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財產損害賠償是要承擔侵權責任嗎
財產損害賠償是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方式,其中賠償損失是最主要的承擔方式,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計算。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條
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計算。
❷ 返還財產的概念
這是廣泛適用於合同責任、侵權責任與不當得利返還責任的責任方式,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返還不當得利(《民法通則》 第92 條)。比如,由於貨幣的特殊性,如果侵佔或不當得利的對象是他人貨幣的,只能發生不當得利的返還,而不發生原物返還問題。二是不法侵佔他人財產,應當返還原物(《 民法通則》 第117 條〕 ,因返還原物而提起的訴訟稱為返還之訴。返還之訴的權利人是財產的所有人、合法佔有人或使用人,責任人只能是非法佔有人,前提是原物尚存。如果原物已經毀損滅失,只能發生賠償損失或恢復原狀的請求。值得注意的是,《 民法通則》 第61 條與《合同法》 第58 條規定的「返還財產」既可能是不當得利返還,也可能是基於物權請求權的返還原物。
❸ 侵權責任方式中的財產損失如何承擔
侵權責任方式中的賠償損失的責任要遵循填平原則,即賠償的損失和受害人所受的損失大致相等。對價始終是決定賠償的基本要件。等價有償這一民法的基本原則來看,在合法的經濟活動中,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以外,取得他人財產利益的一方應當向對方給付相應的價款或者其他財產利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❹ 簡述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與不當得利返還之債的區別
第一,兩者的構成要件不同。返還不當得利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一方取得版利益,他方遭受損失權,一方取得利益與他方遭受損失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系,一方取得利益無合法根據。而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具有損害事實,存在違法行為,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系,侵權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
第二,責任形式不同。返還不當得利責任的形式主要是返還財產,而侵權責任的形式是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等。
第三,舉證責任不同。在追究侵權責任中,一方當事人必須證明他方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但無須證明他方獲利;而在返還不當得利責任中,一方當事人無須證明他方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但須證明他方當事人已獲得利益。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❺ 返還原物算侵權嗎
返還原物糾紛是屬於侵權糾紛,返還原物糾紛一般是屬於侵犯財產的糾紛。返還財物是屬於侵權責任承擔的方式之一,因返還原物產生糾紛的,可以適用《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法律規定。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條
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為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
(二)債務到期之前的清償;
(三)明知無給付義務而進行的債務清償。
❻ 損害財產的侵權責任有哪些
按相關法律規定,損害財產的侵權責任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十條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一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二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三條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第十四條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第十五條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十七條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第十八條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單位,該單位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單位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被侵權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費用,但侵權人已支付該費用的除外。
第十九條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
第二十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難以確定,侵權人因此獲得利益的,按照其獲得的利益賠償;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第二十一條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二十二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第二十三條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權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責任,被侵權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二十四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第二十五條損害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協商賠償費用的支付方式。協商不一致的,賠償費用應當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確有困難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
❼ 返還原物財產侵權起訴狀的問題是什麼
返還原物糾紛 原物無法返還的賠償相應的經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版
第十五權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六)賠償損失;
第二十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難以確定,侵權人因此獲得利益的,按照其獲得的利益賠償;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❽ 返還原物侵權責任認定的主體是誰
返還原物屬於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有這些: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等。這些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合並進行使用。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❾ 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與不當得利返還之債的區別。
主要就是來發生原因不同。自債的發生包括:合同、締約上的過失、單獨行為、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以及不當得利等。
侵權行為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通常認為,侵權行為發生,侵權人有義務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受害人有權請求侵權人予以賠償,雙方形成債的關系。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其後果的本質是責任而不是債。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致使他人受有損失而取得的利益。由於該項利益沒有法律上的根據,應返還給受害人,從而形成以不當得利為內容的債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