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報警人)因對六郎鎮派出所出警員調解糾紛時不滿,而隨口罵了句臟話,惹怒了警員,受其恐嚇,向誰反映
首先,派出所民警調解民間糾紛屬執行公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侮辱正在依法執行公務的人民警察,按阻礙執行職務從重處罰,最高可處十日拘留。如果民警的「恐嚇」是指可以拘留你,這屬於正常的警告你,並無不當之處。
其次,如果民警以對擊實施暴力或其他非法報復手段相威脅,你可以相其所屬的公安機關督察、紀委部門反映。
Ⅱ 由罵人引起的民事糾紛
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的公民、法人或其她組織在民事交往中發生的各種糾紛或摩擦。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有:和解、調解、仲裁及訴訟。
和解是指發生民事糾紛的當事人通過協商、談判等方式,自願、互諒、友好地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如甲公司與乙公司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發生糾紛。甲乙兩公司在糾紛發生後,通過雙方的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合同得予順利履行。
調解是指發生民事糾紛的當事人在糾紛發生後,通過第三人在糾紛當事人之間進行斡旋,主持糾紛解決的一種方式。調解根據主持調解的第三人身份的不同,可分為民間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
民間調解一般不要求主持調解的第三人具有特殊的身份。比如張三與李四兩夫妻因家庭瑣事發生糾紛,夫妻倆又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夫妻的一方或雙方請來本村的長輩張伯當和事佬,夫妻倆在張伯的勸說下,相互諒解,化干戈為玉帛就是一種民間調解。
人民調解對第三人的身份有一定的要求。第三人一般是根據《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在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中設立的人民調解組織。如:村民甲向村民乙借款五百元,約定一個月後償還。屆時,村民甲耍賴不還,村民乙向村委主任投訴,要求村委主持解決。村委主任指派村委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員張某對村民甲進行說理教育。在徵得村民甲的同意下,張某主持對村民甲與村民乙借款糾紛進行調解。經調解,村民甲償還了村民乙的借款項五百元。就是一種調解成功的人民調解。隨著人民調解的發展,有的地方已開始在企業設立人民調解組織。如廣東的東莞就開始了按企業所屬組建、實施鎮、村兩級管理的企業人民調解組織,調解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勞資糾紛等。
行政調解中主持調解的第三人必定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如甲毆打乙致傷,乙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對甲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同時,在徵得甲乙同意後,一並對因甲乙之間因毆打而導致的民事賠償進行調解就是一種行政調解。又如甲村民張三與鄰村乙村民王二因灌溉用水發生糾紛。雙方無法達成用水協議。糾紛鬧至鎮政府,鎮政府指派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員進行調處。經調處,達成調解協議。屬典型的行政調解。
此外,調解還有依其他法律規定成立的組織主持調解。如消費者協會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可以對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消費糾紛進行調解;用人單位內設立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可以依《勞動法》的規定,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糾紛進行調解。等等。
仲裁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發生合同糾紛或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時,依雙方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協議約定的仲裁委員會裁決,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提交仲裁的糾紛進行裁決解決。根據《仲裁法》的規定,下列糾紛不能仲裁解決:一 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二 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訴訟,這里是指民事訴訟。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發生民事糾紛後,向人民法院提出解決糾紛的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判的司法解決方式。俗稱打官司。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民事糾紛都可以通過訴訟解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的糾紛主要是上述當事人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引起的民事糾紛。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Ⅲ 鄰居之間發生糾紛,並且出口罵人該怎麼解決
鄰里之間的糾紛適用於調解,可以請村委會、居委會或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相鄰之間應相互禮讓、和睦相處、構建和諧、友情、互幫的鄰里關系,不宜將事態擴大化或嚴重化。
Ⅳ 社區民警在調解鄰里糾紛時能罵人嗎
首先,找村幹部調解。村幹部對全村的情況最了解、最熟悉,對黨和政府的專方針政策比普通群眾屬了解多、理解深,是本地人,群眾容易找到,因此群眾有了矛盾糾紛最先想到的就是請村幹部出面調解。其次,找駐村幹部調解。在村幹部調解不下時,群眾會找鎮里駐村幹部調解。再次,找司法所調解。對一些矛盾比較突出、情況復雜的糾紛,駐村幹部和村幹部調解無效情況下,群眾會請司法所人員進行調處。最後,打官司。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民間夙有「和為貴,不喜訟法」的傳統習慣,建議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打官司→_→
Ⅳ 民事糾紛怎麼解決,不動手.就老是罵人
你好,生活中,民事糾紛的產生有時候是無可避免的,那既然糾紛已經產生了,此時當事人就應該積極的尋找解決方法。那麼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都有哪些呢?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下面就讓小編為您做詳細解答。
一、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1,協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進而解決糾紛。
2,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中間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願、合法的基礎上分清是非、明確責任,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自主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
3,仲裁解決。糾紛當事人根據糾紛前或者後達成的仲裁協議或合同中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由仲裁機構依法審理,作出裁決,並通過當事人對裁決的自覺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使糾紛得以解決。
4,訴訟解決。通過打官司解決,它指糾紛當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審理,作出判決或裁定,通過當事人對生效裁判的自覺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而解決糾紛。
上述四種解決糾紛的途徑中,仲裁和訴訟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執行力,協商、調解則不具有,因而當事人對協商和調解達成的協議可以反悔。當然,究意採用何種途徑去解決一個具體的民事糾紛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意願。
二、民事糾紛有哪些
1、民事糾紛是作為平等民事主體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等就人身和財產關系等屬於民法調整范圍的法律關系發生的各種糾紛。
2、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
3、民事糾紛包括:債權債務糾紛、房屋產權糾紛、合同糾紛、損害賠償糾紛、離婚糾紛、著作權糾紛等。
關於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小編已經在上文中為大家總結了四種,具體包括協商、調解、仲裁以及訴訟,而具體應該採取哪種方法來解決,則還要根據實際的糾紛情況作出分析出來。
網頁鏈接
Ⅵ 罵人犯法嗎別人罵我我可以起訴嗎我罵別人別人可以起訴嗎法律面前是不是人人平等(專業一點)
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符合訴訟條件的,被罵當事人都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訴訟,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6)調解糾紛罵人擴展閱讀:
《治安管理處罰》第四十二條也規定了,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1、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3、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4、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5、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6、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還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能構成本罪,雖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但不屬於情節嚴重,只屬於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構成本罪主體。
對於以期刊雜志刊登侮辱、誹謗他人文章的,根據《期刊管理暫行條例》第5條、第36條規定,任何期刊凡違反本規定,刊登侮辱、誹謗他人的內容的。
由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區別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沒收非法收入;停止出售;沒收或銷毀違法期刊;定期停刊;停業整頓;撤銷登記等行政處罰。
Ⅶ 去派出所調解糾紛被警察警察辱罵我怎麼辦
「調解糾紛」的人都是一樣的,常常會對雙方當事人分別進行壓制、批評,有時候還會訓斥,這樣才能使雙方退讓,以至於達到調解的目的。警察也是人,也是如此,你這里說的「警察辱罵」實際上就是訓斥,可能有時候偏激些。你怎麼辦?沒有別的辦法,忍一忍吧,幾天以後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Ⅷ 對方罵人打人在先起了沖突後致對方輕傷,對方不接受調解,我們么辦
1、因民事糾紛,雙方都不能做到冷靜處理而導致的打架斗毆,受害方達到輕傷,將其毆打至輕傷的一方已經觸犯刑律,構成故意傷害罪,將會被按照刑法234條追究刑責
量刑原則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拘役 管制
2、對方有權不接受民事調解,即便對方接受調解,不影響刑事責任的追究
檢察機關還是會依法提起公訴的。除非,檢方經案件審核後,認定犯罪情節輕微,犯罪嫌疑人主觀認罪態度好,未造成嚴重後果,當然如果能取得受害人的書面諒解
基本就有可能構成檢方不提起公訴的條件或情形了
但是,這個並非是必須的,很大程度上,由案件事實 以及其造成的社會惡劣影響 以及社會危害性的大小 和檢方的自由裁量權來決定
3、如果犯罪嫌疑人以前沒有案底,且檢方最終提起公訴,那麼犯罪嫌疑人應當積極按照刑法72條的原則,向人民法院爭取緩刑
4、如果最終法院判決緩刑,只要在緩刑考研期間不再犯罪,緩刑考驗期屆滿,所判決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將不予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5、當下,對於犯罪嫌疑人一方還是盡量與對方協調,爭取和解,當然 如果對方開出獅子開口的條件,己方也可不接受
並將交涉過程錄音,以此證明 無法達成和解,是對方的原因造成的
6、鑒於 對方在糾紛中率先動手,如果該事實被法院認定,那麼可以作為犯罪嫌疑人一方減輕處罰的事實依據以及減輕民事賠償的事實依據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72條、234條
司法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7條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31條
Ⅸ 因為別人罵了一句!四個人將這個人打成輕微傷!對方還不認識!調解了調解!賠了錢就完了!
我認為,罵人和打人致輕微傷的情況,可以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3條的規定處理;如果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條的規定,調解處理,是合適的。在調解和賠償之後,該案已經辦結。
關於尋釁滋事,我認為:第一、該案已經調解結案,沒有新的證據,就沒有重新調查處理的依據;第二、罵人和打人致輕微傷的情況,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理,是合適的;第三、罵人和打人致輕微傷的情況,可能不符合《刑法》第293條規定的尋釁滋事罪的情形;第四、假設罵人和打人致輕微傷的情況,達到尋釁滋事罪的情形,因為尋釁滋事罪的刑罰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現在已經超過五年的追訴時效,根據《刑法》第87條的規定,已經不能再追訴。
相關法律規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刑法》第八十七條【追訴時效期限】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Ⅹ 如果兩個人起爭執了一方罵人,如何讓警察處理
一般的兩個人口角不是什麼大事,報警頂多批評教育,不會拘留逮捕。這種事情在古代是不會去報官的,打官司再古代是一件可恥的事情現在的人動不動就要打官司。報警。很不應該。除非對方得辱罵誹謗構成公開侮辱。可能會成為法律制裁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