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征地補償糾紛法律有哪些
征地補償引發的糾紛的解決途徑有:1、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2、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民事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㈡ 房屋拆遷費及青苗補償問題
房屋拆遷費及青苗補償:
1,房屋拆遷費,及青苗補償屬於地方性政策,並不是全國統一的;
2,補償的標准由當地負責徵收土地的政府部門公布;
3,對土地補償的標准有異議的,被征地村民可申請省人民政府裁決;
4,如果審批的政府是國務院,則申請國務院裁決;
5,如果征地未履行合法程序的,可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征地行為違法。
一,農村集體土地徵收的程序,包括以下七項:
1、建設項目用地單位向市、縣國土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用地申請;
2、市、縣國土部門擬訂征地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查後逐級上報;
3、征地審核與批復;
4、被征地所在人民政府發布徵收土地方案的公告;
5、被征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國土部門制訂補償、安置方案並公告;
6、被征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國土部門補償安置方案的實施;
7、建設項目用地單位獲發建設用地批准證書。
二,房屋拆遷程序:
(一)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拆遷房屋的單位向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
(二)發布拆遷公告: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發布拆遷公告,將拆遷許可證中載明的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等事項,向社會公布。
(三)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實施拆遷:由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就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1、雙方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就被拆除房屋的有關事項辦理證據公證。
2、雙方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協議約定的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拆遷人可以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期間,拆遷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
㈢ 征地青苗補償不合理該找誰
你投資的多,給你的補償太少,如果協商不成,可以直接起訴,能贏 。
㈣ 如何解決征地補償款的糾紛
遇到征地補償款糾紛雙方當事人可以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予以解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進行解決,裁決後被拆遷人仍不滿意,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六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㈤ 國家征地,村幹部扣押部分青苗補償款怎樣起訴
您可以去當地的人民法院起訴,案由為土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需提交2份訴狀,原告的1份身份證復印件,簡單的證據材料,在周一到周五上班時間去起訴。
㈥ 如何解決征地補償糾紛
解決征地補償款糾紛當事人可以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進行解決,裁決後被拆遷人仍不滿意,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六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㈦ 怎麼處理農村征地補償糾紛
先找徵收部門協商解決,解決不了的建議找律師介入辦理。
㈧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涉及青苗費如何調解涉及到法律
土地糾紛是指土地所有權者或土地使用權人因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而產生的糾紛。根據我多年的辦案情況來看,土地糾紛概括起來主要有土地確權糾紛、土地承包糾紛、征地補償糾紛等,下面分別給大家講一下這些糾紛產生的原因及這些糾紛應當通過哪些途徑解決。
1、土地確權糾紛
土地確權糾紛是指當事人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其他有關土地的權利歸屬問題發生的爭議。由於歷史原因,有些土地權屬不明確,沒有核准頒發土地使用證書,一些離村較遠的荒地,逐漸被離土地比較近的農戶開發種植,開發初期沒有人提出異議,後來經開發土地狀況變好或種植的農產品價格上漲,開發者獲得了較大利益,因此,村集體及有的村民提出要收回土地,而開發者又不願意將自己的勞動成果交出。
土地確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以作出處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2、土地承包糾紛
土地承包糾紛常見的有三種:
土地發包中發生的糾紛。《農村土地承包法》對土地承包的原則和程序作出了明確規定,但在實踐中此類合同大多系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與承包戶簽訂,不符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的同意」的規定。在有的地方,村幹部利用手中的權力,不經民主議定便私自發包,有的甚至以明顯的低價發包。該種情況下村民本來就有意見,一旦出現土地價格上漲或土地收益提高,就容易引發群體性矛盾和糾紛。還有的層層轉包甚至一地多包,從中漁利而引發糾紛。
承包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突出表現在:違法收回已經發包給農戶的承包地;強行收回外出務工農民、進入小城鎮落戶農民及出嫁女等的承包地;在承包期內用行政命令的辦法硬性規定在全村范圍內幾年重新調整一次承包地,借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之機重新承包土地;利用職權變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借調整之機隨意提高承包費;強制收回農民承包地搞土地流轉,鄉(鎮)政府或村級組織租賃農戶的承包地再進行轉租或發包,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而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等。
有關承包合同效力的糾紛。涉及承包合同是否合法、有效的問題以及無效合同的處理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的相關規定,土地承包糾紛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也可以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或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3、因征地補償引發的糾紛
土地徵收補償引發的糾紛比較復雜,既包括徵收人與集體經濟組織關於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償費的糾紛,又包括徵收入與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關於地上附著物補償費、青苗補償費的糾紛,同時還包括集體經濟組織與其成員之間補償費二次分配引起的糾紛。
土地徵收補償糾紛,可以通過行政復議或者訴訟等方式解決。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可以通過民事訴訟依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