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進行行政訴訟的管轄權轉移
行政訴訟管轄權的轉移是受訴法院不具有管轄權的,移給有管轄權的法院,被移交的法院認為自己無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將案件的管轄權依法進行移交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二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三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四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或者指定管轄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2.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是嗎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3. 什麼是行政案件
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國家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侵犯其合法權益時,依照《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提出起訴,由人民法院立案處理的行政爭議案件。
行政案件具有行政爭議的全部屬性。與行政爭議相比,只是增加了一項程序,即由國家審判機關立案的程序。其具體表現為:當事人與國家行政機關產生行政爭議,向國家審判機關提出起訴,請示解決該項爭議,經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審查,認為符合受案條件者,決定立案處理。故此,原行政爭議轉化為行政案件。行政案件可否構成,是行政訴訟法律制度的基礎問題,是行政訴訟程序的起端,它決定著行政管理相對人能否享有訴權,國家審判機關是否取得對某一特定案件的審判權。因此,正確認識行政案件的屬性,從而判定某一特定行政爭議能否立案處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法律問題。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提起行政訴訟必須具備四個基本條件:
(1)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4)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很顯然,這四個基本條件也是人民法院審查起訴和受理案件的基本依據。人民法院依此審查,對於符合條件的予以受理,對於不符合條件的裁定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從而判定行政案件是否成立。
4. 行政案件中的哪些證據可以轉換為刑事訴訟中的證據
您好,該問題在學界存在爭議,但是依據《刑事訴訟法》第52條第2款規定行政案件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5. 民事訴訟轉行政訴訟的前提以及程序是什麼 請教各位資深人士。
它們兩有可轉性嗎?
民事是平等主體的民事糾紛
行政是一方自然人或組織,企業,一方是行政機關!訴訟針對的是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的行政行為!
它們八竿子打不著呀
6. 把案件立為刑事案件現在要轉為行政案件怎麼辦
1、案件由刑事轉為行政案件,屬於案件性質的變化。也就是說因為法定原因不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但行政責任是免不了的。
2、行政處分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對所屬的國家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依據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許可權而給予的一種懲戒。行政處分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六種)。
7. 行政案件轉刑事案件,不撤案直接立刑事案件可以不
不需要撤案,這個在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中有明確的規定。
8. 行政訴訟轉民事訴訟要把行政訴訟撤訴么
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的起訴條件不同,當事人應該進行撤訴然後重新進行起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9. 派出所告知我報的案件,已被受理為行政案件是什麼意思
公安的行政案件,是指公安機關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違法行為人決定行政處罰以及強制隔離戒毒、收容教育等處理措施的案件。有別於刑事案件。
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主要區別在於:
1、刑事案件是指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受到了侵害,比如:強奸、搶劫、殺人、危害國家安全等等。
而行政案件是指國家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
2、刑事案件要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進而立案偵查、審判,並給予罰金、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刑事處罰。
而行政案件則是依照《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起訴,由法院來立案處理行政上的爭議,確認、撤銷或變更行政行為。
3、刑事案件中,當事人是公訴機關或自訴人、被告人、被害人。
在行政案件中,原告是公民或組織,被告是行政機關。並且行政機關是不可以起訴公民或組織的。
(9)糾紛案件轉行政案件擴展閱讀: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
行政處罰的適用
第一百三十條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6個月內沒有被公安發現,其他違法行為在2年內沒有被公安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繼續或者持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被侵害人在違法行為追究時效內向公安控告,公安應當受理而不受理的,不受本條第一款追究時效的限制。
第一百三十一條
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違法行為人當場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第一百三十二條
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第一百三十三條
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並在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載明。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第一百三十四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並在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載明。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有違法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有違法行為的,應當予以行政處罰,但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第一百三十五條
違法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行政處罰:
1、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並取得被侵害人諒解的;
2、受他人脅迫或者誘騙的;
3、有立功表現的;
4、主動投案,向公安如實陳述自己的違法行為的;
5、其他依法應當從輕、減輕或者不予行政處罰的。
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盲人或者又聾又啞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不予行政處罰;醉酒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應當給予處罰。
第一百三十六條
違法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罰:
1、有較嚴重後果的;
2、教唆、脅迫、誘騙他人實施違法行為的;
3、對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證人等打擊報復的;
4、6個月內曾受過治安管理處罰或者1年內因同類違法行為受到兩次以上公安行政處罰的;
5、刑罰執行完畢3年內,或者在緩刑期間,違反治安管理的。[2]
第一百三十七條
人有兩種以上違法行為的,分別決定,合並執行,可以製作1份決定書,分別寫明對每種違法行為的處理內容和合並執行的內容。
1個案件有多個違法行為人的,分別決定,可以製作一式多份決定書,寫明給予每個人的處理決定,分別送達每1個違法行為人。
第一百三十八條
行政拘留處罰合並執行的,最長不超過20日。
行政拘留處罰執行完畢前,發現違法行為人有其他違法行為,公安依法作出行政拘留決定的,不與正在執行的行政拘留合並執行。
第一百三十九條
對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人,在處罰前因同一行為已經被採取強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應當折抵。限制人身自由1日,折抵執行行政拘留1日。詢問查證和繼續盤問時間不予折抵。
被採取強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超過決定的行政拘留期限的,行政拘留決定不再執行。
第一百四十條
違法行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依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應當作出處罰決定,但不送拘留所執行:
1、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
2、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或者其他公安行政管理的。但是,曾被收容教養、被行政拘留依法不執行行政拘留或者曾因實施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的行為被人民法院判決有罪的除外。
3、70周歲以上的。
4、孕婦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