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公民的言論自由與名譽侵權

公民的言論自由與名譽侵權

發布時間:2021-11-22 22:58:39

Ⅰ 有關名譽權的問題

如果所述屬實,不構成侵犯名譽權

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侵害的界限

言論和出版的自由是表現自由的最基本、最典型的類型。其中,言論屬於以口頭表達為形式的表現行為,而出版則屬於以文字表達為形式的表現行為,傳播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事實對他人進行批評、監督也屬於言論自由的范疇。二者均以語言形態而出現,故概稱為「言論自由」。在我國,言論自由是受到憲法保護的公民基本權利。但是,言論自由又並非絕對自由,它往往與公民的名譽權、隱私權保護發生沖突。
一、首先討論引用的問題。

這里需要提出如下幾種可能的分析:(1)如果引用的報道本身不真實,引用並加以評論者是否應當承擔某種責任;(2)如果引用的報道本身是真實的,但是評論的言詞過於激烈,引用並加以評論者是否應當承擔某種責任。筆者認為,一般而言,一個評論者引用報刊上已經發表的報道,應當合理地認定這一報道是真實的,引用者不必要也不可能對這種報道的真實性進行調查,而進行輿論監督與批評則是公民的一種可隨時行使的權利。除非已經發表的報道荒誕離奇,憑一個一般誠實信用之人的知識、經驗和判斷力可以較為明確地認識到這一報道是虛假的,否則不應認定引用和評論者有過錯。正當的輿論監督往往是引用已經發表的報道事實作為批評、監督的事實依據。在一般情況下,引用者不對引用公開報道的事實之真偽性承擔責任。

但是並非只有誹謗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依據我國法律的規定,侮辱他人人格也可能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即使是引用事實的報道進行批評,如果評論的言詞過於激烈、評論標准出乎社會公認的道德准則或者違反法律規定,就不再是正當的輿論而可能是侮辱他人人格的行為,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如果符合或者說沒有超越這樣的標准,就屬於「正當輿論監督的范疇」;反之,就是侮辱他人人格,可能構成侵害他人名譽權的民事責任。雖然引用者一般不對引用的、已經發表的報告之事實的真偽性承擔責任,但是他卻應當對其批評的正當與否承擔責任。不當的評論可能構成對他人人格的侮辱和名譽權的侵害。法院沒有認定批評文章存在侮辱原告人格的情況。

二、利益平衡與傾斜保護的問題。

考慮到被告批評的對象是法人,所引用的事實是真實的,筆者認為即使批評稍微過火,言辭稍微激烈,也不宜認定被告的行為構成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涉及此類案件,應當考慮利益保護的傾斜問題。

(1)在言論自由(包括輿論監督)與名譽權保護沖突時,保護言論自由向對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的報道、批評傾斜。將人們的生活空間加以劃分,將人們在不同的生活空間形成的不同性質的社會關系加以分類是法學家和政治學家樂意進行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自古代社會以來,有的思想學家們就主張區分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這樣的理論在當今仍然為不少學者所主張、借鑒或揚棄。我們無意在此對有關理論進行系統的檢討,而是希望說明在不同的領域所發生的事件對於他人的影響力不同,他人對其的關注程度也不相同,進而在名譽權保護與言論表述和新聞出版自由的利益衡量上,也應當得出分別不同情況加以處理的結論。

與國家政治事件直接聯系的事件,我們稱為政治事件。政治事件本身包含許多種類:一切立法和與立法有關的活動,為政治事件;一切執法行政活動,為政治事件;一切司法和法律監督活動,為政治事件;一切政黨活動,為政治事件;一切與政權有關的活動包括反政府活動,為政治事件。所有的政治事件,都與特定國家或區域的人民的政治生活密切相關,涉及人民的重大利益,為人民所廣泛關注。在社會公共領域發生另一些事件雖然與政治不直接相關,但是它涉及多數人的利益,為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的人民所關注。這樣的事件我們稱為社會事件;物價上漲是社會事件;交通堵塞或者交通條件改善是社會事件;流行病問題是社會事件。在公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與政治、社會相對分離的事務,如個人的婚姻家庭、朋友之間的交往、普通的民事活動。這些都是私人的事務,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沒有聯系或者聯系不大。

我們將人們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件作上述劃分,可方便地觀察到: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對公眾的生活具有較普遍、較重要的影響。私人事務則不對公眾的生活產生普遍的影響。因此,人們有更多的理由關注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有較少的理由關注他人的私人事務。為了滿足公眾的這種關注需要,為了便於人們對這樣的與自己的重大利益相關聯的事件發表意見,就需要給予更多的言論表述和新聞出版自由,讓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更加廣泛、充分的報道,讓公眾發表更多的意見和說出更多的語言。至於他人的私人事務,就無必要過多去說三道四了。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主張名譽權保護向一般私人事務方面傾斜,即當名譽權保護與言論表述和新聞出版自由沖突時,更多的保護私人事務中所涉及的個人的名譽權,對言論表述和新聞出版自由予以較多的限制,嚴格強調傳播事實的真實性和評論的妥當性。相反,如果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涉及到某人的名譽,其名譽權保護與言論表述和新聞出版自由發生沖突時,則應當適當強調言論表述和新聞出版自由,對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中牽涉到人的名譽權保護作適當的弱化處理,只要求傳播事實的基本或者大致真實以及評論的基本妥當。要求人們對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事件進行完全准確的報道和完全客觀公正的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評論,是不現實的。就本案而言,被告批評的是一項社會事件,言論自由之保護應當向被告傾斜,只要其批評的事實基本屬實,監督的言詞不過於激烈(嚴重侮辱),就應認定被告的行為不構成侵權

(2)在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保護沖突時,言論自由之向對法人的批評、監督傾斜。由於企業法人需要通過生產經營活動賺取利潤,它們就必須與社會其他成員打交道,它們的產品、服務需要消費者的使用方能實現這一利潤。企業法人的生產經營活動與廣大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無論是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如建築工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工業污染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還是最終產品和服務,都可能對多數社會成員的重大利益產生深刻的影響。為了保護公共利益尤其是消費者的利益與安全,新聞媒體需要對企業法人向社會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給予經常的報道、批評、監督。與此相反,大多數公民的日常活動與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無直接的利害關系,他們的生活沒有必要為他人所關注,也就沒有必要為新聞媒體所關注、監督和批評。至於國家機關、大多數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雖然不具有營利的性質,但是它們或者行使公共權利,而其日常生活與社會的公共利益密切相關;或者使用納稅人的錢而需要受到監督和批評。新聞媒體也有十分充足的理由對這些非企業法人的行為進行報道、監督和批評。

基於上述理由,筆者主張名譽權保護向公民個人方面傾斜,即當名譽權保護與言論表述和新聞出版自由沖突時,更多保護公民個人的名譽權,對言論表述和新聞出版自由予以較多的限制,因為多數公民個人的活動與國家政治生活、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相反,當言論表述和新聞出版自由與法人的名譽保護發生沖突時,我們主張給予新聞媒體和作者更多的自由度,讓其能夠更多地反映、揭露法人生產經營中的問題,披露其他法人在其管理、科研和公益活動中的問題,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尤其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任何反映法人問題的報道,任何對法人的輿論監督與批評,都會給其名聲帶來負面影響。如果完全要求這樣的報道、監督和批評100%的真實、完全妥當,是較為困難的。作出這樣的要求將會損害公共利益,為了公共利益之需要,對法人等報道、監督、批評也以基本屬實和基本公正為限。如果監督、批評是針對一家企業法人的,只要事實基本真實,批評、監督基本適當,就不宜認定其行為構成對企業名譽權的侵害。

Ⅱ 公民有言論自由,但濫用自由是法律不允許的。(1)你認為這句話正確嗎如果正確,公民的言論自由受到那些

是正確的

這些自由應當受到不能個違反法律,不能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限制

Ⅲ 表達自由與名譽權,隱私權,人格權沖突時應該怎麼判

人格權是指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以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我國刑法規定對犯有侮辱、誹謗罪的予以刑事處罰。我國民法規定對侵犯了公民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的要承擔民事責任。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但未構成犯罪的,處以拘留、罰款或警告。

Ⅳ 有沒有哪個具體的法律保障公民的言論自由有哪些法律對公民的言論進行了限制規定拜託各位大神

是在<憲法>裡面規定的,公民有,言論,集社,出版,遊行示威,宗教信仰自由 憲法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明確限制的沒有,只有說言論不準損害其他公民,法人的利益,不得誹謗他人。 不得有損社會主義是必須的

Ⅳ 侵犯名譽權在法律上有什麼明文規定

現今社會是一個言論自由、互聯網、大數據的時代,在很多情況下,很多的信息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有的時候在發表一些個人意見的情況下,可能在自己不自知的情況下就對他人的名譽權進行了侵犯。對於侵犯名譽權《民法典》上面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在個人言論自由的情況下,也要注意言論不要過激,否則一旦侵犯名譽權,當事人一旦追責是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的。

一、哪些情況會被認定為侵犯名譽權

對他人是否進行誹謗、侮辱的行為。被認定為侵犯名譽權的主要方式就是是否實施了誹謗或者侮辱的行為。不論是以文字方式、言語上的還是以其他方式對於他人人格、名譽、道德品質方面造成了誹謗或者是侮辱,另外對於他人一些未經證實的事實進行籌劃傳播,從而對他人的名譽造成一定程度影響的,也屬於侵犯名譽權。

Ⅵ 請問公民擁有言論自由是憲法中第幾條規定的

公民擁有言論自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的。

《憲法》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地發表言論以及與聽取他人陳述意見的權利。在歷史上又與出版自由有密切聯系。近來,它通常被理解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自由,包括了創作及發布電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種形式的富有表現力的資訊。

言論自由的保護不僅適用於反映多數意見或政府立場的言論,更重要的是保護不代表主流而且經常是不受歡迎的思想的表達。

(6)公民的言論自由與名譽侵權擴展閱讀

但是,言論自由也是在一定范圍內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言論自由也有「紅線」,即不得違反法律,不得損害他人權利

《憲法》也規定了言論自由的范圍,有些情況是不允許的。《憲法》第五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公民有言論自由,但是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規定,針對言論自由的限制,從限制的對象可分為兩者,即針對言論內容的限制及非針對言論內容的限制。

Ⅶ 言論自由的法律限制性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1、不得利用言論自由進行反對政府、危害國家和社會安定的煽動行為;

2、不得損害社會整體利益;

3、不得利用言論自由對他人的人格尊嚴進行侮辱誹謗。

4、不得泄露國家機密、不得披露商業秘密。

法律對言論自由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不得利用言論自由進行反對政府、危害國家和社會安定的煽動行為;不得損害社會整體利益;不得利用言論自由對他人的人格尊嚴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泄露國家機密、不得披露商業秘密等。

閱讀全文

與公民的言論自由與名譽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