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合同糾紛可以報警處理嗎
合同糾紛涉及詐騙的可以報警。如果是普通的民事糾紛,報警是沒有用的,公安機關不受理,此時可以先進行協商調解,協商不成的可以去法院起訴,等待法院的判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八條
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一致。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的,為新要約。有關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方法等的變更,是對要約內容的實質性變更。
第五百三十三條
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❷ 報警有用嗎
一、能不能報警,報警有用嗎?
答:有用,但也沒用。
(一)有用,具體如下:
1、對於那些證據不充分的,例如沒有借條、欠條、還款協議、對賬單、送貨單等等的,通過報警,警察可以要求對方過來了解情況,進一步促成調解及簽訂書面協議或做了筆錄,這樣的話,就保留到了非常重要的證據。
2、經過警察的介入,對方可能會基於對法律及公安的威嚴,害怕警察採取進一步措施,例如拘留等,在有壓力的情況下,會主動還錢,或分期付款。
3、報警後,如果警察介入,可能可以獲取對方的身份信息,這是後續起訴的基本材料,否則連起訴誰都無法確認,法院也不會立案。
4、對於涉案人數較多的,可以維護社會穩定,不容易激起老百姓的矛盾和情緒。
(二)沒用,具體如下:
1、打草驚蛇,尤其是對於對方有財產,可以採取財產保全(查封、凍結、劃扣)的案件來說,可能會適得其反。他們知道你報警了,下一步可能會起訴,早早轉移了財產,導致後續難以執行。
2、一般來說,警察也沒這個時間受理案件,能幫報警的人打打電話,催促一下,就不錯了。受理了,可能也遲遲沒有答復或需要花時間聯系,容易錯過了訴訟時效。(例如,一般有書面約定還款時間的,期滿開始計算三年)
3、哪怕警察介入了,公安部門是沒有審判權的,無法對案件進行裁判,更無法執行。哪怕組織了調解,最後一樣還是可以不履行,繼續拖賴,還得去法院起訴,耽誤及浪費時間,尤其是容易錯過了財產保全的時間和時機。
二、欠錢不還,那應該如何有效處理呢?
(一)對於對方有履行可能的,只是喜歡拖著的,可以先委託律師發出《律師函》進行催告,該《律師函》日後也可以作為證據,還可以達到中斷訴訟時效的目的。
而且,發律師函的費用比委託起訴的費用低太多,可以最低成本,高效率處理問題。對方可能迫於壓力及避免日後承擔更多責任,也會有還款的。
(二)發律師函還不履行的,建議趕緊委託律師起訴(或者可以直接起訴),趕緊申請財產保全,先保全對方的財產,例如知道對方有房屋,車輛,銀行賬戶等的,可以先保全財產,避免轉移財產和便於後續執行。
如果已經先保全到財產了,他們明知欠錢,理虧的,反而會主動過來求饒或調解,希望盡快解封的。尤其公司的公賬,如果被保全了,會影響他們日常經營活動。
三、給當事人的忠告和建議。
法律之所以設置訴訟時效,就是希望大家要盡快行使自己的權利,否則越拖越難追。現在都追不到,往後更難追,再來起訴,可能失去必要意義了。
對方可能那個時間段是有財產的,你積極採取行動,一是可以保全,二是可以達到履行的目的。
只要當事人一天還在,公司一天還在經營,就有執行的可能性。執行的前提是有生效的法律文書,所以先起訴/仲裁,確定自己的債權,非常重要。
❸ 公司有商業糾紛可以報警嗎
如果因商業糾紛引起了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的,可以報警。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如果調解不成的,可以給予行為人行政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對民事爭議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七十七條
公安機關對報案、控告、舉報或者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主動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移送的違反治安管理案件,應當及時受理,並進行登記。
❹ 買賣糾紛可以報警處理嗎
買賣糾紛可以報警處理嗎?
可以選擇報警,但用處不大。因為買賣糾紛屬於民事糾紛,民事糾紛一般採取民間調解、行政調解、行政仲裁和司法調解或裁定的四種形式。公安派出所也可以介入民事糾紛的調解,屬於行政調解的范疇,能調和就更好,不能調和的,只能向法院起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