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民事糾紛的主要特徵

民事糾紛的主要特徵

發布時間:2021-09-22 09:43:11

1. 民事訴訟的基本特點

民事訴訟的基本特點

第一,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是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強制性手段,其目的在於排除妨害,保證民事訴訟順利進行。

第二,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適用於民事訴訟的全過程,既包括審判階段也包括執行階段。

第三,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適用的對象比較廣泛,既包括案件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也包括妨害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外的人例如旁聽群眾。只要他實施了妨害訴訟秩序行為,阻礙了訴訟的正常進行,法律都要對其採取相應的強制措施。

第四,在適用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在適用時,依照行為人妨害民事訴訟的程度輕重不同,既可單獨適用某一種強制措施,也可以將幾種強制措施合並適用。

(1)民事糾紛的主要特徵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當事人平等原則

當事人平等原則包含三方面的內容:

1、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

2、訴訟權利義務平等。

3、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當事人平等原則的根據,一是源於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是該憲法原則在司法救濟制度中的具體體現;二是源於民事主體在民事實體法律關系中的平等。民事實體權利義務的平等決定了訴訟權利義務的平等;訴訟權利義務平等是維護實體權利義務平等的必要手段。

當事人平等原則的實現依賴於法院的保障。它要求法院確實保障雙方當事人處於完全平等訴訟境地,對當事人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得偏袒或歧視任何一方;要求法院為雙方當事人創造和提供同樣的、均等的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機會和便利條件,不得厚此薄彼。

要求法院幫助當事人正確行使訴訟權利,主動告之其享有的訴訟權利、如何行使及其後果,及時行使釋明權;要求法院對一切訴訟參與人平等保護和平等制裁,不允許有任何特權。總之法院確實履行好保障職責,是當事人平等原則得以實現的關鍵。

2. 民事訴訟的特點

1、公權性

與調解、仲裁這些訴訟外的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相比,民事訴訟有如下特徵:民事訴訟是以司法方式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糾紛,是由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解決民事爭議。它既不同於群眾自治組織性質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以調解方式解決糾紛,也不同於由民間性質的仲裁委員會以仲裁方式解決糾紛。

2、強制性

強制性是公權力的重要屬性。民事訴訟的強制性既表現在案件的受理上,又反映在裁判的執行上。調解、仲裁均建立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只要有一方不願意選擇上述方式解決爭議,調解、仲裁就無從進行,民事訴訟則不同,只要原告起訴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無論被告是否願意,訴訟均會發生。

訴訟外調解協議的履行依賴於當事人的自覺,不具有強制力,法院裁判則不同,當事人不自動履行生效裁判所確定的義務,法院可以依法強制執行。

3、程序性

民事訴訟是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訴訟活動,無論是法院還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都需要按照民事訴訟法設定的程序實施訴訟行為,違反訴訟程序常常會引起一定的法律後果。

如法院的裁判被上級法院撤銷,當事人失去為某種訴訟行為的權利等。訴訟外解決民事糾紛一的方式程序性較弱,人民調解沒有嚴格的程序規則,仲裁雖然也需要按預先設定的程序進行,但其程序相當靈活,當事人對程序的選擇權也較大。

3、特定性

民事訴訟的對象具有特定性。它解決的爭議是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不是民事主體之間民事權益發生爭議,不能納入民事訴訟程序處理,如倫理上的沖突、政治上爭議、宗教上的爭議或者科學上的爭議等不能成為民事訴訟調整的對象。

對於無訟爭性的非訟事件,雖然各國的普遍做法是由法院主管,但都規定了與民事訴訟程序不同的非訟程序來處理。

4、自由性

民事訴訟反應民事主體權益之爭,民事主體不論在實體上還是在程序上,都有依法處分其權利的自由。民事訴訟中的原告有權依法處分其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被告也有權處分其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正因為如此,民事訴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機制,訴訟中的和解制度和調解制度,對當事人處分其權利具有獨特地意義和作用。對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勝訴的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執行,也可以不申請執行。

但是,在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情況則不同,刑事訴訟中公訴人與被告人不能進行和解或調解,行政訴訟中就行政法律關系的爭議,也不適用調解方式解決,作為當事人一方的行政機關勝訴後也無權放棄自己的權利。

5、規范性與正當性

民事訴訟法以及其周邊法律制度如法院組織法和法官法等保障著民事訴訟的正義性,確保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程序利益不受侵蝕。程序規則的嚴格性並不等同於程序的復雜性,其含義是指確保當事人權益的強行性規定不得違反,否則即產生一定的程序制裁。

民事訴訟的嚴格規范性限制了法官的恣意,消除了對社會統一規范的背離,滿足了國家和社會維護統一的法律秩序的要求。

(2)民事糾紛的主要特徵擴展閱讀:

民事案件與刑事案件相比有本質的不同:

1、性質不同。民事案件主要是關於民事權利、義務性質的糾紛,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性質。而刑事案件則是危害社會、觸犯刑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犯罪,屬於階級矛盾性質。

2、適用的實體法不同。民事案件所適用的實體法是民法通則、婚姻法、海商法等。而刑事案件所適用的法律是刑法。

3、適用的程序法不同。審理民事案件適用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而審理刑事案件則適用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進行審理。

3. 民事糾紛的特點

1.民事糾紛主體之間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糾紛的內容是對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內
3.民事糾紛的可處分性。分容為行政爭議和刑事爭議。
根據民事糾紛特點和內容,可將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包括財產所有關系的民事糾紛和財產流轉關系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包括人格權關系民事糾紛和身份關系的民事糾紛。

4. 民事訴訟法的特徵

第二百一十八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情況,有權凍結、劃撥被執行人的存款,但查詢、凍結、劃撥存款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人民法院決定凍結、劃撥存款,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一十九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二十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採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

5.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民事訴訟的幾個

1、民事訴訟的訴訟標的是發生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是法律確認的權利主體對人或物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內容為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民事義務的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必然引起爭議,發生糾紛,當一方當事人把它訴諸司法解決,就成了民事訴訟。而民事訴訟要解決的,正是發生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否存在,以及權利義務如何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發生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民事訴訟的訴訟標的。這一特點是民事訴訟區別於行政訴訟和形式訴訟的顯著標志。

2、民事訴訟的訴訟主體不僅包括當事人,也包括法院和檢察院

所謂訴訟主體,是指其所送行為能夠導致民事訴訟程序發生、變更和消滅的那些主體。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都是這樣的主體。

3、民事訴訟是分階段、按順序進行的

民事訴訟是一個連續進行的活動過程。我國民事訴訟法把這個活動過程分成起訴和受理、庭前的准備、開庭審理、裁判、上訴和執行等六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上一個階段的任務完成了,才能開始下一階段的工作。但這並不是說每一個民事案件都要經歷這六個過程。

4、民事訴訟活動必須嚴格依法進行

民事訴訟活動是一種司法活動,有法定的形式和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必須嚴格遵守法律規定。違法的訴訟活動沒有任何法律效力。違法訴訟活動如是人民法院進行的,當事人可以通過行使上訴權和再審申請權要求撤銷。

6. 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及特點

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

1、協商解決。主要是指發生糾紛的雙方,在經過充分的交流和溝通之後,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協商解決糾紛和分歧。

2、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公安局,司法局或者某個中間人的主持下,雙方都能夠平心靜氣,互相理解,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促使糾紛的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完成糾紛的解決。

3、訴訟解決。是指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這裡面就涉及訴訟雙方,律師,法官,法院的司法評判,雙方各自的舉證,證據,法官最後的判決。

民事糾紛的特點:

1、民事糾紛主體之間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糾紛的內容是對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

3、民事糾紛的可處分性。分別於行政爭議和刑事爭議。

根據民事糾紛特點和內容,可將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

1、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包括財產所有關系的民事糾紛和財產流轉關系的民事糾紛。

2、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包括人格權關系民事糾紛和身份關系的民事糾紛。

(6)民事糾紛的主要特徵擴展閱讀:

在現實生活中,民事法律關系紛繁復雜、變動不居,而民事法律規范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這導致有些民事糾紛在處理過程中可能找不到特別合適的民事法律規范作為依據。

但一些民事行為不符合社會公德,有違善良風俗,如果因為沒有民事法律規范作為依據而不處理,就可能在社會上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帶來「破窗效應」。

處理這些民事糾紛,應運用好公序良俗原則,即民事行為不得違反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則。科學運用公序良俗原則處理民事糾紛,對於懲惡揚善、維護正義、保證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民法尊重民事主體的意思自治,但意思自治必須以公序良俗原則為基礎,即不得違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如果違背公序良俗,其民事法律行為理應無效。

閱讀全文

與民事糾紛的主要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個人工作總結 瀏覽:662
租房糾紛怎麼訴訟 瀏覽:487
定額發票有效期查詢 瀏覽:430
北人親情卡有效期 瀏覽:70
聽證會公告期限 瀏覽:303
根據著作權的規定 瀏覽:12
寧夏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880
地雷的發明 瀏覽:121
對建築物享有管理權的業主 瀏覽:231
星漣海馬鞍山 瀏覽:722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
英賽嘉華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111
雲南初級葯士葯師主管葯師證書領取 瀏覽:429
版權注冊報價 瀏覽:106
榆次工商局電話 瀏覽:880
核彈頭發明 瀏覽:15
簡述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 瀏覽:682
馬鞍山遇園 瀏覽:279
優剪轉讓 瀏覽:216
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指標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