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工傷補償後侵權賠償

工傷補償後侵權賠償

發布時間:2020-12-10 00:26:10

㈠ 第三人侵權造成工傷 應如何處理民事賠償和工傷賠償

(宋
健)高度工業化的社會生產,在給人類帶來生產力提高和生產、生活便利的同時,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些工傷事故。我國政府也在不斷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完善安全生產立法,但工傷事故仍難以完全杜絕。因此,國家大力推行工傷保險制度,以使傷病職工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和必要的賠償。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對於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工傷,受害人可不可以同時獲得民事賠償和工傷賠償,是存有爭議的。筆者就該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一、民事賠償和工傷賠償的區別(1)、性質不同。工傷保險賠償是社會保險待遇的賠償,即公法領域的賠償。享有工傷保險待遇是勞動者的法定權利。《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而工傷保險屬於社會保險,也即公法領域。工傷保險賠償自然就是社會保險待遇的賠償,即公法領域的賠償。第三人的侵權賠償是普通的民事賠償,屬私法領域的賠償。(2)、立法原則不同。按照我國立法,工傷保險補償實行「無責任補償」的原則。基於職業過程中的風險,對於職業傷害,職工有時是不可避免或無法抗拒的,不能以受害人是否負有責任來決定是否補償。所以,工傷保險不問造成工傷的原因、過錯及責任,只要職工因工受傷均應獲得經濟補償。而民事賠償是以「過錯」原則不前提的,有過借,侵權人才承擔賠償責任,除具有補償性外,民事賠償還具有懲罰性。(3)、賠付標准及范圍不同。對於工傷賠償,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勞動者未死亡的,享有獲得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停工留薪期間內的工資福利及陪護費、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的權利。勞動者死亡的,則可獲得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等。對於各項費用的賠付標准,在條例中也有明確的規定。對於民事侵權賠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的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二者在賠償標准和范圍存在較大差異,適用法律也各不相同。二、民事賠償和工傷賠償爭議的焦點我國現有的工傷保險待遇很低,基本上是最低保障。而人身損害賠償遠遠高於工傷保險,導致工傷保險補償的數額有時與民事賠償差距甚大,因此很多人也放棄工傷索賠而直接要求民事賠償。對於此類案件處理,賠付金額往往成為當事人爭議的焦點。這一點通過比較《工傷保險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補償或賠償的標准就可明了。以死亡職工親屬撫恤為例,《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規定: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通過比較兩者的規定,我們就不難發現,兩者的補償數額存在差異。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投保參加工傷保險是其法定義務,工傷保險制度雖是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但是由於補償較低、利益分配不公平從而使當事人寧願放棄工傷賠償轉而尋求民事賠償。三、民事賠償和工傷賠償的選擇工傷保險賠付是基於工傷事故的發生而產生,與勞動安全事故或勞動保護的瑕疵等原因有關,因此,工傷事故在民法上被評價為民事侵權。從而產生了工傷保險賠付與民事損害賠償的相互關系。既然工傷事故具有工傷保險和侵權責任的雙重屬性,那麼工傷的勞動者就存在兩個請求權,一個是基於工傷保險待遇關系而享有的工傷保險待遇請求權,另一個是基於僱傭單位的特殊侵權而享有的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在目前我國工傷保險待遇的補償標准下,對於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工傷的,工傷勞動者選擇民事賠償和工傷賠償的兼得模式比較符合現狀,也比較合乎情理。(1)、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通過觀察這二款,我們並不能得出勞動者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時只能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不可以按照勞動爭議的模式尋求救濟的結論。根據第二款的表述來看,該條並不是專門針對工傷賠償所作,並沒有將工傷賠償排斥在外。(2)、人權保障。人的生命或身體的價值是無法用錢來衡量的、是無價的,基於這一觀點和高度重視人的生命、健康這一世界趨勢來看,給予勞動者雙項救濟,更有利於保護工傷勞動者及其家屬的生存利益,體現人的生命、健康的價值,也更有利於保障人權。(3)、社會效果。在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工傷情況下,第三人的侵權賠償並沒有加重用人單位的賠償責任。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投保參加工傷保險是其法定義務,勞動者獲得工傷保險待遇是其應享有的權利,而第三人的侵權賠償是其依法應當承擔的民法上的侵權責任,這是法律規定責任,並沒有存在有損社會公平的問題。假如工傷勞動者獲得工傷保險賠償後,不允許再向實際侵權人主張權利,勢必放縱了肇事者,使其民事違法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如果獲得侵權賠償後不允許再獲得工傷保險賠償,則對於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而言,交納工傷保險費就顯得沒有必要,工傷保險制度也喪失其應有的功能。(4)、實際情況。在我國現有國情條件和賠償差距較大的情況下,侵權人的賠償或工傷賠償往往不足以彌補受害人的實際損失,如果規定受害人只能擇一選擇,反而會顯失公平。不能以工傷保險取代侵權賠償,將損失或風險轉嫁到勞動者或其家屬身上,這顯然對勞動者不公平,也不足以彌補損害。統而言之,對於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工傷的,給予受害人民事賠償和工傷賠償的雙重賠償權利,在法律上並不沖突,也沒有違背工傷保險制度的目的和社會公平原則;反而更有利於維護受害人的權益,更有利於人權的實現。參考書目:1、吳慶寶主編:《最高人民法院專家法官闡釋民商裁判疑難問題》合同裁判精要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2、中國法制出版社,《侵權賠償計算公式與標准大全》,2010年版。

㈡ 工傷保險賠償後可否向侵權第三人行使追償權

工傷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一種,是由國家通過立法來強制執行的。在立法內規定的范圍內,用容人單位必須為職工辦理參加工傷保險,並為職工繳納費用。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必須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因此,用人單位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理應為其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用人單位職工受到工傷損害後理應由社保基金進行賠付,但由於用人單位未為其職工參加工傷保險,出現工傷事故,導致工傷事故賠償責任轉由用人單位承擔,這是由於用人單位未繳納工傷保險費這一違法原因造成的。職工在工作期間因第三人侵權構成工傷的,職工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保險賠償後,用人單位向侵權人(第三人)追償的工傷賠償費用屬於因其違法行為所承擔的損失,法律是不應當保護的,因此,用人單位工傷賠償後不應享有向第三人的追償權,後果理應由用人單位自行承擔。

㈢ 工傷保險賠償與第三人侵權賠償可否競合

勞動者因為第三方侵權受到傷害認定為工傷的,應當向第三方主張人身損害賠回償,在獲得第三人人答身損害賠償之後,可以享有工傷醫療之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社會保險法》
第四十二條由於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釋〔2014〕9號
第八條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㈣ 工傷事故與第三人侵權競合賠償問題的如何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親屬在獲得民事賠償後是否還可以獲得工傷內保險補償問題的容答復》(2006年12月28日 [2006]行他字第12號)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八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的規定,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近親屬,從第三人處獲得民事賠償後,可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向工傷保險機構申請工傷保險待遇補償。
所以,侵權與工傷可以同時適用。
順祝好運!

㈤ 工傷保險待遇與侵權賠償可以同時享受嗎

1.交通事故導致的工傷,可以獲得雙重賠付。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內件適用法律若干容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非常明確地規定勞動者向第三人提起人身損害賠償應當支持。所以,當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待遇發生競合,職工可以依照不同的法律規定分別獲得救濟。
3.從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保險待遇的性質看,屬於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獲得工傷賠償是基於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受《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調整,賠償責任人為工傷保險機構或用人單位;而獲得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是基於受害者與第三人之間存在侵權法律關系,受《民法通則》、《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調整。
4.因此,工傷人員完全可以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同時,又依道路事故處理的規定獲得交通事故的侵權損害賠償。

㈥ 企業對工傷賠償後能否向直接侵權人追償

孫非職工在工作時間受到第三人造成的傷害,用人單位在賠償受害職工工傷保險待遇後,可否向第三人進行追償,在司法實踐中,存在兩種不同的處理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企業與勞動者之間是勞動關系,在勞動關系中的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交納工傷保險金,發生工傷後,勞動者既可以選擇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又可以選擇直接向侵權人主張人身損害賠償。用人單位並不享有追償權。
筆者贊同第一種意見,即用人單位沒有追償權。評析意見如下: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構成工傷的,勞動者基於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享有工傷保險賠償請求權,這種請求權是基於行政法律關系所享有的;同時勞動者因第三人的違法侵權行為對造成侵權之第三人產生法定的民事侵權損害賠償的請求權,即基於民事法律關系享有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二者雖然基於同一事實,但均能獨立存在,當一個請求權消滅時並不必然導致另一請求權的消滅,且現今的法律規定也未排斥這兩個請求權的同時存在。因此受害人有可能得到雙份賠償。理由是:
一、請求權法律關系不同。工傷保險賠付與侵權損害賠償基於的請求權基礎不同,第三人的侵權賠償是普通民事賠償,工傷保險待遇是從侵權法中發展並分離出來的一種新的法律規范,工傷待遇與第三人侵權賠償在法律上並不相悖,二者性質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二、賠償義務主體不同。工傷事故發生後,用人單位不論是否有過錯均應給付工傷待遇。當第三人侵權導致了工傷事故,用人單位和第三人此時是兩個獨立的主體,不能以用人單位已支付工傷賠償來免除第三人的部分侵權責任,也不能以第三人的侵權賠償來抵消用人單位的工傷賠款,二者是沒有關系的,唯一的聯系就是受害勞動主體一致。但在勞動者受到的這種傷害中,勞動者既是工傷事故中的受傷職工,又是侵權行為的受害人,故有權同時獲得工傷保險賠償和人身侵權賠償;用人單位和侵權人基於不同的法律關系均應當依法承擔各自所負賠償責任,即使該勞動者已從其中一方先行獲得賠償,亦不能免除或者減輕另一方的賠償責任,同時也體現了人的生命和健康無價的觀點。
三、程序上難以操作。目前法律上並沒有明確規定受害人只能得到一份賠償,按照最高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的規定,受害人應對主張工傷賠償還是侵權賠償進行選擇,實際上這個規定限制了受害人的權利,沒有相關法律依據支撐。另外如果規定兩種不同性質的賠償互為補充,賦予用人單位或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侵權人的代位求償權或者追償權,不僅法律依據不明確,在實際上操作也中存在諸多問題,如:用人單位追償時第三人主張在侵權行為中受害人有過錯,應當減輕自己的責任,是否應通知受害人參加訴訟以及參加訴訟後受害人的訴訟地位確定等,對這些問題法律也沒有相關規定,司法實踐中也難以操作。
作者單位:瀘縣人民法院

閱讀全文

與工傷補償後侵權賠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