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政府信息公開糾紛

政府信息公開糾紛

發布時間:2021-12-08 19:17:02

『壹』 不向行政機關申請政府信息公開能否直接起訴

可以的。只要能夠有證據證明基本的事實即可。行政訴訟,更多的證明責任是行政方。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 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 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三十四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貳』 政府信息公開存在哪些難點或問題

第一,信息公開的廣度深度遠未達到群眾的期望和現代政府的要求。我國80% 以上的信息掌握在政府機關翻,而且大多處於封閉和閑置狀態。原因之一是保密范圍過於寬泛,甚至濫用保密措施。很多政務信息一旦被貼上保密的標簽(即便是沒有必要保密的事項),也會成為政府部門不公開的理由,導致許多信息被永久塵封而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原因之二是信息歸屬認識錯位。很多行政人員認為,政府信息是政府行政的結果,當然歸屬於政府所有,既然歸政府所有,政府就有權決定信息公開的范圍。原因之三是我國民眾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的缺失,使得政府壟斷信息的行為沒有得到來自權利和民主的抵制,因為公眾還較少地意識到自己才真正是信息的「最終所有者」,政府壟斷信息和隨意伸縮信息公開邊界是侵犯公民知情權。
第二,信息公開的渠道過窄。政府向社會公開信息有兩種方式,一是政府依職責主動公開,公開的內容包括政策、法規、規則、程序等。公開的載體包括政府公報、簡報、新聞等。這些載體因為范圍上的嚴格限定,往往存在著很多「盲區」,有時並不能成為一些群體獲取政府信息的方便渠道。二是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13條賦予了公民申請公開相關信息的權利,但是在一些流程尚未理順的前提下,因為受到嚴格程序、復雜流程、高昂成本等因素的制約,民眾權利實現存在一定的難度。
第三,因為缺乏法律約束,公開信息也呈現出很多亂象。法治社會下,法律對於政府信息公開和不公開的內容、公開的程序以及違規應該承擔的法律後果會作出嚴格規定,以保證信息公開的秩序化和規范化。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未頒布前,使得許多政府信息要麼被政府進行「彈性過濾」,要麼千篇一律,無法實現其作為公共資源的消費價值。

『叄』 申請人訴被申請人政府信息公開糾紛一案,請問該法院是否應該履行申請人申請強制執行

行政機關不履行法院的生效判決,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行政訴訟法》第九十六條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款額,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負責人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將行政機關拒絕履行的情況予以公告;
(四)向監察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肆』 以申請政府信息公開遭到拒絕提起行政訴訟,可以提出哪些訴訟請求

1、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33條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2、訴訟求范圍:由上條可以得出請求范圍,要求政府部門公開或更正相應信息,確認其行為違法,造成 損失的可以要求賠償。

『伍』 勝訴的政府信息公開案

1、案情介紹

根據省、市『三年大變樣』的口號,為積極推進項目建設工作,該地塊的拆遷許可由原張家口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發給橋東區人民政府,並於2010年6月下達了拆遷通知,該居民區將由張家口XX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實施拆遷。李穎(化名)是河北省張家口是橋東區陵園路靶場東側的居民。由於拆遷政策的要求,在這里居住了多年的她不得不另覓住所...

雙方就拆遷補償問題協商無果的情況下,拆遷公司於2010年7月拆除了橋東區東側的居民房,李穎決定委託專業律師來為自己維權。
2、法律分析
經過認真的研究之後,王優銀律師於2010年12月底向張家口市住房和建設局遞交了一份《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書》要求公開建設用地批准書等政府批文。橋東區人民政府及橋東區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指揮部在接到這份申請書後並沒有做出答復...案子遇到困難,停滯不前。

王優銀律師憑借著多年的工作經驗明白張家口市住房和建設局這么做的目的:並不想公開政府信息,這更說明了其中的貓膩。知己知彼,律師認為他們在法定期間並未履行政府信息公開法定職責。並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於2011年1月底向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申請行政復議。該機關依法已予受理。勝利的天秤已慢慢傾向律師。在審理過程中王優銀律師向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提供了有利的證據,證明了被申請方的一些違法點。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經過審理、調查及申請方提交的證據在2011年3月底審理終結。

3、判決結果
審理結果如下:被申請人的答復書及提交的證據,無法證明其對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了答復。因此依據有關法律規定,責令被申請人依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

4、律師建議

『陸』 行政機關違反《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該如何處理

答: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30條的規定,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和監察機關負責對行政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答: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35條的規定,行政機關違反《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由監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答: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34條的規定,行政機關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保密審查機制的,由監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處分。 答: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33條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機關應當予以調查處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答: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35條的規定,通過其他組織、個人以有償服務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由監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答: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35條的規定,違反規定收取費用的,由監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作者:政府網站編輯:王增榮

『柒』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14條與第23條是否矛盾

並不矛盾。
這兩條的區別在於權利人同意公開。
分別規定了權利人是否同意公開的不同應對法律條款。

『捌』 政府部門如果沒按規定期限內向申請政府信息公開人公開信息將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參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三十三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版機關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權開義務的,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機關應當予以調查處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實踐中,如果政府部門既不公開也不給予答復說明不予公開的理由,可直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直接要求確認行政不作為,這個是能得到支持的。

『玖』 政府信息公開與檔案法之間的沖突哪些方面存在

4月24日,新華社授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根據規定,《條例》將於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從此,中國的政務信息公開步入「有法可依」時代。

在推進中國民主法治建設的過程中,如何評價《條例》的出台?《條例》為改變政府和公眾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哪些可能?如何防止行政機關規避《條例》的規定,不公開本應公開的信息?如何修訂《保密法》,協調其與《條例》的立法精神?《條例》有沒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上升為國家立法?

姜明安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汪玉凱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電子政務示範工程專家組成員

莫於川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參與信息公開立法

《條例》為維護知情權提供法律依據

背景:2006年底,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在積極起草中。然而此後數月,一直沒有下文,引起輿論的極大關注。現在,該《條例》正式出台,中國政務信息公開從此進入「有法可依」時代。

新京報:《條例》為改變政府和公眾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哪些可能?

汪玉凱:一是政務公開有了法律依據。政務公開以前靠行政權力推動,缺乏法律基礎,一些應該公開的政務信息沒有公開;法律的明確規定,會約束政府行為,一些公共權力行使的非理性會受到一定抑制。其實,一些地方存在公權力被濫用,很大程度就是政府和公眾信息不對稱狀態造成的;信息不對稱狀態被打破後,公眾知情權得到尊重,就可以自由表達,從而制約政府權力行使的非理性。

二是為公眾知情權提供法律保障。該公開的信息沒有公開,公眾可以追究有關部門責任。過去公眾完全處在被動接受的地位,如果政府不公開有關信息,公眾也無能為力。《條例》為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甚至互動權提供了法律依據。

再次,貫徹實施《條例》,為構建陽光政府提供了重要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以後,政府不斷公布信息,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互動權不斷得到保障,有助於改變過去暗箱操作、自由裁量權行使過大導致的腐敗現象。

當然,《條例》實施過程還會面臨很多困難和阻礙。比如「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法制化」:政府將掌握的信息作為獲取資源的手段,千方百計維護舊體制的慣性。所以伴隨《條例》實施,會有一個各方博弈的過程。

防止例外范圍隨意擴大化

背景:《條例》第八條規定:「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新京報:有人擔心第八條會成為一個不公開的理由,威脅公民知情權的實現。如何看待這種擔心?

汪玉凱:這可能是《條例》實施過程中比較關鍵的一個問題。任何一個現代國家都有國家安全、國家主權、信息安全、公共秩序的問題,不公開的例外就是指這一塊。我們擔心的是「例外」范圍的不當擴大化,所以應該制定配套的具體制度辦法,將《條例》規定的內容細化。在信息不公開方面,哪些信息不公開?特別不公開的信息應該分類別細化,使政府各個機構有可操作的依據。這樣也能經得起公眾檢驗,保證國家信息安全和主權,防止例外范圍擴大化,消除人們的擔心。

姜明安:對這些規定的解釋必須與《條例》的基本精神和立法目的保持一致,且遵循「公開是原則,保密是例外」的現代行政的要求,所謂「例外」,即必須有法律、法規的明確、具體規定,發生爭議,最終由司法判斷。

《保密法》和《檔案法》應盡快修改

背景:《條例》第14條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保密審查機制,明確審查的程序和責任。行政機關在公開政府信息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下簡稱《保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審查。行政機關對政府信息不能確定是否可以公開時,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報有關主管部門或者同級保密工作部門確定。

新京報:有人認為,這是「明確規定了信息公開前的保密審查機制條款」,是「信息公開與保密條款的抵牾」。對此你怎麼看?

莫於川:要看到,《保密法》規定的保密制度,是分級分類確定密級並自覺遵守為主,只有一些特殊情況需要審查,但許多情況似乎可以理解為是保密工作部門來協助做好保密工作。這次正式公布的《條例》第14條的規定,實際上是與《保密法》一致的:首先要求行政機關自己進行審查,只是在遇到疑難問題,自己不能確定是否可以公開時,依法報給包括保密工作部門在內的有關部門確定,這種情況也可理解為是一種行政協助機制,協助該行政機關做好公開工作,不必將其理解為一種保密審查機制。

新京報:修改《保密法》的基本思路應該怎樣?如何與《條例》的立法精神相協調?

莫於川:在堅持若干底線的基礎上更加民主、更加開放。這里的底線基礎是保守國家秘密和安全、商業秘密和安全、私人權益和安全。誰違背這個原則都是不行的,都會失去平衡、造成損害,增大社會成本、影響社會和諧。至於是通過新的立法來補充,還是修改現有法律,這都是有可能的。面對法律文件的立、改、廢,仍然需要強調下位法服從上位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新法優於舊法的基本法理。

姜明安:公民知情權的有效實現取決於修改《保密法》、《檔案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制定相關的配套法規和規章。《條例》屬於行政法規范疇,其位階低於《保密法》和《檔案法》。《保密法》和《檔案法》都是上世紀制定的,有些規定與政務信息公開原則有沖突。如果我們不對這種立法精神和體現這種立法精神的相關規定進行修改、修正,《條例》的實施就可能遇到難以克服的障礙。此外,為保證《條例》在各個部門、各個領域的全面實施,還必須抓緊制定相關的配套法規和規章,如前不久頒布的《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

行政訴訟是《條例》有效貫徹的關鍵

背景:早在《行政許可法》實施之後不久,就有學者撰文直指法律實施中有法不依的現象,擔心良好的法律被成功規避,立法者的智慧總是趕不上執法者。同樣的疑問也存在於《條例》的貫徹實施。

新京報:怎樣避免貫徹實施《條例》出現有法不依的問題?

姜明安:《條例》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方式和程序均有明確、具體的規定,這些規定要得到嚴格貫徹執行,政府必須進行認真扎實的工作:要設立信息公開的專門工作機構;要建立信息收集、儲存、保管、交換、查閱、設立、發布的專門制度、場所、設施;要對現有的信息進行清理、分類和對未來的信息源進行預測,確定公開方案等。

另外,公民知情權的有效實現取決於對違反《條例》行為責任的嚴肅追究和對侵犯公民信息獲取權的有效救濟。政府信息掌握在政府機關手裡,如果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由於種種原因,不願將其掌握的應當公開的信息公開。那麼,必須要有督促、監督和保障措施,如考核、評議、監察、行政相對人舉報、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等。在所有這些措施中,行政訴訟應該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行政相對人依法申請獲得某種信息,行政機關違法拒絕的,可訴諸司法審查;法院經審查,如認為相應信息屬於依法應公開的范圍,可判決行政機關限期提供,如行政機關拖延提供造成相對人損失的,法院還可判決行政機關賠償。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避免「有法不依」。

審判、檢察信息公開也應受法律調整

背景: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政務信息公開法》是作為由國務院起草或提請審議的二類立法項目被寫入規劃的。而今年是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任期的最後一年,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07年立法計劃,《政務信息公開法》並沒有被列入。

新京報:《政務信息公開法》沒有如期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07年立法計劃,有哪些原因?

莫於川:政務信息立法的思路主要有兩種:有人主張先在行政機關內部搞《條例》,待實施一段時間,總結經驗教訓之後再制定法律。也有人認為,經過一些地方的試驗,信息公開立法的某些問題已很清楚,所以主張制定一部政務信息公開法就可以。實踐證明,後一種思路還是有相當難度。

《條例》雖然只是行政機關對自己的約束,把各地進行的探索統一規范,但即便這樣的做法,難度也是很大的,光是協調一些部門的看法都很困難。還要看到,該法在立法規劃中列為第二類計劃,也即著手進行一些研究起草工作,如果條件成熟就安排審議的法律草案,未能在規劃期內制定出來是很普遍、很正常的事情。

新京報:《條例》上升為法律還需要哪些條件?

莫於川:上升為法律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由全國人大這樣的最高權力機關制定法律,比政府自己給自己做出規定當然好得多;但這需要經驗教訓的積累過程。從《條例》出台到法律出台,正好有一個時間周期。這個周期內可以形成三步三台階:一是一些地方的積極探索,如上海、廣州等地方的政府信息公開立法與實施過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同時為《條例》出台創造了條件;二是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行政法規,也就是剛公布的《條例》;三是在《條例》實施過程中積累經驗,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制定出有關法律創造更好的條件。這樣一種前進步子可能更穩當,也是大家更能接受的行政模式、行政行為方式的改變路徑,阻力也會少一些。

十一屆人大立法規劃正在起草過程當中,我估計《政務信息公開法》還是會寫進去的。因為經過五年左右的探索,將《條例》上升到法律應該說會比較成熟;待到法律出台,不僅行政機關,包括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在內的其他國家機關,政務信息公開行為都應受到法律調整。

閱讀全文

與政府信息公開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