4、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貫徹落實好《社會保險法》,從根本上減少勞動爭議的發生

要進一步宣傳《社會保險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各企業只要招用員工,就要簽訂勞動合同,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切實減少廣大勞動者的後顧之憂。

二、勞動爭議處理原則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規定,處理勞動爭議,應當遵循下列原則:著重調解,及時處理;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依法處理;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1、著重調解。著重調解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基本手段,並且貫穿於勞動爭議處理的始終。無論是調解、仲裁還是審判,都要貫徹先進調解原則,能夠達成調解協議的首先要達成調解協議,調解的前提是雙方自願,自願達成的協議必須合法。

2、及時處理。勞動爭議必須及時處理。調解雖然是調解爭議的重要手段,但並不是萬能的手段,當調解無法達成協議時不能久調不決。為此,《勞動法》第83條及《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了關於調解、仲裁的期限

3、合法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是法律適用的重要原則,也是勞動爭議工作處理的准則。所謂合法,既包括新頒布的《勞動法》,也包括憲法、基本法,還包括規章、制度;既有實體的法,也有程序的法。勞動爭議的依法處理要體現出大法優於小法的原則,即有法依法,無法依規定,無規定依規章,無規章依政策,無政策依慣例、依情依理。但是,也要考慮專業法優於一般法,地方法優於普通法,合同的約定優於法律的規定,以及先程序、後實體,後法優於先法等在勞動爭議處理中所體現的法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特點。

通過上文的分析,小編著重講解了何為勞動爭議預防和處理,其實這分兩方面,一是預防,而是處理。預防勞動爭議,需要政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應當健全法律法規,加強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完善勞動保障機制,提高勞動監管部門的執法力度。當勞動爭議發生後,最好通過協商或者調解的方式和平解決。

⑵ 如何預防和處理勞動爭議

您好,您可以參考下方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勞動爭議的預訪

勞動爭議重在預防。預防勞動爭議,首先要規范企業行為,作到依法治企。企業要在勞動法律、法規、規章范圍內活動。《勞動法合同法》是規范企業與勞動者權利義務關系的基本法律,企業經營管理者必須學習和熟悉《勞動法合同法》的基本內容,並應嚴格遵守。在此基礎上企業經營者還必須學習和熟悉與《勞動法合同法》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如《民事訴訟法》、《工會法》、《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工傷保險條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等。其次,為了有效預防勞動爭議的發生,企業應當在不與國家勞動法律、法規、規章相抵觸的前提下,結合本企業實際,建立健全各項具體的且有效的有關勞動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並予以公示,主要包括下列幾方面:

1.建立詳實員工履歷檔案。履歷檔案一般記錄員工的歷史背景和社會關系,其重要性不可忽視,一旦員工出現不測可及時通知其親屬,如員工無故曠工即可寄特快至其記錄住址,保留有效證據,等等。

2.規范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勞動合同是明確企業與勞動者權利義務的法律文書。加強勞動合同管理,是預防和解決勞動爭議的依據。因此,在簽訂、履行、解除勞動合同時,都必須依法進行。首先,企業用工必須簽訂勞動合同,嚴禁無合同用工,避免事實勞動關系;其次,勞動合同內容必須合法、真實、有效,雙方權利義務要約定明確、詳盡,不得簽訂違法的無效合同。另外,簽訂勞動合同的程序要合法,不合法的程序也可能發生勞動爭議。再次,企業在履行、解除、續簽勞動合同時,應依法或按合同約定辦理,不得擅自違約或擅自解除勞動合同。為了加強勞動合同的管理,企業應建立專門機構或配備專職人員,對勞動合同進行審查監督。

3.嚴格工資管理制度。工資對企業和勞動者雙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企業而言,工資進入成本,直接關系企業經營效果;對職工而言,工資體現勞動者價值,職工要以工資維持生計和進行再生產。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要遵守現行工資政策,堅持合法、合理、公開、公正並兼顧公平的原則,對比較敏感的獎金分配等,必須要有據可依,並定期公布,防止暗箱操作,產生腐敗引發爭議。集體、私營、合夥、合資等類型企業,也要有完善的工資制度,並在勞動合同中明確分配原則、數額及發放時間等,不得以實物折抵工資,更不得無故剋扣或拖欠工資。企業要遵守國家規定的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在制定自己的工資標准或簽訂勞動合同時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工資管理制度另一重要方面是考勤制度。考勤表是工資發放的依據,考勤表須經考勤人員、單位主管領導簽字並加蓋單位公章後才能作為財務部門發放工資的依據。要求企業考勤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考勤表的填寫要客觀真實,防止弄虛作假。企業要將考勤表、職工簽字後領取工資的工資表做為檔案妥善保管備查。考勤表、工資表是進行仲裁、訴訟的重要證據,庭審時用人單位有義務提供。

4.完善工傷管理制度。工傷管理是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為前提的,為了防範安全風險,企業應當為職工辦理工傷保險。同時,企業必須制定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特別是在高空、井下、粉塵、易爆、有害氣體等高危行業和崗位,要具備完善的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和自主保安制度。企業一旦發生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的,要按國家有關規定和企業有關制度或勞動合同的約定及時處理。對工傷的認定,要按程序辦理,出具事故報告並填寫工傷認定表,傷殘等級要經有關部門鑒定。企業應支付傷殘職工醫療費、誤工費、交通費、護理費、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和營養費,並按傷殘等級支付傷殘補償金。工亡職工還應支付喪葬費和撫養費。事故造成傷亡的,在事故性質尚未確定前,企業應本著關心職工的態度,對職工先行救治,墊付必要的費用,待事故性質確定後再進行處理。

5.辭退、除名、開除職工須慎重行事,按法定程序辦理。企業給予職工辭退、除名、開除處理,關繫到勞動權利的保護問題,必須慎重對待。企業應按《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依據自身的經營特點,根據企業的需要制訂合適的獎懲辦法。並嚴格遵守規定,依法辦事。在對違法、違紀、違規職工予以辭退、除名、開除時,應本著「教育在先處理在後」的原則進行。對長期不上班或長期不在崗而又不履行正常手續的職工,且已達到法定處理條件的,企業勞動人事部門也必須先行通知,通知不到的,可以在報紙上公告通知。對拒不返回單位又無迴音者,方可按程序處理。企業對職工辭退、除名、開除的決定書,必須及時送達給被處理者本人,並應告知處理者享有的申辯、仲裁、訴訟等權利。如果被處理職工長期在外不歸或去向不明,應將處理決定書送達其共同居住的成年家屬簽收。如果拒不簽收處理決定書者,應有兩名無利害關系人在場證明,將決定書留置送達。實踐中,也可以請公證機關對送達通知行為進行公證。企業知道被除名職工居住地址的,應郵寄送達並留存回執。上述送達方式無法實施的可以公告送達。

企業用工現在已基本實行勞動合同制,對嚴重違紀職工,經教育無效的,盡量根據法律規定或勞動合同約定,採取解除勞動合同的辦法處理。解除勞動合同並不是一種處罰,因此比較溫和,有利於化解矛盾,有利於避免勞動爭議,規避法律風險。 6.建立健全企業勞動爭議調解機構。勞動爭議發生後,為了化解矛盾,減少職工提起勞動仲裁和訴訟,企業應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解機構,把糾紛解決在仲裁和訴訟之前。這樣,會更利於企業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同時也避免了訴訟之累和減少訴訟成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機構由兼職人員組成,包括職工代表、企業行政代表、工會代表。調解委員會辦公室一般設在勞動人事部門。除辭退、除名、開除職工發生的勞動爭議,當事人應當直接向當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外,其他勞動爭議,如勞動合同、工資獎金、降級、工傷認定等糾紛,均可由企業勞動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再進入法律程序解決。因此,企業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有利於化解矛盾穩定職工情緒,也有利於節約仲裁、訴訟費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勞動爭議的仲裁和訴訟

勞動爭議發生後經企業勞動仲裁委員會調解無效或不經調解,雙方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向當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仲裁是勞動爭議案件的前置條件,不經仲裁的勞動爭議,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實行一裁二審制。現就企業作為勞動爭議案件的被申請人(被訴人),提出以下對策:

1.開庭前的准備。當企業收到勞動仲裁委員會送達的應訴通知後,應在送達回證上簽字,並做必要的准備事項:

一是委託代理人出庭。企業法定代表人應委託代理人,最好委託本企業法律顧問代為仲裁和訴訟。因企業法律顧問是本企業員工,精通法律,熟悉本企業經營管理,便於代理。同時,企業法律顧問代為仲裁和訴訟又可節約企業管理費用。如企業未設置法律顧問機構或聘任法律顧問,可聘社會律師為代理人出庭。同時,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應向代理人出具委託書。委託書應載明委託事項、委託許可權、期限等,並由委託人、受託人簽字;

二是由企業出具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身份證明,證明其身份、職務並加蓋企業印章;

三是准備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副本及復印件並交給代理人;

四是代理人根據對方當事人人數准備答辯書或答辯狀,並搜集相關證據。

2.庭審中的舉證、質證。首先,作為代理人的企業法律顧問或律師必須按時出庭。庭審是依法定程序進行的,代理人在與申訴人答辯、舉證、質證和辯論中,切忌做無謂的辯解和爭論。首先,企業代理人負有舉證的義務,對自己的主張和列舉的事實必須用證據印證,並引用相關的法條說明自己的主張和事實的合法性,以獲得法律上的支持。如對某職工因曠工企業給予開除處分引起的爭議,應出具該職工曠工的證據,諸如考勤表、工資表、廠方通知其上班的通知書及證明已通知到本人等證據。在開除程序上,要出示會議研究的會議紀錄,並經職工代表會的決定等證據。庭審過程,實際上是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檢驗,企業在管理活動中,應當做到依法管理、規范管理和精細化管理,稍有紕漏,就有可能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原因在於職工在勞動仲裁和訴訟中是弱者一方,勞動法律更傾向於關注弱者的利益。

3.仲裁後的履行和訴訟。勞動爭議經仲裁庭一次或數次開庭後即行裁決。企業收到仲裁決定書後,應在十五日內決定是否起訴,如無異議,仲裁決定在十五日後發生法律效力。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裁決,企業應當自覺主動履行,以免久拖後引起對方當事人申請強制執行,給企業增加額外損失。如拖欠或欠發職工工資的,應按仲裁決定書載明的數額、期限給予補發;撤銷開除決定的,應在仲裁決定書載明的期限內恢復職工工作。對仲裁決定不服的,在收到仲裁決定書後十五日內,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前的准備,如果企業作為原告的,須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書。如果企業作為被告的,訴訟前的准備與仲裁前的准備大體相同,但應注意搜集新的證據,並進一步完善原有證據。

綜上所述,企業預防和解決勞動爭議應以預防為主,依法規范企業行為,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企業管理工作,堵塞管理過程中的漏洞,有效防止勞動爭議的發生。勞動爭議仲裁和訴訟是在預防或調解無效的情況下,企業被迫採取的補救措施。一旦進入仲裁和訴訟程序,企業必須認真應對,委託專人代理,投入必要的精力進行調查取證,在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情況下參與仲裁和訴訟,並力爭勝訴,最大限度地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保證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工作順利進行。

網頁鏈接

⑶ 如何避免企業的勞動糾紛

第一、企業不管是什麼階段,各項規章制度必須要建立健全。企業初創期制度管人更是非常重要。這里需要提醒的一點是,企業在做制度和流程時一定不能違背國家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就是你的制度必須是合理合法的。比如勞動合同法規定試用期一年合同不能超過1個月,那麼你的制度規定試用期3個月,那這個制度本身就是有悖於勞動合同法的,一旦發生勞動用工糾紛案件,企業無法提供自己不違法的證據。即使員工也有錯,觸犯了企業的制度,企業的制度是不合法不合理的,不能作為仲裁的當庭證據。切忌。
第二、企業和員工之間一定要簽正規標準的勞動保障局下發的制式勞動合同,不要自己要麼不簽合同要麼自己企業草擬一份不合法的無效合同和員工來簽訂,簽了也是不合法,做無用功。
第三、企業一定要給員工至少一個月試用結束後繳納社會保險。五險一金中的一金國家不強制企業為員工繳納,但是五險一定要給員工繳納。這個也是這兩年勞動糾紛案高頻點。希望企業注意。
第四、辭退員工一定要給員工合理給付經濟補償金,既然是企業辭退在先,那麼沒有理由不付補償金。何況一旦發生糾紛,經過很多周折企業還是要給付這部分補償的。經濟補償金也是這幾年糾紛高發點。
第五、女性三期即:懷孕期、生育期、哺乳期不可以辭退,這個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有明文規定,一旦辭退如果員工起訴單位,基本上單位要敗訴。女性三期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企業一定要注意這點。
6
第六、有格局和會管理的老闆都是讓員工在工作時間高效工作,避免無畏加班加點。如果確實需要加班的情況,加班一小時之外都要支付加班工資。特別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就別讓員工加班了。加班費也挺高的。讓他們休息好了,後面好好投入工作。加班費也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當然也是這兩年勞動糾紛案的高頻觸發點。

⑷ 如何避免企業的勞動糾紛

我國當前中小企業一個較為普遍地現象一些中小企業主認為中小企業只是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如果在初級階段不過分注重生產績效地話,那就很難是資本的原始積累擴大。他們往往忽略基本制度的建設,沒有根據現代企業的需要建立相應的制度,而是根據良心和經驗,處理企業與員工的關系,建立的是傳統作坊主和雇員之間的關系。隨著新勞動法的實施,員工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當員工出現相關訴求時,往往容易導致勞資糾紛。如果中小企業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對企業和員工的權利、義務作出明確的規定,勞資雙方在規定的框架下相處,往往能避免勞資糾紛的發生。 除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企業還需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有關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錯誤是由於不善於溝通造成的。管理離不開溝通,溝通滲透於管理的各個方面。無論是企業決策者,還是普通員工,要想富有激情、卓有成效地工作,離開了溝通是很難取得的。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抱怨和意見,認為企業不關心員工,個人的工作成績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和肯定,合理化建議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採納;工作環境壓抑、人際關系緊張。凡此種種,都會嚴重影響員工的工作熱情,甚至導致勞資糾紛。只要與員工保持良好的溝通,讓員工參與進來,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在企業內部形成運行的機制,就可實現真正的管理。只要大家目標一致,群策群力,眾志成誠,企業所有的目標都會實現。那樣,不僅可以有效的避免勞資糾紛,員工將會幹得更有勁、更快樂,企業將會越做越強,越做越大,為社會創造的財富也就越多。 要避免出現勞資糾紛,中小企業還要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一種共有的價值觀,是企業職工共同的信仰,它是指導企業和企業人行為的哲學。企業文化應以人為著眼點,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方式,強調要把企業建成為一種人人都具有共同使命感和責任心的組織。在企業內部實行人本化地管理就是一個企業效益與文化建設結合的有效途徑。人本化管理地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依靠全體職工辦企業,尊重職工、關心職工,有親如一家地組織氣氛。在企業內部實行人本化管理不僅可以有效地調動員工地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可增強企業地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動企業文化的建設。這樣,不僅能有效的避免勞資糾紛,甚至在企業遇到困境時,員工願意與企業不離不棄、共渡難關。 處理勞資糾紛,特別是激烈的群體性對抗事件時,要積極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需求支持和幫助。中國的中小企業往往避免和政府部門發生聯系,他們往往對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不夠信任。事實上,隨著中國各級政府執政人員整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職能已經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並且,能夠調動的資源很多。A公司在發生近百名員工圍堵工廠大門時,公司管理層非常努力地去和員工溝通,但是,員工對公司已經失去基本的信任,完全沒有辦法達成共識。A公司管理層萬般無奈之下,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請求支持,勞動監察部門、公安部門、上級工會組織多管齊下,與員工溝通,做普法宣傳,並出動警力維持持續,沖突事件得到妥善的解決。

⑸ 企業如何預防和處理勞動爭議

1、訂好錄用條件、企業規章制度等內部文件。
2、勞動合同的內容要盡量全面、細致,不要產生歧義。
3、注意簽好各種單項協議。
4、注意收集和審查處理違紀或不合格員工的證據。
5、建立合法的薪酬政策與福利、獎懲及保險制度,保障員工的法定權益。
勞動爭議發生後先調解,調解無效的,雙方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向當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仲裁是勞動爭議案件的前置條件,不經仲裁的勞動爭議,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實行一裁二審制。現就企業作為勞動爭議案件的被申請人(被訴人),提出以下對策:
1.開庭前的准備。當企業收到勞動仲裁委員會送達的應訴通知後,應在送達回證上簽字,並做必要的准備事項:
一是委託代理人出庭。企業法定代表人應委託代理人,最好委託本企業法律顧問代為仲裁和訴訟。因企業法律顧問是本企業員工,精通法律,熟悉本企業經營管理,便於代理。同時,企業法律顧問代為仲裁和訴訟又可節約企業管理費用。如企業未設置法律顧問機構或聘任法律顧問,可聘社會律師為代理人出庭。同時,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應向代理人出具委託書。委託書應載明委託事項、委託許可權、期限等,並由委託人、受託人簽字;
二是由企業出具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身份證明,證明其身份、職務並加蓋企業印章;
三是准備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副本及復印件並交給代理人;
四是代理人根據對方當事人人數准備答辯書或答辯狀,並搜集相關證據。
2.庭審中的舉證、質證。首先,作為代理人的企業法律顧問或律師必須按時出庭。庭審是依法定程序進行的,代理人在與申訴人答辯、舉證、質證和辯論中,切忌做無謂的辯解和爭論。首先,企業代理人負有舉證的義務,對自己的主張和列舉的事實必須用證據印證,並引用相關的法條說明自己的主張和事實的合法性,以獲得法律上的支持。如對某職工因曠工企業給予開除處分引起的爭議,應出具該職工曠工的證據,諸如考勤表、工資表、廠方通知其上班的通知書及證明已通知到本人等證據。在開除程序上,要出示會議研究的會議紀錄,並經職工代表會的決定等證據。庭審過程,實際上是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檢驗,企業在管理活動中,應當做到依法管理、規范管理和精細化管理,稍有紕漏,就有可能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原因在於職工在勞動仲裁和訴訟中是弱者一方,勞動法律更傾向於關注弱者的利益。
3.仲裁後的履行和訴訟。勞動爭議經仲裁庭一次或數次開庭後即行裁決。企業收到仲裁決定書後,應在十五日內決定是否起訴,如無異議,仲裁決定在十五日後發生法律效力。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裁決,企業應當自覺主動履行,以免久拖後引起對方當事人申請強制執行,給企業增加額外損失。如拖欠或欠發職工工資的,應按仲裁決定書載明的數額、期限給予補發;撤銷開除決定的,應在仲裁決定書載明的期限內恢復職工工作。對仲裁決定不服的,在收到仲裁決定書後十五日內,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前的准備,如果企業作為原告的,須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書。如果企業作為被告的,訴訟前的准備與仲裁前的准備大體相同,但應注意搜集新的證據,並進一步完善原有證據。

⑹ 如何有效的預防勞動爭議.ppt

您好,預防勞動爭議,勞動糾紛就會避免,或者大大減少。對預防勞動爭議應當有以下正確認識。
(1) 在用人單位與打工者建立勞動關系的時候,首先就要想到預防發生勞動爭議。因此,要簽訂內容完備的勞動合同,以便於督促雙方執行勞動合同,如果發生了勞動爭議,也便於處理。實踐證明,產生勞動爭議,多數都是因為不簽勞動合同,或者是勞動合同內容不全面、不完善所致。(2) 要把勞動爭議消滅在萌芽中。預防勞動爭議與勞動爭議處理相比,是一種更積極、更主動的措施,是一項解決糾紛的前期工作,是避免和減少勞動糾紛的第一道防線。積極預防勞動爭議,可以使勞動爭議初露端倪時即被重視或合理解決,避免矛盾激化,使勞動關系主體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3) 預防勞動爭議涉及許多部門和個人,涉及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以及與勞動關系當事人有密切關系的有關部門和機構。因此,預防勞動糾紛不是單靠某一部門或個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諸多部門和個人的共同努力、協作和配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4) 預防勞動爭議要依法進行。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主要是由於雙方不懂勞動法律、法規或故意違反勞動法律、法規而產生的,因此,它需要由掌握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政策的人員,針對當事人的行為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了解到哪些行為是違法的,哪些權益是應當得到維護的,從根本上預防和解決勞動糾紛。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⑺ 單位如何避免勞動糾紛

首先,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應明確招聘流程、評判標准,並且嚴格按照標准執行。這樣做,能最大限度保證企業能招到需要的人才,防止企業資源的浪費。堅持「用人惟德,用人惟才,德才兼備,德主才輔」的原則,有利於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依照招聘標准,層層篩選,這也減少了企業將會面臨的勞動糾紛問題。
其次,員工經過應聘環節進入企業後,企業應該及時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有一些企業為了減少用工成本,不同勞動者簽合同或者說簽訂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合同,結果員工向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企業不僅要按照法律規定支付員工工資,還要承擔額外的懲罰,得不償失。在這里,有幾點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常識需要說明:
1、員工進入企業工作後一個月內,企業必須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否則從第二個月起支付員工雙倍工資,一年滿後視為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
2、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工資不能低於企業所在地最低工資標准,否則企業可能會面臨行政處罰和經濟賠償。
3、試用期不可以隨意約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超過一個月;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超過兩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4、企業在試用期內欲辭退員工的,須證明員工不符合錄用標准,這里的標准應該是具體明確的。
5、員工在正式期內不能勝任工作的,企業不能直接辭退,應先調崗或者培訓,之後仍不能勝任的,可支付一個月工資或者提前30天告知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6、員工享有年假,計算標准應該根據員工工作年限
7、員工工作時間有一定限度,加班應獲得加班費,工作日加班的獲得不低於工資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加班費,休息日加班不安排補休的獲得不低於工資標准百分之二百的加班費,節假日加班的獲得不低於工資標准百分之三百的加班費。
8、企業應該按時足額的向員工支付工資。
9、企業為員工繳納社保是法定義務,同員工簽訂放棄社保協議是不符合法律規定,會受到行政處罰。
遵守以上規定,是法律對於企業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個良心企業,做到以上幾點其實並不難。實踐中,企業同員工產生勞動糾紛也多因為上面幾點原因,企業注意到這些,能產生勞動糾紛的情況也就少了。

⑻ 企業如何避免減少勞動爭議的發生

北京市君泰博華律師事務所 路珉 在勞動法律、法規越來越健全,勞動者維權意識增強的今天,勞動爭議糾紛的數量和種類也隨之增加。很多企業都開始關注勞動方面的法律規定,加強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同時也開始根據國家法律政策制定或修改各種內部規章制度、勞動合同、員工手冊等。使企業相當一部分勞動人事事務的執行得到了規范,減少了勞動糾紛的發生,即使出現勞動爭議也可以使企業在法律上有據可依。 一.有法可依。企業應有防患於未然的想法,在勞動爭議發生之前,員工入職前備有一套詳細具體的企業規章制度,員工手冊等管理規定。企業規章制度等管理規范就是企業內部的法,企業的整個運行依據這些法,做到凡事有法可依。 既然是企業內部的法,那麼這種制度就應該首先是合乎國家各項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這樣它才具備合法的效力。其次是符合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情況,符合員工的認可接受程度,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如果不具備可操作性,無異於沒有這套規定。再次,全面、細致地包含了企業各種勞動人事的事務處理的程序。企業的規章制度只有具備以上特徵,才能真正在企業中起到法的作用。 在實踐中,企業往往根據自身情況,考察內部各個部門、崗位的職責,訂立出一套完整細密的規范,使得企業內部管理事項事事都能有規范可依。有時,這種規范只考慮了企業在操作上的便利而未考慮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在沒有爭議發生的日常管理中,這類規范可能起到了一個管理的作用;一旦有爭議發生,由於它的制定程序或實體內容的某些方面不符合法律規定,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就出現了不被認可其法律效力的情形,也就導致了企業依據這種不合法的規范所做出的對員工的處理自然也是不合法,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因此,對於規章制度的制定,若要使其真正發揮作用,它的制定內容必須即反映了企業管理的要求,又要符合法律政策的規定。所以實踐中需要兩方面的配合,一是企業通過對自身的考察提出想要達到的勞動人事管理的要求;二是由熟知勞動法律方面的專業人士將企業的這種要求轉為法律上認可的形式和內容,將事實和法律嚴密地結合起來,這樣的規章制度才能真正起到保障企業正常運行的作用。 二、有約可依。在員工入職前,根據員工應聘的崗位情況和個人情況制定一份詳細的、有針對性的勞動合同。 在企業和員工之間形成一份嚴格的契約來約束雙方的行為,也可以避免發生勞動爭議。因為每一方如果違約都會先考慮到違約的成本,即違約條款的規定,這樣使雙方做任何事請都依據合同落實到實踐中。 關於勞動合同內容的約定,以下幾方面可以考慮。 企業的合同一般都是採用格式文本,這樣在管理中確實有方便之處,但是由於每個員工的情況不同,有時合同中缺少針對每一位員工的具體條款或具體權利、義務、罰則等項。尤其在企業求賢若渴,或勞動者急於找到一份工作時,往往會忽略勞動合同的細致規定。 由於不同的企業或崗位不同,勞動合同的內容也不盡然,但是其中都應該具有具體的、有針對性的終止、解除條款。很多勞動爭議往往產生於員工與企業之間面對終止、解除,或即將終止、解除勞動合同的時候。如果在入職之初就把終止、解除勞動合同的具體情形詳細地考慮到合同中,約定具體明確的解除條件,以後出現這些問題時就有據可依了。在勞動者即將入職時,由於勞動者和公司雙方考慮的都是如何能達成一致,所以很多事情在這個階段更容易協商。 對於勞動合同的續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在勞動合同文本後加上一頁續簽頁,企業與員工簽字後,繼續履行原合同的權利義務。這種簡單明了的做法為很多企業所使用,但它有一個弊端:原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的一些不適之處,無法在以後期限內修正。續簽如果可以另擬一份勞動合同,從中修訂前一份合同的不足之處,將更有利於企業與員工和諧相處。 三.規范流程。規范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流程。 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人員應熟知常用的勞動人事法律法規政策,或者定期由相關專業人士進行針對性地培訓。對企業各類勞動人事事務的處理預先做好一個完整的流程,這個流程應即包括事務的處理程序,又包括在處理程序的各個階段中所需要填寫的各種申請、表格等,這些文件應盡可能地事先以格式化的形式製作出來。規范各類處理程序,可以避免在沒有格式化文本的情況下,每次由個人填寫,出現一些歧義或誤解的情形。 在格式化文本的准備過程中,應盡量做到一事一表,簡單明了。比如在員工提出辭職的情況下,公司准備了格式化的申請表,只要員工按照表格填好即可。但是有的公司在一張申請表上做成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員工填寫申請辭職的部分,下部分是單位領導批准同意的部分,這樣的表格就會引起雙方理解上的歧義。 四、把握時效。在解決勞動爭議問題時,企業和勞動者都應保持理智冷靜的態度交涉,同時注意把握談判的時間不要超過法律規定的時效,避免被惡意拖延。一旦談判不成,又錯過了處理該項事務的法律時效,造成被動的局面。 五、情理結合。 很多勞動爭議出現後,勞動者和企業可能會先考慮通過協商調解的方式達到圓滿解決的狀態。這時需要企業以一種冷靜的態度去處理,傾聽員工的說法,即使偏激也不要在這時針鋒相對。也可以通過第三方為雙方完成這項溝通工作,由於第三方與雙方沒有對抗性,可以緩沖激奮的情緒,從而達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

⑼ 企業預防勞動爭議的措施

一是要樹立「先合同、後用工」的勞資觀念。合同是通過「君子協定」的方式,將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契約的方式先期固定下來,是解決糾紛的最佳工具。因此,企業要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嚴格合同內容、合同簽署、用工管理和勞動合同管理的規范性,明確約定員工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在職培訓、費用負擔及服務期、競業限制和保守商業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辭職、辭退、違約責任等條款。要制定統一的合同文本,並聘請法律顧問加以審核,切實規范勞動合同的主體、時限、責任等內容,杜絕違規簽訂勞動合同的現象,預防因違規而引發的勞動糾紛。
二是要嚴格依法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勞動報酬等事項,明確加班調休和付酬標准、辦法等。企業自身要規范用工和考勤制度,做好詳細記錄,嚴格控制加班,及時安排調休,確實不能調休的,要按《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報酬。企業應建立完備的休假制度,認真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產假等國家規定的假期,避免發生勞動糾紛。要按規定為職工繳納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自覺承擔職工工傷治療費用及補償等。確需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的,須依《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履行好通知及經濟補償義務,但要保存好相關合法的證據。
三是要建立健全企業管理規章制度。我國《勞動法》第4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企業為了保障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必須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要求員工遵守,但必須注意其合法性。對涉及職工利益的制度,一定要提交職代會審議通過,並應保留好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大會討論、協商的書面證據,同時要注意加強公示和宣傳。對員工違規行為進行處罰時,要建立在合法、合規、理性、人性的基礎上,既要避免激化勞資矛盾,又要有利於企業今後的管理和發展。
四是要構建有效防範勞動爭議的內部機制。企業應當本著「事前預防為主、事中控制為要、事後補救為輔」的原則,建立一套有效的勞動爭議內部防範機制,一旦發生勞動糾紛,企業既可以從容應對,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利益。建立職工參與或影響決策的管理機制,在企業內部創造有利的群體環境及和諧共事的交往氣氛,要從物質和精神上為職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學習環境,暢通員工訴求及溝通渠道,真正了解員工的心聲,促進相互交流。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通過內部調解機制,盡量將勞動爭議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

閱讀全文

與如何預防勞動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