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消費者權益起訴方式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爭議後,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協商和解是一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
(2)請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調解;
消費者投訴,是指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後,請求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調解,保護其合法權益的行為。消費者投訴可以採取電話、信函、面談、互聯網形式進行。但無論採取哪種形式,都要講清楚以下內容:一是投訴人基本情況。即投訴人的姓名、性別、聯系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等。二是被投訴方的基本情況。即被投訴方名稱、地址、電話等。三是購買商品的時間、品牌、產地、規格、數量、價格等。四是受損害的具體情況、發現問題的時間及與經營者交涉的經過等。五是購物憑證、保修卡、約定書復印件等。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述;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訴書之日起內,認為申訴不符合規定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訴人,並告知不與不受理的理由。如果申訴符合規定的予以處理,並書面通知申訴人,將申訴書副本發送被申訴人,被申訴人收到收到申訴副本後,應當在5日內提交答辯書有關證據;此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進行立案,立案應當填寫申訴立案報告表,同時附上有關材料。由縣級及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批准,指定兩名以上辦案人員負責調查或者授權其派出機構調查處理。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消費爭議仲裁有七大優勢:一是自願原則。這包括選擇仲裁機構、仲裁員以及仲裁地點和仲裁規則等。二是仲裁一裁終局,程序簡單,省時、省力、省財。我國仲裁法規定,仲裁案件最遲四個月必須結案。三是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決具有相同效力。裁決一經作出就必須履行,如不履行,當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四是具有獨立性和公正性。仲裁活動不受行政機關等外界干預,仲裁員一般都是專業人員且為兼職,不隸屬於仲裁委。仲裁員不得私自會見任何一方當事人,否則將被解聘或除名。仲裁沒有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當事人可在全國范圍內自主選擇仲裁機構。五是仲裁員都是在某一方面高水平的權威人士。六是仲裁案件不公開審理,可以保護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信譽等權利。七是根據《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任何一個仲裁機構的裁決在世界上一百三十多個簽約國都要被無條件執行。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起訴應注意有明確的被訴方;有具體的申訴要求,事實和理由。
❷ 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1、權利范圍問題。權利是保護消費者的基本依據。《消法》以法律的形式賦予消費者九項權利,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營銷方式的變化,特別是網路經濟的出現,僅僅九項權利已經不足以保護消費者,或者說,消費者受到損害的權利已經超出了九項權利的范圍,這裡面非常突出的是消費者的隱私權。
2、行政保護體制問題。行政保護是履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現行《消法》體現了政府領導下,以一個部門為主,多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的行政保護構架。但是,實際操作中矛盾很多:一是在制定消費者保護措施方面,由於各部門分工不夠明確,有一些方面主次難分,一個部門如果制定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規章有可能因涉及其他部門的許可權而裹足不前,造成消費者權益保護措施嚴重滯後;二是在受理消費者申訴方面,也由於各部門分工不夠明確,造成各部門受理范圍不清,而在強調依法行政的趨勢下,各部門只好謹慎行事;三是在受理申訴方面,由於受理申訴的職責與處罰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的職責往往不屬於同一部門,也弱化打擊違法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力度。
3、維權途徑問題。維權途經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關鍵問題。現行《消法》第三十四條為消費提供了協商和解、調解、申訴、仲裁和訴訟五種維權途徑,但是實踐中往往是協商不歡而散、調解難見分曉、申訴久拖不決、仲裁沒有依據、起訴筋疲力盡,最後弄得消費者懶得奉陪,自認倒霉,這嚴重地影響到消費者權益的落實。
4、舉證責任和費用問題。目前《消法》中對於發生消費糾紛時的舉證責任沒有做專門規定、消費者在消費糾紛中處於弱者的地位,但為了舉證,特別是高額的商品檢測費用往往超過糾紛商品本身的價值,使消費者望而卻步。
5、賠償主體問題。《消法》第三十五條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發生後的賠償主體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但是,這樣規定也容易造成《消法》的歧義,認為消費者因瑕疵商品受到損害時,只能向銷售者求償,缺乏消費者對賠償主體選擇權的規定。
6、民事責任的落實問題。《消法》第四十條、五十條雖然規定了經營者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但對「故意拖延」、「無理拒絕」沒有規定具體的處罰執行標准,造成行政機關難以操作,不便於消費者追究經營者的法律責任,也大大削弱了《消法》的作用。
7、行政執法措施問題。目前《消法》缺乏對執法措施的明確規定。一是對行政機關查處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沒有明確其可以行使哪些調查手段;二是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發生後,為了控制危害范圍、降低危害後果,行政執法機關需要採取一定的應急手段,如發生危害商品退出市場的禁令、強制經營者召回缺陷商品等。
8、消費者糾紛的訴訟程序問題。司法訴訟途徑是消費者依法維權的保障。目前,消費訴訟主要由消費者個人提起,而且沒有適用於消費者群體訴訟的程序,消費者協全不具有訴訟主體的地位,相關的程序減化沒有在立法上得到解決,缺乏仲裁或行政裁決的相關規定,現存的訴訟制度已經不適應消費者維權的實踐需要。
❸ 現在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哪些問題
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保護意識和維權能力較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宣傳的經常性、廣泛性和深入性還不夠,少數經營者法律意識仍比較薄弱,採取欺詐、不平等交易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仍然存在。部分消費者尤其是農村消費者仍然缺乏自我權益保護意識,對合法權益是否受到侵害不加辨別或辨別能力較弱,有時明知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卻不知向誰投訴,不知如何投訴。部分消費者證據保護意識薄弱,舉證能力較差。
二、部門聯動和協調配合不夠好。相關職能部門在消費者維權和市場監管工作中整體聯動和協調配合不夠,沒有完全形成工作合力。少數消委會理事單位履職未完全到位,明知自己是消委會成員,有受理消費者投訴的責任,但由於管理體制、職責分工不同等原因,造成了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認識不夠完全統一,工作不夠完全協調,有時存在相互推諉、相互脫節的問題。
三、侵權現象時有發生。主要體現在某些領域、某些行業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如個別商場、超市、門店的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部分商場、酒店、賓館仍張貼有「商品拆開包裝概不退貨」,「本酒店禁止自帶酒水」、「包房實行最低消費」等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告示;一些商家利用名人效應、代言虛假廣告,誤導消費者;通信行業經常收到垃圾簡訊或接到竊取話費的莫明電話等,消費者意見較大;計程車行業宰客、甩客、拒載、強行打組合、禁而不止。
❹ 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解決途徑有哪些,解決消費爭議的途徑
現實困惑
在春節期間,張先生為了顯示自己混得還不錯,便狠下心來到某商場買了一件價值幾萬元的大衣。過年期間,張先生便穿著這件大衣與親朋好友聚會,但是在一次聚會的過程中,一位識貨的朋友點出張先生的大衣其實是假貨,只值幾百元錢。張先生便請來了專業人士對這件大衣進行「鑒定」,最後證實這件大衣是假貨。於是張先生找到商場售貨員理論,但是商場售貨員稱買的時候是你情我願,於是堅決不給退貨,張先生該怎樣維護自己合法的權益呢?律師點評
消費者在買到假貨或者次品的時候,不能吃啞巴虧,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爭議時,可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1)與經營者協商解決; (2)請求消費者協會協商解決;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本案中,張先生找銷售者協商不成,可以通過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或者向法院提起訴訟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特別提醒
消費者與經營者產生糾紛後,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解決糾紛,多樣性的權利救濟途徑能夠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❺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如何認定消費糾紛的責任者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了消費者享有的9項權利,即,消費者人身財產不受損害權專、知情權、自主選屬擇權、公平交易權、獲償權、結社權、獲得消費權權益保護知識權、獲得尊重權、監督權。
同時規定了經營的義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義務、接受消費者的監督、保證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應當例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應當保證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況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具有的質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承擔三包責任、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
根據以上規定,經營者不履行義務、造成侵害消費合法權益的糾紛,經營應當承擔責任;反之經營已經履行法定義務,由消費操作不當,不聽經營勸告,人為損壞等行為,經營不承擔責任。
❻ 消費者權益怎樣保護投訴電話是多少
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及使用服務時享有九內大權利容,另投訴電話為12315,
一、人身財產安全保障權;二、知情權;三、選擇權;四、公平交易權;五、受尊重權;六、求知權;七、依法求償權;八、結社權;九、監督權;
當消費者維權途徑及方式
一、與經營者和解;
二、向消費者協會或者市場監督管理局控告投訴;
三、根據約定申請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起訴解決;
❼ 消費者權益受損發生糾紛,可尋求哪些途徑解決
消費者可以採取和解、調解、申訴、仲裁、訴訟解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回4 條規定,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答生的權益爭議有五種解決方法:(1) 與經營者協商和解。(2) 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3) 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爭議後,在與經營者協商得不到解決時,可直接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這種方式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強等特點。保護消費者的行政機關主要有工商、物價、技術監督、商檢、醫葯、衛生、食品監督等機關。(4) 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指消費者與經營者就爭議的解決方式達成仲裁協議,將案件提交有關仲裁機構進行裁決。(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❽ 什麼是消費者權益糾紛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雖未直接明確消費者的定義,但第二條將"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行為界定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根據本法的這一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所謂消費者,是指為滿足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