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才算是商標侵權
1、有違法行為存在。
行為的違法性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商標法》《商標法實施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即發生了行為人違反了法律規定的商標正常使用原則,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擅自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了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妨礙商標注冊人行使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商標違法行為的存在是侵權行為構成的前提條件。
2、有損害事實發生。
損害事實在商標侵權行為中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條件。至於損害事實,可以是物質損害,也可以是非物質損害。物質損害是指造成商標權利人在經濟利益上的減少、消滅;非物質損害是因侵犯商標專用權而致使權利人的商品信譽、企業形象被損毀、貶低。對物質損害的認定應由被侵權人舉證,對非物質損害的認定,無法進行嚴格的舉證判斷,因此無需舉證,只要存在侵權行為,就可認定有非物質損害。
3、有主觀過錯因素。
2014年修訂執行的《商標法》將原法第三十八條第( 二) 項「銷售明知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明知」刪除,即取消了認定此行為侵權的主觀構成要件,確認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也就是說無論侵權人主觀上是故意還是過失,都應承擔法律責任。執行這一原則,主要不是根據責任人的過錯,而是出於損害的客觀存在,根據侵權行為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的損害後果,而由法律規定的特別的責任。
4、有因果關系構成。
損害事實不同,形成的因果關系也不同。侵犯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造成了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則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形成了因果關系。例如:銷售假冒名牌的酒,質量很差,消費者飲用後,會誤認為某種名牌酒的質量下降了,這就是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損害事實的發生是因為其他原因所致,則不構成商標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
2. 商標侵權是如何界定的
如何認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一、要以包括相關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判斷。
商標的基本功能就在於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服務時便於識別這些商品和服務,以及他們的來源。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也一般發生在市場中,受影響的主要是相關的消費者和特定經營者。所以事後法官審判案件在認定甄別商標相同、近似時,判斷注意力也要回歸到此種情景,也要以相關消費者和特定經營者的注意力為標准。這種注意力不是該領域相關專家所具有的注意力,專家的注意力過於專業可能出現判斷標准過嚴的情況。但也不是一個與一般消費者有別的粗心大意的消費者的注意力,以他們的注意力判斷又可能施之過寬,可能出現漏掉已經構成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情形。要以前邊所提兩者中間選擇大多數相關公眾通常的、普通的、一般的注意力為標准。這就涉及到行為主體的一種行為能力的判斷,審判實踐中也稱為認定商標相同或近似的主觀標准。法官在分析判斷和採納有關證據作為定案依據和產生心證過程中,都要堅持以相關公眾一般注意力的標准。
二、准確地掌握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整體、要部和隔離的比對方法。按照消費者在市場中對商標的感知規律,審判和行政執法實踐中常常運用商標整體、要部比對和將商標隔離開比對的方法,來判斷商標的相同,特別是商標的類似。
(一)整體比對,又稱為商標整體觀察比較,是指將商標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觀察,而不是僅僅將商標的各個構成要素抽出來分別進行比對。這是因為商標作為商品或者服務的識別標志,是由整個商標構成的,在消費者的記憶中留下的是該商標的整體印象,而不是構成該商標的某些單個要素。因此,當兩個商標在各自具體的構成要素上存在區別,但只要將它們集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因此而產生的整體視覺,仍有可能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就應當認定為近似商標。反之,如果兩個商標的部分組成要素可能相同,但是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並不會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即整體視覺不同,就不能認定為近似商標。
(二)要部比對,又稱為商標主要部分觀察比較,是指將商標中發揮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抽出來進行重點比較和對照,是對整體比對的補充。此種比對方法也是根據消費者在市場中對商標與商品的具體感受和記憶而採用的一種方法。一般地說,消費者對商標的感受和留下最深的記憶,是商標的主要部分或者稱要部,即商標中起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當兩個商標的主要部分相同或者近似,就容易造成消費者的誤認,就可以判斷為商標近似。
(三)隔離比對,又稱為對商標的隔離觀察比較,是指將注冊商標與被控侵權的商標放置於不同的地點在不同的時間進行觀察比對,不是把要比對的兩個商標擺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觀察。這是一種基本的商標比對方法,無論在進行整體比對還是要部比對時,都應當採用隔離比對的方式。一般地說,消費者尋找自己所要的商品,總是憑著以往頭腦中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的廣告宣傳所遺留的商標印象,在市場中尋找所感知的某種品牌的商品或者服務。在市場中,不同商標的商品一般也不是同時擺放在同一個櫃台中。在消費者的思維中,多數情況下不是兩種要比對的商標同時存在,而是存在以前見到過在頭腦中記憶的商標,與當前見到的商標的比較。
在事後的侵權判定中,利用消費者的此種思維模式採用隔離觀察比對的方法,更能夠真實地反映出被控商標所造成混淆的可能性和程度。將兩個商標放在一起進行比對,不同於消費者在市場中實際購買交易的情況,有可能使法官更關注兩個商標的不同點,不能准確地判斷消費者實際交易中可能產生的混淆。
3. 怎麼樣才算是商標侵權
如下情形才叫商標侵權:明知侵權而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或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等都叫商標侵權,且均需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4. 如何判斷一個商標是否有侵權的行為
商標侵權是指違反法律規定,未經商標所有人同意,在相同或者相似的商品或者服務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標,損害商標所有人的合法權益的行為。我國商標法採用注冊優先的原則,因此我國商標權的保護主要是針對注冊商標。根據《商標法》的規定,未注冊但已經使用並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商標,享有以不當方式禁止他人提前注冊的抗辯權,不享受商標法規定的法律保護,禁止侵犯商標專用權。
面對市場上無數的商標侵權事件,我們應該提高警惕,抵制這種侵權行為,對於消費者來說,吃了虧,就當是你人生的一課,面對市場上“盜版”的商品,消費者擦亮了眼睛,不應該被它迷惑了你的視線,你們購買假冒偽劣商品也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總之,不要給侵權人機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可以小心謹慎,不被盜版產品欺騙,他們將沒有利潤來源,將無法在市場上立足。商標注冊人也要維護自己的權益,通過向法院提起訴訟,遏制此類侵權行為的擴大,也是一個穩定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