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湯強經濟糾紛

湯強經濟糾紛

發布時間:2021-12-09 10:47:06

⑴ 遇到經濟詐騙案是到公安局報案,還是直接到法院起訴

遇到經濟詐騙案需要到公安局報案。經濟詐騙案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偽造、變造的委託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屬於刑事犯罪,應當報給公安局。

遇到經濟詐騙案到當地派出所報案,最後攜帶相關證據有助於及時立案處理。如果公安機關不給立案或者處理速度上不滿意,可以向上一級管理部門舉報。也可以直接帶相關證據去法院起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報案的話110或到最近的公安局辦事機構都可以,他們不會拒絕接的,而且你說明情況對方會自動歸入該管的部門。

如果去法院起訴後公安機關立案的,法院的起訴無需撤訴,法院會中止審理。到刑事處理有結果後,法院或繼續審理。如果刑事立案後,民事部分撤訴的,刑事審理時,是不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只能另案起訴。

(1)湯強經濟糾紛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近日,景泰縣公安局經偵大隊成功破獲1起合同詐騙案件,為被害人追回經濟損失330萬元。

2014年6月12日,景泰縣公安局經偵大隊接到景泰縣九支煤礦礦長王某報案稱,自己被4名男子騙取現金330萬元,請求查處。該局立即成立專案組,全力開展案件偵破工作。

專案組民警遠赴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惠州市及博羅縣等地開展工作,經過多方調查取證,最終確定犯罪嫌疑人,並於近期將犯罪嫌疑人湯某抓獲歸案,追回全部被騙現金330萬元。

經查,2014年4月22日,犯罪嫌疑人湯某與關某等4人相互勾結,冒充某公司負責人,以購買景泰縣九支煤礦與王某簽訂購礦合同為由,將王某騙至廣東省惠州市後,採用賭博的方式騙取王某人民幣330萬元後逃匿。

隨即,犯罪嫌疑人湯某因涉嫌合同詐騙被依法刑事拘留。目前,民警對在逃的犯罪嫌疑人關某等人正在追捕。

⑵ 銷售方發票已開具因經濟糾紛沒有送給消費者違反發票管理辦法嗎

只要業務屬實,銷售方及時准確申報了銷售收入,並計提稅金及時繳納,,就沒有稅務違規行為,至於發票是否及時送給消費者,不是發票管理法規定的內容。

⑶ 欠錢不還起訴前把股東,資產轉移他人屬於犯法嗎

那得看你怎麼定義犯法。如果債務人有轉移財產的行為,你可以請求法庭宣布轉移行為無效,退回財產用於償還債務。但是債權人的主張需要證據證明。

⑷ 孔子說:「審理訴訟案件,我同別人一樣重要的是必須使訴訟的案件根本不存在看不懂

顏淵中沒有關於愛情的額。下面是全文。【原文】 12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1)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2)。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3)。」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4)斯語矣。」 【注釋】 (1)克己復禮:克己,剋制自己。復禮,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於禮的要求。 (2)歸仁:歸,歸順。仁,即仁道。 (3)目:具體的條目。目和綱相對。 (4)事:從事,照著去做。【譯文】 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於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孔子說:「不合於禮的不要看,不合於禮的不要聽,不合於禮的不要說,不合於禮的不要做。」顏淵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 【評析】 「克己復禮為仁」,這是孔子關於什麼是仁的主要解釋。在這里,孔子以禮來規定仁,依禮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禮以仁為基礎,以仁來維護。仁是內在的,禮是外在的,二者緊密結合。這里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克己,二是復禮。克己復禮就是通過人們的道德修養自覺地遵守禮的規定。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貫穿於《論語》一書的始終。【原文】 112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2)。」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3)斯語矣。」 【注釋】 (1)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句話是說,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貴賓和進行大祭時那樣恭敬嚴肅。 (2)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邦,諸侯統治的國家。家,卿大夫統治的封地。 (3)事:從事,照著去做。【譯文】 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認真嚴肅。)自己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做到在諸侯的朝廷上沒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沒人怨恨(自己)。」仲弓說:「我雖然笨,也要照您的話去做。」 【評析】 這里是孔子對他的學生仲弓論說「仁」的一段話。他談到了「仁」的兩個內容。一是要他的學生事君使民都要嚴肅認真,二是要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做到了這兩點,就向仁德邁進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成為後世遵奉的信條。【原文】 123 司馬牛(1)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2)。」曰:「其言也訒,斯(3)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注釋】 (1)司馬牛:姓司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學生。 (2)訒:音rèn,話難說出口。這里引申為說話謹慎。 (3)斯:就。【譯文】 司馬牛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仁人說話是慎重的。」司馬牛說:「說話慎重,這就叫做仁了嗎?」孔子說:「做起來很困難,說起來能不慎重嗎?」 【評析】 「其言也訒」是孔子對於那些希望成為仁人的人所提要求之一。「仁者」,其言行必須慎重,行動必須認真,一言一行都符合周禮。所以,這里的「訒」是為「仁」服務的,為了「仁」,就必須「訒」。這種思想與本篇第1章中所說:「克己復禮為仁」基本上是一貫的。【原文】 124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譯文】 司馬牛問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麼憂愁和恐懼呢?」 【評析】 據說司馬牛是宋國大夫桓魋的弟弟。桓魋在宋國「犯上作亂」,遭到宋國當權者的打擊,全家被迫出逃。司馬牛逃到魯國,拜孔子為師,並聲稱桓魋不是他的哥哥。所以這一章里,孔子回答司馬牛問怎樣做才是君子的問題,這是有針對性的,即不憂不懼、問心無愧。【原文】 125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譯文】 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合乎於禮的規定,那麼,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沒有兄弟呢?」 【評析】 如上章所說,司馬牛宣布他不承認桓魋是他的哥哥,這與儒家一貫倡導的「悌」的觀念是相違背的。但由於他的哥哥「犯上作亂」,因而孔子沒有責備他,反而勸他不要憂愁,不要恐懼,只要內心無愧就是做到了「仁」。這一章,子夏同樣勸慰司馬牛,說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於「禮」,那就會贏得天下人的稱贊,就不必發愁自己沒有兄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原文】 126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1),膚受之愬(2),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3)也已矣。」 【注釋】 (1)浸潤之譖,譖,音zèn,讒言。這是說像水那樣一點一滴地滲進來的讒言,不易覺察。 (2)膚受之愬:愬,音sù,誣告。這是說像皮膚感覺到疼痛那樣的誣告,即直接的誹謗。 (3)遠:明之至,明智的最高境界。【譯文】 子張問怎樣做才算是明智的。孔子說:「像水潤物那樣暗中挑撥的壞話,像切膚之痛那樣直接的誹謗,在你那裡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挑撥的壞話和直接的誹謗,在你那裡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遠見的了。」 【原文】 127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民無信不立。」 【譯文】 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治者。」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麼在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麼這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麼國家就不能存在了。」 【評析】 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貢問政中所連續提出的三個問題。孔子認為,治理一個國家,應當具備三個起碼條件:食、兵、信。但這三者當中,信是最重要的。這體現了儒學的人學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這樣的國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原文】 128 棘子成(1)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2)。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3)猶犬羊之鞟。」 【注釋】 (1)棘子成:衛國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稱為夫子,所以子貢這樣稱呼他。 (2)駟不及舌:指話一說出口,就收不回來了。駟,拉一輛車的四匹馬。 (3)鞟:音kuò,去掉毛的皮,即革。【譯文】 棘子成說:「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質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儀式干什麼呢?」子貢說:「真遺憾,夫子您這樣談論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本質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質,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樣。」 【評析】 這里是講表裡一致的問題。棘子成認為作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質就可以了,不須外表的文采。但子貢反對這種說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質應當有適當的表現形式,否則,本質再好,也無法顯現出來。【原文】 129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1)?」曰:「二(2),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注釋】 (1)盍徹乎:盍,何不。徹,西周奴隸主國家的一種田稅制度。舊注曰:「什一而稅謂之徹。」 (2)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稅。【譯文】 魯哀公問有若說:「遭了飢荒,國家用度困難,怎麼辦?」有若回答說:「為什麼不實行徹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稅呢?」哀公說:現在抽十分之二,我還不夠,怎麼能實行徹法呢?」有若說:「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麼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麼又會夠呢?」 【評析】 這一章反映了儒家學派的經濟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魯國所征的田稅是十分之二的稅率,即使如此,國家的財政仍然是十分緊張的。這里,有若的觀點是,削減田稅的稅率,改行「徹稅」即什一稅率,使百姓減輕經濟負擔。只要百姓富足了,國家就不可能貧窮。反之,如果對百姓徵收過甚,這種短期行為必將使民不聊生,國家經濟也就隨之衰退了。這種以「富民」為核心的經濟思想有其值得借鑒的價值。【原文】 1210 子張問崇德(1)辨惑(2)。子曰:「主忠信,徙義(3),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既欲其生,又欲其,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4)」 【注釋】 (1)崇德:提高道德修養的水平。 (2)惑:迷惑,不分是非。 (3)徙義:徙,遷移。向義靠擾。 (4)誠不以富,亦祗以異:這是《經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後兩句。此詩表現了一個被遺棄的女子對其丈夫喜新厭舊的憤怒情緒。孔子在這里引此句,令人費解。【譯文】 子張問怎樣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和辨別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說:「以忠信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於義,這就是提高道德修養水平了。愛一個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厭惡起來就恨不得他立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這就是迷惑。(正如《詩》所說的:)『即使不是嫌貧愛富,也是喜新厭舊。』」 【評析】 本章里,孔子談的主要是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他希望人們按照「忠信」、「仁義」的原則去辦事,否則,感情用事,就會陷於迷惑之中。【原文】 1211 齊景公(1)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注釋】 (1)齊景公:名杵臼,音chǔ jiù,齊國國君,公元前547年 ̄公元前490年在位。【譯文】 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齊景公說:「講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雖然有糧食,我能吃得上嗎?」 【評析】 春秋時期的社會變動,使當時的等級名分受到破壞,弒君父之事屢有發生,孔子認為這是國家動亂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訴齊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復這樣的等級秩序,國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原文】 1212 子曰:「片言(1)可以折獄(2)者,其由也與(3)?」子路無宿諾(4)。【注釋】 (1)片言:訴訟雙方中一方的言辭,即片面之辭,古時也叫「單辭」。 (2)折獄:獄,案件。即斷案。 (3)其由也與:大概只有仲由吧。 (4)宿諾:宿,久。拖了很久而沒有兌現的諾言。【譯文】 孔子說:「只聽了單方面的供詞就可以判決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說話沒有不算數的時候。【評析】 仲由可以以「片言」而「折獄」,這是為什麼?歷來有這樣幾種解釋。一說子路明決,憑單方面的陳述就可以作出判斷;二說子路為人忠信,人們都十分信服他,所以有了糾紛都在他面前不講假話,所以憑一面之辭就可以明辨是非;三說子路忠信,他所說的話決無虛假,所以只聽其中一面之辭,就可以斷定案件。但無論哪種解釋,都可以證明子路在刑獄方面是卓有才乾的。【原文】 1213 子曰:「聽訟(1),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2)乎!」 【注釋】 (1)聽訟:訟,音sòng,訴訟。審理訴訟案件。 (2)使無訟:使人們之間沒有訴訟案件之事。【譯文】 孔子說:「審理訴訟案件,我同別人也是一樣的。重要的是必須使訴訟的案件根本不發生!」 【原文】 1214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譯文】 子張問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說:「居於官位不懈怠,執行君令要忠實。」 【評析】 以上兩章都是談的如何從政為官的問題。他借回答問題,指出各級統治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愛民,以仁德的規定要求自己,以禮的原則治理國家和百姓,通過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間的訴訟糾紛,執行君主之令要切實努力,這樣才能做一個好官。【原文】 1215 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1) 【注釋】 (1)本章重出,見《雍也》篇第27章。【原文】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 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評析】 這一章所講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貫穿了儒家一貫的思想主張,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原文】 1217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譯文】 季康子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帶頭走正路,那麼還有誰敢不走正道呢?」 【評析】 無論為人還是為官,首在一個「正」字。孔子政治思想中,對為官者要求十分嚴格,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職的人能夠正己,那麼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會歸於正道。【原文】 1218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譯文】 季康子擔憂盜竊,問孔子怎麼辦。孔子回答說:「假如你自己不貪圖財利,即使獎勵偷竊,也沒有人偷盜。」 【評析】 這一章同樣是孔子談論為官從政之道。他仍然闡釋的是為政者要正人先正己的道理。他希望當政者以自己的德行感染百姓,這就表明了他主張政治道德 化的傾向。具體到治理社會問題時也是如此。他沒有讓季康子用嚴刑峻法去制裁盜竊犯罪,而是主張用德治去教化百姓,以使人免於犯罪。【原文】 1219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1),以就有道(2),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風(3),必偃(4)。」 【注釋】 (1)無道:指無道的人。 (2)有道:指有道的人。 (3)草上之風:指風加之於草。 (4)偃:仆,倒。【譯文】 季康子問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說:「如果殺掉無道的人來成全有道的人,怎麼樣?」孔子說:「您治理政事,哪裡用得著殺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會跟著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風,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風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著倒。」 【評析】 孔子反對殺人,主張「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會犯上作亂。這里講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為。那些暴虐的統治者濫行無道,必然會引起百姓的反對。【原文】 1220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1)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2),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3)。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注釋】 (1)達:通達,顯達。 (2)聞:有名望。 (3)下人:下,動詞。對人謙恭有禮。【譯文】 子張問:「士怎樣才可以叫做通達?」孔子說:「你說的通達是什麼意思?」子張答道:「在國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聲。」孔子說:「這只是虛假的名聲,不是通達。所謂達,那是要品質正直,遵從禮義,善於揣摩別人的話語,對察別人的臉色,經常想著謙恭待人。這樣的人,就可以在國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達。至於有虛假名聲的人,只是外表上裝出的仁的樣子,而行動上卻正是違背了仁,自己還以仁人自居不慚愧。但他無論在國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會有名聲。」 【評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一對相互對立的名詞,即「聞」與「達」。「聞」是虛假的名聲,並不是顯達;而「達」則要求士大夫必須從內心深處具備仁、義、禮的德性,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而不僅是追求虛名。這里同樣講的是名實相符,表裡如一的問題。【原文】 1221 樊遲從游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1)、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2),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3),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注釋】 (1)修慝:慝,音tè,邪惡的念頭。修,改正。這里是指改正邪惡的念頭。 (2)先事後得:先致力於事,把利祿放在後面。 (3)忿:忿怒,氣憤。【譯文】 樊遲陪著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說:「請問怎樣提高品德修養?怎樣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樣辨別迷惑?」孔子說:「問得好!先努力致力於事,然後才有所收獲,不就是提高品德了嗎?檢討自己的邪念了嗎?由於一時的氣憤,就忘記了自身的安危,以至於牽連自己的親人,這不就是迷惑嗎?」 【評析】 這一章里孔子仍談個人的修養問題。他認為,要提高道德修養水平,首先在於踏踏實實地做事,不要過多地考慮物質利益;然後嚴格要求自己,不要過多地去指責別人;還要注意克服感情沖動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為代價,這就可以辨別迷惑。這樣,人就可以提高道德水平,改正邪念,辨別迷惑了。【原文】 1222 攀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1),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2)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3),不仁者遠(4)矣。湯(5)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6),不仁者遠矣。」 【注釋】 (1)舉直錯諸枉:錯,同「措」,放置。諸,這是「之於」二字的合音。枉,不正直,邪惡。意為選拔直者,罷黜枉者。 (2)鄉:音xiàng,同「向」,過去。 (3)皋陶:gāoyáo,傳說中舜時掌握刑法的大臣。 (4)遠:動詞,遠離,遠去。 (5)湯:商朝的第一個君主,名履。 (6)伊尹:湯的宰相,曾輔助湯滅夏興商。【譯文】 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說:「愛人。」樊遲問什麼是智,孔子說:「了解人。」樊遲還不明白。孔子說:「選拔正直的人,罷黜邪惡的人,這樣就能使邪者歸正。」樊遲退出來,見到子夏說:「剛才我見到老師,問他什麼是智,他說『選拔正直的人,罷黜邪惡的人,這樣就能使邪者歸正。這是什麼意思?」子夏說:「這話說得多麼深刻呀!舜有天下,在眾人中逃選人才,把皋陶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被疏遠了。湯有了天下,在眾人中挑選人才,把伊尹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被疏遠了。」 【評析】 本章談了兩個問題,一是仁,二是智。關於仁,孔子對樊遲的解釋似乎與別處不同,說是「愛人」,實際上孔子在各處對仁的解釋都有內在的聯系。他所說的愛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義精神,把仁作為他全部學說的對象和中心。正如著名學者張豈之先生所說,儒學即仁學,仁是人的發現。關於智,孔子認為是要了解人,選拔賢才,罷黜邪才。但在歷史上,許多賢能之才不但沒有被選拔反而受到壓抑,而一些奸佞之人卻平步青雲,這說明真正做到智並不容易。【原文】 1223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也。」 【譯文】 子貢問怎樣對待朋友。孔子說:「忠誠地勸告他,恰當地引導他,如果不聽也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 【評析】 在人倫關系中,「朋友」一倫是最松馳的一種。朋友之間講求一個「信」字,這是維系雙方關系的紐帶。但對待朋友的錯誤,要坦誠布公地勸導他,推心置腹地講明利害關系,但他堅持不聽,也就作罷。如果別人不聽,你一再勸告,就會自取其辱。這是交友的一個基本准則。所以清末志士譚嗣同就認為朋友一倫最值得稱贊,他甚至主張用朋友一倫改造其他四倫。其實,孔子這里所 講的,是對別人作為主體的一種承認和尊重。【原文】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 曾子說:「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評析】 曾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張以文章學問作為結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幫助培養仁德作為結交朋友的目的。這是君子之所為。以上這兩章談的都是交友的問題,事實上在五倫當中,儒家對於朋友這一倫還是比較重視的。

⑸ 恆大拋售166億資產引發熱議,公司目前的境況如何

從恆大的一年半以來的動作看,恆大的確一直在踐行「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

首先,從銷售方面看,恆大一直在努力推動銷售與回款的高增長。

據恆大6月1日的公告數據,恆大今年前五月已累計實現銷售額2851.6億元,同比增長4.5%;累計銷售面積338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5%;累計銷售回款2507.4億元,同比增長6.1%,回款率達87.9%。而從權益銷售金額來看,據克而瑞排行榜,恆大前5月權益銷售額達到2727.5億元,位居行業第一。

盡管盈利水平下降,但「活下去」顯然更重要。藉助大規模降價促銷,恆大得以快速回籠現金,大幅緩解債務壓力。根據半年報,恆大自去年3月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新戰略。截至今年6月底,恆大有息負債較去年3月底下降約3000億元,凈負債率已降至100%以下,實現一條紅線變綠。

⑹ 因為6000塊錢殺人全家6口,臨沂這個案子到底怎麼了

生活中稍微吹大一點的人都是暴躁易怒的,中醫稱之為肝陽上亢。肝氣上升過多,肝氣亢奮逆。最嚴重的會導致血壓升高,超出圖表,突然暈倒,中風,腦梗塞,心肌梗塞。

記住,對別人生氣就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傷害的不是對方,而是自己寶貴的健康。你要確定別人生氣了,你沒有生氣,你的身體愛你自己,你健康。

⑺ 捷信欠40000.兩年沒還了,被起訴會有啥結果

欠網貸平台4萬元,兩年的時間沒還了,如果被起訴的話,那麼肯定會判你還款,本金和利息,而且要支付罰息,和訴訟費用。

關於不還貸款。

不還貸款,貸款到期後遲遲拖欠不還;手頭緊張一直還不上;東躲西藏欠債不還,以上這些行為申請人都是要承擔一定的後果的!

1、個人徵信收到影響

欠錢不還需要繳納罰息還僅僅是第一步,之後申請人的個人徵信還會收到影響。我們都知道現在十分重視信用體系的建設,正在大力構建信用,各個地區、部門、領域的信用信息體系都在逐步落實之中,各項懲戒與激勵措施也都在不斷完善和提升,個人信用在日後的生活中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如果申請人還不上貸款,那麼在申請人的個人徵信報告上將留下信用「污點」,日後再想申請貸款、信用卡將處處受阻。另外,一些朋友認為找一些不上徵信的小貸公司辦理貸款不就好了,這樣自己的徵信別人也查詢不到,對於有這種想法的朋友,我想說想的太當然。

現在很多金融機構都接入了第三方徵信公司的數據,申請人在其他平台的借貸數據、購物數據、信用卡還款數據等等信息都能輕而易舉的被調取出來,一旦登上小貸公司的共享「黑名單」體系,那麼只要一家拒貸,家家都會拒貸,日後再想貸款就不可能了。

2、 受到頻繁的催收

貸款催收有三部曲:簡訊、電話、上門。前期欠款時,小貸公司的業務員會通過簡訊或電話的形式好心提醒你:應該還錢了。但是到了後期,如果小貸公司一再提醒你、催促你還錢,申請人仍然無動於衷,那麼他們可能會採取簡訊群發的形式,讓申請人的親朋好友都知道你在外面借了錢並且始終未還,讓申請人的聲譽受到損害。

另外,在貸款時有些小貸公司會讓借款人在填寫貸款資料時至少填寫幾個關系比較親近的聯系人,比如申請人的父母、親屬、朋友、同事等,有些需要申請人授權讀取手機通訊錄和運營商網上營業廳的通信記錄。當申請人還不上錢時不但你有可能會遭到「電話轟炸」,就連申請人身邊的家人朋友也有可能會收到騷擾,這將嚴重擾亂你和你家人的生活。

3. 產生罰息和違約金

無論申請人是在哪家申請的小額貸款,都會與借款機構簽訂相應的借款合同,既然簽訂了合同,當然要按照合同辦事,履行自己的還款義務。一旦合同到期後,申請人欠錢不還,那麼首先申請人遭遇到的就是罰息,並且有些機構還會按照合同內容收取一定的違約金,如果申請人還是一直都不還錢的話,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申請人的罰息將越來越多,日後申請人還款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如果申請人還是不還錢,那麼催收人員有可能會上門進行催收,到你工作的公司進行討債,這樣一來申請人的工作飯碗有可能不保,得不償失!

另外,如果催收時申請人的態度十分惡劣,做出一些辱罵毆打催收員等無賴的行為,那麼你就斷送了與小貸公司之間商量的餘地,將自己逼近了死胡同!所以欠錢不還時申請人也要擺正自己的態度,積極與小貸公司協商解決問題,這樣還有可能獲得寬限期。

4. 受到法院起訴

經過一系列的催收活動後,如果金融機構發現始終催收無果,那麼他們可能會到法院提起訴訟,採用法律手段來討回貸款,在這期間申請人可能會收到法院發出的催款函、執行文書等,一旦法院宣判完畢,那麼即使申請人不願意,也必須要執行還款裁決,否則法院會查詢申請人的財產,或對其進行凍結扣押、或依法查封、或進行拍賣,總之,會用申請人所有的財產來償還欠款。

5. 情節嚴重可能坐牢

通常來說,欠錢不還這類事情屬於民事糾紛,但如果在法院執行判決下達後,借款人拒不執行裁決,堅決抵死不認,充當老賴,那就另當別論了,法院會追究刑事,情節嚴重的很有可能會坐牢,如果事情演變到這個地步,那就悲劇了。

不過總得來說,只有惡意欠款才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一般非惡意欠款是不會涉及到坐牢這個程度的。不過,對於借款人來說,欠錢不還不但對自己沒有好處,而且還會連累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實在是一件不值得的是,作為借款人還是按照自己的經濟收入與還款能力去借錢吧。

⑻ 沈湯之爭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關於湯沈之爭的產生背景,部分學者主張藝術背景說,即是從藝術內部看產生論爭的環境。吳新雷《論戲曲史上臨川派與吳江派之爭》(《江海學刊》1962年12期)認為,明中葉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興起和文學上公安派要求「獨抒性靈」反對束縛,「反映到戲曲理論的發展上」,便出現了湯顯祖的創作思想,與正流行的沈璟的聲律「恰恰處於互不相容的境地」,於是便孕育了一場「論戰」。
復旦大學中文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與此觀點相似。俞為民《重評湯沈之爭》(《學術月刊》1983年12期)指出,「主要應該從藝術本身的現狀中」尋找爭論的產生背景,而湯沈之爭是由「戲曲創作上存在的問題引起的」,即文人學士在劇作中「賣弄學問,顯露才情」而很少顧及觀眾和舞台,從而引起了一些戲曲家的理論關注。
此類意見,或者更強調文藝思潮的折射,或者更重視戲曲創作的內部需要。 政治立場背景說 有的學者在文藝思潮背景說的基礎上,又補充提出政治立場背景說。徐朔方《湯顯祖和沈璟》(《文學評論》叢刊第9輯)便主張湯沈的爭論既是「當時思想意識領域內的斗爭」在戲曲界的反映,同時也是「不同的政治立場的反映」。
如在爭論發生之前很久,湯沈在政治上便處於「不同的立場」,沈是執政的「追隨者」,湯則是「反對派」。 兼顧說 有的學者是從政治思想和戲曲創作兩個方面來探討論爭的背景。邵曾祺《論吳江派和湯沈之爭》(《中華文史論叢》1979年第2輯)在說到論爭出現在萬曆時代的歷史「必然性」時,強調了兩點:「一是戲曲界的大發展」導致了許多戲曲藝術上的有關問題及內部矛盾「被發現、被提出而引起研究和爭辯」;其次,因萬曆是中國思想史上「新舊思想斗爭得極激烈」的時代,作為文藝思想的「一支」,戲曲理論自然也要「受到激盪」。
黃天驥《戲曲史上的「湯沈之爭」》(《學術研究》1980年5、6期)又提出了政治上的「深刻的社會根源」和戲曲上的「深遠的歷史根源」結合說。前者指的是在異端思想的沖擊下封建秩序發生了動盪,為挽救危機統治者加強了對戲曲的控制;後者是指從元末明初鍾嗣成、賈仲名、朱權、高明、邱溶以來,直到《琵琶》、《拜月》優劣討論,圍繞著「情」與「律」而多次進行的「兩條道路斗爭」。
從總的研究趨勢來看,近幾年的研究文章多不同意政治斗爭背景說。

閱讀全文

與湯強經濟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