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侵權行為發生後,哪些主體可以提出侵權賠償請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2款規專定:屬「本條所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值得探討者,有反射性精神損害的間接受害人(如直接目睹親人在慘烈的人身損害事件中遭受損害事實的受害人近親屬)——依現代侵權法答案為肯定,但在中國大陸答案不肯定,胎兒在孕育過程中受到損害(如服葯、污染、損傷而使胎兒健康、生命法益受損)的賠償問題——依現代侵權法胎兒為活體的,取得民事權利能力後,自行使賠償請求權,這一點不會有爭議;出生為死體的,可由胎兒的父母親行使該權利,這點在大陸也不肯定。
⑵ 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訴訟時效有多久
不同案件涉及的訴訟時效都是不一樣的,訴訟時效范圍為~20年不等。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身體收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毀損的訴訟時效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⑶ 被侵權請求賠償的對象如何確定
要看具體侵權的內容哦~
⑷ 持續侵權請求賠償的問題
1、涉及的主要問題是訴訟時效。侵權行為之債訴訟時效為兩年。兩年之內,債權人任何主內張權容利的行為都導致時效中斷。無論訴訟時效是否中斷,你都有權再起訴。這是你的訴權。但是如果兩年訴訟時效已過,對方獲得訴訟時效已過的抗辯權。
2、你每年發律師函的行為構成主張權利的行為。法律後果是導致訴訟時效中斷。因此你有權主張四年違約金。
法條依據:民法通則第135條 民通意見第138條。
⑸ 從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區別談賠償請求權的
侵權損害賠償和違約損害賠償都是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其構成要件和歸責原則基本一致。盡管如此,在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競合的時候,究竟選擇侵權賠償請求權,還是選擇違約賠償請求權,這對受害人的利益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應該掌握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區別,以便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賠償請求權。
一看訴訟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也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受害人應該從訴訟是否經濟、收集證據是否方便等方面選擇管轄法院。
二看損害發生前當事人之間有無特定的權利義務關系。
在侵權損害賠償發生前,當事人之間沒有特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其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都是對世權,義務人是不特定的。違約損害賠償發生前,當事人之間存在著特定的債權債務關系,債權人的權利是對人權,其債務人就是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某些形式上的雙重違法行為,依據侵權法已經構成侵權,但依據合同法卻可能尚未達到違約的程度,如果當事人提起違約之訴,其請求將不會被支持。
三看賠償范圍。
侵犯財產權利後要用相當的實物或者金錢賠償,如果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損失的,加害人也應該賠償;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應當賠償因此造成的財產損失,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的,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可以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非法侵害自然人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等人格權利,雖未造成經濟損失的,也可以要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在違約損害賠償中,通常依當事人的事先約定,雖然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但是不得超過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對於侵權責任來說,損害賠償不僅包括財產損失的賠償,而且包括精神損害的賠償。侵權責任的賠償范圍不僅包括直接損失,還包括了間接損失。這與違約賠償有明顯的區別。
四看舉證責任。
侵權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通常在受害人,由受害人舉證證明加害人的過錯,加害人在一般情況下,不負舉證責任。違約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在於債務人,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致對方損害,就推定債務人有過錯,因此,債務人負有舉證證明自己無過錯的責任,債權人對合同是否履行不負舉證責任。在這一點上,受害人選擇違約責任較為有利。
五看訴訟時效。
違約責任的時效,一般為3年,但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的訴訟,其訴訟時效為4年。可見,兩類責任適用的時效期限是有區別的。受害人應當注意這些不同規定,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請求權。
六看責任構成要件和免責條件。
在違約責任中,行為人只要實施了違約行為,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辯事由,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一般來說,違約是否造成損害後果,不影響違約金責任的成立。但是在侵權責任中,損害事實是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成立的前提條件,無損害事實,便無侵權責任的產生。在違約責任中,除了法定的免責條件以外,合同當事人還可以事先約定不承擔責任,但當事人不得預先免除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責任。即使就不可抗力來說,當事人也可以就可不抗力的范圍事先約定。在侵權責任中,免責條件或原因一般只能是法定的,當事人不能事先約定免責條件,也不能對不可抗力的范圍事先約定。在造成損害的情況下,如果受害人認為對方可能有法定的抗辯事由能夠對抗侵權責任的構成時,則可以選擇違約責任的請求權,使自己的賠償請求得到實現。
⑹ 侵權行為的提出賠償請求的時間
您好:
應該選擇A
依據如下:
《民法通則》第136條 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訴訟時效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算,張某於2003年6月30日知道了侵害人,訴訟時效應當從2003年6月30日算,到2004年6月30日結束;
但是根據《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將不再保護,張某是1984年3月1日被打傷的,2004年3月1日以後法院就不再保護。綜上所述,張某最晚應該在2004年3月1日前提起賠償請求。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⑺ 關於侵權損害賠償
D、只能向丙請求賠償3000元。
丁與甲乙達成協議合法有效,丁放棄了向甲乙各1000的賠償額,無權向丙主張。
縱橫法律網-廣東中粵雲天律師事務所-雷會能律師
⑻ 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嗎
現實問題
樂某和於某因一些瑣事發生肢體沖突,在廝打過程中,樂某將內於某打傷住院。由於容傷勢比較嚴重,雖然經過搶救於某保住了性命,但一隻眼睛永久性失明,構成了殘疾。於某出院後,精神狀態一直很差,經常做噩夢,還患上了神經衰弱。為此,於某向樂某提出了精神損害賠償,但樂某認為其已經賠償了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等費用,不應該再賠償精神損失。那麼,法律對於精神損害賠償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精神損害賠償是受害人因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受到損害或者遭受精神痛苦而獲得的金錢賠償,規定精神損害賠償有利於保護受害人的利益。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確定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可以考慮侵權人的主觀狀態、被侵權人的傷殘情況和遭受精神痛苦的情形等。
在這則案例中,於某可以向樂某提出精神損害賠償。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十二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