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生損失獲得的賠償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嗎
要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企業發生的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依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扣除。
企業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資產,在以後納稅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時,應當計入當期收入。
因此,企業發生損失收到的責任人和保險公司的賠款應先彌補企業發生的損失,如果彌補完企業發生的損失後還有餘額的應按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2. 收到賠償款 企業所得稅
收取賠償款是否需要交納流轉稅,關鍵看是否屬於價外費用,但收取賠償款屬於所得稅應稅收入,需要並入收入繳納所得稅,屬於財產損失有賠償部分,應先沖減財產損失。
一、收取賠償款是否繳納流轉稅的分析
收取賠償款不屬於流轉稅的征稅范圍,但根據現行稅法規定,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計稅銷售額或營業額為向對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因此,收取的賠償款只有構成價外費用,才需要並入銷售額或營業額繳納流轉稅。交納流轉稅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 屬於增值稅價外費用的,需要還原成不含稅價。
例: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化妝品,適用增值稅稅率17%,消費稅稅率30%,由於乙公司延期付款,根據合同約定乙公司支付甲公司賠償金10000元。
甲公司收取賠償金需要交納增值稅、消費稅的計稅銷售額:10000/(1+17%)=8547元
甲公司收取該賠償金需要交納增值稅:8547*17%=1453元
甲公司收取該賠償金需要交納消費稅:8547*30%=2564元。
2、 只有銷貨方或提供勞務方收取賠償款,才會構成價外費用。
有關價外費用的規定:
1)增值稅:《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價外費用,是指價外向購買方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裝費、包裝物租金、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但下列項目不包括在內:
a) 向購買方收取的銷項稅額;
b) 受託加工應征消費稅的消費品所代收代繳的消費稅;
c) 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代墊運費:
Ø 承運部門的運費發票開具給購貨方的;
Ø 納稅人將該項發票轉交給購貨方的。
凡價外費用,無論其會計制度如何核算,均應並入銷售額計算應納稅額。
2)消費稅:《消費稅暫行條例》第六條規定,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應稅消費品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四條規定,價外費用,是指價外收取的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補貼、違約金(延期付款利息)和手續費、包裝費、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以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但下列款項不包括在內:
a) 承運部門的運費發票開具給購貨方的;
b) 納稅人將該項發票轉交給購貨方的。
其他價外費用,無論是否屬於納稅人的收入,均應並入銷售額計算征稅。
3. 哪些罰款,賠償金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根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納稅人按照經濟回合同法規支答付的違約金(包括銀行罰息)、罰款和訴訟費可以扣除。
原因如下:
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一)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二)企業所得稅稅款;
(三)稅收滯納金;
(四)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五)本法第九條規定以外的捐贈支出;
(六)贊助支出;
(七)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
(八)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3)侵權賠償在什麼時候納企業所得稅擴展閱讀:
除稅收法規另有規定者外,稅前扣除的確認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權責發生制原則。即納稅人應在費用發生時而不是實際支付時確認扣除。
(二)配比原則。即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應在費用應配比或應分配的當期申報扣除。納稅人某一納稅年度應申報的可扣除費用不得提前或滯後申報扣除。
(三)相關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從性質和根源上必須與取得應稅收入相關。
(四)確定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不論何時支付,其金額必須是確定的。
(五)合理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費用的計算和分配方法應符合一般的經營常規和會計慣例。
4. 企業取得侵權賠償是否需要交稅
取得侵權賠償要交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免稅的為以下: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福利費;保險賠款;軍人的轉業費;退休費;享有外交特權的人的所得;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免稅所得。侵權賠償不屬於這些范圍內。
【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退役金;
(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5. 專利侵權造成的賠償支出還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十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回:
(八)與取得收入無關答的其他支出。
你所說的專利侵權造成的賠償支出應屬於「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所以,不能從所得稅前扣除。
補充:這里說的與收入無關,應該是指侵權賠償與正當經營取得的收入無關。
6. 侵權損害賠償是否征個人所得稅
1、根據情況而定,有的侵權賠償不需要納稅,而有的需要納稅。
2、如果是國家賠償,根據《國家賠償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對賠償請求人取得的賠償金不予征稅。因此,對當事人取得的國家賠償金,法律規定不用繳納任何稅款,相應在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上應當一律作為免稅收入。
3、如果是民事賠償,單位和個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時,因受讓方違約而從受讓方取得的賠償金收入,應並入營業額中徵收營業稅。因此,當事人因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而取得的損失賠償,應按營業稅的規定計算徵收營業稅,並依法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
《國家賠償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對賠償請求人取得的賠償金不予征稅。因此,對當事人取得的國家賠償金,法律規定不用繳納任何稅款,相應在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上應當一律作為免稅收入。
7. 有法院下達的判決書,該賠償款是否可以在企業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第八條規定,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如您支付的賠償款與您的生產經營有關,可以憑法院的判決書及對方單位出具的收據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稅前扣除。
8. 企業合同糾紛獲得賠償需要交企業所得稅嗎
《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二條明確: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九)項所稱其他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項至第(八)項規定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業資產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後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收入、補貼收入、違約金收入、匯兌收益等。
相關鏈接參考神州財稅網:對「解析常見的稅務風險點」的理解和補充(一)http://www.dcetax.com/ntax/apps/case/index.php/Article/displayArticle/ArticleID/8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