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防止網路侵權
一、保留證據
在發布信息或作品的時候,可以標明版權所有,保存發布成功的截圖或文檔,日後一旦產生糾紛,可以作為證據。
二、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被禁止的
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報《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首次劃定個人信息保護的范圍,明確利用自媒體等轉載網路信息行為的過錯認定,以及如何對網路水軍進行規制。
1.非法刪帖的用戶和網站承擔連帶責任
以非法刪帖服務為代表的互聯網灰色產業之所以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聯網技術的不對等性。《規定》從民事責任角度對非法刪帖、網路水軍等作出規制,第十四條明確:「被侵權人與構成侵權的網路用戶或者網路服務提供者達成一方支付報酬,另一方提供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服務的協議,人民法院應認定為無效。擅自篡改、刪除、屏蔽特定網路信息或者以斷開鏈接的方式阻止他人獲取網路信息,發布該信息的網路用戶或者網路服務提供者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接受他人委託實施該行為的,委託人與受託人承擔連帶責任。」
2.過錯認定嚴格
微博、微信等社交網路以及由此產生的自媒體發展迅猛,在信息傳播的形態上,以社交網路為媒介的轉載等二次傳播,影響巨大。針對這些特徵,《規定》第十條對轉載網路信息行為的相關問題作出規定:「人民法院認定網路用戶或者網路服務提供者轉載網路信息行為的過錯及其程度,應當綜合以下因素:(一)轉載主體所承擔的與其性質、影響范圍相適應的注意義務;(二)所轉載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權益的明顯程度;(三)對所轉載信息是否作出實質性修改,是否添加或者修改文章標題,導致其與內容嚴重不符以及誤導公眾的可能性。」
3.個人基因、病歷等隱私不得隨意公開
《規定》第十二條作出規定:「網路用戶或者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公開自然人基因信息、病歷資料、健康檢查資料、犯罪記錄、家庭住址、私人活動等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造成他人損害,被侵權人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一)經自然人書面同意且在約定范圍內公開;(二)為促進社會公共利益且在必要范圍內;(三)學校、科研機構等基於公共利益為學術研究或者統計的目的,經自然人書面同意,且公開的方式不足以識別特定自然人;(四)自然人自行在網路上公開的信息或者其他已合法公開的個人信息;(五)以合法渠道獲取的個人信息;(六)法律或者行政法規另有規定。」
4.侵權造成財產損失最高可賠50萬元
針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維權成本高,利用網路侵害他人人身權益的違法成本過低的現實,《規定》加大了被侵權人的司法保護力度。
《規定》第十八條明確規定:「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可以認定為侵權責任法第二十條規定的財產損失。合理開支包括被侵權人或者委託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和具體案情,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被侵權人因人身權益受侵害造成的財產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無法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案情在50萬元以下的范圍內確定賠償數額。」
5.反腐目的人肉搜索可免責
2014年10月9日,最高法院出台規定,明確約束利用網路公開他人隱私信息,包括利用互聯網進行「人肉」搜索曝光等行為。這是司法解釋第一次將個人信息上升為人格權進行保護,但為反腐利用人肉搜索公布信息可以免責。
B. 如何規避經營風險,知識產權的侵權和被侵權
首先,你要明確,你自己有什麼知識產權,你擁有的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是什麼內。其次,容你要明確,競爭對手有什麼知識產權,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是什麼。然後,把你的知識產權和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最後,結論,可以寫無知識產權侵權風險;有知識產權侵權風險,但風險較小/風險中/風險大。得出的結論,關鍵在於分析,在於你下多大多深的功夫,只為填表的話,就是走形式了,沒有實質的意義。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知識產權侵權風險,不光是別人侵犯你的知識產權的風險,還有你侵犯別人知識產權的風險。如果你侵犯別人知識產權的風險,就要多留意自己生產或使用的有技術含量,卻沒有知識產權的產品,比如你電腦的windows系統,是正版嗎?破解版的話就是侵權了。
C. 如何規避知識產權侵權
想要復規避專利侵權要先做制好專利預警工作
所謂的專利預警是指到專利資料庫裡面所尋找對您的產品具有潛在威脅的專利
然後針對您的產品與該件或該些專利的權利保護范圍(權利要求)進行比對
如果您的產品落入了該專利的保護范圍中,就需要修改產品設計以避開該專利的權利范圍
申請專利並不能避免專利侵權的問題,專利侵權是指您的產品侵犯了別人的專利權,跟您有沒有申請專利沒有關系
D. 如何規避知識產權侵權對知識產權很重要
首先,在規劃技術和產品時,要把知識產權作為新產品或新技術方案中的內重要元素去策容劃,不要等發生問題後,再做亡羊補牢的事情。知識產權究其實質實際上是知識資產受法律保護的權益部分,主要有五種表現形式,分別是專利、版權、商標、商業機密和半導體掩模版。集成電路產品或技術在其規劃階段一般比較關注的是專利。因此在集成電路產品或技術規劃初期,要進行專利查新,對同類和相似產品或技術進行分析,分析他們用到的技術和專利,這對以後規避知識產權侵權,以及更有效規劃產品今後的技術實現路線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這一工作要在企業內部形成長效機制。
其次,要利用專利的區域性,加快國內專利的布局,保護內銷市場。由於專利、布圖設計都具有區域性,而歐美公司的專利布局大部分還是在歐美地區,因此,我國的專利布局還是大有可為的。目前,我們注意到,很多國外公司開始在中國大量申請專利,而且這方面的腳步越來越快,這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我們也要加快在國內知識產權的布局。
E. 設計中如何避免侵權行為
1)用版權的手段也是個辦法,但存在舉證的困難。沒有比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更好的辦法了。
2)還有就是內部使用,不發表,這樣被侵權機會很少。
F. 如何預防新聞侵權行為的發生
您好!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預防:
一、作為新聞傳播的主體,媒體要嚴於律己,專每一個步驟都做到位屬,尤其是對新聞素材的審核。具體是記者憨礌封啡莩獨鳳掃脯激、編輯、總編要各司其守,嚴格把關。
二、作為新聞傳播的客體,全體社會成員,特別是易被輿論監督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和社會名人等,應該充分認識到傳媒是代表自己在履行輿論監督的權利與義務,加強對新聞侵權行為的理性思考,不要動不動就把傳媒告上法庭。
三、從新聞傳播的環境看,逐步完善新聞制度、健全相關法律、加快社會民主進程是新聞媒體進行有效的輿論監督。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G. 個人網站如何規避網路侵權責任
你好,依據我國目前的網站備案管理實踐中的經驗來看:
(1)你所說的方法都不能規避風險,因為個人網站不能做這個東西,首先就建立在非法的基礎之上;
(2)建議你成立公司專門運作,且除了新聞站點引用新聞材料或者做科學研究24小時後刪除能用註明轉載鏈接的方式規避風險外,你所說的提供給他人下載的方式也是不能規避風險的。
(3)成立公司的好處在於有限責任,即以公司做為法律上的人負擔獨立責任而與你無關;
H. 如何防止侵犯版權
要防止侵犯復版權,至少應制該做到如下幾點:
要學習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只有具有強烈的法律意識,才能時時刻刻避免違法行為。
要尊重別人的辛勤勞動成果,不走捷徑和投機取巧,踏踏實實製作、出品、開發自己的版權產品或者作品。
在投入或者轉化為商業化之前,了解當前的版權情況,嚴格把關,特別是對借用、引用或者旁證的內容的核實,以免侵犯他人版權。
侵犯版權屬於違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