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與實習生解除勞動關系需要賠償嗎
根據不同的實習性質判斷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如果不是在校生的培訓實習,是畢業生的就業實習,應認為雙方建立了勞動關系。勤工儉學型實習中,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務關系,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由合同法調整,不屬於勞動關系。(1)培訓型實習。作為學校教學計劃的一部分,由學校統一安排到實踐部門進行的實習,為培訓型實習。培訓型實習,應當看做是教學的延伸,通過實習積累經驗,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也不能視為就業。(2) 勤工儉學型實習。為獲得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在校生個人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的勤工儉學活動,可以被稱為勤工儉學型實習。這種實習活動,大學生與其服務的單位之間沒有勞動關系。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指出,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⑵ 在校大學生實習期間與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糾紛
找勞動監察大隊舉報
⑶ 實習生的工資糾紛可以進行勞動仲裁嗎
應該發工資。
實習生不受勞動法保護,但實習期間是有工資的。
實習生和用人單位簽訂的是三方協議或者是實習協議,由於實習協議不屬於勞動合同,那麼自然不屬於《勞動法》管理范疇。實習協議是勞務合同,屬於《民法》管理范疇,如果實習期間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不能以勞動爭議處理而是以民事糾紛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必須保存好爭議的證據,學校要給予實習生一定的幫助,維護好實習生權益。
實習期按照實習協議,用人單位必須付給實習生工資,且不應低於地區最低薪資標准。如果用人單位違反協議,給學校或學生造成損失,按規定應予以相應的賠償。
⑷ 實習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可以的,勞動事實成立沒有合同也可以勞動仲裁
⑸ 單位實習生遇勞動糾紛,勞動局要不要管
單位這種做法已經違反了勞動法的相關法律法規
1、你可以去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要求歸還欠發的工資
2、還可以當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要求酒店補發欠發的工資
希望我的答案您能滿意
⑹ 實習生工作受勞動法保護么
實習人員出於學習需要在單位進行社會實踐的行為不受勞動法保護。
實習分兩種情況。一是實習人員與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在單位通過實踐進行一定的專業訓練,在這種實習中,實習人員必須與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目的在於增強從事這些專業工作的熟練度,以便將來能夠較為獨立地從事這樣的職業。存在類似情況的還有律師、醫師,等等。
另外一種是實習人員出於學習需要在單位進行社會實踐的行為,如上面所說的大學生的畢業實習。實習期間不受勞動法保護。對於第二種情形的實習,法律上區別是否是實習的唯一標准就是學生的身份。
在校學生在學校安排下或者利用課余時間到單位進行實習,因在此時全日制學生還是學生身份而不受勞動法調整和保護。由於學生不是勞動法調整的對象,學生和實習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不能作為勞動爭議處理。
(6)實習生勞動糾紛擴展閱讀
實習中發生侵權案件維權困難:
實習過程中,假如學生和實習單位之間產生的勞務和人身傷害糾紛只能按照一般的民事糾紛處理,雙方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
由於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實習期間大學生在與用人單位的交涉中處於劣勢,特別是在就業難的情況下,學生本人並不具備要求用人單位簽訂實習權益保障協議的主動權。用人單位也沒有與實習生簽訂保障協議的主動意識。
一些學生自己通過關系找實習單位,雙方連基本的協議都沒有,使得一部分大學生在自身權利受到侵害後,不願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⑺ 實習生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按實際情況,如果實習生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爭議,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申請勞動仲裁的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二十八條申請人申請仲裁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並按照被申請人人數提交副本。
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書寫仲裁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二十九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五日內,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受理,並通知申請人;認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