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醫院如何防範醫療糾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回職業道德,改善答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㈡ 怎麼寫醫療差錯,事故登記報告處理制度
1、建立差錯、事故登記本,及時登記發生差錯事故的經過、原因、後果。
2、發生差錯事故後,部主任要立即採取補救措施,以減少或消除因此而造成的不良後果,同時將其發生經過、原因及處理意見書面上報。遇重大事故需立即報告院長。
3、發生嚴重差錯或事故的各種有關記錄、檢驗報告及造成事故的葯品、器械均應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塗改、銷毀,並保留病人的標本,以備鑒定。
4、差錯事故發生後,按其性質與情節分別組織本部或全院有關人員進行分析,提高認識,吸取教訓,改進工作並確定事故性質。
5、發生差錯事故後如不按規定報告,有意隱瞞,事後經領導或他人發現時按情節輕重給予處分。
6、為了弄清事實真相,應注意傾聽當事人的意見,討論時吸收當事人參加,允許其發表意見,決定處分前應做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以達到教育目的。
7、醫療部和護理部負責人分析差錯、事故的原因,並提出防範措施。
㈢ 最新醫療糾紛處理程序都有哪些規定
1、和解所謂和復解是沒制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㈣ 醫療事故糾紛處理辦法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抄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㈤ 什麼叫差錯登記管理制度。謝謝!!
一、差錯事故處理登記報告制度
(一)全體檢驗人員要以對患者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嚴肅的法制觀念,嚴格防止醫療事故的發生。各實驗室要建立差錯事故醫療糾紛登記報告制度,一旦發生應及時登記報告,及時處理和整改。
(二)事故:因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操作規程,造成檢驗失誤,導致患者人身損害並經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認定的事件。
(三)差錯:由於責任性不強、不認真執行規章制度,不遵守操作規程或技術因素而引發檢驗錯誤,但對患者未造成人身損害的事件。
(四)登記報告。
1、凡發生差錯事故,當事人或發現者應立即向專業組長報告,盡快進行補救並填寫差錯事故記錄本,嚴重者及時報告科主任,必要時報告院醫療部、院領導。
2、一般差錯,應填寫差錯登記本,並註明差錯性質及補救辦法。
3、月末由組長將當月發生差錯情況填表報給科主任。無論發生一般差錯、嚴重差錯或檢驗事故均應由實驗室及時登記,查明情況,保留樣本,主動向科主任報告,不得隱瞞,並要迅速採取措施,把損害控制到最小程度。
(五)凡出現醫療差錯或嚴重工作差錯,科室組織專業組長或科務小組召開專門會議,認真討論,吸取教訓,提高認識,杜絕類似事件發生。
(六)要經常進行安全醫療教育,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要定期向醫院醫務科報告差錯事故的登記情況。屬於嚴重差錯並可能構成醫療事故的更應及時報告,並按國務院《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院有關規定處理。
(七)預防措施:
1、加強業務學習,明確檢驗目的,端正工作態度,提高整體業務水平。
2、嚴格按作業指導書完成,發現差錯及時上報,及時處理,把不良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
3、儀器專人保管並實行三級保養,使儀器在最佳狀態下進行檢驗工作。
4、每天由各實驗室審核人員檢查檢驗報告單,保證檢驗質量。
5、定期檢查,校正儀器,不使用過期、霉變試劑,並在「審核者」欄簽名,保證檢驗質量。
6、堅持做室內質控,作好原始記錄、質控圖、失控報告及評價。積極參加省級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評,達到優良成績。
7、嚴格執行樣本收集和送檢制度,做到「三查三對」(姓名、科室、床位),不符合的樣本認真登記退回病房,重新留取。
二、醫療糾紛處理登記報告制度
(一)為規范醫療糾紛處理程序,及時有效化解醫患矛盾,強化實驗室應對醫療糾紛的處理能力,形成防範和處置醫療糾紛規范、有序、高效的工作流程,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制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衛生部)。
(三)按照《醫療糾紛登記手冊》的填寫內容和要求,組織調查和處理,並同步記錄醫療糾紛處理情況。具體要求包括:
1、立即向當事人和相關人員調查糾紛發生經過,作好筆錄;
2、根據調查筆錄、當事人陳述報告和科室處理意見,及時發現存在問題並提出整改要求(必要時可邀請有關專家參加討論),形成處理意見;
3、提出整改要求,監督整改落實情況;
4、及時向患者(或家屬)作好通報和解釋工作,並將有關情況及時、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
(四)及時將醫療糾紛處理材料整理歸檔,已歸檔的材料不得篡改、偽造,不得隨意外借,應有專人保管,防止遺失;同時做好以下工作:
1、《醫療糾紛登記專冊》所列的處理項目應按時完成,不得缺項;
2、處理結果向患者(或家屬)通報和解釋時,通過電話方式的,應做好電話記錄並存檔;通過書面方式的,應將文字材料復印件存檔。
(五)實驗室在醫療糾紛發生後,應當主動配合相關部門做好以下工作:
1、當事人報告和患方投訴後,應由科室負責人及時調查、核實糾紛經過;
2、應及時組織科內討論,對糾紛中反映的問題(或投訴人反映的情況)進行認真分析,明確糾紛性質和相關責任人,提出整改意見和措施,並在5個工作日內形成科室意見,書面報醫療機構醫療糾紛處理辦公室;
3、對科室討論中發現的問題和醫療糾紛處理辦公室(或專職人員)提出的整改意見,應及時落實,並接受醫療機構行政管理部門的督查。
(六)醫療糾紛當事醫務人員在醫療糾紛發生後,應做好以下工作:
1、糾紛發生後,應如實陳述事件的經過,並認真填寫《醫療糾紛當事人陳述報告書》,在醫療糾紛發生後的3個工作日內將陳述報告書遞交至處理辦;
2、配合有關部門的調查,認真做好糾紛的處理工作。
㈥ 醫療事故處理程序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1、和解所謂復和解是沒有制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㈦ 醫療糾紛的防範與處理辦法有哪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回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答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