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投訴和舉報有什麼區別
投訴和舉報的區別
1、概念不同
投訴是指消費者購物或接受服務,與企業發生爭議後,通過電話、書面等形式,向工商等行政部門反映自己權益遭受侵害的事實,請求協助解決爭議的行為。
舉報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工商等行政部門反映企業在經營中存在的違法行為。舉報既可以實名舉報,也可以匿名舉報。
2、提出者不同
投訴人是認為自身權益遭受侵害的消費者;而舉報人是發現違法行為的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這種違法行為未必對其自身權益造成了直接侵害。
3、處理依據不同
投訴的處理依據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等;舉報的處理依據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
4、處理方式不同
投訴的處理方式是「調解」。工商部門在收到投訴後,審核該投訴是否符合受理規定。對於受理的消費爭議投訴,工商部門採用調解方式來處理。在工商部門指導下,企業與顧客平等協商,就修理、更換、退貨、賠償等事項進行充分溝通,並就達成共識內容製作調解書;如果無法達成一致,工商部門將終止調解,並建議顧客與企業通過請求消協等社會組織調解、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方式解決爭議。
舉報的處理方式是「查處」。工商機關在收到舉報材料後,根據核查結果決定是否立案。通過法定調查程序,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最終作出給予行政處罰、不予處罰、移送、銷案等處理結果。
5、投訴「和解」可以撤回
舉報「私了」不能撤回
投訴可以撤回。如消費者與企業「和解」後不想投訴了,或對企業就修理、更換、退貨、賠償等事項提出的解決方案表示滿意了,都可以撤回投訴。
舉報不能撤回。舉報人舉報後,以來信、來電或其他形式要求「撤回」舉報的,並不具有法律效力。行政部門仍然會對舉報人所反映的案件線索進行調查核實。如果查實企業存在違法行為,即使企業與消費者自行和解,甚至給予高於法律規定額度的補償,也不能免除企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機關仍然會依法依規對企業做出相應處罰。
6、強制執行力不同
投訴處理中,最終是否能夠達成一致意見,取決於企業與顧客的自身意願,且調解結果不具有強制執行力。
舉報處理中,查處工作則具有強制力,是工商部門作為市場監管者,履行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法定職責,查處結果具有強制執行力。
⑵ 法律投訴
你沒有說清楚是什麼仲裁,如果是勞動爭議仲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內法》第容四十三條規定:「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並書面通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你的仲裁已經受理,都快兩個月了,還是沒有任何音訊。你可以按照以上規定,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領導提出投訴,要求依法按期裁決,如果超過兩個月還沒有裁決完的話,你有權按照以上規定「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你按照「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規定直接向法院起訴,就不用等他們仲裁了。
⑶ 工商局部門怎樣認定投訴,申訴還是舉報,法律依據和司法解釋是什麼,急,在線等專業高人!!!
投訴是指:權益被侵害者本人對涉案組織侵犯其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事實專,有權向有關國家機關主張屬自身權利。投訴人,即為權益被侵害者本人。
申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對某一問題的處理結果不正確,而向國家的有關機關申述理由,請求重新處理的行為。
舉報,即檢舉。指公民或者單位向司法機關或者其他有關國家機關和組織檢舉、控告、違紀、違法、犯罪,依法行使其民主權利的行為。
⑷ 舉報和法律
你說的罪犯,2000年判無期,已服8年刑加上減刑至多四年左右,在監獄如果有悔改或立功表現,可以一次減刑二年以內,有重大立功表現的話一次可減二年多,且有間隔期的限制,減多少就間隔多少。至少他服13年才能出來,法律又有規定,刑期過半,又經法醫鑒定,有重大的疾病的,可以辦理因病保釋.但要有監獄,公安,檢察院,街道,親人等多方簽字後,交一定的押金.這些要花很多的錢,才能保釋,並且在保外就醫期間,要接受當地公安局的監管,一經發現他有再犯罪的話,就抓捕後收監,繼續服刑。這種情況多是非暴力犯才行.要是暴力犯不含傷害罪,中國法律上嚴格規定,不得假釋.他要是暴力犯罪的話,你可以到高級人民檢察院舉報.或是撥123888,直報中紀委,不僅會查案件本身,還要追究相關部門的刑事責任.
⑸ 投訴的法律依據怎麼寫
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也可以向當地的地稅局投訴。第三十六條違反發回票管理法規的答行為包括:(一) 未按照規定印製發票或者生產發票防偽專用品的(二)未按照規定領購發票的(三) 未按照規定開具發票的(四)未按照規定取得發票的(五) 未按照規定保管發票的(六)未按照規定接受稅務機關檢查的。對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所列兩種以上行為的,可以分別處罰。
⑹ 如果法律法規出現不足或者過錯去哪裡投訴跟建議
直接向法律的監管部門或指定部門提交建議。
最好的時間是,官網最近再考慮修訂的時候,建議徵集活動時提交。
對一些法律規定有意見、建議,認為不合理、不夠完善,可以訪問關鍵詞:審查建議受理平台,通過網路在線提交。
按照建議內容的系統提示,寫清楚具體是哪條規定,並說出自己建議修改的理由,如果搜索不到相關法律,可以根據頁面提示的地址和郵編,郵寄平信無法查詢狀態,掛號信可以像快遞那樣查到信件狀態。
郵寄書面材料的標題應該寫:法律建議書或法律審查建議申請書,不適合寫信訪書。
或訪問人大官網,左側點擊網路信訪。
⑺ 怎麼投訴法律咨詢公司和法律工作者違規
法律工作者應向司法局或者行業協會投訴,咨詢公司應由工商機關管理!
⑻ 法律 辦公投訴電話
給大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社保局等打電話,態度極其不耐煩的把你跟踢皮球一樣到處推,你對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社保局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不滿意,可以直接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社保局的領導投訴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社保局的領導投訴不滿意的,可以向其上一級政府投訴。
⑼ 申訴和投訴的區別
1、申訴與投訴所訴之於的主體不同:申訴是向行政執法或行政管理部門;投訴是向社專會團體(如消協屬)或平等民事主體。
2、申訴與投訴的訴諸方的目的傾向性不同:投訴只是就雙方爭議尋求解決;而申訴除了尋求爭議的解決外,還附帶或保留有要求行政管理部門制裁或處罰侵權者的權利,即俗稱的「告」的成分。
3、申訴與投訴所產生的效力不同:投訴僅具有民事調解效力,雙方當事人有一方方反悔調解就無效,調解的約束效力低;申訴則具有行政調解效力,雙方當事人如達成調解協議或做出處理決定一般來說即具有行政執行力。
4、申訴與投訴的訴諸方的主管意願不同:投訴必須是雙方都自願調解的條件情形下;申訴則只要一方當事人向行政執法或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