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結合農村換屆選舉,怎樣做好矛盾糾紛排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強化措施,深入排查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一)排查重點。從單位的實際出發,把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做為排查調處的重點:土地承租、財務公開、區收區支、風險理賠、各種救濟等群眾反映敏感問題全部做到公開。(二)明確責任。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解決。民事糾紛調解工作中,調委會充分發揮其作用,以預防為主。做好調解工作,可使社會穩定,避免不少民事糾紛的擴大,真正發揮了調解組織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二、多措並舉,綜合治理,集中化解各類突出矛盾糾紛。(一)切實加大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力度。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調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構建黨支部領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種手段相互銜接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二)切實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和困難。高度重視,認真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訴求事項,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而且能夠解決的,落實責任單位,限期督辦解決。對暫時不具備解決條件,可以逐步變通解決的,做好面向群眾的溝通工作,取得理解和信任。(三)強化法制宣傳。加大對《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為重點內容的法制宣傳教育力度。要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利益的同時,堅決依法維護正常的上訪秩序和社會秩序。(四)多方參與,形成化解矛盾糾紛工作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發揮群眾自治組織、離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和熱心公益事業的老同志參與社會矛盾的化解工作。三、注重源頭治理,從根本上減少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一)建立預防機制,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堅持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預防上,工作中,及時掌握矛盾糾紛發生情況、特點和規律,積極預測,超前防範,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做到預防與化解糾紛相結合。(二)強化基層基礎工作,為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創造必要的條件。有專職調解委員會主任、調解室、有調解例會和調解記錄、有糾紛登記薄。動員組織黨員參與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爭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或未萌狀態。五、完善機制,確保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工作取得實效。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
Ⅱ 誰有2010綜治工作相關材料
2010年度統計局
綜治、維穩、信訪工作總結
今年,我局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維穩辦的關心指導下,堅持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同社會穩定的關系,嚴格落實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責任,深入排查調處不穩定因素,採取有效措施化解不穩定隱患,切實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和幹部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防範和妥善處置群體事件,建立健全維護穩定長效工作機制,確保了全局工作穩定、政治安定的良好局面,同時積極開展社會發展形勢調研分析,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及市政法委、市維穩辦報送分析資料,較好地促進了全市維護穩定工作順利推進。現將工作情況匯總如下:
一、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責任
今年以來,我們以構築治安防控體系為著力點,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進一步強化措施,狠抓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大力推行一把手工程,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制,年初,局黨組與12個科室和二級單位簽訂了年度目標責任書,指導、督促綜治工作。及時調整成立了由黨組書記、局長丁俊林同志任組長,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建華同志任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維護社會穩定領導小組。局黨組全年召開專題會議4次,聽取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情況匯報,認真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拿出整改措施。局維穩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形勢分析會,並把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列入年度考核范圍,與統計工作同安排、同督導、同檢查、同獎懲。進一步修改完善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聯席會議制、重大案件防範責任查究制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穩定風險評估制度等一整套規章制度,把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納入了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的軌道。
(二)加大宣傳,營造氣氛。一是積極參加市裡組織的宣傳活動,提高幹部職工的綜治維穩意識;二是利用宣傳車進行宣傳,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維穩意識。到鎮辦場園進行《統計法》法律法規宣傳,全年共宣傳17次,散發宣傳資料1.5萬份。
(三)提高認識,落實責任。我局堅持把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作為統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黨組議事日程。與各單位簽訂了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責任書。按照責任書的要求,切實把維護穩定的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把維護穩定工作能力和實績納入幹部獎懲。第一責任人做到周密部署,各單位狠抓落實,實施領導幹部聯系重點人員制度,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事件。對在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中的失職、過錯行為,實行責任追究。
二、及時排查處理矛盾糾紛,全力維護統計環境穩定
(一)創建安全穩定的統計環境,是加快統計體制改革,推動統計事業發展的前提。局黨組堅持將排查調處糾紛作為單位穩定工作的重點,進一步建立健全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情況報告和督促檢查四個制度,使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步入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落實「預防為主,教育疏導,依法處理,防止激化」和「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及「分級管理,歸口調處」的責任制度。
(三)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發現不穩定因素,努力把矛盾和問題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中,防止激化矛盾甚至釀成群體性事件。實行責任追究制和一票否決制,增強排查調處工作的針對性、群眾性和實效性。全系統無練習人員,無非法傳銷人員,無群體性上訪事件。
(四)積極開展社會發展形勢調研分析。今年以來,我局緊緊圍繞綜治維穩工作,進行調研分析,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並做到了以快報、專報、內參、分析等材料及時反饋情況,為領導決策提供優質服務。截止目前,已完成各類社會調研報告13篇,被省局社會發展評價中心採納3篇、被市級領導批示2篇,被市級刊物採用2篇。充分發揮了統計工作「社會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黨政領導決策的參謀部、社會公眾咨詢的信息窗」作用。
(五)積極穩定經濟統計環境。一是通過召開全市「三上」企業統計工作座談會,聽取企業對統計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著力梳理影響統計數據上報工作中的突出問題。二是通過向統計數據使用部門和公眾人群發放徵求意見函,收集統計服務工作中的不穩定問題。三是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通過電話訪問的形式對轄區內「兩代表一委員」、鄉鎮分管統計工作的領導和「三上」企業法人、統計人員徵集綜治維穩意見。我局針對綜治維穩信訪工作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意見和建議,進行認真梳理歸類,深入剖析原因,緊緊圍繞綜治維穩發展大局,制定並落實整改措施,解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三、落實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措施,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
(一)局務公開,保證幹部職工當家作主。局黨組堅持局務公開,將人事聘任、評優選先、晉職加薪及重大行政、財務事項的決策權交與幹部職工。化解職工思想、工作、生活矛盾,使不穩定因素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
(二)開展調查研究,面對面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手段處理各種矛盾問題,防止矛盾激化,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之中。各部門負責人和分管領導做到了不把自己應該解決、處理的矛盾和問題推向社會,推給上級。
(三)加強對幹部職工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全面落實預防違法犯罪工作措施,促進社會穩定。一是按照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要求,加強「五五」普法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有效預防違法犯罪。二是健全法制教育活動;按規定開設好法制、安全教育課。做到有計劃、課時、教材的落實。三是把家庭教育、單位教育與社會教育有機地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相互協作和配合的教育工作機制,做好乾部職工的教育工作。
(四)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修訂應急預案,進行了預案培訓,幹部職工對突發事件發生時自己的崗位、責任要求、紀律秩序知曉率達100%。
四、以集中解決突出問題為切入點,認真受理人民群眾來信來訪
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始終把信訪工作記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實處。截止目前,共接待群眾來信4次,答復網上留言12次,及時回復率達100%。
一是突出抓好信訪專項治理工作
在專項治理期間,我們按照維穩工作「人要回去,事要解決」要求,對我局的統計工作全部逐一復查一遍,有政策可落實或有實際問題需要解決的,馬上予以解決;無政策可落實,但從穩定角度出發,在不引起連鎖反應的情況下,妥善解決。我們按照「三見面」的要求,對每一起案件的復查結果都與上訪人員進行見面。並且落實了領導包案責任制,確保了全面治理成效。
二是認真做了敏感時期的信訪工作
我局為確保重大活動期間不出現任何問題,局黨組在每次敏感時期前夕都要召開不同層次、不同規格的專題會議,對相關工作作出周密部署和安排,對排查的重點控制對象全部落實監控措施。制訂了處置突發事件的工作預案。由於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確保了我局在今年一系列重大活動期間沒有發生越級上訪事件。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局將認真按照中央、省、市關於維護社會穩定的要求,化解社會矛盾為主線,認真落實維護穩定責任,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工作,為全市的社會穩定形勢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
Ⅲ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兩項制度指的是什麼
第一條 實行矛盾糾紛定期集中排查調處制度。縣鎮、村居兩級調處中心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工作中心,抓住敏感時期及重大節假日活動時期的集中排查調處,全面掌握本轄區矛盾糾紛的總體情況。
第二條 在抓好一般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基礎上,按每季度定期開展矛盾糾紛和不穩定隱患集中排查調處專項行動,對列出的重大矛盾糾紛及不穩定問題,實行領導掛帥。
第三條 縣鎮矛盾糾紛調處中心重點排查可能導致突發性事件的矛盾糾紛;涉及人數較多、易引起群體性上訪事件的矛盾糾紛;嚴重干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矛盾糾紛。
第四條 集中排查調處的重點內容主要有:征地拆遷糾紛,企業改制遺留問題,涉法涉訴問題,勞資糾紛,涉軍問題,環境污染糾紛,物業管理糾紛,醫患糾紛,其他重大糾紛隱患等。
第五條 縣鎮調處中心實行一個窗口對外,對排查發現的矛盾糾紛按照「統一受理,集中疏理,歸口管理,依法調解,限期處理」的原則,層層分解任務,逐級落實。
第六條 每一次排查調處要有完整的記錄,歸類梳理、歸檔備查。
第七條 堅持「邊排查、邊調處」和「滾動排查、連續化解」的指導思想,增強排查調處的工作實效。
第八條 縣鎮調處中心要認真抓好重點區域、重點群體和重點問題的糾紛排查工作,要逐村組、逐社區、逐單位進行摸排梳理,確保把已經發生和可能發生的矛盾糾紛搞清楚。
第九條 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中的重點人、重大問題,要密切注意動態,加大調處和穩控工作力度,並分別制定具體可行的調處方案,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和調處工作期限。
Ⅳ 如何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
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強化措施,深入排查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一)排查重點。從單位的實際出發,把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做為排查調處的重點:土地承租、財務公開、區收區支、風險理賠、各種救濟等群眾反映敏感問題全部做到公開。(二)明確責任。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解決。民事糾紛調解工作中,調委會充分發揮其作用,以預防為主。做好調解工作,可使社會穩定,避免不少民事糾紛的擴大,真正發揮了調解組織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二、多措並舉,綜合治理,集中化解各類突出矛盾糾紛。(一)切實加大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力度。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調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構建黨支部領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種手段相互銜接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二)切實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和困難。高度重視,認真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訴求事項,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而且能夠解決的,落實責任單位,限期督辦解決。對暫時不具備解決條件,可以逐步變通解決的,做好面向群眾的溝通工作,取得理解和信任。(三)強化法制宣傳。加大對《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為重點內容的法制宣傳教育力度。要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利益的同時,堅決依法維護正常的上訪秩序和社會秩序。(四)多方參與,形成化解矛盾糾紛工作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發揮群眾自治組織、離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和熱心公益事業的老同志參與社會矛盾的化解工作。三、注重源頭治理,從根本上減少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一)建立預防機制,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堅持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預防上,工作中,及時掌握矛盾糾紛發生情況、特點和規律,積極預測,超前防範,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做到預防與化解糾紛相結合。(二)強化基層基礎工作,為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創造必要的條件。有專職調解委員會主任、調解室、有調解例會和調解記錄、有糾紛登記薄。動員組織黨員參與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爭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或未萌狀態。五、完善機制,確保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工作取得實效。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劉貞)
Ⅳ 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的條例全文
第一條 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應當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原則。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基本任務是:動員和組織社會各方面力量,運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種手段,落實各項安全和治安防範措施,排查調處矛盾糾紛,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穩定。
第四條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由各級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實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人員,充分發揮其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
第五條 縣級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協調、指導、檢查和督促,制訂並組織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方案。
縣級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日常工作。
第六條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
縣級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應當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措施,定期考核本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制實施情況。
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將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情況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措施落實情況報告同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必需的經費,並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建的群眾性社會治安組織所需經費,可以通過財政補貼、受益單位和個人出資、社會捐助等合法渠道解決。
第八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應當各司其職,及時查辦治安、刑事案件,依法制裁違法犯罪行為。
第九條 有關部門和組織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職責,規范行政執法活動,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治安秩序。
第十條 信訪部門、人民調解組織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強隊伍建設,及時調處糾紛;對可能引發重大社會治安事件、事故的,應當及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
第十一條 公安、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計劃生育、房屋管理等部門應當履行法定職責,加強對流動人員的服務、教育和管理。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歸正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的領導。
公安、司法行政等有關部門應當建立歸正人員的登記管理制度,保障其享受勞動、教育、社會保障等公民權利。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採取行政措施,實施安全監督管理,保障本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並對本地區或者職責范圍內防範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後的迅速和妥善處理負責。
第十四條 國家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應當設立或者指定相應的工作機構,建立健全內部治安管理制度,落實安全責任,消除治安安全隱患。
第十五條 各級工會、共青團、婦女聯合會等組織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發揮職能優勢,維護職工、未成年人和婦女的合法權益,協助有關部門調解處理民間糾紛,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活動的發生。
第十六條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制定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
理工作的具體目標和措施,配合有關部門維護本區域的治安秩序,並及時向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反映社會治安情況和居民、村民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要求。
物業管理、保安服務等社會服務機構應當協助有關部門和組織,維護相關區域的社會治安秩序。
第十七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地區、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或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一)本地區治安秩序良好,刑事案件發生率明顯下降或者維持在較低水平,社會安定的;
(二)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成績顯著的;
(三)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追究制。
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不落實,造成治安秩序混亂,影響社會穩定的,由縣級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造成嚴重後果的,縣級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可以建議本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第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由有關機關依法實施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本條例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Ⅵ 淺談如何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通過全面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能使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和實際困難得到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糾紛得到化解,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突出矛盾糾紛的工作基礎得到夯實,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保持信訪總量,使群體性事件持續減少。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強化措施,深入排查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一)排查重點。從單位的實際出發,把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做為排查調處的重點:土地承租、財務公開、區收區支、風險理賠、各種救濟等群眾反映敏感問題全部做到公開。(二)明確責任。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解決。民事糾紛調解工作中,調委會充分發揮其作用,以預防為主。做好調解工作,可使社會穩定,避免不少民事糾紛的擴大,真正發揮了調解組織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二、多措並舉,綜合治理,集中化解各類突出矛盾糾紛。(一)切實加大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力度。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調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構建黨支部領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種手段相互銜接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二)切實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和困難。高度重視,認真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訴求事項,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而且能夠解決的,落實責任單位,限期督辦解決。對暫時不具備解決條件,可以逐步變通解決的,做好面向群眾的溝通工作,取得理解和信任。(三)強化法制宣傳。加大對《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為重點內容的法制宣傳教育力度。要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利益的同時,堅決依法維護正常的上訪秩序和社會秩序。(四)多方參與,形成化解矛盾糾紛工作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發揮群眾自治組織、離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和熱心公益事業的老同志參與社會矛盾的化解工作。三、注重源頭治理,從根本上減少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一)建立預防機制,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堅持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預防上,工作中,及時掌握矛盾糾紛發生情況、特點和規律,積極預測,超前防範,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做到預防與化解糾紛相結合。(二)強化基層基礎工作,為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創造必要的條件。有專職調解委員會主任、調解室、有調解例會和調解記錄、有糾紛登記薄。動員組織黨員參與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爭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或未萌狀態。五、完善機制,確保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工作取得實效。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把排查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列入一把手的重要議事日程,黨政領導負總責,親自抓,親自主持研究重大疑難信訪事項,認真接待信訪群眾,切實把矛盾糾紛工作做好。(劉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