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魚塘糾紛經村委調解後證實是我組所有問這樣合法嗎
魚塘糾紛,經村委會調解後,雙方達成了共識,只要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魚塘歸你組所有,就是合法的。
法律也是以事實證據為基礎,以規定的法律條文為准繩的。
㈡ 村與村之間因水源發生糾紛,沒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會構成什麼罪
建議村委會找鎮政府解決
目前只是糾紛,沒有達到犯罪程度
水源是國家,集體的。如果不是一個鎮政府,可以由共同的上級政府協商解決問題
㈢ 水資源糾紛如何解決
數千年來,人類社會的水糾紛或水紛爭一直連綿不斷。水資源、水環境作為人類內的基本生活條件和容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對每個人、社會和國家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水糾紛是推動技術進步、社會發展和法制健全的重要動力,不少社區、行政區乃至國家的形成或定型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基於處理水糾紛的需要。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水土流失、水質污染、水量減少、水資源浪費等水資源環境問題系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某些地區的水糾紛很可能成為民族矛盾、國家爭端的導火線和長期性基本因素。在我國個別地方,水糾紛已經發展到大規模群眾械鬥、動槍動炮等嚴重程度。因日益嚴重,各種類型的水糾紛頻繁發生且日益尖銳,有的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安全團結、城鄉工農關此,研究並建立健全水糾紛處理的法律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㈣ 水源糾紛法院可以判決歸屬那方嗎
不能。
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㈤ 別人沒經過自己同意擅自在我承包地取水源合法嗎
別人沒經過當事人同意,擅自在當事人承包地取水源,是否合法,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我國憲法規定,水流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和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中的水,歸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
當事人承包地,如果承包合同沒有規定水源使用權的,或者水源不是當事人修建管理的,那麼當事人無權對他人取用該水源的做法提出異議。
如果合同規定該水源由當事人管理使用,沒有其他違反國家法律的,那麼當事人對該水源擁有使用權,但是附近居民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圈養畜禽飲用等少量取水的,可以無需當事人同意而使用該水源。
另外,單位之間、個人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水事糾紛,應當協商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相關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
第三條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和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中的水,歸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
第六條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依法開發、利用水資源,並保護其合法權益。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有依法保護水資源的義務。
第七條國家對水資源依法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但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水庫中的水的除外。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組織實施。
第二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灌溉、排澇、水土保持工作的領導,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在容易發生鹽鹼化和漬害的地區,應當採取措施,控制和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其成員依法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集體土地或者承包土地上投資興建水工程設施的,按照誰投資建設誰管理和誰受益的原則,對水工程設施及其蓄水進行管理和合理使用。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水庫應當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四十八條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規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並繳納水資源費,取得取水權。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圈養畜禽飲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徵收管理水資源費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五十七條單位之間、個人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水事糾紛,應當協商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在水事糾紛解決前,當事人不得單方面改變現狀。
第五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在處理水事糾紛時,有權採取臨時處置措施,有關各方或者當事人必須服從。
㈥ 如果你是村裡的副主任,你在調解村裡糾紛是,一個村民拒不配合你的工作,你該怎麼辦
不配合算了、、你又不是暴力機關、一
你可以去他家好好的談談、、二
找他家周邊的人談
輿論壓力、三
公事公辦
直接出具公文
要是不配合
嚇嚇他
㈦ 村委會不出面再次調解村民糾紛怎麼辦
農村村民之間土地糾紛問題,如調解不成,不同的土地糾紛依不同途徑解決:
1、土地確權糾紛
土地確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以作出處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2、土地侵權糾紛
土地侵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的,可以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當事人也可不經行政調處直接提起民事訴訟。
3、土地行政爭議
土地行政爭議,按一般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程序處理。
補充說明:土地確權爭議的處理方法。
1.村委會辦公室、醫療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和公共設施用地、鄉鎮企業用地及其他經依法批准用於非住宅建設的集體土地,應當依法進行確權登記發證,確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將集體土地使用權依法確認到每個權利主體。凡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的單位或個人應申請確權登記。
2.運用土地確權原則和方法,確定實踐中具體土地權利的類型、性質、主體、客體,以及權利內容等。
3.掌握土地權屬爭議的類型、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章中規定的處理方式、處理機關、處理程序;運用有關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規定,對具體爭議案件提出處理方式和程序。
4.運用土地確權和爭議調處法律、政策,針對具體爭議案例進行分析,提出處理意見。
各地要從機構建設、隊伍建設、經費保障、規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實採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權屬爭議調處機制,妥善處理農村集體土地權屬爭議。
㈧ 村委會調解糾紛與村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是一會事嗎
主體不一樣,一個是代表村委會,一個是代表村人民調解委員會,但基本上是一回事,其調解人員也有村調委會的人參與。
㈨ 如何村民調解矛盾糾紛
「村官」雖然不大,卻要「上管天下事,下管雞毛蒜皮」每天都會遇到許多矛盾糾紛。因此,調處矛盾糾紛是村幹部一項重要的經濟性工作,那如何調解各種矛盾呢?下面進行舉例分析:
1、如何處理家庭糾紛?首先要耐心聽、細心觀察、了解全面,其次是要公平、公正合乎情理的處理問題,學會考慮不周留後遺症。
2、如何處理宅基地糾紛?處理該類糾紛一定要秉公,一碗水端平,必要時可訴諸法律程序。在處理該類糾紛中,村委會就是要巧妙的抓住雙方都怕打官司、怕結怨的心態,因勢利導,最終促成和解。
村幹部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法依法,有理說理,靈和應變。總之,要以維護村民利益為前提,要以為民服務為准則,要以平息事端為核心,要以處理矛盾為根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矛盾糾紛妥善處理,使村民生活安定健康,使各村和諧穩定。
掌握和積累一些有效解決農村矛盾糾紛的方法和途徑,可以幫助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把一些棘手的矛盾糾紛進行化解,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巧妙地利用這些工作技巧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好農村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可以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處理矛盾糾紛的步驟和方法,在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雖然不是很全面和科學,有待加以完善,但是具有一定是實用性。在實際處理矛盾糾紛時,我們要了解情況,因勢利導,方法得當,靈活運用,處理及時,就能有效地解決各種矛盾糾紛,減少矛盾糾紛的升級,從而密切與廣大群眾的關系,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