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沒有產權的安置房買賣糾紛協商不成,法院起訴需要什麼材料
去法院起訴需要提供原被告的信息資料,起訴狀,以及相關證據資料。
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進行比照。
⑵ 拆遷安置房買賣糾紛怎麼起訴
拆遷安置房具體要看房子的性質,如屬於未滿五年的經濟適用房,則無效。如屬於滿了五年的,政府同意買賣的,則可能最大的風險在於一方二賣。
⑶ 安置房買賣,法院買賣合同無效,違約金支持嗎
合同無需,無需支付違約金,因為合同雙方並未違約。
合同無效的法律後果:
《合同法》》第五十六條
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條
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第五十八條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九條
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
(3)永嘉上塘鎮安置房買賣糾紛擴展閱讀:
通俗講,該安置房買賣行為雖未經政府許可的原因就是沒有房產證沒辦法過戶,當然也沒機會向政府繳錢!從行政方面看,不提倡有這行為,但從民事看,法無禁止便可為。
其實,以前安置房買賣合同法院一般確認為無效合同,依據的都是沒有房產證代表你對房屋沒有處置權,所以你賣了就違法,所簽定合同就無效。
從法律地位看,原來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先於物權法實施,依照有沖突的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特別是合同法司法解釋三的條款,以沒有處置權來請求法院判合同無效的明確不予支持。
當然,也不是所謂安置房都可買賣,本案提出了土地是國有劃撥土地,小區建設通過規劃審批,而事實上,還有一部分不規范的安置區,是租用集體土地或者建設不符合城市規劃的,違反了土地法或規劃法,一旦產生訴訟爭議,肯定是無效合同,因為土地法明確規定集體土地不得買賣,規劃法違反規劃的必須拆除。所以買安置房必須查證這兩點。
⑷ 未取得證的安置房買賣糾紛案
買還沒取證的房如果沒約定好房價漲跌應該如何處理的話,最容易引起糾紛。如果發生糾紛,只能雙方協商,協商不成,要麼解除合同,違約方賠償
違約金
,要麼
打官司
,但違約方不配合會很難辦。
⑸ 關於安置房買賣糾紛問題求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對房屋的轉移佔有,視為房屋的交付使用,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你的情況說明:1、當時你們雙方是自願簽訂的買賣協議,尾款沒付是因為當時房屋產權證未領取,買房人是以此作為要求你交產權證的保證金,你已將房子轉交給他了,他擁有了實際居住管理權掌控權,之前,你一直未提出異議,雙方合同早已發生法律效力,因你的原因導致他沒付清餘款的。
綜上,至今買房人已經實際掌控房子7年了,房子誰居住你無權干涉,如果雙方簽訂買賣合同時約定房子只能買受居住使用,你發現他違約給人家居住了,應當立即找他協商或要求他退房,《合同法》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
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條件不正當地促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你故意延遲不把房產證交給買房人,人家才沒支付餘款的,是本條規定的你阻止條件成熟行為)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雙方不屬於上述無效合同情況簽訂的協議)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
撤銷權;(早已超過一年的撤銷申請權利 )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
權。(這么久沒向法院起訴,買房人一直掌控房屋使用管理權,視為你已放棄撤銷權)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
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你說買賣不符合法律規定,只要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是可以補辦相關手續使其合法化的,合同成立且履行了,這就不影響買賣成立的效力,)
認真看,仔細想,打官司你敗的概率較高,房子肯定是收不回來了的。請正確對待我的回答,我是依法律規定說的,採納與否,就看君的心態是否端正了。
⑹ 安置房買賣糾紛
答復樓主:
可能仍需要按照合同進行納稅和過戶,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可以由對方出,也可以由你們出
根據法律相關精神,我個人理解如下:
如果你以你父親在未授權的情況下,進行房產買賣,想證實合同無效的,可能不會獲得法院支持
第一,買方作為善意購買的第三方,當時已全款支付,而且價格上沒有惡意行為的,是為善意購買。如果你和你父親之間發生糾紛,他的買賣行為應受到保護
第二、對方全款支付後,房產應已交付使用,對方居住多年,那麼可以認為作為真實房主的你是認同交易的,並且交出了實際的使用權
所以合同會得到維持,甚至判決強制執行
關於20%個人所得稅和5%的營業稅,有關方面已經解釋,這些政策的變化,不是不可抗力的因素,仍需要按照合同和現行政策執行。理論上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是賣方出的,不應該轉給買方的,這是一種不受保護的避稅行為
關於這部分費用誰繳納的情況,也可以是兩種,靠你們自己協調
第一、合同約定買方支付所有費用,按照合同規定,那是應該由買方支付的
第二、如果是因為買方的原因,辦理房產證原因,未完全告知買方可能隱患的,可以認為是賣方沒有告知完全的事實情況,可由賣方負相關責任。
以上兩種情況,分別由兩方協商支付
如果賣方完全告知,買方知曉,有確切證據的,可以申請由買方支付
但是存在舉證困難,可能還是建議協商的
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⑺ 安置房買賣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非經濟適用房的安置房屋買賣,合同受法律保護。合同約定的辦理過戶條件成熟,賣方不同意過戶的,可以請求法院判令履行合同。然後持生效判決申請執行,可以辦理過戶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