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音樂版權問題:被引用的音樂多長時間不算侵權幾秒或幾小節很急,麻煩朋友們了
確實比較嚴重,就拿網路MP3來說,可以搜歌試聽還可以免費下載,這內就是侵權,提供資源容的就是盜版,提供鏈接的應該也要負相應的責任
在國外是明令禁止的
雖然我的歌大部分都是從網路免費下載的...
如果你想借用並公開的,最好還是找該音樂的版權所有方
付點版費應該就可以使用了
B. 關於音樂著作權的,一首曲子如何認定為侵權
關於第一個問題,這牽扯到了國際私法上法律適用的問題。根據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關系適用法》第48條規定,知識產權的歸屬和內容,適用被請求保護地的法律。也就是說,此時,被侵權人,也即該俄羅斯作曲家如果想通過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適用哪國法律規定就看他向哪國請求著作權保護。
關於」美國具體是如何認定一首曲子抄襲「,我不是很清楚,但是關於著作權的侵權認定,國際上有個公認的公式即」接觸+實質性相似「,即如果被告曾接觸過原告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其被控侵權成果又與原告作品存在實質性相似,則除非有合理使用等法定抗辯理由,即可認定被告侵權。
在這個問題中,就是要看該美國作曲家是否曾經接觸過俄羅斯作曲家的曲子,如果接觸過,那麼他們倆的曲子是否有實質性相似,這就要看美國作曲家的曲子是否有獨創性。
獨創性的問題具體討論起來比較復雜,簡單的說,就是包括」獨「和」創「兩方面。兩種情況下該曲子具有」獨「,一種是這美國作曲家的這首曲子是先前並不存在的,完全是美國作曲家自己寫的。第二種情況就是,該曲子是美國作曲家在俄羅斯作曲家的曲子的基礎上改寫的。只要改寫的情況能被客觀識別,也符合」獨「的要求。」創「則要求該曲子具有美學價值,總不能是一些過於簡單且並不動聽的旋律吧。
此時假設適用中國法律的規定,如果可以證明美國作曲家接觸過俄羅斯作曲家的曲子,且兩者具有實質性相似,那麼美國作曲家就構成抄襲行為。他把該曲子授權在游戲中使用,侵犯了俄羅斯作曲家的復制權、發行權,也可能侵犯了俄羅斯作曲家的一些人身權利即署名權、修改權、發表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後三者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具體可參考《著作權法》第十條規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等規定。
C. 播放歌曲1分鍾也侵權,現在的「版權意識」是不是有點矯枉過正了
我的觀點很明確,版權意識沒有矯枉過正。
最近馮提莫因為在直播間裡面播放的一分鍾的歌,所以被告侵權的事情上了熱門。雖然說馮提莫並不是被告,被告是斗魚公司,但網友還是很心疼馮提莫,覺得版權意識是不是矯枉過正了?
有的人說是不是以後都不能聽歌了?這當然不是。我們並沒有把歌作為商業性使用,所以完全不構成侵權。
我們國內對版權的保護意識真的不強,聽歌的時候從來就沒有想過要付版權費,現在突然之間要搞什麼版權,一個個在這里怨聲載道,就怕花費這一點點錢。這是一個很明顯的版權意識缺失的體現。
D. 關於背景音樂侵權的問題
隨著計算機及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網路已快速輻射到社會各個領域
網路侵權是指在網路環境下所發生的侵權行為。所謂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並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的系統。
我國《著作權法》第10條規定,「復制權,即指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象、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人們通常認為:復制是永久性的;復制都需要藉助於有形載體,思想的表達只有固定在諸如紙張膠片之類的載體上才稱之為復制,並且這種固定是具體的人主觀能動的操作的結果,是任何人可以感知的。當我們將作品存儲在計算機硬碟、軟盤或通過列印機列印出來的時候,毫無疑問是符合我國《著作權法》復制的概念的;但是當作品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在網路上傳輸時,情況就不同了。信息在網路上的傳輸就是一個不斷復制的過程中,會在所經過的各種計算機系統中(如隨機存儲器)留下復製件,但是這種復製件是由計算機系統自動完成的,不受人的主觀控制;並且通常是暫時性的,一關閉計算機就會隨之消失。顯然我國著作權法對「復制「的定義已經落後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復制的本質是對原作品的再現,只要能達到此種目的的任何一種方式都應歸入復制的范圍。雖然計算機系統內的復製件無法被人們直接看到,但是藉助於機器和裝置等設備人們便可使作品再現,使人們得以觀看和使用。因此,應將網路傳輸中的暫時性復制包括在復制權的范圍內。
下列行為均視為復制:(1)將一作品或鄰接權的客體存儲在任何一個離線的數字存儲器(比如,CO-ROM)中。(2)將一印刷品掃描成一數字化文檔。(3)將一作品或鄰接權的作品數字化。(4)將一數字化文檔從某用戶的電腦內取出上載到BBS或其他信息伺服器上。(5)從一BBS或其他信息伺服器中下載一數字化文檔。(6)將一文檔從某個電腦網路用戶轉送到另一個電腦用戶。(7)存儲甚至暫時存儲一種作品或鄰接權的客體於一電腦存儲器(比如隨機存儲器RAM)。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規定已在報刊上刊登或者網路上傳播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上載該作品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受著作權人的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網站予以轉載、摘編並按有關規定支付報酬、註明出處的,不構成侵權,但網站轉載、摘編作品超過有關報刊轉載作品范圍的,應當認定為侵權。如被稱為「中國網路主頁侵權第一案」的「瑞得方案」。被告四川東方信息有限公司就因為抄襲原告北京瑞得(集團)公司的主頁,侵犯了原告主頁的著作權,而必須承擔賠償經濟損失和賠禮道歉的責任。
E. 再次出現侵權事件,究竟什麼才算是音樂侵權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5)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改編、翻譯、編輯等方式,使用作品的。
(15)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16)未經廣播電台、電視台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廣播、電視節目的。
(17)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18)進口或發行侵犯著作權作品的復製品及為侵犯著作權作品的復制提供條件的。
對於我們所關注的侵犯音樂作品著作權機械表演權和機械復制權的侵權行為,則主要表現為未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或者放映其作品的行為。
F. 影視音樂作品在公開場合播放多少分鍾以下的片段不構成侵權
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42.43.46.47.規定:
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他人未發表的作專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屬並支付報酬。
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已經出版的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應當按照情況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影視音樂作品如果是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的則不構成侵權,若是私人播放的,無論播放多少分鍾均構成侵權的!
G. 關於原創音樂的侵權問題
關於知識產權的問題還是比較復雜的,你可以參考以下法條,如果有什麼具體問題可以補充提問或者私信。
著作權法 第十條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H. 歌曲試聽多少秒內不算侵權
單純的試聽不算侵權,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回經著作權答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補充:無論時間長短你的行為都涉嫌侵犯著作權人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所以是一種侵權行為。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信息網路傳播權,是指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表演或者錄音錄像製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表演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