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院規定的立案緣由具體分哪些
這個你可以查看最高法院的
立案案由規定
2. 漁業承包合同屬於土地承包合同嗎
屬於,關於其中的糾紛問題可以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來解決,也可以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來解決。
3. 0921民初4672是誰的安件
4. 1995年5月,農民鄭某和某鄉政府簽訂了漁業承包合同。約定:鄭某承包百合水庫上游水域,從事漁業養殖,鄭某
合同是依法成立的,鄉政府無權單方解除合同,否則屬於違約行為,你有權要求其承擔違約的賠償責任。
5. 關於承包合同不予立案的問題
85年最高院有下發批復法(研)發[1985]28號指出:企業內部承包合同糾紛,大部應由企業或其上級主管機關調處,極少數違反法律,必須由人民法院受理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據此,各級法院對於一般企業內部承包合同糾紛未予受理。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這類糾紛不斷涌現,特別是經過本企業及其上級主管機關復議決定後,一方當事人仍然不服,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法院處理的情況經常發生。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企業內部承包事業的發展,這類糾紛逐漸增多。 最高院認為:
大部分應由企業或上級主管機關調處,極少數違反法律,必須由人民法院受理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在受理此類案件時,應嚴格審查、從嚴掌握,而不宜鋪得過寬。現在的情況是——人民法院原則上不受理企業內部承包合同糾紛,由企業或上級主管機關調處。
6. 土地承包中產生的糾紛哪些可以仲裁哪些不可以仲裁
第一,侵權糾紛能否申請仲裁?應當說仲裁的范圍主要是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但某些侵犯財產權益的糾紛也可以申請仲裁。例如甲與乙的承包地相鄰,甲認為乙侵佔了他的一壟地,乙也承認,但拒不歸還。像這種不需要確權的爭議,甲也可申請仲裁機構予以裁決。
第二,土地權屬能否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例如甲與乙的承包地相鄰,甲認為乙侵佔了他的一壟地,但乙不承認。再例如發包方認為承包方侵佔了村裡預留的機動地中的一壟地,承包方不予承認。那麼就這一壟地的權屬爭議能否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呢?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第十一條第四款規定:「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這三個法對確權的規定與土地管理法的規定是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出,承包的土地、林地等權屬爭議是不能申請土地承包仲裁機構仲裁的,而只能向有關的人民政府申請處理。那麼能否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呢?也是不可以的。依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所以,凡是土地權屬爭議都首先由行政機關解決,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合同發生糾紛能否向商事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我國仲裁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和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的仲裁,另行規定。」由此可以看出,村集體所有的「四荒」地,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向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發包,這樣簽訂的承包合同應屬於一般商事合同,可以向依我國仲裁法的規定設立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7. 承包土地范圍爭議是由人民政府處理還是由法院裁
您好,
一、 問題的提出
某村村民甲以該村村民乙在其承包經營的土地范圍內種植樹木,侵犯其土地承包經營權為由訴至法院,請求判令乙排除妨礙。乙辯稱,其是在自己承包經營的土地上種樹。經查,爭議地塊位於某道西側,甲的土地承包經營合同載明其經營范圍為道兩側,乙的土地承包經營合同載明其承包土地范圍為東至道。就爭議地塊雙方均認為在自己的承包范圍之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二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包括:(一)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發生的糾紛;(二)因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流轉發生的糾紛;(三)因收回、調整承包地發生的糾紛;(四)因確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生的糾紛;(五)因侵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生的糾紛;(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第四條規定,當事人和解、調解不成或者不願和解、調解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上述兩部法律規定是否存在沖突?承包土地范圍有爭議的,是適用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由人民政府先行處理,還是由人民法院作為民事案件進行裁判?釐清上述問題,對於類似案件正確處理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認為,承包土地范圍爭議不屬於土地使用權爭議,不適用《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以下做具體分析。
一、 《土地管理法》對土地使用權與經營管理的概念有明確的區分
1.從條文邏輯來看。《土地管理法》第二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自第八條至第十六條,第八至十條分別從所有(第八條)、使用(第九條)、經營管理(第十條)三個層次對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經營管理做出規定,第十一條對所有權、使用權的登記做出規定。第十二條規定變更登記;第十三條規定經登記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從上述邏輯可以看出,所有權、使用權、經營管理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尤其是土地使用權和經營管理權,在主體、內容、是否需要登記、公示等方面均有顯著區別。而在第十三條對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登記效力的規定之後,才在第十四條、十五條分別對農村集體土地、國有土地的承包經營作出規定,顯然承包經營與土地使用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邏輯上來講,所有權是最全面、最完整的權利,土地使用權是從所有權分離出來的一種獨立的權利,其權能是所有權的一部分,而經營管理權只是所有權的一部分權能,其甚至都不能成為單獨的一項權利,而只能是所有權的權能,因而《土地管理法》中只用了「經營管理」,而未使用「經營管理權」,至於承包經營,不過是經營的承包,是經營的一種方式,其邏輯層次遠低於所有權、使用權,也低於經營管理。因而,《土地管理法》對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土地使用權這兩個概念有明確的區分。
2.《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登記程序明確了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的范圍。第十一條規定: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其中,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的具體登記發證機關,由國務院確定。
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該條以四款對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登記做出了明確規定。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系物權,其設立和變更,以登記作為生效要件和公示方式。該條以四個條款分類別對不同所有權、使用權的登記方式作出規定,也是對需要所有權、使用權范圍的明確界定,這四類分別是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村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國有土地使用權、林地、草原所有權或使用權、水面、灘塗養殖使用權。上述列舉並不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說明立法者顯然未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列入土地使用權。
綜上,從《土地管理法》自身條文的邏輯就可以看出,其所指的土地使用權不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因而,該法第十六條規定由人民政府處理的爭議,不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
二、 從權利的屬性來看,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也不應適用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從權利的設立與變更來看,土地使用權的設立與變更,均以土地登記和登記變更為要件,登記主體均為人民政府,很顯然,作為權利的設立與權利的變更要件的登記,均是人民政府的行政行為。其爭議的處理,由人民政府承擔,屬於邏輯必然。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設立和變更,是通過簽訂承包合同完成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合同生效時設立和變更,登記只是土地承包經營權設立、轉讓等的對抗要件,而非生效要件,其法律效果的發生,是民事行為的結果,而非登記的結果,因此,其爭議的解決,無須也不可能由人民政府來處理。正因為如此,《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為其爭議解決規定了獨特的解決程序,即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和解、調解不成或者不願和解、調解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上述程序屬於民事糾紛的處理程序。
三、 國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也可印證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不適用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國家土地管理局制定,1995年5月1日起施行的《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對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確認以及土地爭議的處理做出了具體規定。其對國家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所有權、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的確認及爭議處理均做了規定,但是未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認,作為土地確權行政依據的重要部門規章,卻未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認做出規定,顯然不是疏漏,而是有意將其排除在外,這也可印證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不適應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綜上,《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所指的土地使用權,不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除法律有明確規定不屬於民事案件的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認、侵權等糾紛,應由人民法院作為民事案件審理和裁判。
望採納
8. 民事案件案由主要按什麼規定來定
你好,以下內容是我在 大律師網 那邊看到的法律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2008年2月日,為配合物權法的實施,我院曾對2001年10月30日制發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進行了修改,制發了《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以下簡稱2008年《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自2008年4月1日施行以來,在方便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規范人民法院民事立案、審判和司法統計工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三年來,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保險法、專利法等法律的施行或修訂,審判實踐中出現了許多新類型民事案件,需要對2008年《民事案件案由規定》進行補充和完善。特別是侵權責任法已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迫切需要增補侵權責任糾紛案件案由。經最高人民法院院領導批准,2010年2月,由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牽頭成立了由本院立案一庭、四個民事審判業務庭以及審監庭參加的研究小組,正式啟動修改工作。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研究小組完成了2008年《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修改工作,2011年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制發《決定》。根據《決定》,最高人民法院又下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法[2011]41號)(以下簡稱《通知》),對各級法院適用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提出了具體要求
根據工作方案的安排,2010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下發《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徵集〈民事案件案由〉修改意見的通知》,向全國各高級法院徵集有關2008年《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修改意見。絕大多數高級法院召開了所屬轄區內各級法院參加的座談會,及時上報了應當修改、刪除、增加的具體案由,總數達900餘個。對於各高級法院上報的具體案由,研究小組在進行整理、篩選和分類的基礎上,起草了《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徵求意見稿)》、《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根據工作方案的安排,研究小組分別在福州和重慶召開了「全國部分法院民事案件案由修改工作座談會」。部分高級法院、中級法院和基層法院從事民事立案、審判和司法統計工作的法官參加了座談,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建議。考慮到「海事海商糾紛」案由的特殊性,研究室與民四庭專門在青島海事法院召開座談會,就「海事海商糾紛」案由聽取全國海事法院代表的意見建議。來自天津、廣州、大連、武漢、寧波、廈門、北海、海口、青島等九家海事法院的代表參加了座談會。2010年6月24日,研究小組還召開了由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和律師參加的座談會。每次座談會之後,研究小組均及時認真研究、消化會議代表的意見,多次修改徵求意見稿,形成了《民事案件案由規定(送審稿)》、《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送審稿)》。2010年11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兩個送審稿。 修改過程中,研究小組對兩個送審稿反復研究和修改,先後八易其稿。可以說,此次民事案件案由的修改,集中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集體智慧,凝聚了地方各級法院的辛勤探索,是全國廣大法官心血和勞動的結晶。
經廣泛徵求意見,我們確定此次民事案件案由修改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為:
一是合法原則。要確保所制定的具體案由具有實體法和程序法依據,還要符合民事訴訟法關於民事案件受案范圍的有關規定。
二是實用原則。案由要簡潔明了,便於使用,案由的制定要體現一定的科學性,但更要注重實用性和適度地靈活性。通過四級案由體系的設置,為方便當事人訴訟服務,為立案和審判實踐服務,為司法統計服務,為創新和加強民事審判管理服務。
三是穩定性原則。從保證案由體系的適度穩定性出發,盡量對案由體系、結構不做大的調整。
為適應侵權責任法施行後審判實踐的需要,我們將侵權糾紛案由提升為第一級案由。按照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在其項下增補相關的侵權責任糾紛第三級和第四級案由。首先,按照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列出了該法新規定的各種具體侵權責任糾紛案由。其次,協調好侵權糾紛案由與其他第一級案由之間的關系。根據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侵權責任法的保護對象為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這些民事權益,分別包含在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權、物權、知識產權等民商事權益之中,而這些民事權益糾紛往往既包括權屬確認糾紛也包括侵權糾紛,這就為科學合理編排民事案件案由增加了難度。為了保持整個案由體系的完整性和穩定性,盡可能避免重復交叉,此次修改將這些民事權益侵權糾紛案由仍舊保留在各第一級案由之中,只是將侵權責任法規定的有關案由列在「侵權責任糾紛」案由項下,並將一些實踐中常見的、其他第一級案由不便列出的侵權責任糾紛案由也列在第一級案由「侵權責任糾紛」項下,並從「兜底」考慮,列在其他八個民事權益糾紛類型之後,作為第九部分。 根據審判實踐的需要,此次修改還增加部分其他第二級案由、第三級案由和四級案由。此次共修改第一級案由5個,修改第二級案由20個,修改第三級案由113個,修改第四級案由154個。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共有第一級案由10個,第二級案由42個,第三級案由424個,第四級案由367個。
針對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在適用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修改後的《通知》進一步作了明確規范。
一是明確了第九部分「侵權責任糾紛」項下案由與「人格權糾紛」、「物權糾紛」、「知識產權與競爭糾紛」等其他部分項下案由的協調問題。在確定侵權責任糾紛具體案由時,應當先適用第九部分「侵權責任糾紛」項下根據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列出的具體案由。沒有相應案由的,再適用「人格權糾紛」、「物權糾紛」、「知識產權與競爭糾紛」等其他部分項下的案由。如機動車交通事故可能造成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確定案由時,應當適用第九部分「侵權責任糾紛」項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由,而不應適用第一部分「人格權糾紛」項下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也不應適用第三部分「物權糾紛」項下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由。
二是明確了民事案件案由的性質與功能。各級人民法院不得將《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受理條件,不得以當事人的訴請在《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中沒有相應案由可以適用為由,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影響當事人行使訴權。
三是明確了案由變更的問題。當事人起訴的法律關系與實際訴爭的法律關系不一致的,人民法院結案時應當根據法庭查明的當事人之間實際存在的法律關系的性質,相應變更案件的案由。
四是進一步規范了部分案由的適用問題。對於那些名稱中帶有頓號(即「、」)的部分案由,適用時應當根據具體案情,確定相應的案由,不應直接將該案由全部引用。如「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由,應根據侵害的具體人格權益來確定相應的案由;如「海上、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案由,應當根據糾紛發生的具體水域來確定相應的案由;如「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糾紛」案由,應當根據具體侵害對象來確定相應的案由。
9. 合同糾紛下的具體案由
1、締約過失責任糾紛
2、確認合同效力糾紛
3、確認合同有效糾紛
4、確認合同無效糾紛
5、債權人代位權糾紛
6、債權人撤銷權糾紛
7、債權轉讓合同糾紛
8、債務轉移合同糾紛
9、債權債務概括轉移合同糾紛
10、懸賞廣告糾紛
11、買賣合同糾紛
12、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糾紛
13、憑樣品買賣合同糾紛
14、試用買賣合同糾紛
15、互易糾紛
16、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糾紛
17、網路購物合同糾紛
18、電視購物合同糾紛
19、招標投標買賣合同糾紛
20、拍賣合同糾紛
21、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糾紛
22、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
23、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
24、臨時用地合同糾紛
25、探礦權轉讓合同糾紛
26、采礦權轉讓合同糾紛
27、房地產開發經營合同糾紛
28、委託代建合同糾紛
29、合資、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糾紛
30、項目轉讓合同糾紛
31、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32、商品房預約合同糾紛
33、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
34、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
35、商品房委託代理銷售合同糾紛
36、經濟適用房轉讓合同糾紛
37、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38、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
39、供用電合同糾紛
40、供用水合同糾紛
41、供用氣合同糾紛
42、供用熱力合同糾紛
43、贈與合同糾紛
44、公益事業捐贈合同糾紛
45、附義務贈與合同糾紛
46、借款合同糾紛
47、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48、同業拆借糾紛
49、企業借貸糾紛
50、民間借貸糾紛
51、小額借款合同糾紛
52、金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糾紛
53、金融不良債權追償糾紛
54、保證合同糾紛
55、抵押合同糾紛
56、質押合同糾紛
57、定金合同糾紛
58、進出口押匯糾紛
59、儲蓄存款合同糾紛
60、銀行卡糾紛
61、借記卡糾紛
62、信用卡糾紛
63、租賃合同糾紛
64、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65、房屋租賃合同糾紛
66、車輛租賃合同糾紛
67、建築設備租賃合同糾紛
68、融資租賃合同糾紛
69、承攬合同糾紛
70、加工合同糾紛
71、定作合同糾紛
72、修理合同糾紛
73、復制合同糾紛
74、測試合同糾紛
75、檢驗合同糾紛
76、鐵路機車、車輛建造合同糾紛
77、建設工程合同糾紛
78、建設工程勘察合同糾紛
79、建設工程設計合同糾紛
80、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
81、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糾紛
82、建設工程分包合同糾紛
83、建設工程監理合同糾紛
84、裝飾裝修合同糾紛
85、鐵路修建合同糾紛
86、農村建房施工合同糾紛
87、運輸合同糾紛
88、公路旅客運輸合同糾紛
89、公路貨物運輸合同糾紛
90、水路旅客運輸合同糾紛
91、水路貨物運輸合同糾紛
92、航空旅客運輸合同糾紛
93、航空貨物運輸合同糾紛
94、出租汽車運輸合同糾紛
95、管道運輸合同糾紛
96、城市公交運輸合同糾紛
97、聯合運輸合同糾紛
98、多式聯運合同糾紛
99、鐵路貨物運輸合同糾紛
100、鐵路旅客運輸合同糾紛
101、鐵路行李運輸合同糾紛
102、鐵路包裹運輸合同糾紛
103、國際鐵路聯運合同糾紛
104、保管合同糾紛
105、倉儲合同糾紛
106、委託合同糾紛
107、進出口代理合同糾紛
108、貨運代理合同糾紛
109、民用航空運輸銷售代理合同糾紛
110、訴訟、仲裁、人民調解代理合同糾紛
111、委託理財合同糾紛
112、金融委託理財合同糾紛
113、民間委託理財合同糾紛
114、行紀合同糾紛
115、居間合同糾紛
116、補償貿易糾紛
117、借用合同糾紛
118、典當糾紛
119、合夥協議糾紛
120、種植、養殖回收合同糾紛
121、彩票、獎券糾紛
122、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糾紛
123、農業承包合同糾紛
124、林業承包合同糾紛
125、漁業承包合同糾紛
126、牧業承包合同糾紛
127、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
128、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
129、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糾紛
130、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糾紛
131、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同糾紛
132、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合同糾紛
133、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合同糾紛
134、服務合同糾紛
135、電信服務合同糾紛
136、郵寄服務合同糾紛
137、醫療服務合同糾紛
138、法律服務合同糾紛
139、旅遊合同糾紛
140、房地產咨詢合同糾紛
141、房地產價格評估合同糾紛
142、旅店服務合同糾紛
143、財會服務合同糾紛
144、餐飲服務合同糾紛
145、娛樂服務合同糾紛
146、有線電視服務合同糾紛
147、網路服務合同糾紛
148、教育培訓合同糾紛
149、物業服務合同糾紛
150、家政服務合同糾紛
151、慶典服務合同糾紛
152、殯葬服務合同糾紛
153、農業技術服務合同糾紛
154、農機作業服務合同糾紛
155、保安服務合同糾紛
156、銀行結算合同糾紛
157、演出合同糾紛
158、勞務合同糾紛
159、離退休人員返聘合同糾紛
160、廣告合同糾紛
161、展覽合同糾紛
162、追償權糾紛
163、請求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
164、不當得利糾紛
165、不當得利糾紛
166、無因管理糾紛
167、無因管理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