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房產糾紛要准備哪些證據
房產糾紛當事人應該准備的證據包括:建房許可證、繼承或贈書、買賣文書、房屋產權證書、過戶證明等。提供房屋是個人所有還是共有的證明材料,提供交納房產稅等權利人自己履行產權人權利和義務的證明材料以及提供房屋的佔有、使用、收益和管理情況的證明材料。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貳』 房屋糾紛應該怎麼收集證據
發生房屋糾紛收集證據應當注意保留房屋買賣合同、房屋房款發票、房屋來源證明、房產登記變更的材料、房屋產權憑證、納稅票據等資料,注意進行錄音錄像、保證音頻視頻的連續性完整性。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叄』 房產糾紛應該提供哪些證據
房產糾紛訴訟要提供以下證據:1、提供房屋是個人所有還是共有的證明材料。2、提供交納房產稅等權利人自己履行產權人權利和義務的證明材料。3、提供房屋的佔有、使用、收益和管理情況的證明材料。4、建房許可證、繼承或贈書、買賣文書、房屋產權證書、過戶證明等。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肆』 關於房產糾紛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房產糾紛案件需要提供下列證據材料:建房許可證、繼承或贈書、買賣文書、房屋產權證書、過戶證明等。以及還需提供房屋是個人所有還是共有的證明材料,提供交納房產稅等權利人自己履行產權人權利和義務的證明材料以及提供房屋的佔有、使用、收益和管理情況的證明材料。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伍』 房屋糾紛法院調查取證的申請書範文,如何寫,注意什麼
申明調取證據書 上訴人(一審被告): 住所地:,上訴人(一審被告): 住所地:沈陽市電話:,因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陽沈中支行訴我借貸糾紛一案,經和平法院一審我們敗訴提起上訴現在貴院審理因有重大事實直接決定本案性質特提請二審法院調取: 原告說在2005年11月2日把在2005年11月3日把錢全部提出來,超過五萬就得憑本人的身份證核實後取款,原告在有意迴避47萬取款條,要是騙子把錢都提出來就不會在2005年11月9日去和原告公證,只有一種可能是經辦人提走的錢,又要求騙子和他去辦的公證(貸款都不公證就此特殊是以此要脅我們還錢), 而銀行拒不提供該取款條,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五條 有證據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於證據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雖然有此規定,但當事人還是想請求法院調取2005年11月3日那47萬取款條,查清事實,事實終究是事實啊,找出真正的貸款人啊,依法判決。
此 致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申請人:2010年3月2日
『陸』 打房屋產權糾紛案件需要哪些證據材料
一、打房屋產權糾紛案件需要哪些證據材料?
1、房屋產權憑證;
2、房屋來源(買受、繼承、析產、受贈等)的證明;
3、共有房產形成(共同投資建造、翻建、購買、繼承、受贈等)的證明;
4、房產登記變更(登記、變更登記、產權轉移等)的證據;
5、房屋使用、管理、收益情況證明;
6、交納房地產稅人的姓名及納稅時間、金額、票據等;
7、其他證據。
『柒』 解決房產糾紛都需要什麼證據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1)與經營者協商和回解;
(2)請求消費者協會答調解;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在商品房買賣中發生爭議時,有五條路可以走,第一條就是當事人雙方即消費者與房地產商自行協商解決消費者權益爭議;第二條是向消費者協會申請調解解決消費者權益爭議;第三條是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訴解決消費者權益爭議;第四條是提請仲裁機構仲裁解決消費者權益爭議;最後就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消費者權益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