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工傷侵權賠償范圍

工傷侵權賠償范圍

發布時間:2021-09-21 01:21:31

侵權和工傷競合要怎麼賠償

第三來人侵權與工傷競合可以雙賠源,但工傷不賠償醫療部分;但並未工作人員履行職責侵權與工傷競合只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釋〔2014〕9號
第八條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⑵ 工傷人身損害賠償范圍和工傷損害賠償范圍哪個高

您好!工傷賠償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以存在勞動關系為前提,由保險公司和用人單位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人身損害賠償屬於侵權。應具體敘述案情,建議詳詢。

⑶ 工傷賠償在什麼范圍內才可以賠償

1.從事本單位日常生產、工作或本單位負責人臨時指定的工作的,在緊急情況下,雖未經本單位負責人指定但從事直接關繫到本單位重大利益的。
2.經本單位負責人安排或者同意,從事於本單位有關的科學實驗、發明創造和技術改進工作的。
3.在生產工作環境中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造成職業病的。
4.在生產工作時間和區域內,由於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傷害的,或者由於工作緊張突發疾病造成死亡或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後全部喪失勞動力的。
5.因履行職責遭致人身傷害的。
6.從事搶救、救災、救人等維護國家、社會和公眾利益的活動的。
7.因公、因戰致殘軍人復原專業到企業工作後舊傷復發的。
8.因公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傷害或者失蹤的,或因突發性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後全部喪失勞動力的。
9.在上下班的規定時間和必經路線上,發生無本人責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責任的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的。
10.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工傷保險條例》關於工傷分類的相關規定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1]

⑷ 工傷事故中侵權損害賠償與工傷保險補償如何適用

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包括中國) 均已建立了工傷保險制度。工傷保險制度確立後, 「工傷事故的人身損害已有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彌補直接損失, 但這一體系的功能無法溯及到減少工傷事故對人身的損害。在工傷事故中貫徹人身損害賠償的侵權責任法學理念, 能更好地維護勞動者的利益」。[ 4 ]這樣, 在工傷事故賠償領域就出現了侵權損害賠償與工傷保險補償競合的問題, 如何構建一個合理的工傷補償(賠償) 制度, 既能保護好勞動者的合法利益又能推動社會經濟的順暢發展就是本文重點討論的內容。 二、國外對工傷事故中侵權賠償與工傷保險補償競合時如何適用的不同規定 由於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與工傷保險制度的關系, 受到工傷保險制度的結構、給付水準、工會運動、社會哲學及經濟發展程度的影響, 世界各國(地區) 的規定差異很大。[ 5 ]但是, 通過對一些典型國家做法的分析比較, 順應國際發展潮流同時立足我國國情, 對於建立我國的工傷賠償(補償) 制度是大有裨益的。工傷中的侵權賠償與工傷保險補償的競合按侵權人的不同可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雇傭人的侵權賠償與工傷保險補償的競合; 二是第三人侵權賠償與工傷保險補償的競合。由於二者有所不同, 為方便敘述,下面分別予以闡述。 (一) 雇傭人的侵權賠償與工傷保險補償競合時如何適用。 歸納起來, 各國(地區) 共有四種模式: 即取代、選擇、兼得和補充。[ 6 ] 1、取代模式。 取代模式是指由工傷保險補償取代僱主的侵權賠償。雇員在遭受工傷事故後, 只能請求工傷補償待遇, 而不能請求僱主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是例外的一種情況, 如果雇員受到的工傷系僱主的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所致, 則受害人亦有權依侵權行為法之規定向僱主主張侵權損害賠償。如果保險人先行給付工傷保險待遇, 在給付金額范圍內對僱主享有求償權, 當然保險人亦可依其衡量放棄求償。[ 7 ]採用取代模式的國家有德國、瑞士等國。該模式優點: ⑴符合工傷保險制度建立的目的之一, 即免除僱主的侵權責任,因其只需交納一定數量的工傷保險費, 就可由社會來分擔其工傷事故導致的損失; ⑵符合工傷保險制度的的根本目的, 即在較短時間內滿足工傷者的基本生活保障, 因較之侵權賠償的訴訟方式, 工傷保險申請方式非常簡單便捷。當然, 該模式也有其備受批評的缺點: ⑴工傷保險待遇一般低於侵權損害賠償金的數額, 取代模式實際上剝奪了工傷者獲得完全賠償的權利。⑵此模式下僱主只要交付了保險費就不再承擔任何責任了, 雖然可以用故意和重大過失來限制僱主, 但畢竟對於督促僱主採取積極措施預防工傷發生並制裁其一般的過失導致工傷的行為很不利。

⑸ 工傷保險賠償與侵權損害賠償的關系

工傷保險賠償制度與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相比,有兩大不同
一是法律價值不同。侵權損害賠償制度屬於私法領域的法律制度,其著眼點在於通過損害賠償等手段達到制裁、教育過錯行為人的目的。而工傷保險賠償制度屬於社會法領域的法律制度,其立法目的並不是追究誰的過錯,而是通過籌集保險費對受害人的損害提供補償。其著眼點在於社會整體利益,而非個體利益。
二是損害賠償范圍和標准不同。侵權損害賠償的目的是制裁侵權行為人,填補被害人的損害。各國立法基本上採納了全面賠償原則,即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賠償的標准也較高。工傷保險賠償是為了實現社會正義,保障職工最低生活水平,因此工傷保險賠償的范圍僅限於物質損失,而不涉及精神損害賠償。賠償的標准結合職工本人的勞動能力和社會最低標准確定,性質上屬於補償性,而不是賠償性。所以,一般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數額高於工傷保險賠償。

⑹ 工傷保險賠償范圍包括哪些

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索賠的賠償項目有以下幾種情況:
1、造成一般傷害(未達到殘疾)的賠償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
2、造成傷殘的賠償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3、造成死亡的賠償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傷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
4、職工下落不明的情況職工外出或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賠償項目,要分不同情況而定。職工沒有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獲得的賠償項目有: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生活有困難的);職工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獲得的賠償項目有:喪葬費、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⑺ 工傷的賠償范圍如何鑒別

這樣情況屬於承攬合同關系而產生的用工僱用關系,不是勞動關系,不存在工傷賠償的可能,也認定不上工傷。
C在A的僱用活動中受到傷害,只能是民事賠償責任,由僱用人或受益人承擔賠償或補償,這須要化分雙方的過錯責任來分擔承擔責任的比例。

⑻ 工傷賠償後還能主張侵權賠償嗎

職工在上下班途中發生非負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情形是工傷保險責任和第三人侵權責任競合的典型情形,同時產生工傷賠償請求權和侵權賠償請求權,工傷職工是只能選擇其一主張,還是可以同時主張呢?對於這一問題,目前我國立法尚未明確,司法實踐中各地法院均持肯定態度的,贊同和支持當事人同時主張的請求。但是,對已經獲得第三人侵權賠償的,對工傷賠償項目的范圍進行了限制,對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殘疾器具輔助費和喪葬費等重復性賠償項目限制不再支付,各地法院所執行的重復性賠償項目的范圍並不一致,目前成都等多地法院只限制規定對於已經獲得第三人侵權人支付的醫療費工傷保險機構或者用人單位不再重復支付。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對於已經獲得工傷賠償待遇的,並未免除第三人侵權人就對工傷已經支付的重復性賠償項目的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先獲得工傷賠償待遇的,並不影響侵權賠償責任,第三人侵權人仍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法律依據:《2015年全國民事審判會議紀要》第十三條勞動者所在的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因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同時構成工傷的,如果勞動者已經獲得侵權賠償,用人單位應當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中應扣除第三人已支付的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交通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殘疾器具輔助費和喪葬費等實際發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先行支付工傷保險賠償的,可以在第三人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范圍內向第三人追償。

⑼ 工傷保險的賠償范圍

是你不懂,勞動法規定的是社會工傷保險,你所說的是商業工傷保險。商業工傷保險是有保險限額的。賠償不能超過限額。具體賠償項目看合同約定。一般情況單位購買的保險包括醫療,和傷殘等。

閱讀全文

與工傷侵權賠償范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個人工作總結 瀏覽:662
租房糾紛怎麼訴訟 瀏覽:487
定額發票有效期查詢 瀏覽:430
北人親情卡有效期 瀏覽:70
聽證會公告期限 瀏覽:303
根據著作權的規定 瀏覽:12
寧夏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880
地雷的發明 瀏覽:121
對建築物享有管理權的業主 瀏覽:231
星漣海馬鞍山 瀏覽:722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
英賽嘉華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111
雲南初級葯士葯師主管葯師證書領取 瀏覽:429
版權注冊報價 瀏覽:106
榆次工商局電話 瀏覽:880
核彈頭發明 瀏覽:15
簡述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 瀏覽:682
馬鞍山遇園 瀏覽:279
優剪轉讓 瀏覽:216
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指標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