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兒科護士和患兒家屬發生醫療糾紛怎麼辦
醫院的醫療糾紛都是醫務科統一處理的,管理各種糾紛,單兒科而言,可以先找科主任解決,再找醫務科科長處理
㈡ 護士如何避免與患兒家屬發生糾紛
在些年的工作經驗中,針對小兒護理的特點摸索出一些經驗。首先做護士要有一顆慈母的心,對待患兒要象自己的孩子一樣。工作閑暇時可以去逗逗患兒,和他玩一玩,當著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的面,誇獎一下孩子,比如說:您的孩子多麼聰明、長得多漂亮、活潑可愛等,病情允許時可以抱一抱患兒,使孩子的監護人一下子和你拉近了距離,主動和你談孩子的優點,談孩子的病情,護士要給予細心安慰,詳細耐心地解釋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患兒家屬從心理對你產生依賴感、放心感。這樣即使在護理過程中有什麼誤解,經過解釋,也能很快得到患兒家屬的諒解。 2 護理人員要言語恰當 疾病在其發展演變過程,有很多可變因素,特別是患兒,機體發育不完全,抵抗力差,面對患兒家屬對疾病的疑問,如果告知患兒家屬「病情不重」,「快出院了」「你孩子的病很快就好了」的話,病人家屬對不良預後缺乏心理准備,一旦病情惡化則易引起糾紛。護士在問答患者家屬的疑問時要講究藝術性,可以這樣說:「您的孩子現在病情較穩定,但是孩子小,抵抗力差,病情有可能變化,但請您放心,我們醫護人員一定會盡全力治療的」。這樣,患兒家屬就吃了定心丸,即使有什麼不測,也有心理准備。 3 護理人員要責任心強 針對患兒用葯的特點,護理人員要嚴格計算用葯量,認真執行三查七對,杜絕打錯針、發錯葯等現象的發生。 4 護理人員對病情觀察 要細致有資料統計,13.3%的糾紛是由於觀察失誤造成的。這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對患兒病情的觀察,熟練本專業知識,多巡視病房,善於捕捉和發現病情變化的徵兆,及時准確地做出反應;同時要准確、詳實地記錄護理文書,注意護理文書與醫療文件的同步性,一旦發生糾紛有據可查。 作者單位:261500山東省高密市人民醫院內三科
㈢ 提供一些護患糾紛事例
2009年8月,荊門59歲的鄧爹爹因四肢無力和腹脹到醫院檢查,被確診患上了丙肝。他想起了16年前到武漢某醫院做疤痕切除手術,期間輸血600毫升。鄧爹爹到洪山區法院起訴,向醫院索賠23萬余元。對此,醫院稱鄧爹爹不能證明感染系當年輸血導致,且醫院沒有義務去檢驗血液里有沒有丙肝病毒,拒絕賠償。
醫院提取了當年的檔案,顯示輸血時對鄧爹爹做了配型及適應症的試驗,血則來自兄弟醫院,為合法血源。
法院則認為,醫院使用別家醫院的血是違規的,因為國家有明確規定,除了急救外,醫院自採的血只能供自己使用,國家還規定醫院用血前有一套嚴格的檢驗制度,包括對血液品種、有效期等的核對,可本案中的醫院無法證明它都做到了,所以推定醫院有過錯;此外,醫院也不能證明除了輸血外,鄧爹爹通過別的途徑感染丙肝。
最終,法院判決醫院要承擔侵權責任,鄧爹爹的損失19.4萬余元全部由醫院承擔。
2013年2月,收到一審判決後,醫院不服向武漢市中院上訴,2013年5月底,二審維持了原判。
2010年初,老人羅結帶因病到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一日老人吃了橙子感覺腹痛且便秘,醫院為她進行兩次灌腸手術。老人就此病情急轉直下,3個月治療無果撒手人寰。親人悲痛之餘,認為醫院治療有誤,將之告上法庭。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作出終審判決,院方應承擔六成責任,賠償83餘萬元。
2012年10月11日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市民張女士產下一殘疾女嬰,她認為為其提供產前檢查、保健服務的通州某醫院未能及時發現胎兒肢體殘缺,沒有及時向其作出終止妊娠的醫學意見,存在明顯過錯,違反法定義務,給其和家庭帶來精神及經濟損失,遂一紙訴狀將醫院告上法庭。
2013年11月21日,醫院一名患兒家屬與一名兒科護士發生糾紛,突然將病歷夾、花盆等物品砸向護士,之後便沖進護士站,與該護士發生肢體沖突,該患兒女家屬扯住護士頭發,隨後被趕來的幾名護士將雙方拉開。結果造成護士頭皮撕傷,並伴有輕微腦震盪症狀。據警方介紹,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患兒家屬認為護士態度不好。
㈣ 醫療糾紛中,患者死亡的患者的哪些家屬可以作為原告,有原告資格
近親屬可以起訴,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 母、外祖父母、孫子女、版外孫子女。
《侵權責權任法》
第十八條 【被侵權人死亡或者合並、分立時請求權人的確定】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單位,該單位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單位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民通意見》
12.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 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㈤ 患者家屬對醫療機構的治療不滿,而以「停屍」的方式維權合適嗎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19條規定:「患者在醫療機構內死亡的,屍體應當立即移放太平間。死者屍體存放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周。逾期不處理的屍體,經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並報經同級公安部門備案後,由醫療機構按照規定進行處理。」衛生部、公安部《關於加強醫療機構治安管理維護正常診療秩序的通知》第2條規定:「各級公安機關要加強對醫療機構及其周邊地區的治安管理,維護好醫療機構的正常診療秩序。對醫療機構內發生的各種刑事、治安案件,要及時出警,依法查處。對發生在醫療機構內影響惡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要快偵、快辦;構成犯罪的案件,在偵察終結後,要及時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由此可見,在醫療糾紛中患者死亡的,患者家屬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得以各種不當手段擾亂醫療機構的正常醫療秩序,否則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患者家屬對醫療機構的治療不滿,而以「停屍」的方式維權是不合適的。
㈥ 如何處理醫患糾紛
處理醫患糾紛,具體做法如下:
1、分析事件的性質
有的醫療糾紛,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有過失,這是要承擔責任的。有的醫療糾紛,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沒有過失,醫院不會承擔責任。醫療糾紛的發生後,應該盡快弄清診療過程中是否有過失,分析事件的性質,以便採取相應策略,應對醫療糾紛。
2、分析患方動機
醫療糾紛的發生,患者一方有多種不同的動機,患方動機有以下幾方面:
對不良後果無法接受,尋機索理。這實際上是患者或者親屬的挫折心理反應,患者及家屬都希望來醫院後,能在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下盡快祛除疾病、恢復健康。一旦患者及家屬期盼的目的未實現,患者及家屬在心理上受到打擊,產生挫折感,向醫院索理。
對醫療服務不滿的發泄。患者對醫院或者醫務人員的服務不滿意,有意見,尋機造醫院發泄,以釋放心中的不滿。
對醫療行為是否有過失進行試探。患者對醫院的醫療服務究竟有無過失不清楚,受他人或者媒體的影響,向醫院提出索賠要求,「拋個石頭試水深」。
對醫療過失較為強烈索理索賠強烈。患者及其親屬對醫院及其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極不滿意,堅定認為醫療服務有過錯,要求醫院予以賠償。
3、穩定投訴者,緩沖矛盾
醫療糾紛後,醫院及其醫務人員要正確對待。首先要作的工作是穩定投訴者的情緒,緩沖矛盾,對醫療糾紛實行「冷處理」,做到「人躁我靜、人急我緩」,千萬不要激化矛盾。待患者或者親屬冷靜下來後,再行商議解決辦法,有利於醫療糾紛的解決。對那些無理取鬧的患者及其親屬,如果做工作無效、嚴重影響醫院正常工作秩序的,應該積極給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必要時請公安部門維護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4、作好說服工作,爭取理解
對初步分析醫院在醫療活動中沒有過失,醫療糾紛的發生是由於患者或者親屬缺乏醫學知識,對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不理解造成的醫療糾紛,要盡量耐心解釋,爭取患者的理解。對一時難以分清一責任或通過初步調查分析醫療過程中有過錯的,告知患者或者親屬按照現行的醫療糾紛處理程序進行,決不能通過取鬧事來解決。
㈦ 兒科護士和患兒家屬發生醫療糾紛怎麼辦
醫院的
醫療糾紛
都是
醫務科
統一處理的,管理各種糾紛,單兒科而言,可以先找科主任解決,再找醫務科科長處理
㈧ 醫患糾紛該如何更好的處理
首先,我覺得是換位思考的問題。
對於醫生來說,一天需要看很多的病人,如果對待每一個都很熱情,那不得累死了?但是站在病人的角度來看,醫生你對我這么冷漠,我花錢看病,怎麼受到的待遇就是這個樣子?
如果認真論起道理來,醫生和患者誰都沒有錯。醫生沒有罵病人,病人也沒有罵醫生,但是一個轉身,病人就默默投訴了這位醫生。
誰知這位家屬並不知道急診也是屬於門診的一部分,所有的檢查費用是不能報銷的,結果在醫院大吵大鬧。坐診的醫生說已經跟家屬說過了,家屬說沒有,各執一詞,吵的不可開交。
這就是因為醫生跟病人家屬沒有做好充分的溝通工作。
㈨ 病人家屬無理取鬧會構成法律糾紛嗎
如果病人的家屬想要得到賠償他就要證明醫院在搶救過程中存在過錯,屬於醫療事故,這需要專門的機構做鑒定,如果醫院在搶救過程中沒有過錯,符合搶救的流程是不承擔責任的。
㈩ 當碰到一個穿刺難度很大,而且家屬態度很緊張的患兒為了避免糾紛,你會怎麼做
醫患關系處理非常見功力,如果你感覺自己hold不住,就找一個年紀看起來比較大的大夫去溝通。這樣會讓家屬覺得有經驗夠權威。如果非要你去那麼你就找孩子的父親溝通,一般家裡男人心理素質好一些,只要把該做的如實告知基本都能說通,千萬別讓他老婆和父母參乎進去人多嘴雜簡單的問題很容易好復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