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犯罪現狀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犯罪現狀

發布時間:2021-09-19 19:02:10

⑴ 非法經營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同時符合定罪標准,法院會採取哪種罪名處罰罪犯(100分採納)

這個問題問的不清不楚
你究竟是一個行為觸犯多個罪名?還是不同的行為分別專觸犯不同的罪名?屬
前者一般會擇一重罪處罰(直白點,就是看哪個法定刑重,就判哪個罪名);
後者一般是數罪並罰。
那個一罪和數罪的區分問題,在刑法上也是難點

⑵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著作權管理制度以及他人的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這與侵犯著作權罪侵犯的客體是相同的。兩者所不同之處在於,本罪的侵權具有間接性,即對他人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侵犯是由非法復制、出版或者其他製作行為直接造成的,行為人的銷售行為只不過是前述直接侵權行為的延續,或者說是對直接侵權行為的一種幫助。也正因如此,其危害性比侵犯著作權罪相對要小些。
本罪的對象是侵權復製品。所謂侵犯復製品,依本條的規定,主要是指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而復制發行的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擅自出版的他人享有出版權的圖書、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銷售侵權復製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
銷售是本罪客觀行為的具體內容,銷售僅指將侵權復製品向消費者出賣,非銷售營利行為不能構成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如果行為人不是銷售而是贈與、出借或收買自用等,均不符合本罪行為特徵。應該注意的是,對這里的「銷售」之理解不應過於狹窄,如僅限於「出賣」的行為,對於出於營利目的把侵權復製品大量出租的也應視為一種「銷售」行為,以防止犯罪分子以此逃避罪責。
行為人銷售侵權復製品還必須是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才能構成犯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關於懲治侵犯著作權的犯罪的決定)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精神,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指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或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違法所得數額未達到上述標準的不能構成本罪。
侵權復製品是銷售侵權復製品罪中「銷售」的物品,它是在侵犯他人著作權、專有出版權等合法權利的情況下復制、出版和製作的,對於銷售為《著作權法》所規定的合理范圍內使用的作品,如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而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是否構成銷售侵權復製品罪。我們認為,這種行為是否構成銷售侵權復製品罪,應當注意以下兩點:
(1)違法所得數額。如果僅為銷售少量復製品,違法所得數額不大的,不構成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可給予行政處罰。
(2)合法復製品的性質轉化,復製品的合法性一般是有一定條件的,超出合理使用的范圍,合法復製品的性質發生轉化,已不具有合法性,如依照《著作權法》,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是合法的,但這些作品只能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如果出版發行,則是非法的,因此超出合理使用范圍銷售有關復製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應按銷售侵權復製品罪處罰。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並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依本節第220條之規定,單位亦能成為本罪主體,單位犯本罪的,實行兩罰制,即既對單位判處罰金,又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需要注意的是,本罪主體應該是指侵權復製品製作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或單位。如果是侵權復製品製作者自己實施銷售行 為的,構成侵權著作權罪而非本罪。當然銷售侵權復製品的行為人也可能與製作侵權復製品的行為人共同構成侵犯著作權罪而非本罪。
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並且具有營利目的。這就要求行為人必須明知是侵權復製品而仍進行銷售的才能構成本罪。「明知」包括「明知必然是」和「明知可能是」兩種情況,只要行為人有其中之一情形的,就可認為其屬於「明知」,不能把「明知」局限於「確知」,以免放縱犯罪分子。對於「明知」的認定,不能僅憑行為人的口供,而應根據全案情況尤其是侵權復製品的來源渠道、行為人進貨與銷售的價格等客觀事實來綜合分析判斷。如果行為人出於過失並不知道屬於侵權復製品而予以銷售的,不構成本罪。

⑶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相關案件

四川省成都市的音像銷售商付強自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從事盜版光碟經營活動,從中非法贏利達10萬余元。
四川省公安廳於2005年6月21日對付強的天馬音像店進行搜查,共查獲各類音像製品126種22257張,經四川省音像製品鑒定組鑒定,其中有123種21912張屬非法音像製品。2005年7月12日,付強被警方抓獲。
此案被稱為「四川省銷售盜版光碟第一案」,付強成為四川省因銷售盜版光碟走上被告席的第一人。2005年12月30日,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
法院審理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本解釋第一條至第十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出版物,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三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公訴機關庭審出示的鑒定書只證明被告人付強銷售的音像製品中有正版音像製品以外的非法音像製品,不能排除該非法音像製品是侵權復製品的可能性,也就未證明被告人付強銷售的就是上述司法解釋所指的「其他非法出版物」,因此指控被告人付強犯非法經營罪罪名不準確。被告人付強及其辯護人辯稱其銷售的是盜版光碟,應構成銷售侵權復製品罪,認罪態度好,請求對其從輕處罰的意見,法院予以採納。據此,法院以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判處被告人付強有期徒刑10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6萬元。

⑷ 怎麼區分銷售侵權復製品罪與侵犯著作權罪

您好!銷售侵權復製品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權、專有出版權的文字作品、音樂、電視、電視、錄像、計算機軟體、圖書及其他作品以及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侵犯著作權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違反著作管理法規,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侵犯他人的著作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二者在定義上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也有以下區別:
(1)主體要件不同。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主體只能是侵權復製品製作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或單位,侵犯著作權罪的主體一般是製作者,有時可能是與製作者通謀的發行者或銷售者。
(2)犯罪客觀方面不同。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銷售侵權復製品且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侵犯著作權罪的行為方式則可以是復制發行或出版,也可以是製作、出售,且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就構成犯罪。在實踐中,行為人如果實施侵犯著作權或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行為構成犯罪,又銷售其製作的侵權復製品而且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後一行為屬於刑法理論上的不可罰之事後行為,對其只以侵犯著作權罪論處,而不能再定一個銷售侵權復製品罪而實行數罪並罰;如果行為人銷售的侵權復製品並非其本人製作的侵權復製品,其兩個行為又符合構成犯罪的數額或情節要求的,則應對其定兩個罪實行數罪並罰;如果銷售侵權復製品的行為人事先與侵犯著作權罪的行為人通謀的,對其應以侵犯著作權罪論處,這屬於共同犯罪問題。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⑸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與侵犯著作權罪有什麼區別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權、專有出版權的文字作品、音樂、電視、錄像、計算機軟體、圖書及其他作品以及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

⑹ 什麼是銷售侵權復製品罪求答案

本罪侵犯的客體既包括國家對文化市場的管理秩序,又包括著作權人對其作品依法享有的著作權,還包括鄰接權人對其出版作品享有的權利;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著作權管理法規,明知是侵權復製品而故意銷售,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所謂「侵權復製品」包括侵權復制的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錄音錄像製品、美術作品等;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包括自然人地包括單位;主觀方面是故意。
根據刑法第218、220條的規定,犯本罪,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單位犯本罪的,實行雙罰制,即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上述規定處罰。

⑺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如何量刑

你好,不影響定罪判刑。

⑻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不知道情員工可能判刑嗎.現在已經刑事拘留23天了,他也不是領導,月工資也不高。法人抓到

如果客觀上確實不知情,當然不應該定罪。但即使是單位犯罪,積極參加者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和判刑。目前面臨被追究刑事責任和判刑。具體結果,還要看具體案情和律師辯護情況。
事關重大,建議盡早聘請專業刑事辯護律師介入提供法律幫助和辯護。

閱讀全文

與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犯罪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限責任公司認繳期限 瀏覽:282
我愛發明抓魚 瀏覽:392
馬鞍山大台北 瀏覽:9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個人工作總結 瀏覽:662
租房糾紛怎麼訴訟 瀏覽:487
定額發票有效期查詢 瀏覽:430
北人親情卡有效期 瀏覽:70
聽證會公告期限 瀏覽:303
根據著作權的規定 瀏覽:12
寧夏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880
地雷的發明 瀏覽:121
對建築物享有管理權的業主 瀏覽:231
星漣海馬鞍山 瀏覽:722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
英賽嘉華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111
雲南初級葯士葯師主管葯師證書領取 瀏覽:429
版權注冊報價 瀏覽:106
榆次工商局電話 瀏覽:880
核彈頭發明 瀏覽:15
簡述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 瀏覽: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