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療糾紛告知書

醫療糾紛告知書

發布時間:2020-12-10 03:52:30

Ⅰ 患者簽訂了《醫療糾紛調解協議書》還能反悔嗎

一般不能的。

Ⅱ 醫療糾紛處理告知書要怎麼寫

1.所謂的私了,也是一來種處理方源式;
2。根據協商情況和理解程度而定;
3.看當事雙方的滿意和認可、接受程度而定;4.如果滿意,一次了結,兩清無事,此事終結.
5.如果不滿意,發生與此有關的以後事宜,醫方仍需承擔責任。
6.是否承擔以後的責任和承擔責任的大小,應由事故的性質、程度和造成的後果來決定,不是單方隨意決定的。
7.彼此可以站在理解、尊讓的氣氛下來要求和完成承諾的書寫。

Ⅲ 申請醫療事故 或醫療過錯 去那申請 怎麼申請 說詳細點

1.列印《醫療事故技術抄鑒定申襲請表》,交醫院所在地縣市衛生局醫政科。由縣市衛生局組織專家(醫方和你各抽2-3位專家代碼,封閉式抽的,只有衛生局根據代碼才知道專家是誰)。於45個工作日內開展醫療事故鑒定,鑒定時會通知你參加。(你最好找一位學醫的朋友或律師一同參加)
2.由醫方提供病歷復印件並加蓋該院公章,同時要求共同封存該病歷(你老婆的病歷)或將該病歷交由衛生局封存。你在申請時需提供病歷復印件。
3.根據我的經驗,應該可以鑒定為醫療事故,並屬於二級傷殘。
4.如果對縣市級鑒定不服,在2個月內申請省級鑒定。

Ⅳ 醫療糾紛敗訴對患者有什麼害處

你好,敗訴,如果是應該提出的請求就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如果是被告就需要承擔原告提出的請求。

醫療糾紛十大敗訴原因

1、不去復印、封存病歷而貿然向法院起訴;

2、只復印病歷而不對病歷進行封存;

3、對死亡原因有爭議的患方,未作屍檢而起訴;

4、認為只要存在損害後果或經濟損失就認為醫院有過錯的患者;

5、憑感覺或直覺認為醫院有過錯,,不請專業人士分析,不明白醫院的過錯所在和了解相關醫學依據就直接起訴的患者;

6、認為律師只要有醫學背景或知識,而不問該律師是否具有臨床經驗、多長時間臨床經驗就能勝任專業訴訟的患者;

7、多次就賠償問題找醫院談判,而不及時復印、封存病歷的患者;

8、聽了專業人士或律師分析,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認為自己可以獨立勝任訴訟的患者;

9、自己或代理人均沒有專業醫學知識,就貿然參加醫療事故鑒定或過錯司法鑒定的患者;

10、聽信個別所謂法律界人士的建議,在不了解醫院過錯和該過錯的准確醫學、法律依據的情況下,患方僅僅寄希望於鑒定機構的公平、公正,希望鑒定機構能鑒別出所有醫方過錯、從而得出有利患方的鑒定結論。

醫院易走入哪些訴訟誤區

(一)醫院、律師、鑒定機構得對接好

1、法官基本依賴鑒定意見作為裁判依據,而醫院誤將重點放在庭審環節,欠缺對鑒定環節的有效參與。實務中,醫院常組織醫務人員參與庭審,卻將鑒定環節託付給律師,而律師在參與鑒定過程中一般不能對醫學問題進行及時、全面、有效的答辯,導致將案件決定權(勝訴權)交給鑒定人員處理,這樣可能導致鑒定過程脫離醫療實踐。一旦鑒定意見出來後,哪怕確實存在問題,通過庭審推翻的可能性也較小。

2、訴訟成本高、周期長、專業性強等原因,導致訴訟過程中醫患雙方難以和解、調解結案。醫方將多數糾紛引入訴訟程序,欠缺對非訴渠道的有效利用,導致醫生訴累,加劇醫患矛盾。實務中,發生醫療糾紛後,作為醫院窗口部門的醫務科常要求患者走法律程序,而走法律程序對於患者而言需投入巨大的經濟成本,比如律師費、訴訟費、鑒定費,從而加劇雙方矛盾,使原本可以通過和解、調解解決的糾紛錯失最佳處理時機。

3、法官傾向於同情患方,當鑒定意見認定醫院不存在過錯時,法官也可能以病歷書寫不規范、告知義務履行不全面等非醫學原因,判決醫院彌補患方部分損失,緩解社會矛盾。實務中,醫院對糾紛中所涉及醫學問題的處理日趨完善,但對診療過程中涉及的法律問題尚欠缺有效的應對。

(二)醫院、律師、鑒定機構得對接好

1、建立「科室-律師」對接模式。由專業醫療律師針對具體科室,就常見的違反《病歷書寫規范》、《侵權責任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的行為,與科室醫護人員進行面對面交流;由律師對知情同意告知書等法律文書,進行系統性規范指導;由律師針對科室出現的敗訴個案或者其他醫院相同科室典型敗訴個案進行研討分析。

2、建立「科室-醫務科-律師」對接模式。對已發生的糾紛,由具體科室、醫務科、律師提前進行「三方會談」,對案件中涉及的醫學、法律問題進行綜合評估。將可以通過和解、調解處理的糾紛防控在訴前階段,避免一味將患方引入訴訟程序,節省時間和經濟成本,減少矛盾激化。

3、建立「醫護人員-律師-鑒定人員」對接模式。訴訟過程中,所涉法律事務可以全部由律師與法官進行對接,但在鑒定環節中,應讓醫護人員與律師一同參與,與司法鑒定人員就診療過程中涉及的醫學、法律問題,形成及時、有效的對話機制,避免讓司法鑒定人員「任意」形成鑒定意見。

網頁鏈接

Ⅳ 麻煩幫我看看這個醫療糾紛應該吸取什麼教訓防範

1、給患者治療應保留完整的處方和病歷書寫,包括治療及用葯的描述。病情盡量回描述詳實。這是處理答醫療糾紛的關鍵證據。
2、簽訂病情告知書和風險提示。讓患者或家屬簽字,表示達到告之義務,程序正義,醫療本身是存在未知風險的。
3、對存在異議的可以申請醫療糾紛復議,此例中可能是患者的其他病情導致的,應該申請法醫解剖,確認死亡原因後,才能確認責任歸屬及大小。衛生部門一刀切的做法是為了息事寧人,讓行醫者不公平。
4、醫療有許多未知的不確定性,醫生應在診治前盡可能地掌握到患者的信息,包括身體狀況、飲食、睡眠以及過去病史。有無葯物過敏史,家族病史等。對病情應盡可能地合理懷疑,進行病情推理,腦膜炎與感冒症狀相似,如果判斷錯了就是大問題了。對自己沒有把握的病情,藉助檢查手段或者建議患者到更高一級的衛生機構做治療,避免風險。

Ⅵ 醫療事故未處理,還是醫院全部責任,醫院就下答出院告知書要求患者出院。患者康復情況不是很好,天理何在

如果是醫院要成來的就是死也不源能出院如果是自己病情惡化沒辦法只能出院了,我現在孩子也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已經快四年了它齊魯醫院篡改病歷利用山東政府承辦來撐腰說我就是告到北京也沒用,我去北京在車站就被扣下來了

Ⅶ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明白如何舉證是關鍵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醫療糾紛的舉證責任除以下三種情形適用過錯責任推定原則外,通常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
(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2)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3)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患者應當承擔的舉證責任包括以下幾點:
1、與院方存在醫患關系。
患者應當證明自己與醫院有醫患關系,曾在醫院接受治療:掛號單、門診手冊、病歷、繳費憑證。
2、自身存在損害後果。
對於自己遭受的人身、財產、精神等損害,患者自己證明。主要體現在醫療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後續治療費、誤工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精神損害撫慰金、交通費等損失。可提供的證據包括:醫療費等有效票據、誤工證明、鑒定意見等。
3、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存在過錯。
患者可以在訴前委託醫療專家進行醫療評估,委託具有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過錯鑒定。
4、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與患者損害後果存在因果關系。
患者缺乏醫學專業知識,往往很難證明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與自身的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可以委託醫療評估機構評估、申請司法鑒定機構鑒定。
5、醫療機構未盡到說明義務。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醫療機構對病情及醫療措施的說明義務,主要體現在《風險告知書》、《知情同意書》上。

Ⅷ 醫療事故找誰打官司,一般怎麼走司法程序

一、管轄法院的選擇
要起訴醫院,首先就要確定到哪個法院起訴,也就是法院管轄問題。一般來說,醫療糾紛訴訟都在區、縣層級的基層法院,除非把訴訟標的刻意提高到上千萬,才可能到中級法院立案,但這樣做得不償失,因為法院非但判不了這么多,當事人還要搭上不菲的訴訟費。
一般來說,醫療糾紛訴訟多歸醫療機構所在地法院管轄,這是法定管轄,當事人無法選擇,而當地法院與醫療機構的關系是大部分患方當事人所忌憚的。
但是,歷經多家醫療機構診治,特別是跨省市的,選擇法院管轄就需要講究。誇張一點說,有時法院管轄的選擇就決定了案件的勝敗。
筆者到上海執業之前在江西執業,曾接到一起股骨頸骨折引起的醫療糾紛案。患者骨折後在縣醫院保守治療後,效果不佳轉入上饒市一家醫院進行手術治療,手術醫師說最佳治療期耽誤了。出院後患者准備起訴當地縣醫院,筆者接案後,建議其把上饒市的醫院一並起訴,從而可以在上饒市立案,避開縣法院的管轄。但原告從內心來說是感激那家做手術的上饒醫院的,不忍心將其推上被告席。筆者向他解釋,這只是訴訟上的策略,最終說服了他。縣醫院接到訴訟文書後,表示願意支付補償與原告和解。
筆者前段時間接到外地患者咨詢,他在外地醫院治療腎結石失敗,到上海的醫院找專家看,專家指出是當地醫院手術失敗,於是在當地醫學會申請鑒定,結果是不構成醫療事故。該患者問筆者該怎麼辦,筆者建議他把上海醫院和當地醫院一起告,這樣就可以在上海立案,從而可以在上海鑒定,當地醫院的保護網就破了,勝訴把握相對來說也就大了。
以上是從選擇法院管轄角度考爭取打贏醫療官司。
二、案由的選擇
由於對鑒定的態度以及法律適用的有所不同,醫療糾紛還存在案由的選擇問題,但各地法院對此有不同的處理。
在上海,不管選擇什麼案由,醫療糾紛一般都必須由醫學會鑒定,且都適用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在上海以外的其他地方,比如北京,既可以選擇醫療事故也可以選擇醫療過錯作為案由。
事實上,醫療糾紛涵義並不明確,案由選擇還是有文章可做的,有時還能決定案件的勝負。
有一位老太太骨折後到上海某醫院做植入髓內釘固定術,後來又做了三次手術,遺留下患側膝關節功能喪失等後遺症。患者認為醫院在醫療上存在過失,醫院則認為手術得當。為了得到賠償,患者滯留醫院達六年之久。患者家屬找到筆者,看過材料後,筆者建議她不要在醫院手術有無問題上糾纏,而應該看當初植入的產品質量有無問題,進而改打產品侵權官司。雖然在病歷記錄中沒有發現植入物有斷裂的記錄,但仔細閱讀X光片子,發現髓內釘的一個螺釘有斷裂,而且病歷上相關植入物的資料也不齊全。另外筆者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因為醫院告知髓內釘是進口的,且可終身保留,家屬在第二次手術取出髓內釘後,特地要求醫師拿給他們看一下,醫師卻說已經丟掉找不到了。果不其然,筆者代理患者提起產品侵權之訴後,醫院由於不能證明產品的正規來路而不得不承擔賠償責任。
三、爭取避開醫療鑒定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實踐中在患者心目中往往欠缺公信力和權威性,提起醫療訴訟後,患者方一般都反對由醫學會進行醫療鑒定。
在實行醫療糾紛雙軌制的地方,繞開醫學會鑒定問題不大,但在規定醫療糾紛一律進行醫學會鑒定的地方(比如上海),醫療鑒定似乎避無可避。但深究起來其實還是有空子可鑽,這就是挑病歷的毛病。
因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如果醫院的病歷不真實,醫學會不得進行鑒定。根據舉證規則,醫療侵權糾紛,醫院負有舉證責任。醫學會不鑒定,意味著被告舉證不能,被告就要承擔民事責任。
接到醫療糾紛案子,一般原告前期的證據保全工作已經完成,該復印的已經復印,該封存的已經封存,接下案子要做的工作,就是從病歷上看能否找到讓法官、醫學會接受不能進行鑒定這一觀點的蛛絲馬跡。這樣的工作有一定難度,不是說找到病歷塗改、簽名不一致這樣的證據,法官、醫學會就一定會不鑒定,因為還牽涉到是否 「實質性修改」的問題。筆者就曾遇到經過司法鑒定說病歷做了修改的案子,醫學會照樣鑒定。
作為代理人,律師的工作是要把病歷不真實與爭議焦點相結合,說明病歷不真實很可能影響到鑒定的進行。
比如有一起案件,患者死亡而且已經進行屍檢,結論對患方不利。筆者接案後,反復閱讀病歷,發現護理記錄與醫師病歷記錄存在諸多不一致之處,護理記錄中護士簽名筆跡前後不一,通過前後病歷對比發現本來不在班的護士在護理記錄上也有簽名。法官向涉案護士調查,在事實面前她們不得不承認造假,醫學會了解這些情況後致函法院終止鑒定,法院判決醫院承擔完全民事責任。
如果在管轄法院、案由和醫學會鑒定方面都無法 「另闢蹊徑」,那就只能圍繞醫學會的醫療鑒定尋找突破口。
四、仔細閱讀病歷資料
病歷資料毫無疑問是醫療訴訟中的證據之王,能夠找出病歷資料的不真實處從而阻斷醫方的舉證之路,不戰而屈人之兵當然是上策,但這種機會不是每起醫療糾紛案件都可以遇到的。
沒有這樣的機會怎麼辦?只有老老實實地仔細閱讀病歷資料,找出醫方的漏洞,從而有針對性地查找權威醫學文獻資料,准備醫療鑒定陳述材料。
筆者曾代理患者嚴某與上海某醫院醫療損害賠償一案,就是通過仔細閱讀病歷資料發現問題,一起訴,醫院方就認輸了。
患者因賁門癌住院,術前腎功能化驗結果正常,術後卻因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患者認為醫院的手術出了問題而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但醫方認為患者急性腎功能衰竭是手術的並發症,且術前告知書中提到了,否認醫療行為存在任何過錯,雙方協商不成。
初看病歷資料,似乎官司很難打贏。但筆者不死心,靜下心來再仔細閱讀病歷資料,從三測單、醫囑單、入院錄、手術記錄,化驗單一字不漏地讀。
術前化驗單顯示患者尿化驗正常,但術後才出現尿蛋白且逐漸加重。是否與用葯有關?醫院術後給患者使用的葯物是 「亦清」。
查找 「亦清」的正式葯品名稱是: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鈉注射液。問題於是真相大白,患者的腎功能損害是葯物引起的。 「亦清」 (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鈉注射液)屬於氨基甙類抗生素,具有腎毒性。在患者產生急性腎功能衰竭後,醫方還不知道 「亦清」屬於氨基甙類抗生素。
醫師被美妙的名稱所蒙蔽,根本沒有追究其屬於哪一類。如果知道的話,就不會在發現患者已經出現輕度腎功能損害後,還繼續使用一周才停葯。
五、悉心選擇文獻資料
以前有報道說一老農鑽研醫學書籍終於打贏醫療官司,事實上很多醫療官司的患方當事人都有查閱醫學資料的經歷。醫療文獻資料在打醫療官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是說每個沒有醫學背景的人都能用醫學研究資料作為證據的。
即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閱讀了一定量的醫學文獻資料,但是資料上的說法可能莫衷一是,甄別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這是為什麼醫療官司需要具有醫學背景的律師的原因之一。
在最近的一起醫療官司中,患者因聽神經瘤而入住上海某醫院手術,由頗有名氣的醫師操刀,但手術後患者出現顱內出血昏迷而轉入另一家醫院做腦外手術,留下偏癱的後遺症。患方與醫方交涉,醫方說術前已經告知了術後有可能發生顱內血腫,不存在違反醫療常規的地方,交涉無果。
筆者悉心尋找文獻資料,一篇資料上說聽神經瘤手術中出血都是術者操作不當引起的,該文作者是本市知名專家,筆者由此論證醫方存在醫療過失,醫院方後來同意協商解決。
六、注重鑒定程序權利
很多患方不信任醫學會的鑒定,從心理上排斥這一程序。其實,對醫學會鑒定的程序性權利患方要予以高度重視。
在辦理高某在上海某醫院進食窒息死亡一案中,屍體解剖證實患者是食物窒息死亡,專家討論的結果是醫療意外。在進入鑒定程序後,有個鑒定專家組成的環節。醫學會認為患者在精神病醫院死亡,精神病專家為主要人選。但筆者認為,患者雖然是精神病人,但治療的是感冒高熱,且醫方請了綜合性醫學院醫師會診,死亡與精神疾病沒有太大關系,以精神病專家為主顯然對患者方不利,於是筆者代理患者方要求鑒定專家應該以普通內科為主,結果定性為醫療事故。
此外,鑒定程序中還有申請鑒定專家迴避權、鑒定時陳述權等,均應認真對待。
七、從不利鑒定找漏洞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對患者方不利的可能性很大。一旦不利的鑒定結論出來,如果能夠爭取司法鑒定的話當然更好。如果沒有可能重新進行法醫鑒定,也不要完全認為一點希望也沒有,要盡量從不利的鑒定中找出漏洞。
常見的方法是,利用法官與鑒定專家對過失與因果關系的認知不同,從鑒定分析意見中尋找突破口。在醫學會鑒定初期,鑒定分析意見中經常有醫方 「不足」、 「缺陷」等用語,法官就是把這些用語轉換成法律上的過失。這一招被鑒定專家識破後,醫學會鑒定分析意見就很少露出 「狐狸的尾巴」,很少有 「但書」的情形出現。這樣需要從鑒定報告的鑒定分析意見,以及前面的 「診治概要」的字里行間找出鑒定的破綻。

Ⅸ 醫療糾紛哪些證據要

病歷資料,影像學片子,病歷切片,介入治療的視頻資料等都是證據,另外與賠償有關的醫療費票據,護理費票據等也是證據。

閱讀全文

與醫療糾紛告知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