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胡某某訴某制衣廠勞動糾紛案應該怎樣評析
張晟傑李明
案情簡介1998年月21日21時許,原告胡某、高某之女胡××騎自行車從被告杭州××制衣有限公司下班回家,後被人發現在途經豐東村內直道至豐東村村委30米處的鄉村公路上因腦部受創而死亡。事發後,有關部門雖然進行了調查,但未能確定造成胡××死亡的真實原因。交警部門推測這是一起交通事故,肇事車輛逃逸,但未查獲肇事車輛以及相應的肇事責任人。
2005年12月21日,蕭山交通巡邏(特)警察大隊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逃逸的當事人負事故全責,胡××無過錯行為,對事故不負責任。
2005年12月26日,蕭山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通知書,理由是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到申請工傷認定時間已超出一年時效。
2005年12月28日,蕭山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不予受理通知書,理由是因為胡××無工傷認定,原告要求被告落實工傷待遇,依據不足。
2005年12月29日,原告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支付傷葬補助金9344.5元,一次性工傷補助金112134元,供養親屬撫恤金224268元,共計345746.5元,並承擔訴訟費用。
爭議焦點
一、胡××是否死於交通事故
原告認為胡××死於交通事故,理由是根據交警的事故認定書,這是一起交通事故。
被告認為胡××的死亡,究竟屬於交通事故還是其他刑事案件,目前不能草率地定論。本案存在著很多疑點。目前既沒有查清肇事車輛,也沒有找到肇事司機,更沒有目擊證人,交警部門何以斷定本案就是交通事故?何以認定交通肇事人逃逸?又何以認定胡××的死亡由逃逸的當事人負事故全責?根據目前的情況,不排除胡××的死亡還有其他刑事犯罪的可能。在查清胡××的死亡原因之前,無法確定其死亡原因就是交通事故。
二、本案是否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
原告認為《道路交通安全法》對本案適用。理由是交警部門已對事故進行了認定,這是一起交通事故,肇事司機逃逸,由逃逸的當事人負事故全責。
被告認為本案不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理由是: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一部規范道路行人和機動車駕駛人之間關系、規范道路交通管理機關工作人員行為、明確道路交通管理機關服務內容的法律。其所指的道路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道路,而是有特定的含義。《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條規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於公眾通行的場所。本案中,根據原告提供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胡××死亡的地點是寧圍鎮豐東村直路村委以南30米處,即胡××死亡的地點是在村道上,而不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所指的「道路」上,因此,不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交警部門對於發生在「村道」上的工傷事故無權管轄,依法應由公安機關的派出機構派出所或治安、刑偵部門作出結論,其性質如非故意殺人或傷害,也應為過失致人死亡,而非一般交通事故。
三、本案是適用《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還是適用《工傷保險條例》
原告認為胡××死亡的時間雖然是在1998年11月21日,但是關於其死亡是否構成工傷,沒有作出認定,因此,應適用《工傷保險條例》。被告認為本案應適用《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理由是:
法不溯及既往,是法治的一項基本原則,是指新法律只對頒布生效後的事件和行為具有效力,對此之前的事件和行為則無效。胡××死亡的時間是在1998年11月21日,原告要認定工傷的,應適用當時的法律,即《企業職211211傷保險試行辦法》。《工傷保險條例》於2004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工傷保險條例》對本案不適用。
四、原告提出的工傷認定和賠償是否超過訴訟時效
原告認為由於交通事故認定書是在2005年12月21日才作出,原告在12月28日向法院提起訴訟,沒有超過訴訟時效。被告認為原告提出的工傷認定和賠償已超過訴訟時效。理由是:
《企業職512_72傷保險試行辦法》第10條規定:「工傷職工或其親屬應當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確診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提出工傷保險待遇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申請期限可以延長至三十日。」本案中,胡××的死亡時間是在1998年11月21日,根據上述規定,原告要進行工傷認定的,最遲應在1998年12月21日前提出,即使按新的《工傷保險條例》也應於一年內提出,即最遲不得遲於1999年11月21日,但原告至2005年12月才提起工傷認定,早已遠遠超過了法律規定的時效。
五、胡××之死是否構成工傷
原告認為胡××在下班後回家的途中遭遇車禍死亡,其死亡構成工傷。被告認為,原告認為胡××之死構成工傷,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理由是:
1.原告主張胡××之死構成工傷,缺乏證據證明,蕭山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已就原告所主張的觀點予以答復,認為因超出訴訟時效而不予受理,未作工傷認定。
2.根據《企業職21231傷保險試行辦法》第8條的規定,職工在上下班的規定時間和必經路線上,發生無本人責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責任的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也就是說,只有在上下班途中,發生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的,才是工傷,受到其他傷害的,不是工傷。本案中,胡××死亡的地點是在村道上,而不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所指的「道路」上,不能認定是受到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的傷害,而是其他傷害。因此,胡××的死亡不是工傷。
3.本案中胡××的死亡,根據目前的情況,不排除還有其他刑事犯罪致害的可能。在查清胡××的死亡原因之前,無法確定其死亡原因就是交通事故。因此,胡××的死亡不是工傷。
六、原告主張工傷賠償是否要經過工傷認定程序
被告認為進行工傷認定是主張工傷賠償的必經程序。理由是:
《工傷認定辦法》第2條規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按照本辦法執行」、第15條規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認定決定包括工傷或視同工傷的認定決定和不屬於工傷或不視同工傷的認定決定」、第19條規定「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用人單位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或者對工傷認定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根據上述規定,在我國,進行工傷認定是勞動行政部門的職權,只有進行了工傷認定,才能確定勞動者所受的傷害是否工傷,只有在確定是工傷的情況下,才能依據工傷保險條例進行工傷賠償。因此,勞動者要主張工傷賠償,應先進行工傷認定。對工傷認定不服,可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進行工傷認定是主張工傷賠償的必經程序。
七、原告索賠的金額是否正確
被告認為原告索賠的金額有誤,具體為:(1)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應當是93445元。(2)原告無權主張供養親屬撫恤金。根據《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第3條的規定,可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的條件之一是工亡職工父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本案中,兩原告均不符合該條件,無權主張供養親屬撫恤金。
審理判決
經過法院調解,被告自願補償原告人民幣7萬元,原告自願放棄其餘訴訟請求。
經典評析
本案中,胡××下班途中莫名死亡,但肇事人至今沒有找到,交警部門也只能推測其死於交通事故,這就給本案的處理帶來困難。
在理論上,人們將「工傷」界定為因工作原因受到的傷害,也稱為職業傷害,是指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因工作、執行職務行為或從事與生產勞動有關的活動,發生意外事故而受到的傷、殘、亡或患職業性疾病。實踐中,人們進一步把「工傷」簡化為「在工作時間、因工作受到傷害」,強調的是「因工作」受到傷害。
根據《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發生機動車事故死亡,可認定工傷。但是,是否工傷,應先由勞動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然後才能落實工傷待遇。
在我國,認定工傷是勞動部門的職權,而不是法院的職權,只有進行了工傷認定,才能談到落實工傷待遇的問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原告提出的工作待遇勞動爭議申請不予受理,理由也是因胡××無工傷認定。本案的特殊性就在於肇事人至今沒有找到。原告在事故發生後,一直要求交警部門找到肇事人,而肇事人又至今沒有找到,原告在此時間內沒有向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因此,應該講,原告錯過了工傷認定的期限。也正因為如此,在原告向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時,勞動部門才出具對其工傷認定的申請因為已超過時效而不予受理的通知書。從法律上講,原告對勞動部門出具的不予受理通知書不服,向法院起訴的,應該是行政訴訟,而不是民事訴訟,因為它針對的是不予受理的這個具體行政行為。對於原告而言,及時進行工傷認定,才是符合法律規定的首選之道。本案也給廣大勞動者提了一個醒,在發生工傷事故後,要及時進行工傷認定,切莫錯過法定期限。
❷ 勞動法案例
案例一
1、合法,法律沒有禁止不得簽訂三個月勞動合同。
2、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
3、試用期內工資不得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或者同崗位的80%,並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
案例二
1、可以認定合同無效,勞動者以欺詐手段簽訂的勞動合同
2、應當支付工資。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3、無需提前通知,符合法定解除條件
案例三
1、張某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因為張某與公司存在事實勞動關系,但因為單位未繳納社保,單位支付其應該享受的工傷保險待遇
2、張某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因為單位未繳納社保,單位支付其應該享受的工傷保險待遇
3、可以享受,我國法律沒有禁止工傷保險待遇與第三人侵權賠償可以同時獲得
❸ 勞動爭議案件舉證責任認定
勞動訴訟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責任。但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❹ 勞動爭議案件
你可以告他們!他們這樣做事違法的。去咨詢相關部門,然後發律師函吧。 順便給你介紹幾個案例,可以參考一下。
各種勞動糾紛案例分析(勞動合同終止、勞動糾紛案中的舉證、經濟補償金計算)
時下,關於勞動糾紛官司幾乎每天都有,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人民對於自我保護的提高。但是人民對於勞動合同法的了解還是太淺,今天經過以下幾個案例對於社會上經常出現的一些名詞進行解讀,希望能夠對您能有所幫助。
案例一: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劉某1988年5月20日進入上海某國有企業(以下稱:「甲公司」)工作,工作至1999年5月19日,劉某因身體不適,請求單位保留其職位,每月僅支付劉某300元補貼,保留職位期限至2010年5月19日。2009年12月,甲公司被另外一家民營企業(以下稱:「乙公司」)收購。劉某的工作關系隨之轉到乙公司,乙公司辦理完畢收購事宜以後通知劉某回單位上班並辦理相關手續。劉某於2010年5月12日回乙公司上班。劉某上班沒幾天,乙公司內部做出決定終止劉某的勞動合同關系。劉某不服,旋即提請上海市閘北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劉某的仲裁請求包括:經濟補償金,額外經濟補償金等。
我們(上海維耀律師法律服務網:http://www.wyflzx.com/)受乙公司委託代理其處理該勞動爭議案件,在仲裁庭上我們陳述了代理意見:劉某與甲公司之間的約定並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為合法有效,因此乙公司根據劉某與甲公司之間簽署的協議在劉某與甲公司的勞動關系終止之日,即2010年5月19日終止與劉某的勞動合同,並不違反法律規定,劉某要求額外經濟補償金的前提應是乙公司解除與其之間的勞動合同,但是該案件中是乙公司終止了與劉某之間的勞動合同,乙公司並不需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仲裁庭最終採納了我們的意見,僅部分支持了劉某的經濟補償金請求,駁回了劉某的額外經濟補償金請求。
案例二:勞動爭議案件中的舉證責任
羅某於2009年10月18日,進入上海市楊浦區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稱:「甲公司」),從事客戶經理一職。2009年12月31日,羅某因在單位工作不開心,突然不辭而別,事後甲公司拒付羅某12月工資及獎金。受羅某委託,我們向上海市楊浦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甲公司支付羅某12月份工資、獎金、遲延支付工資的賠償金。
仲裁庭上,甲公司代理律師認為,羅某不辭而別,嚴重違反雙方之間的合同約定,也違反法律規定;另外羅某在工作期間也多次違反公司的規章制度,公司暫停支付羅某公司和獎金合情合理。
我們認為,羅某離開甲公司並非其本意,而是甲公司逼迫所致,並提供羅某工作期間,公司老總對羅某進行人身攻擊的錄音。關於獎金,甲公司應當證明羅某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具體行為,如果甲公司不能提供證明,那麼公司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最終,上海市楊浦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甲公司支付羅某12月份工資、獎金以及遲延支付工資的賠償金。
案例三: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李某1996年10月份進入上海市某制葯公司工作(以下稱:「甲公司」),雙方簽署勞動合同。2007年甲公司設立子公司(以下稱「乙公司」),李某以自己年齡偏大且身體不好,上班路途遠為由,向甲公司申請進入乙公司工作。甲公司領導考慮到其為公司工作多年,同意李某去乙公司工作。但是因乙公司是新設公司因此公司領導為了盡快提升公司的營業額,對公司員工的管理也較為嚴格。然,李某不僅身患高血壓還有慢性關節炎,時不時的向乙公司請假,2009年5月,乙公司向甲公司發出解除勞動合同的通知,告知雙方之間的勞動合同關系解除,並向李某支付了部分經濟補償金,李某不服向上海市閘北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與乙公司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要求乙公司賠償精神損失費20000元,加班工資8050元,病假工資7808元。
接受乙公司委託後,我們向上海市閘北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表達了我們的代理意見:甲公司與乙公司雖然是關聯公司,但卻是不同的法人主體,李某不能將再甲公司工作的年限算在乙公司工作的時間,認定工作時間已經超過10年,另外李某身體不好不斷的請病假也對乙公司正常運轉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但是對於李某請病假,我們只能提供2周的病假單,其他無法提供;對於加班公司數額我們也予以認可。最終仲裁庭裁決認為李某不具有與乙公司簽署無固定期限勞動的條件,駁回該項仲裁請求,對於精神損失費也予以駁回,其餘各項仲裁庭均予以認可。
案例四:申請仲裁的時效
田某於2004年進入上海市奉賢區某混凝土公司(以下稱:「甲公司」)擔任駕駛員,當時雙方之間沒有簽署勞動合同。2008年1月1日,雙方之間簽署了勞動合同,合同約定合同期限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2009年9月16日。雙方解除了勞動合同,2009年10月21日,甲公司出具退工證明。
事後田某發現甲公司沒有為自己繳納2004年3月至2005年7月的上海市城鎮社會保險費,田某於2009年11月17日向上海市奉賢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甲公司為自己補繳2004年3月至2005年7月期間的城鎮社會保險。但仲裁委以該案件已經超過仲裁時效不予立案,並作出裁決。田某不服向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起訴,法院裁決不予立案,維持原裁決。
律師提醒:員工發現用人單位損害其合同權益,應當及時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勞動爭議案件申請仲裁的時效為1年,從員工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被侵害之日起算,當然該時效還可能被中斷或中止。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小知識:經濟補償金年限的計算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的前提是勞動合同解除或勞動合同終止,但是這兩者在經濟補償金方面卻是不同的,用人單位依法解除勞動合同,則按照《勞動合法》第47條規定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如果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則按照經濟補償金的2倍支付勞動者經濟賠償金,但是用人單位支付了經濟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到期終止的情況,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規定的不多,只有《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以及《全民所有制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規定》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要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但是《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已經廢止,目前只有《全民所有制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規定》還有效。
那麼對於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年限也應按照勞動合同解除和勞動合同終止分開分析。勞動合同解除的,《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的部分按照《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計算,《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後的部分,按照《勞動合同法》計算;勞動合同終止的情況下,《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的除《全民所有制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規定》外,不進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實施後的經濟補償金,從《勞動合同法》實施後開始計算,也即從2008年1月1日開始計算,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❺ 案由規定里有「用人單位責任糾紛嗎
當然有這樣的規定!
你要去看2011.2.18修正的最新版本!《民事案件案由規定》
第九部分 侵權責任糾紛
三十、侵權責任糾紛
342.用人單位責任糾紛——對應於《侵權責任法》的條文是: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這一條款脫胎於《民法通則》第121條以及民法通則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解釋》法人一節中第52條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004年5月1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第9條作了極小的調整。
第8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屬於《國家賠償法》賠償事由的,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處理。
第9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❻ 勞動糾紛案,想請各位大神們指點迷津
我說實話,如果你想要回這筆錢,就去打勞動仲裁官司,因為這個扣錢肯定是不合理的。
你如果辭職了,那根本不可能要回這筆錢,而且你也不知道人家客戶還沒還錢,房地產行業簡直是不遵守勞動法的重災區,外賣行業也是。
所以,你要不去勞動仲裁,要不這錢就別要了,如果勞動仲裁記得收集證據,比如去銀行打公司流水證明勞動關系,還有可以給領導打個電話,錄音,問他每天扣10元的事情,微信問也可以,記得截圖,這些都是你的證據。
❼ 什麼是民事侵權
民事侵權案由是人民法院對民事侵權訴訟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關系的性質進行概括後形成的案件名稱。民事侵權案由包括監護人責任糾紛、用人單位責任糾紛、勞務派遣工作人員侵權責任糾紛、提供勞務者致害責任糾紛、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網路侵權責任糾紛等眾多案由。
【法律依據】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第三十條
364、監護人責任糾紛
365、用人單位責任糾紛
366、勞務派遣工作人員侵權責任糾紛
367、提供勞務者致害責任糾紛
368、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
369、網路侵權責任糾紛
370、其他侵權糾紛。
❽ 勞動糾紛案例
嚴格的說,你是在校學生吧。
首先,你已經按協議提前十天遞交了書面版申請,甲方權不同意是他的事,你已經按約定協議遞交了,你走的話不算你違約,他不能收你違約金的。
為了避免矛盾激化,建議你先。好跟單位協商,說明有事急著回家的理由。一般來說,沒什麼特殊情況,用人單位對做兼職的學生是很照顧的。
實再不行的話,也可以考慮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一下。不過你得詳細的提供用人單位的相關信息(比如說公司地址、聯系方式等)。按《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規定,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會為你保密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❾ 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案:
勞動者受害當然一定要劃分清楚,否則永遠打不完的官司。
❿ 勞動合同糾紛案例
你好:
給你提供了一個關於」勞動合同期滿未辦理終止手續應視為續訂合同「的案例。
[案情簡介]
孫某,某聯合企業有限公司(中外合作企業)職工。1990年12月孫某與該公司簽訂了兩年期限的勞動合同。合同期滿後,在合同內容不變的情況下,公司發表格,由孫某提出申請,公司批准,雙方每兩年續簽一次合同。1996年6月,孫某因勞動強度過大遞交了辭職申請,但公司未予批准,並極力挽留。為此,孫某又收回了辭職申請。1996年12月,又到了續簽勞動合同的時間,但公司並未提出終止或續簽合同的要求,孫某也未再過問。1997年3月,公司因孫某曾提出辭職為由終止了孫某的勞動合同。並從4月份起,公司停發了孫某的工資。孫某力爭無果,遂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要求與該公司補簽勞動合同,由公司補發其被停止工作期間的全部工資。
[處理結果]
1、公司應自裁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與孫某續訂勞動合同。
2、公司補發孫某1997年4、5、6三個月基本工資,共計1380元整。
[案例評析]
本案是一起因終止勞動合同引發的勞動爭議,爭議的焦點是企業終止孫某的勞動合同是否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17條的規定:「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可見,是否續簽勞動合同,應當由雙方平等協商。本案中,公司在雙方合同期滿時並未與孫某辦理終止勞動手續,而是在雙方事實勞動關系存續一段時間後,才提出終止以前的勞動合同,這種作法不符合法律規定,也缺乏平等協商的程序。按照原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勞部發[1996]354號)第14條規定,「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期滿後,因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未辦理終止或續訂手續而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視為續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及時與勞動者協商合同期限,辦理續訂手續。由此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由此可見,公司與孫某形成事實勞動關系期間終止其勞動合同的做法不當,停發孫某的工資也是錯誤的。此外,公司以發表格的形式,要求孫某申請後由公司批准,這種簽訂勞動合同的形式也是不規范的,違反了雙方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
希望滿意並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