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傷死亡案件的受理法院是死亡發生地嗎單位在外地
工傷死亡案件的受理,法院肯定是死亡發生地。因為工傷死亡肯定要在當地申報的。
⑵ 工傷死亡如何賠償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六十二條、六十四條規定,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按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支付。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按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倍支付。
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按人社部《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確定。
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承擔全部費用。
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
⑶ 工傷死亡賠償引起的經濟糾紛
協議上既然約定了解決方式,那麼就去仲裁委裁決
⑷ 工傷死亡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死亡職工的近親屬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工傷認定部門申請工傷認定,認定工傷死亡後,其近親屬申請勞仲裁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工傷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五條 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勞動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參加仲裁活動;無法定代理人的,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為其指定代理人。勞動者死亡的,由其近親屬或者代理人參加仲裁活動。
⑸ 工傷死亡爭議案例
大概率做出與之前認定不同的認定。
⑹ 最高院關於工傷死亡賠償金的分割有什麼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還沒有就工傷死亡賠償金的分割問題,作出明確的法律規定和具體操作性釋解,可以查證的是最高法只作出了兩個關於死亡賠償金的定性與如何分配的復函。但人民法院受理這類案件時一般歸類於「共有物分割糾紛」的案由。
死亡賠償金不是遺產,不能作為遺產來繼承。但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是參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人范圍進行分配。原則是,首先將屬於用於喪葬費等實際支出的費用扣除,再扣除應當屬於供養親屬的個人應享有的撫養費部分,剩餘的死亡賠償金部分就參照《繼承法》關於法定繼承的規定進行分割。
死者父母、妻子、子女同為第一順位繼承人,應享有同等的份額,如死者父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話,再分配上應適當考慮,對於未成年子女、生活有困難的殘疾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與被繼承人共同居住生活的人要予以照顧。
法律只是調整各方利益的規范,更重要的是當事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分割問題。
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的兩個復函》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空難死亡賠償金能否作為遺產處理的復函
(2004)民一他字第26號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粵高法民一請字(2004)1號《關於死亡賠償金能否作為遺產處理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空難死亡賠償金是基於死者死亡對死者近親屬所支付的賠償。獲得空難死亡賠償金的權利人是死者近親屬,而非死者。故空難死亡賠償金不宜認定為遺產。
以上意見,供參考。
二OO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2、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關於如何處理石曉麗等5人請求賠償一案的批復
(法賠復〔1996〕2號1996-10-28)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
你院《關於如何處理石曉麗等5人請求賠償案件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根據《國家賠償法》第六條第二款的規定,石曉麗等5位賠償請求人都享有申請國家賠償的權利,各自都應獲得一部分賠償金。賠償金不應按份額平均分割,考慮到受害人崔洪福及其妻已與父母分家,子女尚小等因素,在作出賠償決定時,應適當照顧未成年人的利益,並應就賠償請求人各自獲得的賠償金額直接作出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⑺ 工傷死亡賠償糾紛怎麼解決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