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萬州八景的八景由來
景觀位置位於現在萬州長江以北,竺溪河(天仙湖)以南的北山。 「都歷摩天」,指的是都歷山高插入雲。
明;沈巨儒詩《都歷摩天》是這樣描寫的:
天際孤峰一柱擎,諸巒羅列仙潮尊。
大江倒影虹跨澗,明月當空玉滿昆。
何用仙人九節鞭,直探素女洗頭盆。
巫峰十二參差立,共仰此山公領孫。
薴溪河東岸的北山腳下,是唐宋故城,明清時縣城也只限於環城路一帶,都歷山在縣城後面,被認為是縣城的主山,因位置在原縣城之北,故之名北山。從縣城仰望都歷山,山勢陡峻,高插入雲,稱作「都歷摩天」,以形容其高。實際上都歷山只是比太白岩、天城山略高一些,由於地處縣城背面,一向為人所看重。都歷山山頂地勢平坦,居高臨下,俯瞰縣城,是縣城之屏障,在古代戰爭中,雙方都要先佔此山,以控制縣城。
北山的半山,曾建道觀,故名「北山觀」。北山踞縣城之頂,俯壓縣城,先踞為勝。明代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就在北山山半建了石城,是軍事性的防禦建築。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至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午)進行了擴建,石城高6公尺左右,城上有兩公尺高的石碟146個,周圍通長400公尺,石城前後均有炮台。清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政府為保護縣城,曾屯兵石城。同治年間,李永和、藍朝鼎起義,縣里又屯兵結營於此。清末民初,石城建了廟宇「昭明宮」。現已改建為「彌陀院」。
從長江下行在江上遠望萬州,都歷山浮若圓珠,這種景觀平時不見,而常出現於雨中。由於煙雨,都歷山腰雲霧繚繞,都歷山頂圓珠似的浮於雲霧之中,呈現出「渾若圓珠」的景象。
清李鼎元有詩雲:「路入巴東好處好,萬州廓外最清奇。南山雲接北山雨,正是寒江欲暮時。」這後兩句的景色,就是都歷山「渾若圓珠」的時候。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後,舊城環城路一帶已經拆遷,都歷山雖然仍在,失去了下面舊縣城的襯托,隨移民遷建原縣城之上的枇杷坪又形成新區,但摩天的感覺就不如原來了。
註:竺溪河為三峽庫區蓄水前的叫法,如今三峽庫區蓄水後,竺溪河水面寬廣,萬州政府在竺溪河口內側狹窄處修建了一處堤壩,這樣,竺溪河變成了現今的天仙湖了。 景觀位於長江以南的南山。
秋屏列畫是指對江的翠屏山,古時綠化很好,鬱郁蔥蔥,疊翠如屏,極目遠眺,恰如屏障,直如一幅圖畫。如孫本卓《南浦八景 秋屏列畫》寫道:
爽挹西山景,屏開玉器浮。茂林迷古詩,小港雜漁舟。
翠列千岩曉,紅深萬樹秋。天然圖畫好,清宓與營丘。
南山正對著舊縣城的南門,縣衙門座北朝南,翠屏山恰似一面綠色屏牆對著縣署,長江河段到了這里轉流向東北。根據這一地形,宋 范成大有詩:
前山如屏牆,得得正當戶。西江朝宗來,循屏復東去。
此景隨著舊縣城城址的消失,而南山已農耕開發殆盡,秋屏列畫就名不符實了。
峨眉磧月在南山腳下,水落時出現一彎大磧壩,形如娥眉,細石斑斑,極為可愛,峨眉磧成為八景之一,與當地民俗有關。據記載,萬州人每年在正月初七日(人日):「鄉市土女渡江南峨眉磧上,作雞子卜擊小鼓唱竹枝歌。」所以人們對峨眉磧十分鍾愛。
清李鼎元詩《峨眉磧》:
仲春暖似夏初時,萬縣桐花開滿枝。
夜半山岈殘月吐,一痕沙磧畫娥眉。
三峽工程二期蓄水水位上升後,峨眉磧已在水下了,
岑洞水簾在南山江邊一個岩嵌,是一個溶洞,《方輿勝覽》記載:「洞廣六十餘丈,深四十餘丈,石岩盤結如華蓋,左右方池泉湧出岩際,松竹藤蘿,真神仙窟也。」隋末時有名岑道願者因避亂由江陵溯江而上至南浦,愛石龕幽靜,遂隱居此洞,遂名岑公洞。岑道願「愛石龕幽靜,遂居其下,片衣粒食,悉無所營,時已百餘歲,肌膚若冰霜,宴坐二十年兀然化去。」活了120多歲。《四川省志》記:「唐(隋末)岑公曾居於此,有石狀如芝,名石芝。又有泉曰:灌芝泉。」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南浦大早,地方官員到岑公洞里求雨後即得了雨。地方衙門稟報朝廷,朝廷封岑道願為沖妙大師虛鑒真人,並遷妙庭觀於洞旁,一時香火鼎盛,岑公洞遂成名區。宋黃庭堅、陸游,清王漁洋均有游岑公洞之詩。現洞內尚存宋以來石刻多幅。
清代丁鳳皋萬縣八景濤《岑洞水簾》:
石室藏真地,丹還不計年。層岩仙瀑瀉,半壁水簾懸。
鉤轉蟾光老,珠跳鶴淚圓。勝游消永日,回首白雲眠。
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後,岑公洞口略高於水,洞門尚存,三期水位蓄水後亦將沒於水下。 景觀位於長江以北的西山。有「西山夕照」和「曲水流觴」兩景,如西山列為西山夕照」和「白岩仙跡」兩景,則共為三景。
「西山夕照」有的稱為「白岩仙跡」前者按自然景觀命名,後者指詩仙李白曾在此讀書一事。
清丁風皋萬縣八景詩《西山夕照》:
西山迎爽氣,霽景夕陽殷。散綺收前壑,餘霞浸一灣。
腳垂新雨歇,舍返片雲閑。明月招邀上,詩仙映醉顏。
清萬縣知縣陸璣登太白岩有詩刻壁,文如下:
丙辰既望獨游太白岩題壁
樹梢高處露瑤宮,梯石層岩曲折通。一道紅闌新補景,春遊宛在畫屏中。
岩谷雲多石氣涼,在山養性出山忙。問誰不愛煙霞痼,隨處安心別有鄉。
咸豐六年仲春陸璣題子承繩侍
曲水指高筍塘邊的流杯池,「曲水流觴」指古代一種風俗,稱「修禊事」,即每年三月上巳日,到流水邊洗足飲酒,以求消災祈福。此處流杯池也是建造於宋代,是當年太守束庄所鑿,備邦人歲修禊事之用。有的人又將魯池與曲池合稱為「魯池流觴」,清同治《萬縣志》題名為「魯池流杯」。古代稱高筍塘為西山北麓,西山公園為西山南麓,故歸於西山。
清劉高培萬縣八景詩《曲水流觴》:
學士重相知,怡情及滸濞。浮杯捉月來,飛羽乘槎至。
酣興峽浪回,傾斗灧澦漬。願與蘇黃偕,臨流載舉觶。 位於北山以東的天城山。兩景,即「天城倚空」和山下薴溪河(天仙湖)上的「仙橋虹濟」。
天城倚空是指天生城。它是一座山,在薴溪河東,與都歷山、太白岩遙遙相峙。天生城奇峰突起,十分險峻雄偉。四周都是絕壁,無路可登,只有前、中、後三座寨門可通,在古代是一個天然的軍事要塞。天生城前寨門上有清咸豐三年(1853年)重建時的門額,題為「天生城」。據《華陽國志》載,劉備曾在此屯兵,因此又名為「天子城」,亦名「天城」。天生城在南宋末年,是南宋守將上宮夔抗元軍的據點。天生城和合川釣魚城、忠縣黃(皇)華城等都是宋軍最後陷落的抗元據點。明代,山上有紀念上官夔的「上官夔祠」。現在天生城石壁上有多幅摩崖石刻,其中楊文安紀功碑,記載了楊文安克萬州的過程,很有歷史價值。在明末清初,天生城上是抗清據點,由三譚駐兵於此。
清丁風皋萬縣八景濤《天城倚空》雲:
萬仞奇峰沒,凌虛氣象雄。如墉憑地險,累卵自天工。
鳥道余丹壁,松關款碧空。星辰梯接步,引覽極巴東。 在市中心的薴溪河上,萬安橋(即大橋)與原萬州橋之間,一塊天然巨百橫跨東西兩岸,駐足萬安橋上清晰可見。巨石天生,宋時稱「天生橋」(並有摩岩石刻「天仙橋」三字)內側瀑布飛懸,如霧似雪,故名「響雪」(清雍正年間,楊本源在橋東西頭題名「響雪」、「石琴」)有「有風因噴雨,無日不聞雷」之句,橋下銀流淙淙,似琴聲不斷,加之「天生橋」象一把平放的古琴,因而得名「石琴」。「仙橋虹濟」亦指此景觀。清劉高培詩:「夾岸影桃浪,凌空結采霧」。相傳李白曾渡此橋,故又名「天仙橋」。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魯班的徒弟趙巧兒一天到薴溪河,把岩石的下部鑿通,使溪水從鑿道流過露出橋身,不到一夜把橋造成,贏得了師傅的贊譽。三十年代美國柯達公司將「仙橋虹濟」照片搜入《世界風景集》,八十年代初,此處風景照片曾在美國舊金山展出。三峽工程蓄水後,它就長埋於水下。
天城下面的薴溪河上的一景稱「仙橋虹濟」,亦名「石琴響雪」,即薴溪上的自然天橋————天生橋,那是一塊橫亘在薴溪上的自然巨石。傳說李白在西山讀書時曾到天生橋漫步,故天生橋又名天仙橋。橋內側有清雍正年間夔州府楊本源題刻「響雪」二字,和摩岩刻「石琴」及「天倦橋」等。薴溪河是一條季節性山溪水,春夏之間,漲水時橋上瀑布飛懸,漬流如霧似雪,枯水時刻,流水叮咚有聲,酷似琴音,故名其為「石琴響雪」。三峽水利工程二期蓄水後,已淹於水下。
明杜應芳《天生橋》詩這樣寫道:
靈根穿地起,神斧畫天通。龍卧雷奔壑,鯨天雪漬空。
平能舒險仄,堅不受磨礲。應與銀河接,還期黃石逢。 大江中一景。即江中一巨石,長數百公尺,寬數十公尺,夏沒冬出,巨石上的積沙可淘金,過去曾有人在此採石,因名千金石,景觀名為「金島印浮」,三峽水利工程二期蓄水後,已淹於水下。
劉高培詩《玉印中浮》
天雯飛寶篆,地脈矗靈蚪。嵌水儼新佩,掖雲如系肘。
唇樓星欲就,虯璧鬣還紐。千載淘金鑒,真文終不朽。
以上景觀共九項,如西山將「西山夕照」及「白岩仙跡」均列入,則為十景了。如寫成八景,西山選列一項,而天城、都歷和翠屏的三項中只選列兩項。
萬州八景是歷史產物,但隨著時代發展,景物變遷和三峽工程修建,城市面貌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時的萬州八景已經很難再如今的萬州尋覓到了。它們中間的大多數,已經被三峽庫區蓄水所淹沒,沉默於長江之中。只有少數還可以見到。例如「曲水流觴」,即為現在的「流杯池」,坐落萬州商業中心高筍塘。與它同時保留下來的,還有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在「曲水流觴」里修完修禊事留下的書法被刻成碑的西山碑,位於流杯池的旁邊。
滾滾的長江水吞沒了一些萬州八景,是一些萬州文人的隱隱之痛。為了發揚萬州的文化底蘊,萬州政府在如今的城市建設中可以融入了「萬州八景」。例如組織了百餘名藝人在北濱大道的石欄上刻上「萬州八景」的畫面。除此之外,萬州政府還在江南新區南濱公園的修建上還原了「萬州八景」,將「萬州八景」的內涵融入南濱公園的建築物,體現了悠久的萬州歷史文化底蘊。
❷ 金島御璟世家交通方便嗎應該怎麼過去
城市:武漢
樓盤名稱:武漢金島御璟世家
公交線路:黃孝河路竹葉山: 76路、290路、293路、729路、809路、516路、543路、724路、608路、552路、553路、524路、716路、801路、805路、533路、532路、592路
江大路花橋二村: 76路、729路、552路、68路、801路、533路、532路、592路
江大路九萬方: 76路、729路、552路、68路、801路、532路
江大路大江園: 76路、729路、552路、801路、532路
發展大道漢口醫院: 725路、809路、211路、528路
發展大道紅旗建材家居: 725路、809路、548路、608路、553路、228路、524路、211路、528路
建設大道武漢晚報: 729路、550路、801路、208路
黃浦大街發展大道: 248路、545路通宵車、545路、548路、229路、627路
黃浦大街雷院: 545路通宵車、545路、548路、229路、627路
建設大道科技館: 208路
建設大道羅家莊: 208路
惠濟路趙家條: 24路
其他交通方式:沿建設大道行駛至科技館路,到達武漢科技館,轉入科技館路,前行500米即到。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❸ 金島御璟世家總樓層34買31層好不好
底層:優點是適合有老人的家庭居住,出入方便,如有花園更好。但是缺點是,採光通風都不好,潮氣重,特別是南方。再加上臨馬路,汽車噪音大,比較吵。
2至5層:優點是夏天溫度比上面要低點,如遇火災等逃生容易。缺點是視野不好,房間較暗開燈時間比較長,噪音偏大。
6至7層:優點是有風景看,但是視野還是沒那麼好,不用擔心潮濕問題。缺點是光照還是不足。
8至11層:優點是光照、空氣等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停電的話,爬樓梯也在接受范圍內,這個高度也比較適宜。
12至23層:優點是專家眼裡的樓層,樓層的採光很不錯,日照時間也長,視野也很開闊。噪音的影響也比較少。缺點是出行不方便,比如停水或者停電後供水和電梯無法正常,購房時這一點要考慮,還有這幾層的價格,也往往偏貴的。
24至34層:優點是安靜、視野好,蚊蟲、灰塵、噪音都不必擔心。缺點是空氣相對稀薄,不適合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病人居住,還有兒童也不宜長期居住,對發育不好。
頂層:優點是風景獨好,價格相對便宜。缺點是水壓不足,頂樓滲水,風大等問題,並且夏季的溫度比底層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