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網路隱私侵權主觀要件

網路隱私侵權主觀要件

發布時間:2021-09-19 22:07:53

⑴ 什麼條件構成侵犯隱私權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講民事權益范圍,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證號碼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11、未經他人許可,私自公開他人的秘密。

(1)網路隱私侵權主觀要件擴展閱讀:

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侵擾他人私生活、公開他人隱私的行為,既是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監視、窺視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記、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計刺探他人的秘密,都屬於侵害隱私權的行為。當然,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執法機關依法調查和公開當事人的有關信息,則不屬於侵權行為。

尊重他人隱私,就要樹立隱私意識。明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破除我國傳統文化中 「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這類宣揚人格依附的陳舊觀念;不幹涉他人私人空間,不搬弄是非、揭人短處、擾人安寧;不因好奇而熱衷於打聽別人私事、傳播別人的秘密。我們要矯正不尊重他人隱私的若干陋習。

尊重他人隱私,需要強化責任和榮譽意識。個人隱私權里無不包含著兩種最忠實的守護——責任和榮譽。親人、朋友之間常常會分享一些個人秘密,這是基於彼此信任。此時,我們要承擔起對這份隱私的責任和信譽,這不但能保護自己的隱私,也是對他人隱私的保護和尊重。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彼此的隱私。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是道德的呼喚,有助於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國人大網

⑵ 論述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

侵犯隱私權,首先是侵權,侵犯的法益是公民個人隱私。構成要件 :侵權行為,損害後果,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聯系。

⑶ 網路名譽侵權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關於某一行為是否構成侵害他人名譽權,一般可從三個方面進行考察:須有傳播散布之行為,即該行為需為第三人所知悉;侵害行為系針對特定人為之;傳播內容必須有妨譽性,即該內容具有貶損他人名譽、降低他人社會評價的性質。侵害網路名譽權的具體方式有:一是指向權利人的真實姓名、現實身份,對其進行侮辱、誹謗;二是僅指向"虛擬主體",對其背後的民事主體進行侮辱、誹謗。 (2)該行為造成了權利人名譽權受到損害的事實。一般認為,損害具有三方面的特徵:損害是侵害合法民事權利和利益所產生的後果;損害具有客觀真實性和確定性;損害具有法律上的可補救性。由於網路名譽權是一種受到法律保護的合法民事權利,侵害網路名譽權的行為無疑是一種侵害合法民事權利和利益的行為。侵害網路名譽權所造成的後果或者表現是,降低他人在網路上的評價或者降低他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評價。網路環境下也存在著一定的價值判斷,因此對於一個在網路環境下享有較高評價的人來說,更容易在網路世界獲得更多利益,在很多時候這些利益都能夠轉變為現實利益。因此,網路社會評價的降低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損害。對於網路名譽侵權,在現實生活中實行救濟的同時,也可以要求行為人在網路環境下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民事責任,從而恢復受害人的網路名譽權。因此,對網路名譽權的損害也完全具備上述三方面的特徵。 (3)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網路環境的特性並沒有對因果關系理論的具體適用導致任何特殊情況,在網路名譽權侵權案件中,因果關系理論沒什麼特別要求。 (4)侵權人主觀方面存在過錯。通常認為,侵權人主觀方面存在過錯是網路名譽權侵權不可或缺的構成要件。而過錯在網路名譽權侵權中的具體適用,與傳統名譽侵權無異。

⑷ 2019年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2019年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根據《著作權法》第三條的規定,文字作品、計算機軟體本身就屬於法律保護的作品的范圍,多媒體作品涉及網路作品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的文字、美術、攝影、音樂等作品也應當屬受保護的范圍。2019年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1.網路著作權侵僅行為的客體要件根據《著作權法》第三條的規定,文字作品、計算機軟體本身就屬於法律保護的作品的范圍,多媒體作品涉及網路作品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的文字、美術、攝影、音樂等作品也應當屬受保護的范圍。即只要符合著作法所規定的作品的條件和特徵,就應當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在著作權法中沒有明確規定的,他人的智力成果也不可以任意復制,創作者的權益不能隨意侵犯。2、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的主體要件依據行為主體在計算機網路傳輸中的作用,網路作品著作權侵權的主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網路使用者,一類是網路服務商。其網路使用者的數量龐大,這類主體通過讀取信息,下載資料,設立網頁,傳遞電子郵件,進入論壇等方式,當網路使用者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實施了侵犯網路作品著作權的行為,則為侵權主體,對其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3、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的客觀要件如果網路服務商在提供網路服務中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權的違法行為,給他人造成了損害,那麼,其行為就具備了網路作品著作權侵權的客觀要件。要認定網路作品著作權侵權的客觀要件,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使用的作品和表演、錄音錄像製品、廣播電視節目是受著作權保護的客體;二是必須是未經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人有關的權利人的許可,不按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條件,擅自使用作品以及表演、錄音錄像製品和廣播電視節目的行為,則構成侵權。4、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的主觀要件侵權行為的主觀方面是指侵權行為實施者對自己的違法行為及其損害後果所抱的心理態度,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網路使用者或網路服務商通過網路自行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或參與他人著作權侵權活動;網路服務商教唆、幫助用戶實施著作權侵權行為等,都是作為的侵權行為,在主觀上存在明顯故意,故應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不作為的侵權行為主要是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商實施的。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商對其傳輸內容有控制、監督、增刪編輯的權利和義務,當其明知網路上存有侵害他人著作權的信息內容時,應當在技術可能、經濟許可的范圍內採取措施移除侵權內容。如果拒不移除,採取放任或支持的態度,在主觀上則有過錯,應當承擔連帶侵權責任。形式。在著作權侵權行為中,除這兩種形式外,還存在第三種狀態,即由數個行為人分別對同一權利人進行的侵害。

⑸ 網路侵權的一般構成要件是什麼

1、侵權責任包括過錯(含過錯推定)責任和無過錯責任, 它們的構成要件不相同。
2、《侵權責任法》第6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是關於過錯責任構成要件的規定。根據該規定,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行為的違法性、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因果關系和行為人主觀有上過錯四個方面。
3、《侵權責任法》第7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這就是關於無過錯責任構成要件的規定。根據該規定,無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侵權行為的法定性、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以及因果關系三個方面。

⑹ 關於網路侵權行為的界定是什麼

網路侵權行為的界定是什麼?網路侵權行為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大家對此沒有很深的理解,不清楚哪些屬於網路侵權行為。因此,當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犯的時候卻不知道。那麼網路侵權行為的界定是什麼?網路侵權行為的界定是什麼?《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規定: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近年來利用網路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等人格權的問題日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要求通過立法規制網路侵權。本法適應這一要求,設立本條。本條設3款:網路侵權行為的界定第一款規定網路用戶和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依據本款規定,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該網路用戶或者網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受害人承擔侵權責任。網路侵權行為的界定第二款規定受害人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必要措施的權利,及網路服務提供者未採取必要措施情形應當承擔的侵權責任。依據本款規定,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受害人通知後及時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的,即可免於承擔侵權責任;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應當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判斷採取措施之是否及時及計算損害的擴大部分,應當以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之時點為准。網路侵權行為的界定第三款規定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連帶責任。依據本款規定,網路服務提供者與實施侵權行為的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的要件:一是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二是網路服務提供者未採取必要措施。判斷被告是否知道,應采客觀標准即網路服務行業的其他經營者處於同一情形是否知道,而不是主觀標准即被告自己當時是否知道,自不待言。但考慮到現代互聯網信息爆炸的實際情形,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承擔過高、過嚴的注意義務並不現實,從本條3款規定的內容及安排順序解釋,無論是判斷被告網路服務提供者是否知道,或者判斷其是否及時採取必要措施,均可以接到通知為基準。接到通知,即構成知道,接到通知後仍未採取必要措施,即應判決該網路服務提供者與實施侵權行為的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⑺ 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一、主觀具有過錯
侵害隱私權因屬於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
二、違法行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隱私權是絕對權,具有普遍的對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負有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義務,違反這種義務進行的行為均被納入侵犯隱私行為之列,除非有正當合法抗辯事由存在,通常這種侵害行為以作為形式表達,並不必以公開他人隱私為要件。結合行為類型的多樣性與隱私內涵的發展性,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侵擾私人空間的行為與侵害私人信息的行為。
三、損害結果發生
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害隱私並不直接與財產利益掛鉤,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財產利益受損,受沖擊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損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當然這並不否認隱私權遭受損害所導致的權利人經濟上的損失。一般來講,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權利的事實,即使侵害後果難以覺察或證明,即可構成侵權法中的損害。隱私權這種精神性人格權損害後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體人格受損證明困難,但這點並不妨礙認定損害事實的存在。
四、具備因果聯系
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於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後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就非財產性利益受損與行為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出問題的地方是財產利益與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認定方面,有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則須藉助一定的方法,通常從以下兩方面把握:時間上有無順序性,侵害行為是否客觀存在。
在看一個具體行為是否構成侵犯隱私權的時候,往往是需要根據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入手進行判斷的。如果一個行為符合了侵犯隱私權構成要件的內容,那我們就可以判斷該行為就是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此時就需要行為人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⑻ 侵犯網路隱私權的構成條件

3.1行為的違法性
網路隱私侵權行為的行為人利用網路實施了侵害他人隱私權的違法行為,這是其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條件。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並不違法,即使觸及到公民的個人隱私,也不應承擔侵權責任。例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為執行公務的目的檢測公民的上網行為或查看公民的電子郵件內容的行為,雖然觸及了公民的個人隱私,但由於其為法律所許可,不具有違法性,不認為是侵犯了公民的個人隱私權的行為[4]。
根據網路隱私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可將其分為作為的侵權行為和不作為的侵權行為。前者表現為行為人違反了法律關於禁止侵犯公民網路隱私的規定而實施了該法律所禁止的行為。例如,法律規定,任何人不得不當窺視、泄漏、干涉他人的隱私,否則即構成作為的侵權行為。後者表現為法律要求人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應當實施某種行為而負有此項義務的人卻未實施,例如,網站對收集的個人信息資料應該採取而沒有採取合理的保護措施而被非法訪問,則網站和非法訪問者都侵害了他人的網路隱私權,網站則是以不作為的方式侵權。
3.2損害事實的存在
網路隱私的損害,主要表現為個人信息被刺探、被泄露、被傳播、被干預。對網路隱私的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事實既包括對財產的損害,也包括對人身的損害。例如,網站將用戶的信用卡帳號透露給第三人,導致用戶信用卡上金額被洗劫一空,給用戶造成的這一巨額損失,即侵犯用戶網路隱私權導致的直接損害,又如電子郵箱經營者利用網路技術的便利條件,私自拆封、泄露、篡改他人郵件通信內容,使用戶失去了與收信人簽訂合約的良機,從而無法實現預期的合約利益,因而是一種網路隱私侵權行為造成的間接損害。
對人身的損害,主要表現為受害人的精神痛苦,例如,向用戶發送垃圾郵件,使用戶有限的郵箱空間無法再接收其他有價值的電子郵件,造成用戶的精神痛苦。又如故意泄露人們的不幸身份、特殊嗜好等隱私信息,引起周邊人對其產生偏見等。[5]
3.3侵權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侵權行為中的因果關系是指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客觀聯系,即特定的損害事實是否是行為人的行為必然引起的結果。只有當二者間存在因果關系時,行為人才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在網路隱私侵權行為中,如果給公民個人隱私造成的損害結果是由行為人的侵權行為所必然引起的,行為人就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即損害事實是由網路侵權行為造成的,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直接的關聯性。如在網上隨便披露他人的隱私,直接導致他人隱私泄露,侵權行為和損害事實就表現出明顯的因果關系[6]。
3.4.侵害網路隱私權行為人要有主觀過錯
過錯是侵權行為構成要件中的主觀原因,反映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的心理狀態。對屬於一般侵權行為的網路隱私侵權行為來說,過錯是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的必備前提。
過錯根據其類型分為故意和過失,在網路隱私侵權中,大多數行為人都是基於故意的心理而實施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在網路侵害隱私權行為中,行為人因過失造成的侵權大量存在。如網路服務商對用戶的電子郵件應該採取合理的安全措施而沒有採取,導致該郵件的泄露,則存在過失。又如,一教師將其學生寫給自己的傾吐心中苦惱的電子郵件公布於校園網上,並附上自己為該學生提供的一些解決方法,想藉此達到幫助該學生及教育全校學生的目的,但此舉卻嚴重侵犯了該學生的隱私,造成其精神痛苦,教師的行為雖不是出於故意,但卻應當預見卻因疏忽大意未能預見損害後果的發生,因而是一種疏忽大意的過失。[7]
網路隱私權侵權事件發生後,判斷行為人是否應承擔責任,就是看行為人是否同時具備上述四要件,同時具備的,應該承擔侵權責任,不具備或沒有同時具備的,則無須承擔責任。

[4] 陳萍.試論網路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問題分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4期
[5] 林子瀚 淺析網路隱私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經濟研究導刊 2006年第26期
[6] 楊華 論網路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山東大學 2010年
[7] 馮軍 網路隱私侵權行為探析 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8年1月

⑼ 什麼是隱私權,隱私權的侵權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隱私是來一個自然人擁有的與自社會公共生活無關的個人生活信息和個人生活資料等。現代法認為,每個人的隱私范圍是不一樣的,越是公眾人物,其隱私范圍愈小。在個人維權時涉及最多的應該是對隱私權的保護,在現在開放的社會大環境下如果我們的隱私被侵犯後,如何利用法律武器進行維權呢?我國立法迄今為止並未承認隱私權,但對公民的隱私利益採用間接保護的方式進行。如《民法通則意見》第140條規定,宣揚他人的隱私,造成一定影響的,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故隱私權在我國法上是一個理論性概念。一般認為,侵害他人隱私利益的方式是未經權利人同意而披露,故其侵權構成要件是: 1、未經權利人同意; 2、實施了披露行為; 3、主觀上為故意; 4、為不特定的第三人所知曉。 另外,依《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條第2款,隱私利益被侵害的,受害人可以起訴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推薦閱讀:隱私權名譽權

⑽ 怎麼樣才算構成網路侵權侵權構成要素有哪些

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侵權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應當具備的條件。行為人實施了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權益的行為,但只有符合一定的條件,才能承擔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因具體侵權行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與歸責原則、法律的特殊規定以及侵權責任的形式密不可分。所以,適用所有的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不存在的,理論上,只能就一般的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進行闡述。
(一)損害後果
損害後果的客觀存在是確定侵權責任的首要的必要的條件。所謂損害,是指因人的行為或對象的危險性而導致人身財產方面的合法權益所遭受的不利後果。該損害是客觀存在的,是侵害合法民事權益的客觀後果;該損害是確定的,是已經發生、真實存在且能夠認定的,包括有造成損害的現實危險性;該損害具有法律上的補救性,即補救的必要性——在量上必須達到一定程度和補救的可能性——能用一定的形式填補權利人所遭受的缺損。損害包括財產損害、人身損害、人格損害和精神損害。
(二)因果關系
這里所說的因果關系是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即行為是導致損害的原因,損害是行為的必然結果,所要解決的是侵權責任是否成立的問題。其表現形式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和多因多果四種。至於如何確定行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大陸法系多採用相當因果關系說,即「無此行為,雖不必生此損害,有此行為,通常即足以生此種損害者,是為有因果關系。無此行為,必不生此種損害,有此行為,通常亦不生此種損害者,即無因果關系。」同時,當因果形式是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狀態下,在確定因果關系時,還要充分考量損害的原因力,即哪些行為是損害的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哪些是直接原因,哪些是間接原因,唯有如此,才能確定行為人是否承擔侵權責任以及責任的大小。
(三)行為的違法性
行為的違法性包括形式的違法和實質的違法。所謂形式的違法是指行為與法律的明文規定相抵觸。所謂實質違法是指行為不是從形式上而是從實質上違法,這種行為雖然不能確定違反的具體法律規則,但它卻違反了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則。
(四)過錯
過錯作為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一種主觀條件,是行為人實施不法行為時的心理狀態,是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損害後果的主觀態度。但是,如果要確定行為人是否存在這種心理狀態卻要藉助於其外在表徵即行為本身。過錯的形式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其中,過失又分為輕過失和重大過失。如果行為人不僅沒有遵守法律對其的較高要求,而且,連人們都應當注意並能夠注意的一般標准也沒有達到,這種過錯就是重大過錯。

閱讀全文

與網路隱私侵權主觀要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限責任公司認繳期限 瀏覽:282
我愛發明抓魚 瀏覽:392
馬鞍山大台北 瀏覽:9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個人工作總結 瀏覽:662
租房糾紛怎麼訴訟 瀏覽:487
定額發票有效期查詢 瀏覽:430
北人親情卡有效期 瀏覽:70
聽證會公告期限 瀏覽:303
根據著作權的規定 瀏覽:12
寧夏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880
地雷的發明 瀏覽:121
對建築物享有管理權的業主 瀏覽:231
星漣海馬鞍山 瀏覽:722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
英賽嘉華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111
雲南初級葯士葯師主管葯師證書領取 瀏覽:429
版權注冊報價 瀏覽:106
榆次工商局電話 瀏覽:880
核彈頭發明 瀏覽:15
簡述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 瀏覽: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