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處理房屋面積糾紛的原則是什麼
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版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1、面權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結算,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2、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房屋實際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出賣人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過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
B. 如何避免公攤面積引發的糾紛
第一招:索取公攤數據;
在簽訂購房合同時,讓發展商出示有關計算公攤面積的數據,包括整幢建築的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不應分攤的建築面積等基本數據,也可以要求發展商列明公攤公用建築面積的具體項目以及各項目的面積,這樣業主可以通過數據求出公攤面積,以明確自身的權益。
第二招:查閱有關資料;
業主們有權自查或者聘請律師向設計單位、規劃單位、測繪部門等機構查閱所購房產的相關文件,比如終設計圖紙或者終設計方案、終面積測量報告、各種數據的計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第三招:在購房合同中約定公攤面積;
《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三條和附錄二中有關公共部位和公用房屋分攤建築面積的條款,購房人應當在合同中約定公攤面積的數字,並在附件二"有關公共部分與公用房屋公攤建築面積構成說明"中,詳細約定公攤的具體部位、面積大小。
是有關共有建築分攤部位變更的情況,約定得越詳細,對購房者就越有利。一旦發生糾紛,購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約定來保障自己的利益。
C. 房屋公攤面積糾紛
本案合同效力的是沒有問題的,交易的面積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專如果調解不好的話,就只有等屬法院的判決了,實在不服,可以上訴。
個人覺得,如果如你所說「在購買協議上寫明的是60平方並沒寫公攤面積」那麼對於此合同可以以「重大誤解」為由要求撤銷合同,結果是你換他房子,他還你的錢(利息),但是你很可能是不願意這么做的。另外不知道合同中約定的是總價款還是每平方米多少錢,這個是不同的。再者你這個案子已經到了法院在處理過程中,不沒有,代理思路是怎麼的,積極和法官溝通,不服判決再上訴
不合法,對方應當履行合同。
D. 對房屋面積發生爭議,測量標准如何確定
2003年8月5日,原告向被告交納購房款38萬元,購買了被告的商品住房一套。當時被告稱該房面積為97平方米。2004年初,該樓其他購房戶發現所購房屋的實際面積與被告售房時規定的面積不符,原告為此起訴要求退還該房,由被告返還購房款38萬元。
依法分析
根據國家標准《房產測量規范》,房屋面積測量標准如下:
1.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即為購房者所購買的套內或單元內建築面積(以下簡稱套內建築面積)與應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之和。
商品房銷售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2.套內建築面積由以下三部分組成:(1)套(單元)內的使用面積;(2)套內牆體面積;(3)套內陽台建築面積。
3.套內建築面積各部分的計算原則如下:(1)套(單元)內的使用面積。住宅按《住宅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計算。其他建築,按照專用建築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或參照《住宅設計規范》計算。(2)套內牆體面積。商品房各套(單元)內使用空間周圍的維護或承重牆體,有共用牆及非共用牆兩種。商品房各套(單元)之間的分隔牆、套(單元)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均為共用牆,共甩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套內牆體面積。非共用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套內牆體面積。
(3)套內陽台建築面積按陽台外圍與房屋外牆之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4)套內建築面積的計算公式為: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台建築面積。
4.公用建築面積由以下兩部分組成:(1)電梯井、樓梯問、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築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築面積等;(2)套(單元)與公共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5.公用建築面積計算原則。凡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等,不應計入公用建築面積部分。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計人公用建築面積。
公用建築面積按以下方法計算:整棟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扣除整棟建築物各套(單元)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並扣除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及人防工程等建築面積,即為整棟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
技巧提示
因為測量過程漫長、計算復雜,業主參與測量的可能性不大。為增強透明性,開發商應有公攤部位的詳細資料供業主查閱。如果購房人確實有證據感覺戶內面積小,可向房地產產權主管部門申請復查,要求原測量單位復測,還可向上級測繪主管部門申請復查。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E. 房屋公共面積糾紛
房屋公攤面積共用地方不允許個人獨占,這樣的協議不會被公證機關進行公證的,請慎重。
F. 購房合同中的公攤面積糾紛怎麼處理
公攤面積有誤差,建築面積必有誤差。 一,面積誤差比 面積誤差比是指購買商品房時實測面積與預測面積之差和預測面積的比值。面積誤差比是商品房買賣過程中處理面積差異的一種方法。 二,計算公式 面積誤差比=(實測面積-預測面積)×100%÷預測面積 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實測計價面積-合同約定計價面積)的絕對值*100%/合同約定計價面積 三,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出賣人交付使用的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計算,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 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房屋實測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出賣人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出3%的部分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
G. 房屋公攤面積在房權法中有何規定如何使用
《物權法》復第七十條業主對建制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七十四條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H. 什麼是房屋公共面積
房屋的建築面積系指外圍水平面積及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其中包括房屋建築面積、共有建築面積、使用面積等的測算。判別房屋計算建築面積的基本原則是:永久固定,層高2.20 米(含2.20 米)以上的房屋及與室內相通的部位計算建築面積。1、計算全部建築面積應是有頂蓋全封閉的房屋及部位或底層有頂蓋、有柱或有圍護的部位。2、計算一半建築面積一般是不封閉的房屋及部位(房屋底層的部位除外)。3、不計算建築面積通常是層高小於2.20 米的房屋及部位;裝飾性的建築;與室內不相通的部位;沿街巷社會公用的建築及無上蓋或上蓋為社會公用的建築(除挑陽台、非廣場式室外樓梯算一半面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