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果合夥賬目不清楚要怎樣起訴
合夥協議糾紛同一般民事訴訟糾紛的訴訟方式相同,要滿足起訴的條件。根據法律規定,起訴的條件是: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在滿足上述標准後,草擬民事起訴狀,到管轄法院立案起訴。
實踐中,合夥協議糾紛如果存在合夥賬目不清的情況下,通常法官會以未清算為由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因此在訴訟前進行賬目清算是非常有必要的。合夥中需注意以下幾點風險防範:1、合夥協議最好採取書面形式,在協議履行期間,增加或變更合作條款要及時簽訂補充協議以做確認;2、在合夥協議履行期間最好做到及時對賬,如按月、按季度,合夥各方就相關事務產生的費用進行核對,並經各方簽字確認;3、賬目盡量保存完好,以便產生糾紛後作為證據保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二條:合夥的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合同的約定辦理;合夥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
㈡ 合夥人之間的糾分怎樣訴訟
要證明你們確實有合夥行為。
要證明你在合夥中投入的資金等。
要證明他獨佔了你們的工程款,而那工程款中確實有你們的一部分。
然後要證明你曾經有和他談過這些工程。
最後要出具你和他談判時的在場人
㈢ 如何起訴合夥糾紛
首先申請法庭調查法庭調查,在法庭上出示與案件有關的全部證據,對案件事實進行全面調查並有當事人進行質證的程序。
法庭調查按照下列程序進行:當事人陳述;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來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宣讀鑒定結論;宣讀勘驗筆錄。
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法庭上行使辯論權,針對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論的程序。
法庭筆錄書記員應當將法庭審理的全部活動記入筆錄,由審判人員和書記員簽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認為對自己的陳述記錄有遺漏或者差錯的,有權申請補正。如果不予補正,應當將申請記錄在案。法庭筆錄由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簽名或者蓋章。
宣判調解不成的,如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十條申請人提交的登記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企業登記機關能夠當場登記的,應予當場登記,發給營業執照。
除前款規定情形外,企業登記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是否登記的決定。予以登記的,發給營業執照;不予登記的,應當給予書面答復,並說明理由。
確定訴訟管轄的法院:法院是否有管轄權,主要是約定管轄和法定管轄兩種方式確定,合同雙方在合同簽訂時可能會對訴訟糾紛可能管轄的法院作出選擇,雙方經過協商約定好管轄的法院。
如果雙方沒有約定管轄法院的,按照法定管轄來覺得,一般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簽訂地及合同履行地等管轄法院,不同類型的合同,其管轄法院也有所不同,具體需要看法律規定。
書寫起訴狀,整理好相關的訴訟材料。
到法院起訴,需要有起訴狀,原被告的基本信息以及相關的證據材料,有訴訟代理人的,還需要代理人的身份信息,現有證據包括合同及合同履行的相關材料,要求是原件。如果某些材料不是原件,應讓律師審查是否會影響訴訟結果。
法庭辯論質證:立案介紹後法院發送傳票,確定開庭時間,也會對原被告雙方的證據材料進行交換,對於證據的真偽及證明力大小等各方面在法庭進行辯論,有新證據的,也可提交。
判決生效階段:法庭辯論之後,法院經過調查分析,認定案件事實經過,作出合法合理的判決,對於判決結果有異議的,可提起上訴,請求上一級法院進行判決。
合同訴訟糾紛的流程主要包括選擇具有管轄權的法院,收集相關的證據材料,書寫起訴狀進行立案,開庭時可在法庭辯論,發表質證意見,最後對於判決結果有異議的,可上訴,申請再審。

(3)退夥糾紛民事起訴狀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實行公開審理。對決定開庭審理的案件,將在開庭三日前通知雙方當事人。
開庭審理大致分為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和評議,宣判等幾個階段。如果您提出迴避申請,你需要說明理由。如果您不提出申請或者申請被駁回,庭審將繼續進行。
在法庭調查階段,審判長或審判員將組織雙方當事人,針對自己的請求和主張,按順序分別舉證、質證。質證是當事人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有無證明力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和辯駁。
在法庭辯論階段,審判長或審判員將組織雙方當事人針對爭議焦點,圍繞全案事實、法律責任等發表意見。
在評議、宣判階段,合議庭或審判員將對庭審情況進行總結,對雙方當事人發表的意見進行評議,表明是否予以支持,並闡明理由。
如果您是原告,經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作為當事人,在宣判前任何訴訟階段,您都可以同對方當事人進行和解,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主持調解。如果不同意調解或未達成調解協議,人民法院將繼續審理並作出判決。
㈣ 民事起訴狀(退夥糾紛)
民事訴訟狀格式、範例
網上都有
修改一下,事實與理由簡單一些
也可以找律師代理,律師就會寫了
㈤ 起訴合夥企業法院是否要將起訴書通知送達合夥人
不是。
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合夥企業被民事訴訟原告人起訴的,原告人只需提供一份起訴狀副本,而應份副本也將被送達被起訴企業辦公所在地或常駐機構,而不是合夥人人手一份或送到達合夥人住宅。
㈥ 合夥協議糾紛訴訟請求怎麼提出
1、這類糾紛現實生活中很多。由於合夥的雙方或者多方都是關系不錯的親戚、朋友、同學等,所以發生糾紛大多數也都能自己協商解決好。
2、如果協商解決不成,向法院提起訴訟。以前法院對這類案件很少受理的。現在因為實行登記立案,法院必須受理。但是,無法給雙方判決出一個結果,大多數都是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3、理由是: 法院審理個人合夥糾紛案件時,不能適用《合夥企業法》的相關規定,即使可參照該法條去處理,也缺乏可操作性。因個人合夥財目的混亂,當事人自己無法清算,通過審計、會計鑒定的方式,仍不能查明合夥經營期間的賬目情況,此時,即便合夥收入清楚,合夥現有財產明確或部分明確,只要雙方對支出存有爭議,法官就會以帳目不清,盈虧無法確定,或舉證不能為由駁回原告要求分割合夥財產的訴訟請求。司法實踐中,有的合夥人故意讓帳目無法查清;有的一方當事人認為帳目和財產均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不肯配合帳目清算,對於合夥經營的實際收入和支出等事實就難以全面查清,為的就是要原告無法舉出證據,法院無法處理,達到永久佔有的目的。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八條第三款規定:立案後發現不符合起訴條件或者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裁定駁回起訴。
5、也有人認為,可以先就查清的事實辦法先行判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0條規定:「在共同共有關系終止時,對共有財產的分割,有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協議的,應當根據等分原則處理,並且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等情況。」按照共有理論的通說,依照此規定處理。合夥帳目不清,在有部分財產和賬目清楚地情況下,就明確的部分先行判決,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緩和了當事人雙方之間的關系,有利於矛盾糾紛的化解。
㈦ 合夥糾紛民事起訴狀,合夥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內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容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㈧ 合夥出現矛盾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合夥人是朋友,且利益沖突不是很大,還是建議雙方或多方協商解決,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合夥方案,畢竟合夥的最終目標就是合夥人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沒必要把關系搞差,不然利益都會受損!實在協商不成的,可以根據合夥協議進行相應的處理,包括補償,但前提是有書面的合夥協議,並簽字!但這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出資方面的,可能會要尋找新的合夥人,必須謹慎。對於合夥人的行為對其他合夥造成的損失,可以要求賠償,如果其拒絕承擔,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對於合夥人不出資的情況,可以直接要求其退出,並尋找新的合夥人。
針對合夥人發起成立公司的,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公司章程進行處理。如果股東或高級管理人員故意以各種不當方式損害其他投資人利益的,可以要求公司或其他股東回購股權,並可要求公司或權利侵害人賠償損失。相關人員拒絕要求的,可以要求監事或監事會行使權利。如果都行不通,股東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㈨ 沒有訂立書面合夥協議的,合夥人是否可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
沒有訂立書面合夥協議的,合夥人仍然可以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但是,起訴時需要提供證據,證明存在合夥關系。
根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50、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三十一條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
第三十二條合夥人投入的財產,由合夥人統一管理和使用。
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夥人共有。
這兩條規定屬於對個人合夥成立的一般構成要件,即通常情況下,成立個人合夥應當是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但在無書面合夥協議的前提下,就個人合夥關系是否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進行了規定。
上述司法解釋可以理解為兩層意思:
第一,沒有書面的合夥協議,但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個人合夥情況進行了核准登記的,又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的,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
此處,個人合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應視為特定的國家行政部門對個人之間的經濟組織形式形成的一種確認,具有法定效力,可以認定個人合夥的成立。
第二、在無書面合夥協議又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核准登記,在具備合夥個人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的條件下,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可以認定雙方具有合夥關系。
第二層意思對個人合夥關系的成立規定得更為寬松,但也對在此種情形下如何認定個人合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認定的難度。
(9)退夥糾紛民事起訴狀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
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
擔不利後果。
主張合夥關系成立的一方為證明有合夥關系往往會提供不少無利害關系證明人,這就要求我們仔細審查該無利害關系人的證明內容,確定其證明力的大小,如該利害關系人沒有參與、見證過合夥協商過程;
對合夥的具體內容如個人之間如何投資,投資比例,如何經營,如何分配利潤共擔風險等具體內容均不知情,僅僅在作證過程中只是陳述聽當事人一方或從其他人處聽說過進行了合夥,或猜測存在合夥情形,則不能達到證明雙方具有個人合夥關系的目的,即不能認定雙方形成個人合夥關系。
在無書面合夥協議的情況下,對個人合夥關系的認定對雙方當事人在權利義務的確定有重大影響,一旦認定個人合夥關系成立,也就意味著主張個人合夥關系成立的當事人取得了合夥人地位,可以對合夥事務享有處理權,對合夥財產享有結算、分配等權利;
所以,在無書面合夥協議的情況下,對個人合夥關系的認定要慎之又慎,既要保護主張個人合夥關系成立的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要考慮合夥經濟體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