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律師在線咨詢:關於民事糾紛
首先責任應當由盜竊者承擔,如果經過證明房東有過失的,應當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Ⅱ 律師咨詢,房屋糾紛問題
你好,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確認贈與的房子是否已經做了登記,如果已經登記為新的產權人,則以前的贈與關系已經注銷,贈與的房屋不能收回。另外本案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父母贈與子女的房產還另有規定,具體可以通過兩個部分來解釋。
問題一:贈與出去的房子可以要回嗎?
已經贈與出去的房子能否要回來,首先需要看贈與的而房子是否已經做了登記,如果已經登記了,那麼贈與的房子就不能收回;如果贈與的房屋並未進行登記,那麼,雙方可以到公證機關辦理贈與撤銷手續。
問題二,無論什麼情況下都可以撤銷贈與嗎?
贈與的撤銷包括任意撤銷和法定撤銷。
其中,關於贈與的任意撤銷,《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贈與合同成立後,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不再為贈與行為。這是贈與合同與其他有償合同的顯著區別。
但是《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了任意撤銷的例外情況:「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
贈與的法定撤銷,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後,在具備法律規定的情形時,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繼承人、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Ⅲ 民事糾紛律師在線咨詢
主要看你的洗滌是否是造成縮水的原因 如果對方不能舉證證明這點 應該回不能獲賠 還有一個重要的證據答就是 證明該兩件衣服是在你店裡面洗滌(如果連證明在你的店裡面洗滌的事實都無法證實的話 就不存在後面的問題了)
Ⅳ 如何咨詢律師問題
最快的方法是找認識的熟人或是通過官方網站打電話咨詢。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但由於法律服務行業天然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性和某些業務的本地化(如金額不高的訴訟),找到靠譜的律師挺費勁的。要在特定地域、特定領域找到合適的律師,在業務上合作,不總是很容易的事情。
對華爾街頂尖投行來說,能達到其要求的大律所就那麼幾家,挑誰都差不多。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可選擇的律師實際非常多,差別會非常大。畢業於法學名校、在大律所受過訓練、執業時間長,大部分情況下對律師都是加分因素,但並不意味著他就是解決問題的最佳人選。
當事人找到靠譜律師的途徑有:
1、熟人介紹
熟人介紹過去是,現在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律師接業務和當事人找律師的主要途徑。
不管是二三線城市的個人所的小律師,還是一線城市大型律所的合夥人,大部分案子也都是來自熟人介紹。實際上我建議每個人都應當保證自己身邊有一個教師朋友,一個醫生朋友,一個警察朋友,一個混混朋友以及一個律師朋友,不一定熟,但關鍵時刻可以幫很大的忙。
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朋友,那麼找你的朋友幫忙介紹是最靠譜的,最好這個朋友自己是司法口(司法局、法院、檢察院、公證處什麼的)的,或者朋友自己找某位律師打過官司,親測好用,可以推薦一下。以題主的情形,通過朋友找律師,吃幾次飯,談幾次話,建立信任,委託代理,這是最靠譜的。
實際情況是優秀的律師根本不愁案源,缺乏動力進行網路營銷,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律師進入這個行業,希望情況會有所改善。
2、只買貴的
一分錢一分貨,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一個律師敢於給自己開高價,自然有的他的道理,土豪朋友們千萬不要猶豫,去本地的律所看看,哪位律師咨詢收費最貴,找他肯定是沒錯的。比如溫州一家專門做破產案件的律師,掛出來的咨詢費是1500元/小時,但是其實他根本不接受咨詢,他說:「我打個官司么幾十萬好了,都忙不過來了,哪有時間賺這個咨詢費。」如果你看到一位律師咨詢價格非常高,但實際上沒有時間接受咨詢,那找他就對了。總之一句話,不買對的,只買貴的!
3、過往案例
現在裁判書書都上網了,一位律師之前打過什麼官司,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一查便知,把律師的名字輸進去,看看這位律師打過什麼官司,判決結果怎麼樣,一查就知道,輕輕鬆鬆。特別是很多疑難案件,一位律師如果打過一場官司,會有很多人查到之後來找他。交通肇事類非常流水化,如果查到這個律師或者這個律所辦過成百上千件交通肇事類案件,那不要猶豫,就是他了。
4、看曝光率
很多新聞媒體會邀請一些律師來發表看法,比如我的一位師兄就受邀作客浙江台,為《紀實》欄目做特邀嘉賓。他做嘉賓的這個領域不一定是他最擅長的,但肯定是他懂的,找這樣的律師打官司,多少是有保證的。
5、法律援助
勞動官司和民事糾紛可以嘗試找當地司法局下屬的法律援助中心,都是正兒八經的律師,萬一被指定為某個律師的法律援助案件你就賺到了,比如我的老師基本上只接商事案件和房地產類案件,一個官司就是幾百萬,但是每年還是要接兩個公益案件,給勞動者和消費者打維權官司,不收一分錢,只是為了媒體宣傳之用。
Ⅳ 遇到法律糾紛如何找律師咨詢免費的和收費的有什麼不同
遇到法律糾紛的話我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要找律師的,因為律師可以給我們提供到的幫助其實是最大的,因此我們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一定要去找靠譜的律師。那我們又如何去找律師咨詢呢,我認為是可以分為線上以及線下的。我們可以在網上去預約律師去咨詢的,並且找幾個靠譜的律師事務所,而我們也直接可以去網上去咨詢律師問題的,我認為線上其實是非常方便的,並且也是非常節省時間的。如果你更想面對面與律師談的話,那麼你可以去線下去咨詢律師的。
我認為收費有收費的好處,但是免費的也同樣有他的好處,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去進行選擇的。
Ⅵ 近期遇到點糾紛,需要找了律師咨詢下,不知道怎樣花費少一些
這里咨詢不收費
可以多問幾次,綜合一下回答
主要看有無法律依據
你可以撥打1 2 3 4 8援助熱線咨詢
Ⅶ 法律咨詢 經濟糾紛
轉移債務確實不是好的辦法,並不解決你這問題。法院來通知你應訴,你不應該躲避,應該積極配合法院把這事了結清楚。
訴訟是以事實為依據的。
你們表面上看是借貸關系,據你的訴說看,實際上是無償的贈予關系,不具有真實的借貨關系。只要你能舉證證明這是贈予關系,即使你沒有履行贈予義務,受贈予人向法院起訴,應該說也不會得到法院的支持。
所以,你應該積極尋找是虛假欠條的證據。
比如:一、女方她當時從哪裡來的9萬元現款借給你?取存款得有到銀行取款的記錄吧?如果是籌的其他人的款借給你,那麼,其他人也應該有9萬元現金流動(或在銀行的取款記錄)的記錄或行動吧?讓她舉證借出現金的資金來源。
二、假定你如果借他9萬元,你當時說的借款理由是什麼(你現在想到的一些證據或理由,不能讓她知道,否則她也會去偽造一些應對你的東西出來)?即是說,你從女方那拿9萬元來干什麼用?事實上,你在出據借條的前後時間里,你有一下用出過9萬元左右的記錄嗎?假如你就是借去賭博輸了那還得有贏了你錢人得了你的9萬元錢的證明啊。
所以,你只要有你當時不需要用錢,即沒有支出9萬元和女方沒有9萬元現金流動出的記錄的證據,我覺得你還是能證明自己並沒有向女方 過9萬元錢,此欠條是虛假的。你應該去積極打好這官司。
轉給你2個案例讓你學習參考一下:
◆◆◆◆◆◆◆◆◆◆
淺談此案有欠條為何輸官司
有欠條是否一定贏官司?這在司法實踐中,一度成為爭論的話題,總結出來的結論是:有欠條照樣輸官司。比如,因過了訴訟時效而喪失勝訴權,非權利人而冒名訴訟等等。但,在有欠條的情況下,究竟權利人是否該輸官司,作為審判人員,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應當是非常慎重的。下面筆者就一起有欠條而輸了官司的民間借貸案,淺談一下自已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原告起訴要借款 李某於2002年7月10日立給史某欠條一張,內容為:今欠史(名)人民幣4000元,李(名)。沒有約定還款時間。同年7月29日,史某持此欠條起訴至法院,稱李某借其4000元經催要未還,請求法院判令李某還款。 被告辯稱不應還 庭審中李某辯稱:原告所訴不是事實,欠條是其騙我寫的,我不欠其錢。真實情況是:在2002年5-6月份,原告多次到我家找我,說其有個親戚給其在煙台接了個工程,其找我,要求我帶一、二十個會砌牆、抹灰的技術工到煙台去施工。我因原先並不認識原告,就說我與你沒有交往,如帶人去沒工程干怎麼辦?你得預付點工資給我帶去的人。原告又保證決不騙人等。到了7月10日,原告拿了4000元錢到我家,說凡是去煙台的人,每人預付300元,如到煙台沒工程,你們轉臉就走,來回車票算其的,預支的4000元也作廢;如有工程就用這4000元抵工資。當時我就對原告說,這錢是你的,應該你發給大家,原告不同意,堅持要把錢交給我,叫我給他打個欠條,並說等到了工地,把支錢人的花名單交給他,就沖抵這4000元錢了,因此,我就按原告所說打了這張欠條。7月11日,我和其他的10名工人跟原告到了煙台,到了之後才知上當,根本沒有工程,我就向原告索要欠條,原告說欠條留在家中了,我又叫其寫個字據給我,但他不寫,我就和他爭吵起來,後來他就保證決不會向我要這個錢。7月16日,我們十一個人在煙台沒有吃的,實在無法生活,而原告一去不回頭,不知去向,不顧我們死活。萬般無奈,我只得賣了身上佩帶的一塊玉佛,千方百計地帶著同去的十人回到老家。綜上,原告欺騙了我們,使我們蒙受了很大損失,他的4000元也均被我們去煙台的人取走,所以,原告起訴我是沒有事實與法律依據的,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出示了去煙台施工人員支錢花名冊,並申請了十位證人出庭作證。 一審判原告敗訴 一審法院經審理後,確認了被告辯稱的主張,認為被告李某為原告史某出具的雖然是4000元的欠據,但原、被告之間並非是借貸關系,原告委託被告招集十餘名工人去煙台施工,此款應認定為系原告為去煙台人員預付的工資和路費,且此款事實上也已被李某等十餘名去煙台施工的人分別支取。而到煙台卻並無原告事先許諾的施工工程,被告對此並無過錯。原告要求被告償還該款,並無事實與法律依據,故其訴訟請求應不予支持。遂判決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不服而上訴 原告上訴稱:李某因家庭經濟困難向上訴人借款4000元,有欠條為證,證人與被上訴人有利害關系,證言不能推翻原始書證,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撤消原判,並依法改判支持其訴訟請求。 二審判決維持 二審法院查明:2002年7月史某通過他人介紹找李某帶人去煙台施工,李某同意並要求史先支付路費。7月10日,史到李家將4000元交給李某,李某先向史出具了內容為:「煙台工程史(名)付工資(4000元)預付肆仟元,接收人李(名),2000.10/7號」的收條一張,史不同意寫成收條,要求李寫欠條,為此,李又書寫內容為:「今欠史(名)人民幣(4000元)肆仟元,李(名),2002年。10/7號」的欠條一張。當日,李某將4000元支付給10名工人,7月11日,李帶領該10人到煙台。到煙台後得知史並沒有工程,此後在煙台也未找到工程。7月17日,李某等11人返回老家。2002年7月29日,史某向法院起訴要求李某償還欠款4000元,結果被一審法院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二審法院認為,史某於2002年7月10日交給李某4000元,李某給其出具了收煙台工程預付工資的收據,史不同意,要求李給其出欠條,李按史要求為其出具了欠條,並將4000元支付給去煙台的人。現有11名工人的領款記錄、證言及李某出具的收條相互印證,且史某也認可找李某帶人到煙台施工的事實。現史某以李某出具的欠條為據,要求李某償還欠款的理由不足,李某收到史某的款也已支付給同去的工人,因而,李某不應將4000元再退還給史某。史某的上訴理由不成立,遂依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本案雙方爭議的焦點是案件的性質問題,即本案是借貸糾紛,還是返還預付款糾紛,還是其他糾紛。 根據原告的陳述和舉證,雙方是一種借貸關系或欠款關系;而根據被告的陳述和舉證,雙方是一種建立在勞務合同基礎上產生的預付款糾紛。 筆者認為,原被告均系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都應知道自已行為的後果。從被告的辯稱,可以證明被告立欠條並非是在原告的強迫或威脅下立的。關於本案的定性問題,一二審法院均以借貸糾紛予以判決,而一審法院在本院認為中卻又認定雙方並非是借貸關系,從其分析的意見表明,其認定雙方之間應為一種預付款糾紛,鑒於預付款已被工人領取,且原告存在違約行為,即原告並未提供工程給被告干,故,原告要求償還該款無事實與法律依據,從而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二審法院在審理查明中又查明了,被告是在給原告立收條被原告拒絕後才立的欠條,而原告在此前不欠被告款,原告給被告款時又明確了要立欠據,筆者認為,這足以證明本案雙方之間借貸關系。關於被告提出的施工問題,原告沒有否認找其帶人施工,但從上訴理由看,卻沒有承認同意被告將所借款分給他人,從被告辯稱的其讓原告將錢分給工人而原告不同意看,亦表明原告是不願意與其他人發生事務關系的。所以,即便被告將從原告手拿到的錢支付給了隨其去施工的工人,這也只是被告個人與其他工人之間基於僱傭關系(被告找的人)而產生的付款行為。這不應成為被告拒付借款的理由。退一步說,本案若非為借貸關系,而為原、被告之間基於勞務合同產生的返還預付款糾紛,那麼,在原告沒有提供工程供被告施工後,因此給被告造成的經濟損失,可以從預付款中扣除,如有剩餘,則應退還原告,如不夠彌補損失,被告還可要求原告賠償。而從本案的一二審查明看,並沒有查明被告因原告的違約行為而遭受的損失數額,而均籠統地認定原告違約且款已分給工人,故不應再退還,從而駁回原告的請求。筆者認為,這是不妥的。假若此預付款不是4000元,而是10萬元,難道基於原告的違約和款已被分,就無權要求退還了嗎?從《合同法》關於合同違約的法律後果之規定看,作為違約方只應賠償因違約行為而給相對人造成的損失,這種損失的數額是需要有效、合法的證據證明的。就本案而言,被告所受的損失應為帶工人前往煙台的交通、食宿和誤工損失,而這些損失是否等於或超過4000元是不清楚的。從事實上看,被告等人的實際損失也是不足4000元的,所以,被告至少應將扣除損失之外的餘款退還原告。
◆◆◆◆◆◆◆◆◆◆◆◆
借條不假 卻輸官司
浙江省桐廬縣人民法院近日審結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原告持有一份借條,被告也認可借條是他所寫,但最後法院判決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案情介紹:
2006年5月,原告王某向法院起訴被告洪某,要求其歸還借款10000元。原告訴稱,2001年1月13日,洪某向其借款2萬元。2003 年,洪某將位於桐廬縣分水鎮庫區的一幢即將拆遷的房屋折價1萬元抵償給王某,餘款1萬元,洪某於2003年6月1日出具借條一份。之後,洪某未還款。庭審中,原告王某提供了被告洪某出具的借條。
被告洪某對該借條系自己所寫並無異議,但辯稱其於2003年6月1日向王某借款1萬元。2004年其將在庫區的房屋一幢折價1萬元抵償給王某,債務實際上已經抵銷了。只是在其向王某要回借條時,王某說借條放在家裡,回去後就銷毀,因為雙方當時還是親戚(洪某的妹妹與王某的弟弟原系夫妻,現已離婚),所以就沒有堅持叫王某歸還借條。現在雙方不是親戚了,王某拿了這張借條來起訴。實際上被告不欠王某借款,要求法院判決駁回王某的訴訟請求。洪某提供了二份證據:一是證人出庭作證,證明洪某將房子以1萬元的價格抵給王某;二是桐廬縣分水江水利樞紐工程庫區管委會的證明一份,證明洪某抵償給王某的房子已於2004年6月15日拆除。
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形成了兩種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應駁回原告的請求。理由是:原告雖然持有借條,但被告有相關證據證明已於2004年將房屋折抵給原告,作為償還10000元的借款。而原告卻沒有提供證據證明被告向其借款20000元的事實。因此,原告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依據,應當駁回。
第二種意見認為應支持原告的訴請。理由是:原告持有的借條是真實的,但因雙方在辦理房屋抵款時是口頭協議,不能確定房屋抵款之事就發生在借條之後,故應支持原告的主張。
法理分析:
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筆者傾向於第一種意見,理由如下:
1、本案的爭議焦點有兩個:一是洪某在2001年是否向王某借款20000元;二是2003年6月1日被告的借條是否為其扣除房屋抵償款之後出具給原告的剩餘欠款的憑證。
2、如果原告王某能提供證據證明被告洪某在2001年向其借款20000元的事實,那麼被告洪某以房屋折抵10000元借款後尚有10000元餘款應當償還。但是原告在庭審過程中始終無法提供確實證據。
3、被告提供的證據證實房屋抵償借款之事發生在2004年,而原告主張2003年6月1日的借條是房屋抵償後出具的,但無相應證據佐證。
由此,筆者認為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理由是:根據證據規則的規定,民商事案件採取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本案原告主張的20000元借款事實應由原告舉證證明,但其未提供證據證明;另原告主張的被告出具的借條是在其以房屋抵償行為之後出具的,與房屋抵償是不同款項,但也未提供證據證明。因此,法院對原告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
最後,法院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宣判後,原、被告均未提起上訴。
Ⅷ 有糾紛需要找律師咨詢,找網上的律師咨詢靠譜嗎
現如今,不管是有什麼樣的糾紛,都是需要找到一名合格的律師。如果這名律師非常的優秀的話,那麼確實是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煩惱。在網路上面想要找律師咨詢,其實這並不是一件非常靠譜的事情。在網路上面有很多的人假扮律師,並且給出的建議也並不是專業的。如果真的有糾紛,或者是這個糾紛比較嚴重的話,還是建議大家在現實生活當中去找律師。
有糾紛請律師,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個錢想省也是省不掉的。如果大家有一些疑問的話,可以先在當地的勞動局進行詢問,或者是在當地的法院進行詢問,這樣的話也可以幫助大家排憂解難。如果真的需要打官司的話,那麼大家也就需要去請律師來進行打官司了,這些錢也都是必須要花的。
Ⅸ 民事糾紛律師咨詢,我覺得我收到了很嚴重的委屈。
協商不成 您可以到法院起訴 主張侵權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