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某高校李教授將他承擔學校科研課題的一項技術以自己的名義申請專利,與學校發生糾紛,
這屬於職務發明,專利權人是學院,發明人是李教授。
根據《專利法》內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的任容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一條 專利法第六條所稱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
(一)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
(二)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
(三)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包括臨時工作單位;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
『貳』 高校教師的研究成果專利是屬於教師還是學校有哪些法律依據
屬於誰只有一個標准,那就是看是不是職務工作
具體區分標准:1.完成工作任務
2.利用職務便利回,利用學校的設施答等等
3.有合同約定成果的歸屬
相關法律:著作權法11條~21條,關於著作權歸屬的確定
『叄』 您好~!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高校教師的研究成果專利是屬於教師還是學校有哪些法律依據
屬於誰只有一個標准,那就是看是不是職務工作
具體區分標准:1.完成工作任務版
2.利用職務權便利,利用學校的設施等等
3.有合同約定成果的歸屬
相關法律:著作權法11條~21條,關於著作權歸屬的確定
『肆』 不少高校專利處於沉睡狀態 轉化有哪些"攔路虎
高校專利有一個特點,就是發明人基本上都是為了職稱而研究並申請專利,並不是針對應用領域開展的研究,所以,高校的專利沉睡的很多,而且基本上是很難喚醒。前些日子電視上介紹黃大年的事跡,有一個黃大年的同事就說:我們是科研人員,不是工程師,推公式寫文章是我們的專職,搞裝備研發好像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當然,這是他們當時的心態,但是很有代表性。現在有多少老師轉變了觀念,我們不得而知。
『伍』 現在各大高校擁有的專利如果轉讓有轉讓專利權的嗎
有的,專利的轉讓就是專利權人的轉讓,轉讓後原專利權人,或者是申請人回,不再擁有專答利權,專利的所有權利轉移到受讓人手中,專利權全部發生轉移。
如果是專利許可授權,則不會發生專利權的轉移,被許可人只擁有實施權,不具有其他各項權利。
『陸』 高校專利技術轉讓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注意專利權人與受讓人的身份
對於受讓人來說,應注意專利權的轉讓人是否是該專利的合法持有人、該專利權是否還存在其他共有人、該專利是否是職務發明、專利權的轉讓人是否為國有企業等。如果是國有企業,則需要按照我國企業國有資產法中有關國有資產轉讓的規定,履行國有資產流轉的手續。
2、確認專利權的類型和法律狀態
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3種專利。由於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授權不經過實質審查,其專利權的「穩定性」與發明專利相比相對較弱。因此,受讓人應充分了解所轉讓專利權的類型,權衡轉讓的潛在風險,必要時可要求專利權人提供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具的檢索報告。同時,受讓人還應該對待轉讓專利權的法律狀況進行檢索,以證實待轉讓的專利是否為有效專利,並確認專利權的剩餘有效年限。
3、應當簽訂正式書面的轉讓合同
專利權實際上是一種財產權,但是作為專利權客體的發明創造它又是無形的,不能像有形財產那樣被實際地佔有,因此專利權的歸屬是以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登記簿為准。所以,我國專利法規定,轉讓專利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的轉讓合同,並及時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專利權的轉讓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4、明確專利被無效後的處理方式
我國專利法第四十七條規定,被宣告無效的專利權自始即不存在,已經履行的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不返還專利權轉讓費,但明顯違反公平原則的,應當全部或部分返還。
『柒』 為什麼企業比高校更重視專利
1、首先原先不是這樣的,以前並不算重視專利。現在重視是因為政策拉動的結果,高新內技術企業可以獲得政策上容的支持,可以減稅,有各種好處。
2、企業比高校更商業化,往往直接涉及實際的產品,產品與專利的關系比研究跟專利的關系更近,實際開發出的產品更傾向於能夠申請專利,研究成果則不然,有些研究成果傾向於屬於發現性質的東西,而發現的自然規律不屬於專利保護客體,利用自然規律進行發明創造的成果才是。但也並不代表高校就不搞產品,他們也和企業合作。還有一點就是,高校以前是較重視發表論文啊什麼的,這些東西發表相當於獲得一種名譽上的東西,由於高校多數不去自己生產產品,自然不需要在產品市場中去競爭,也就不需要用專利去限制別人。當然高校也可以弄出專利來限制別人,以許可的方式掙錢,但貌似高校的目標定位也不是掙錢。
『捌』 專利糾紛將導致蘋果賠償某高校2.34億美元
據報道,近日,美國威斯康辛州聯邦法官再次駁回蘋果要求撤銷關於威斯康辛大小部分技術糾紛的陪審團裁決,因此蘋果很可能會面臨賠償2.34億美元。
當時律師表示,蘋果可以向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提起上訴,這一過程一般需要花費一年多時間。外界紛紛猜測,憑借蘋果多年專利官司的經驗,面對這樣的情況即便是一年多後也不會太被動。
如今威斯康星州的聯邦法官駁回了蘋果要求撤銷陪審團裁決的申請,換句話說,這場專利案也接近尾聲,而蘋果很有可能要向威斯康星大學支付這2.34億美元的罰金。
『玖』 高校專利工作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高校專利工作應重視的問題是:
一是高校專利與現實生活實踐的結合作用,
二是高校專利的轉化效率,
三是高校專利與企業的對接。
『拾』 高校專利轉讓流程是什麼
進行高校專利轉讓一抄般可以通過一些些小渠道進行相應的疏通,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更有優勢獲取專利技術的來源,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專利技術學校合作的的方式,為什麼說要進行校企合作呢?我們需要從專利技術的本身歸屬去區分這個問題,其中重要的區分便是專利職務而發明明和非職務方面的區分。
很多高校進行技術科研的時候學生大多數的情況是根據學校的資源進行發明創造,或者是在學校的整體指導之下申請成功了專利技術,當然如果本質上是學生自己研發的專利技術那麼該專利技術就不屬於學校的范疇;這個時候學生可以自己做主,想怎麼轉讓專利就怎麼轉讓,如果學校職務發明那麼就需要學校允許方可轉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