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企業產權糾紛

企業產權糾紛

發布時間:2020-12-08 19:00:55

⑴ 如何處理國有資產產權糾紛

您好!
《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處理暫行辦法》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維護國有資產所有者和其他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產權歸屬,促進社會語言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國有資產。 系指國家依法取得和認定的,或者國家以各種形式對企業投資和投資收益、國家向行政事業單位撥款等形成的資產。
產權界定。 系指國家依法劃分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使用權等財產權歸屬,明確各類產權主體行使權利的財產范圍及管理許可權的一種法律行為。
產權糾紛。 系指由於財產所有權及經營權、使用權等產權歸屬不清而發生的爭議。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於全部或部分佔用國有資產單位的產權界定,全民所有制單位與其他所有制單位之間以及全民所有所制單位之間的國有資產產權的界定及產權糾紛的處理。

第四條 產權辦定應遵循「誰投資、誰擁有產權」的原則進行。在界定過程中,既要維護國有資產所有者及經營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又不得侵犯其他財產所有者的合法權益。

第五條 產權糾紛的處理應本著實事求是、公正、公平的原則依法進行。

第二章國有資產所有權界定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國有資產所有權的唯一主體,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國家對國有資產實行分級分工管理,國有資產分級分工管理主體的區分和變動不是國有資產所有權的分割和轉移。

第七條 國家機關及其所屬事業單位佔有、使用的資產以及政黨、人民團體中由國家撥款等形成的資產,界定為國有資產。

第八條全民所有制企業中的產權界定依下列辦法處理:
1、有權代表國家投資的部門和機構以貸幣、實物和所有權屬於國家的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等向企業投資,形成的國家醬金,界定為國有資產;
2、全民所有制企業運用國家資本金及在經營中借入的資金等所形成的稅後利潤經國家批准留給企業作為增加投資的部分以及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盈餘公積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潤等,界定為國有資產;
3、以全民所有制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全民單位)擔保,完全用國內外借入資金投資創辦的或完全由其他單位借款創辦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其收益積累的凈資產,界定為國有資產;
4、全民所有制企業接受饋贈形成的資產,界定為國有資產;
5、在實行《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准則》以前,全民所有制企業留利中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職工獎勵基金和「兩則」;實行後用公益金購建的集體福利設施而相應增加的所有者權益,界定為國有資產;
6、全民所有制企業中黨、團、工會組織等佔用企業的財產,不包括以個人繳納黨費、團費、會費以及按國家規定由企業撥付的活動經費等結余購建的資產,界定為國有資產。
第九條集體所有制企業中國有資產所有權界定依下列辦法處理:
1、全民單位以貨幣、實物和所有權屬於國家的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等獨資(包括幾個全民單位合資,下同)創辦的以集體所有制名義注冊登記的企業單位,其資產所有權界定按照本辦法第八條的規定辦理。但依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或協議約定並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定的屬於無償資助的除外;
2、全民單位用國有資產在非全民單位獨資創辦的集體企業(以下簡稱集體企業)中的投資以及按照投資份額應取得的資產收益留給集體企業發展生產的資本金及其權益,界定為國有資產;
3、集體企業依據國家規定享受稅前還貸形成的資產,其中屬於國家稅收應收未收的稅款部分,界定為國有資產;企業依據國家規定享受減免稅形成的資產,其中列為「國家扶持基金」等投資性的減免稅部分界定為國有資產。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核定數額後,繼續留給集體企業使用,由國家收取資產佔用費。上述國有資產的增殖部分的由於歷史原因無法核定的,可以不再追溯產權。
集體企業改組為股份制企業時,改組前稅前還貸形成的資產中國家稅收應收未收的稅款部分和各種減免稅形成的資產中列為「國家扶持基金」等投資性的減免稅部分界定為國家股,其他減免稅部分界定為企業資本公積金;
4、集體企業使用銀行貸款、國家借款等借貸資金形成的資產,全民單位只提供擔保的,不界定為國有資產;但履行了連帶責任的,全民單位應予追索清償或經協商轉為投資。
第十條 供銷、手工業、信用等合作社中由國家撥入的資本金(含資金或都實物)界定為國有資產,經國家資產管理部門會同有半部門數額後,繼續留給合作社使用,由國家收取資產佔用費。上述國有資產的增殖部分由於歷史原因無法核定的,可以不再追溯產權。

第十一條 集體企業和合作社無償佔用國有土地的,應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會同土地管理部門核定其佔用土地的面積和價值量,並依法收取土地佔用費。
集體企業和合作社改組為股份制企業時,國有土地折價部分,形成的國家股份或其他所有者權益,界定為國家資產。
第十二條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國有資產所有權界定依下列辦法處理:
1、中方以國有資產出資投入的資本總額,包括現金、廠房建築物、機器設備、場地使用權、無形資產等形成的資產,界定為國有資產;
2、企業注冊資本增加,按雙方協議,中方以分得利潤向企業現投資或優先購買另一方股份的投資活動中所形成的資產,界定為國有資產;
3、可分配利潤及從稅手利潤中提取的各項基金中中方按投資比例所佔的相應份額,不包括已提取用於職工獎勵、福利等分配給個人消費同的基金,界定為國有資產;
4、中方職工的工資差額,界定為國有資產;
5、企業根據中國法律和有關規定按中方工資總額一定比例提取的中方職工的住房補貼基金,界定為國有資產;
6、企業清算或完全解散時,饋贈或無償留給中方繼續使用的各項資產,界定為國有資產;
第十三條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國有資產所有權界定參照第十二條規定的原則辦理。

第十四條股份制企業中國有資產所有權界定依下列辦法處理:
1、國家機關或其授權單位向股份制企業投資形成的股份,包括現有已投入企業的國有資產折成的股份,構成股份制企業中的國家股,界定為國有資產;
2、全民所有制企業向股份制企業投資形成的股份,包括現有已投入企業的國有資產折成的股份,構成股份制企業中的國家股,界定為國有資產;
3、股份制企業公積金、金中,全民單位按照投資應佔有的份額,界定為國有資產;
4、股份制企業未分配利潤中,全民單位按照投資比例所佔的相應份額,界定為國有資產。
第十五條 聯營企業中國有資產所有權界定參照第十四條規定的原則辦理。

第三章全民單位之間產權界定

第十六條 各個單位佔用的國有資產,應按分級分工管理的原則,分別明確其與中央、地方、部門之間的管理關系,非經有權管理其所有權的人民政府批准或雙方約定、並辦理產權劃轉手續,不得變更資產的管理關系。

第十七條 全民單位對國家授予其使用或經營的資產擁有使用權或經營權。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者外,不得在全民單位之間無償調 撥其資產。

第十八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之間是平等競爭的法人實體,相互之間可以投資入股,按照「誰投資、誰擁有產權」的原則,企業法人的對外長期投資可入股,屬於企業法人的權益,不受非法干預或侵佔。

第十九條 依據國家有關規定,企業之間可以實行聯營合同規定范圍內的財產權利。

第二十條 國家機關投資創辦的企業和其他經濟實體,應與國家機關脫鉤,其產權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委託有關機構管理。

第二十一條 國家機關所屬事業單位經批准以其佔用的國有資產出資創辦的企業和其他經濟實體,其產權歸該單位擁有。

第二十二條 對全民單位由於歷史原因或管理問題造成的有關房屋產權和土地使用權關系不清或有爭議的,依下列辦法處理:
1、全民單位租用房產管理部門的房產,因各種歷史原因全民單位實際上長期佔用,並進行過多次投入、發行或翻新,房產結構和面積發生較大變化的,可由雙方協商共同擁有產權;
2、對數家全民單位共同出資或由上級主管部門集資修建的職工宿舍、辦公樓等,應在核定各自出資份額的基礎上,由出資單位按份共有或共同共有其產權。
3、對有關全民單位已辦理徵用手續的土地,但被另一些單位或個人佔用,應由原徵用土地一方進行產權登記,辦理法律手續。已被其他單位或個人佔用的,按規定實行有償使用。
4、全民單位按國家規定以優惠價向職工個人出售信房,凡由於分期付款,或者在產許可權制期內,或者由於保留溢值分配權等原因,產權沒有完全讓渡到個人之前,全民單位對這部分房產應視為共有財產。
第二十三條 對電力、郵電、鐵路和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等部門、按國家規定由行業統一經營管理,可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委託行業主管部門根據歷史因素及其行業管理特點,對使用投入資金形成的資產,依下列辦法處理:
1、使用單位投入資金形成的資產交付這些行業進行統一管理,凡已輸資產劃轉手續的,均作為管理單位法人資產;凡沒有輸資產劃思手續的,可根據使用單位與管理單位雙方自願的原則,協商輸資產劃轉手續或資產代管手續;
2、對使用單位投稿資金形成的資產,未音樂會這些待業統一管理而歸使用單位自己管理的,產權由使用單位擁有;
3、對由電力部門代管的農電資產,凡已按規定辦理有關手續,並經過多次更新,發行技術等級已發生變化,均作為電力企業法人資產;
4、凡屬於上述部門的企業代管其他企業、單位的各項資產,在產權定或清產核資過程中找不到有關單位協商或辦理手續的,經通告在一定期限後,可以視同為無主資產,歸國家所有,其產權歸代管企業;
5、對於地方政府以徵收的電力建設資金或集資、籌資等用於電力建設形成的資產,凡屬於直接投資實行發利的,在產權界定中均按投資比例劃分投入資本份額;屬於有償使用已經或者將要還本付息的,其產權劃電電力企業。
第四章產權界定的組織實施

第二十四條 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工作,按照資產的現行分級分工管理關系,由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會同有半部門進行。

第二十五條 省級以上國家資產管理部門應當成立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調處委員會,具體負責產權界定及糾紛處理事宜。

第二十六條 全國性的產權界定工作,可結合清產核資,逐步進行。

第二十條 佔有、使用國有資產的單位,發生下列情形的,應當進行產權界定:
1、與外方全資、合作的;
2、實行股份制改造和與其他企業聯營的;
3、發生兼並、拍賣等產權變動的;
4、國家機關及其所屬事業單位創辦企業和其他經濟實體的;
5、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為需要界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條產權界定依下列程序進行:
1、全民單位的各項資產及對外投資,由全民單位首先進行清理和界定,其上級主管部門負責督促和檢查。必要時也可以由上級主管部門或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直接進行清理和界定;
2、全民單位經清理、界定已經清楚屬於國有資產的部分,按財務隸屬關系報同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定;
3、經認定的國有資產,須按規定辦理產權登記等有關待續。
佔用國家資產的其他單位的產權界定,可以參照上述程序辦理。
第五章產權糾紛處理程序

第二十九條 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因對國有資產的經營權、使用權等發生等爭議而產生的糾紛,應維護國有資產權益的前提下,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能解決的,應向同級或共同上一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申請調解和裁定,必要時報有權管轄的人民政府裁定,國務院擁有最終裁定權。

第三十條 上述全民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裁定不服的,可以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申請復議,上一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復議決定。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第三十一條 人珉所有制單位與其他經濟成份之間發生的產權糾紛,由全民單位提出處理意見,經同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同意後,與對方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能解決的,依司法程序處理。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會同有半部門(以下簡稱產權界定主管機關)根據情節輕重,分別是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經濟的處罰,解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門予以懲處。

第三十三條 產權界定主管機關的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利用職權謀私利或者玩忽職守,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給予責任人員行政處分,觸犯刑律的,提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三十四條 發生屬於產權界定范圍的情形,國有資產佔用單位隱瞞不報或串通作弊,導致國有資產權益受損的,產權界定主管機關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佔用單位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通報批評、罰款等處罰。

發生上款情形,還需補辦產權界定手續。

第三十五條 對於違反產權界定及糾紛處理程序,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可以單獨或會同有關部門給予責任人員行政、經濟的處罰。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六條 本為法由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集體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界定暫行辦法

⑵ 企業產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件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一、企業產權轉讓合同的主體范圍問題
企業產權轉讓合同是指企業資產管理人或出資人作為出讓方,就企業產權全部或部分轉讓,與受讓方簽訂的明確各自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企業產權轉讓合同的主體包括出讓方(賣方)和受讓方(買方)。出讓方的主體范圍,從國有企業的角度來看,國有企業財產的所有權屬於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並由國務院統一行使,企業只擁有企業財產經營權,企業本身不能出讓屬於所有者的產權,因此,國有企業產權的出讓方必須是國家的授權部門或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以及對該企業直接擁有出資權的國有企事業單位,被出讓企業本身不得成為產權轉讓的主體。按照《公司法》的規定,授權投資機構是指國家投資公司、國家控股公司、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等;在國家授權部門尚未明確的情況下,一般都是由政府的企業主管部門、行業總公司等代行資產所有者的職責。從集體企業的角度看,集體企業財產的所有權屬於集體所有,按級劃分由其主管部門或授權部門統一行使所有權或由出資人行使所有權並由此成為出讓方。企業產權轉讓合同的受讓方必須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法人、自然人或其它組織,既可以是國內的,也可以是國外的。企業產權轉讓可分為全部轉讓,即把企業資產整體出讓給受讓方,形成企業的整體出售;部分轉讓,即原企業的出資者仍然在企業中保留一定的股份,同時由其他企業、公民個人等投資人參股到企業中來。部分轉讓只是發生出資人或股東的部分變更。
二、企業產權轉讓合同的效力認定問題
企業產權出讓人與受讓人在協商訂立企業產權轉讓合同時,必須嚴格依照法律、法規或國家政策的有關規定,確定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否則企業產權轉讓合同無效或不發生效力。司法實踐中,認定企業產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雙方當事人簽訂企業產權轉讓合同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否則,應當確認合同無效。例如:依照公司法規定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必須有二個人以上,在轉讓過程中,就不能在把公司產權轉讓給一個人所有時,還仍然保留原有限責任公司的名稱,這就違反了法律的規定。
2、雙方當事人不得借企業產權轉讓,懸空或逃廢銀行或債權人的債權。按有關規定,無論採用何種形式改制(包括產權轉讓形式),改制前的銀行及債權人的債權應由改制後的企業承擔。然而有些企業在轉讓產權時,懸空或逃避銀行及債權人債權的現象屢見不鮮:一是整體轉讓產權即出售企業時,把企業產權分割轉讓給兩個不同的受讓人,其中一個受讓人在接受企業部分有效資產的同時承擔了大部或全部債務,甚至在接受無效資產的同時承擔全部或大部分債務,實際上是出讓方在利用這種改制轉移有效資產,讓一個空殼企業承擔全部或大部分債務,以期達到逃廢債務的目的;二是部分轉讓企業產權時,把企業的有效資產轉讓給受讓人,把債務仍然留在原企業,故意隱瞞或遺留債務;三是出讓方與受讓方惡意串通,不把企業轉讓情況告知銀行且仍由原企業在償付或部分償付銀行利息,造成假象,故意逃避債務。司法實踐中,對於未經債權人同意的逃避債務的各類「轉讓」方式和轉讓合同,人民法院均可認定無效。
3、雙方當事人不得惡意串通,故意損害國家利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現實中,企業產權轉讓合同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時有發生。一是不評估或評估不實造成流失。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關鍵要對改制企業國有資產進行評估。但有些國有企業在轉讓過程中,對國有資產不評估、評估不規范或評估不實導致國有資產不同程度地流失,如對有形資產高值低估,對無形資產諸如商標權、商業信譽權等不予評估或故意低估,忽視對商業秘密價值的計算等;二是無償或低價轉讓國有企業的土地使用權;三是持同股不同利;四是趁國有企業轉讓之機,非法處置國有資產,或對應收或可收的款項債權怠於行使權利,對銷售收入管理不嚴,肆意揮霍等。在司法實踐中,對於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的,應當認定轉讓合同無效,並應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直至刑事責任。
4、企業產權轉讓尤其是整體轉讓應當採用規范的操作方式,如公開拍賣、招標轉讓、協議轉讓。如果採用協議轉讓方式出售企業的應當經過有關部門審查批准。公開拍賣,招標轉讓是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基礎上進行,應當承認其合同效力。而採用協議轉讓的,由於具有不公開或不能公開的情況,如涉及企業重大商業秘密、涉及國家利益等則宜採用協議轉讓的方式,而不宜採用前兩種方式,同時,在程序上應當有所限制。
5、關於「零價格」出售小型企業的效力問題,在小型企業轉讓過程中,將債務等於或大於資產的企業出售時,產生了所謂「零價格」出售問題。對此問題,只要當事人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企業改制政策的強制性規定,對出售企業資產的評估是規范的、客觀公正的,出售操作程序是規范合法的並且出售行為經過了有權機關的批准,就應當認定其效力。
企業產權整體轉讓出售合同被確認無效後,依照《民法通則》第六十條和《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當事人恢復企業原狀,買方因此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賣方,不能返還或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予以適當補償。在具體處理時應當依據過錯責任原則。對於經營性虧損的,應當由造成合同無效的一方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則應當根據雙方的過錯大小確認各自應負的責任;對非經營性虧損的應當由買受方承擔責任;對於經營性盈利的,如果賣方追索且在致合同無效上沒有過錯的,應當予以支持;對於資產的自然增值部分,不考慮過錯責任,應當予以返還。另外,企業整體出售或產權部分變更而致出資人或股東變更的,當事人應當辦理工商變更或注銷登記。但如果沒有辦理也並不能因此而否定改制行為的有效性,法院可以責令當事人限期補辦工商變更或注銷登記手續,當事人一方據此而推翻協議的,不予支持。
另外,按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違約金數額比例,違約行為發生後,應嚴格按照合同的約定予以處理;約定違約金低於因違約造成經濟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相反的,可以相應減少。
三、企業產權轉讓合同的履行問題
企業產權轉讓合同依法簽訂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條的規定,雙方當事人應當按照全面履行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履行各自的義務,亦即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標的及其履行期限全面完成合同約定義務,並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在履行企業產權轉讓合同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按規定辦理有關產權轉讓的審批手續。根據我國目前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出讓國有資產產權必須嚴格履行有關報批手續:屬於中央級國有企業產權出讓的審批,應當按照中小型、中型、大型國有企業的不同劃分,分別報經國家經貿委、財政部或國務院批准;屬地方國有企業產權出讓的審批應分為:成批出讓國有企業以及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產權的,必須由省級政府授權的部門報國務院審批,出讓屬於地方管理但有中央投資的國有企業,應當先徵得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同意;有權代表政府直接行使國有企業產權的部門或機構出讓單個企業、事業單位國有產權的,按其隸屬關系由同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審批後,向產權轉讓機構申請轉讓。出讓集體資產產權的,應當到相關政府部門辦理有關審批手續,屬於工業企業的應到經委辦理審批手續,屬於其它企事業單位應到體改委辦理有關手續。
2、對資產進行評估並對債務進行處置。資產評估是企業改制實施步驟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資產評估是指對具有時效性的資產進行價格判斷,也就是說,當企業需要改制轉讓時,必須委託有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根據改制的特定目的、特定時間和特定環境,按照資產評估原則,運用科學方法,以統一的貨幣作為計量單位進行評定估價。一是評估應體現「真實、科學、公正、合理」的原則。看對現有資產評估是否認真審核國有企業現有的帳面資產和實物資產,又考慮到企業如果出賣,按市場價格現在可能達到的實際價值,是否確定了國家所有者的真正權益。看對無形資產是否加以了合理評估。無形資產主要是指企業事業單位擁有的對生產經營和後續發展產生持續影響的非實物形態的經濟資源,如專利權、商標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計算機軟體、服務標識、商業信譽等。無形資產在現代企業中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衡量現代企業與傳統企業的重要標志,因此在資產評估中,必須加以重點審查。看對債務處理是否符合實際,是否落實債隨資走的原則,如在國企改制中涉及其與銀行的債權債務問題時,既要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國務院《關於在國有中小企業和集體企業改制過程中加強金融債權管理》的規定,要尊重金融機構保全金融債權的意見,依法落實金融債務,不能逃廢;又要本著尊重歷史、正視現實的原則,在堅持債隨資走的前提下,逐步妥善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同樣對於其它債權人亦應如此,為國企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二是評估應當委託資質等級高、信譽好、能力強的中介機構進行,應當進行規范操作。對國有資產嚴格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評估的規定,讓具有法定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對集體資產的評估應盡可能委託會計事務所、審計事務所等有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對小型的鄉鎮企業的評估,可以委託鄉鎮財政所或鄉鎮評估小組進行評估,然後再由社會中介機構進行審核,切實把好評估關。三是對於由資質不符的評估機構為改制企業所做的資產評估,原則上應由資質相符的評估機構進行重新評估。但如當事人雙方沒有異議,且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法院可以承認其效力;對於資產評估報告中確有錯誤的,或評估機構因過失提供的報告有重大遺漏的,當事人可以申請並由法院委託原評估機構予以補正;對於評估機構進行的不正當評估或故意提供虛假評估報告的,法院可依據當事人申請或職權委託其它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並依法追究評估機構相關責任,如果因此而給當事人或第三人造成損失的,評估機構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3、按約定交付標的物並嚴格履行合同的附隨義務。因此,當事人一方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拒絕履行合同,而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並向對方提出經濟賠償。如果買方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仍未完全履行付款義務(包括全部未履行或部分未履行),賣方要求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應當首先認真調查買方的財產狀況和支付能力,如買方具有支付能力或有可供執行的足額擔保的,應當限期繼續履行付款義務;如買方不具有支付能力,且不能提供足額擔保,或者買方雖有支付能力,但限期後仍不履行付款義務,賣方要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如果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賣方仍未完全履行交付(資產)義務,買方可以要求賣方繼續履行合同並賠償經濟損失。對於雙方當事人沒有約定履行期限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個合理的期限,並據此確定雙方當事人所應承擔的相關責任。應當注意的是,在處理此類合同糾紛,對違約行為實施救濟時,依照《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應當首先考慮合同的繼續履行問題,不要輕易以解除合同或賠償損失的辦法解決。這是因為:合同本質上是當事人之間的一種承諾,是承諾就要信守,信守合同不僅是道德上的要求,更是法律上的要求。另外,雙方當事人應當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例如,賣方未履行企業重大事項告知義務,買方因此受到經濟損失,就有權向賣方提出賠償;賣方在履行合同後對原企業所擁有的知識產權、商業秘密等按合同約定或有關規定仍負有不得侵權或保密的義務,否則就得負侵權賠償責任。
四、企業產權轉讓後原企業遺留或遺漏債務的處理問題
原企業遺留(漏)債務的情況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評估時遺留債務,主要是對原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中應承擔債務的遺留。其主要發生在核產核資時,只注重帳面審核,而沒有進行調查核實,核定企業債務不細不嚴,如遺留應支付的貨款、借款利息等;二是被轉讓企業注冊資金不到位或開辦單位抽逃注冊資金所遺漏的債務;三是原企業對外提供擔保的債務,有些企業由於管理不規范,對外擔保很難從原企業帳面上反映出來而形成債務遺留;四是掛靠單位的債務,企業轉讓後,在掛靠企業無力承擔時,被掛靠企業應承擔連帶責任;五是一些特別的企業侵權之債。人民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時,應當堅持以下三條原則:
(一)法制原則。凡是符合企業分立、合並、變更或者債權債務轉移法律規定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確定承擔債務的主體。例如,企業兼並、聯合的,其遺留或遺漏的債務由兼並聯合後的企業承擔;企業分立的,堅持債隨物(資)走的原則,按照資產的合理分流分配債務,並訂立明確的債務轉移協議;
(二)法人制度原則。企業的股東或出資人,應當以其在該企業的股份或出資額承擔有限責任;
(三)債務隨企業資產轉移的原則。對於法律沒有規定,當事人又沒有約定的,應當按照債務隨企業資產轉移的原則,確定承擔債務的主體。
在這三條原則的前提下,處理企業改制中的債務問題,具體為:對於企業產權轉讓僅為企業出資人或者股東變更,原企業並不消滅的,企業產權轉讓前遺留或遺漏的債務,應由轉讓後的企業法人自行承擔。企業產權全部轉讓的,應根據不同情況處理:原企業法人不消滅,僅是出資人變更,則企業出售前的遺留債務,仍由該企業法人自行承擔;受讓方將所受讓的企業整體入股與他人重新組建新的公司,原企業予以注銷,企業轉讓前遺留(漏)的債務,應當由受讓方以其在新建公司中的股權為限承擔民事責任;受讓方以所購企業為基礎重新注冊新的企業法人,企業轉讓前的遺留(漏)的債務,原企業予以注銷的,應當由新注冊的企業法人承擔,原企業應當辦理注銷登記而沒有辦理的,法院應將新企業法人與老企業法人均列為被告。訴訟中法院應當責令未辦理注銷登記的企業辦理注銷手續,判令新的企業承擔民事責任。
另外,對於企業轉讓前的債務,雙方當事人有明確約定並經債權認可的,法院應當承認其效力,雙方當事人沒有約定或雖有約定但沒有徵得債權人同意,則轉讓前的遺留債務根據「債隨資走」的原則,由受讓方承擔。如果企業轉讓時,轉讓方故意隱瞞或遺留(漏)原企業債務的,對所隱瞞或遺漏的債務應當由轉讓方承擔。對於因注冊資金不到位或主管部門、開辦單位抽逃注冊資金而形成遺留債務的,根據法律規定應當由原企業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在其不到位資金或抽逃資金的范圍內承擔;對於擔保債務的遺留問題,應當由轉讓方從轉讓所得中承擔擔保責任。如果是轉讓所得是政府部門接受的則由其從接受所得范圍內承擔擔保責任,或者按照債隨資走的原則,由受讓方從接受資產的范圍內承擔擔保責任。對於一些特別侵權損害之債亦應按照「債隨資走」的原則,由受讓方在接受資產的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⑶ 民營企業涉產權糾紛是指什麼

產權包括財產的所有權、佔有權、支配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
民營企業涉產權糾紛是指民營企業與其他企業、法人單位或公民之間涉及包括財產的所有權、佔有權、支配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的糾紛。

⑷ 如何規避企業和離職員工之間的知識產權糾紛

1、權屬糾紛,涉及技術成果是否屬於原單位的職務發明創造、技術成果專。根據我國專利法的屬相關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需要注意的是,根據目前專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的相關規定,雖然員工個人利用了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但如果對專利權屬沒有約定,法律傾向於保護完成創造的人,即員工個人。
2、商業秘密糾紛,涉及員工或相關人員是否侵犯單位的技術秘密,員工是否違反保守技術秘密的約定。事實上,很多科技型企業的最新技術研發成果,在提交相關專利申請之前,一般選擇通過技術秘密的方式進行保護。在實踐中,不乏員工在離職時拷貝大量文件資料或因泄露核心技術機密,對以技術創新為生命線的企業造成致命打擊的案例。
3、涉及獎勵報酬,我國專利法中有明確的關於員工完成職務發明創造後應獲得獎勵的規定,司法實踐中也有很多關於單位是否應當向員工個人支付獎勵和報酬以及支付的具體數額的案例。此外,還有很多案件涉及員工個人或單位是否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即員工離職後在一定期限內不得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或在有競爭關系的單位任職等

⑸ 企業的無知識糾紛產權糾紛證明怎麼寫

就寫清楚,自己的產品或技術由自行研發完成,沒有知識產權糾紛,特此證明,蓋章即可

⑹ 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處理暫行辦法 是否有效

仍然有效。
【法規標題】集體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界定暫行辦法
【頒布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局
【發文字型大小】
【頒布時間】1994-12-25
【失效時間】
【全文】集體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界定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明晰產權關系,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企業制度,促進公有制經濟的鞏固和發展,維護國有資產所有者和集體資產所有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集體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界定(以下簡稱產權界定),系指國家依法劃分和認定存在於集體所有制企業中國有資產的所有權歸屬,並明確國家作為所有者對這部分國有資產行使權利的財產范圍和管理許可權的一種法律行為。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於注冊為集體所有制性質的各種城鎮集體企業(含合作社)資產的產權界定。
第四條 產權界定應遵循「誰投資、誰擁有產權」的原則進行,即從資產的原始來源入手,界定產權。凡國家作為投資主體,在沒有將資產所有權讓渡之前,仍享有對集體企業中國有資產的所有權。
第五條 在產權界定過程中,應本著「立足今後加強管理,歷史問題處理適度」的工作原則,實事求是,公平公正地進行界定。既要維護國有資產所有者正當權益,也不得損害集體企業所有者的合法利益。
第六條 進行產權界定,應保持國家對集體經濟法律、法規、政策的連續性和協調性。
第七條 集體企業中的國有資產,須以價值形態進行界定和記帳反映。

第二章 集體企業國有資產的界定
第八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等(以下簡稱全民單位)投資或創辦的集體企業,以及雖不隸屬於全民單位,但全民單位實際以貨幣、實物、無形資產等給予扶持和資助的集體企業國有資產所有權界定,依下列辦法處理:
(一)全民單位以貨幣、實物和所有權屬於國家的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等獨資創辦的以集體所有制名義注冊登記的企業單位,其資產所有權界定按對國有企業產權界定規定辦理。但依國家有關國有資產管理法律、法規規定或協議約定並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定的屬於無償資助的除外。
(二)新建的企業,開辦資金完全由全民單位以銀行貸款及借款形式籌措,生產經營以集體性質注冊的,其資產產權界定比照前款規定。
(三)全民單位用國有資產在集體企業中的投資及按照投資份額(或協議約定)應取得的資產收益界定為國有資產。
(四)全民單位以資助、扶持等多種形式向集體企業投入資金或設備,凡投入時沒有約定是投資或債權關系的,一般應視同投資性質。如有爭議,可由雙方協商,重新確定法律關系並補辦有關手續,協商不成的,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界定。但下列情不作為投資關系:
1、凡屬於1979年以前投入的,可視同墊支借用性質;
2、凡集體企業已按期支付折舊等費用,可視同租用關系處理;
第九條 集體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使用銀行貸款、國家借款等借貸資金形成的資產,全民單位只提供擔保的,不界定為國有資產。但履行了連帶責任的,全民單位應予追索清償。集體企業確實無力按期歸還的,經雙方協商可轉為投資。轉為投資的部分界定為國有資產。
第十條 集體企業依據國家統一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享受減免稅優惠而形成的資產,不界定為國有資產。
第十一條 集體企業在開辦初期或發展過程中,享受國家特殊減免稅優惠政策,凡在執行政策時與國家約定其減免稅部分為國家扶持基金並實行專項管理的,界定為扶持性國有資產,單獨列帳反映。
第十二條 集體企業享受國家稅前還貸和以稅還貸等特殊優惠政策而形成的資產,其中國家稅收應收未收部分,界定為扶持性國有資產,單獨列帳反映。
第十三條 集體企業無償佔用城鎮土地的,其土地所有權屬於國有,企業可以有償使用,經界定後單列入帳。
第十四條 凡界定為國有資產的,均按其占企業總資產的份額,滾動計算。
第十五條 除上述條款外,集體企業中的下列資產,不界定為國有資產;
(一)國家以撫恤性質撥給殘疾人福利企業的實物和資金等形成的資產;
(二)全民單位在勞動就業服務企業開辦時撥給的閑置設備等實物資產;
(三)全民單位所屬人員將屬於自己所有的專利、發明等帶給集體企業所形成的資產;
(四)明確約定為借款或租賃性質支持集體企業發展而形成的資產;
(五)其他經認定不屬國有的資產。

第三章 集體企業國有資產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六條 集體企業中已界定的國有資產,其所有權屬於國家,企業對其擁有法人財產權。除發生產權轉讓等法定情形外,集體企業可以繼續使用,國家不得抽回國有資產。
第十七條 集體企業對佔用的國有資產負有保值增值責任,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國有資產量化到集體或個人。
第十八條 對界定後屬於國有資產的,可依照下列辦法處理:
(一)企業繼續使用,按規定交付資產收益;
(二)按國家規定,繳納不低於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資產佔用費;
(三)實行租賃經營,由投資單位收取租金;
(四)實行有償轉讓,由雙方簽定合同,一次付清或分期付款;
(五)作為與全民單位聯營,按國家有關聯營的規定辦理;
(六)作價入股,按股份制企業進行管理,並參與分紅;也可作為優先股,只收取股息或紅利,不參與管理;
(七)對本辦法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所稱扶持性國有資產,國家只保留特定條件下對這部分資產的最終處置權,不參與管理及收益,企業應將這部分資產用於生產發展,不得挪作他用或私分。否則,可依規定收歸國庫;
(八)其他。
上述辦法中除第(七)項外,可以由當事人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用。
第十九條 集體企業佔用全民單位土地的,可實行租用制度,由集體企業向產權單位交納租金。
第二十條 集體企業國有資產經清理界定後,凡界定為政策部門投資的應辦理產權登記等法律手續,以明晰產權。今後凡完全用國有資產投資創辦的企業或經營單位,均不得注冊為集體所有制性質。
第二十一條 全民單位在舉辦集體企業過程中,不得將本單位的重要生產車間、部門無償劃給集體經營;不得以各種形式將本應歸屬全民單位的收益轉移給集體企業。

第四章 產權界定的組織實施
第二十二條 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是產權界定的主管機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產權界定工作。
第二十三條 集體企業產權界定應分步實施,但發生下列情形,應當首先進行產權界定:
(一)與外方合資、合作的;
(二)實行公司制改組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和與其他企業聯營的;
(三)發生兼並、拍賣等產權變動的;
(四)由全民單位投資創辦的集體企業,全民單位正進行清產核資的;
(五)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條 產權界定應從查帳入手。查閱財政、銀行和其他部門的撥款撥物帳單、投資單位撥入資金或實物的證明或收據、以及稅務部門給予企業減免稅等優惠的文件規定和減免數額;還可對照檢查企業收款收物帳和享受減免稅額,上下結合,以確定國家投資或撥入資產。
因為歷史等原因,撥入資產手續不全,帳單不存的,可以事實為依據,確定撥入資產。
第二十五條 國有資產增值或減值的計算方法是:以國有資產投入企業時,投入資產占企業凈資產總額中的比重,乘以產權界定時企業凈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即為國有資產總額。具體計算時,應分年分段計算,最後加總。
第二十六條 產權界定依下列程序進行:
(一)建立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企業主管部門、財稅部門、社會公正性中介機構和企業參加的產權界定小組,具體負責企業產權界定工作;
(二)查閱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三)進行清理和界定;
(四)經界定屬於國有資產的,由企業填報「國有資產產權界定表」,報同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定;
(五)經認定的國有資產,要明確管理主體,辦理有關法律手續。
(六)調整會計帳目,屬於政府部門投資的辦理產權登記手續。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 佔用國有資產的集體企業,違反本辦法規定,不接受產權界定或不如實反映和提供資料,使產權界定無法進行,損害國家利益的,產權界定主管機關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企業領導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通報批評,提請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懲處。
第二十八條 發生屬於應當進行產權界定的情形,集體企業隱瞞不報或串通作弊,導致國有資產權益受損的,應由產權界定主管機關會同有關部門,給予企業領導人及直接責任人員以經濟的、行政的處罰。
第二十九條 企業主管部門和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阻止和干擾產權界定工作,或與企業串通作弊,損害國有資產權益的,可根據情節輕重,由產權界定主管機關報請政府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的、經濟的處分。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懲處。
發生上款情形,還需補辦產權界定手續。
第三十條 產權界定主管機關的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在產權界定中以權謀私、循私舞弊,不如實進行產權界定,使國家和集體權益受損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給予直接責任者行政處分。觸犯刑律的,提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可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分行業實施辦法。
第三十二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報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備案。
第三十三條 軍隊、武警等特殊單位所舉辦的集體企業產權界定,可參照本辦法規定,由其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發布前公布的產權界定政策,凡與本辦法有抵觸的,以本辦法的規定為准。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由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⑺ 國有企業資產產權糾紛案是否可以民事訴訟

您好,屬於民事訴訟案件類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專》,以民屬法理論對民事法律關系的分類為基礎,

一級案由包括:人格權糾紛,婚姻家庭繼承糾紛,物權糾紛,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糾紛,知識產權與競爭糾紛,勞動爭議與人事爭議,海事海商糾紛,與公司、證券、保險、票據等有關的民事糾紛,侵權責任糾紛,適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共十大部分。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⑻ 企業如何遠離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的煩惱

防範策略
企業知識產權糾紛,直接涉及到的是侵權者和被侵權者的利益,也暴露出我國企業知識產權和諧保護機制存在的明顯缺陷。實踐表明,完善我國企業知識產權和諧保護機制,遏制侵權糾紛的發生,對於增強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和運用能力,推進企業科學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採取以下對策來防範知識產權侵權糾紛:
首先,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企業競爭力。
應該明確,我國企業發展的前景是創立自己的品牌,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企業競爭力;對中小企業而言,獨立研發和創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一味模仿,中小企業必然難以做強。海爾集團(美國)總裁邁克·詹默爾對此更有感觸,他說:「模仿不能贏得市場,一定要有受消費者青睞的獨創特色。」只有企業的獨特創新,才是別人不可能模仿的,才能夠形成企業的競爭力。
我國企業普遍存在人才、技術、資金條件不足的問題,因此,企業應依據自身實際,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企業競爭力,還可以通過產業升級,向科技型企業轉變。特別是中小企業,只要看準了機會,易於向科技型企業轉變。現在的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等行業非常多,前景都非常廣闊,只要有合適的技術人才及資金就可以發展。
其二,企業要做到知識產權保護措施與企業經營管理緊密銜接。
企業應針對現已開發或准備開發的產品進行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方面保護措施的作全面策劃,並體現在注冊、經營、合同、勞動合同等各方面,與企業經營管理緊密銜接。例如,對於研發成功的新產品,可以採用申請專利加以保護,也可選擇作為商業秘密加以保護,還可採用科技成果鑒定、分散零部件加工渠道等等保護措施;具體而言,決定哪部分經過嚴格的措施使之成為商業秘密、哪部分申請專利、哪部分公開,都應該進行具體分析與策劃。對於採用了具有公知特點以及專有特點的技術部分應定為專利技術,而將新產品技術秘密的核心部分及易被仿造和特有部分,申請為商業秘密,將新產品技術及商業信息加以保護。對於新產品開發中的設計、程序、新產品配方、製作工藝、實驗方法,對於與新產品經營密切相關的具有秘密性質及具有經濟價值的信息,包括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產銷策略、財務狀況、招標中的標底等,倚重法律和日常管理,兼以經濟手段加以保護。此外,全面策劃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應包括商業秘密、專利、著作權、商標以及反不正當競爭等多種法律保護手段的妥當銜接,找出最適合市場情況的法律保護手段與策略,並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
其三,要建立和完善企業知識產權預警機制。
以專利為例,專利預警機制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即信息情報收集機制、分析處理機制和告警機制。以專利的跟蹤、預警與監控工作為例,一是對已授權專利,應嚴格執行專利法所規定的為維護專利所必需的各項措施,包括:在專利產品或該產品的包裝上標明專利標記、專利號、專利權人;轉讓專利技術給他人時,應訂立書面合同並向專利局辦理登記手續,妥善收集和保管專利證書和有關標明專利的證據,按時繳納專利年費等;適時評估已授權專利的創新點,弄清已授權專利的發明高度,按其不同的價值,區分哪些是構建戰略性保護用,哪些是為了占近期地盤的,哪些是能實施的,有無必要進行後續開發工作等。二是評估對手或合作夥伴的授權專利,也應區別對待,區分可自己開發或合作開發的技術,可以參與競爭的技術,值得購買的技術等。並安排專人進行信息搜集,及時發現他人提出的可能損害本單位利益的專利申請,及時向專利局提出意見,對已授予專利權的,要請求專利局撤消該專利權或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該專利無效。三是密切關注國內、國外同行業中是否有擅自使用本單位專利技術的情況,一旦發現,立即採取措施,制止對方的侵權行為。對專利的申請、授權、糾紛以及貿易中的專利現狀、發展趨勢進行跟蹤和調研分析,制定知識產權預警預案。
第四,企業要強化防範意識與法制建設,遏制惡意侵權訴訟。
惡意訴訟是近年來發生在知識產權訴訟中的特殊現象,是當事人基於惡意,為追求不法、不當利益或達到其他非法目的提起訴訟的違法行為。知識產權惡意訴訟之所以被提起甚至得逞,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法律制度尤其是訴訟法律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
目前,我國對於知識產權惡意訴訟雖然沒有做出專門的規定,但司法機關在制度層面已採取措施。例如,最高院關於專利、商標訴前臨時禁令的兩個司法解釋以及關於「確認不侵權之訴」的批復等,這些措施都積極有效的發揮了作用。同時,我國在修改《專利法》中,應增加刑事打擊惡意侵權的條款,應依法追究造成專利權人重大經濟損失的惡意侵權者的刑事責任,以及經濟賠償責任,罰沒其非法所得;應增加免賠條款,對於無意中涉及專利侵權,被告知後及時停止的非惡意侵權行為,可通過行政調解,免於處罰和賠償。從而,實現我國企業和諧發展,強化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並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⑼ 中國的家族企業初創時如何避免產權糾紛

為避糾紛多抄數人願出「加名費」
注意的一點是,僅僅簽訂協議或者對協議進行公證,還是不夠的,必須進行房屋產權變更登記,薛小姐才能成為合法的共有權人。否則,薛小姐不能對抗第三人的善意取得,也就是當男友擅自出賣這套房子給第三人的時候,薛小姐不能以自己擁有房屋產權的一部分而主張其男友出賣房子的協議無效。
「一般貸款三千,不貸款兩千,分有具體幾種形式。」目前,新婚姻法解釋掀起了婚房加名的討論熱潮,人們主要討論有兩點,一是3%、4%的婚前房產「加名稅」該不該收;二是一名萬金加不加?據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第三條中規定,契稅稅率為3%-5%,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制定具體稅率,目前武漢對婚前房產證加名按「贈與行為」對待,按加名方取得房產份額徵收4%契稅。為此,記者采訪了一些年輕人,多半認為為避免今後出現產權糾紛,就算多出錢也願意為房產「加名」。

閱讀全文

與企業產權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