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定位你自己買商標是干什麼用的,才能判斷商標對於你重不重要。 但看商標的重要性有如下幾點: 1、商標是一個企業的標志,也可以說是一個企業文化的表現形式。代表的是一個企業的形象。對商標的保護可以讓你的企業信譽、企業形象得到保護。 2、你的商標也是你的專有使用權的東西。受知識產權法的保護。你注冊一個商標和你購買一個商標都是要花一定金錢的。保護你自己的商標不為他人所用其實也是保護了你自己的財產。 3、每個著名品牌的確立,商標都是同時成了一個升值的商品。當你的公司成為大公司的時候,你的商標同時也是升值的。這是商標的預期價值。 4、現在說下假如你的商標沒有保護人家侵害了,生產一些其他的商品,比方我們都知道娃哈哈是飲料公司的商標,假如有人把他去做鞋、衣服、洗衣粉的話會出現什麼樣的事情。假如更有一些人違法去做一些法律上禁止生產的,或者專有生產的一些物品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 但是你需要去考慮你要買商標來是干什麼的,像有的人,沒有想要去做企業,也沒有想通過屯商標來投資賺錢,也沒有什麼可以讓別人侵權的,所以商標對這類人而言,並沒有那麼重要的。 而商標注冊和商標買賣對於需要他的人就及其重要了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 商標糾紛劇增和國家逐漸向社會大眾普及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創業者不再盲目面對企業發展和打造品牌 更多的是對產品進行周到的商標布局和法律保護。
Ⅱ 侵害商標權糾紛已過三年訴訟時效還可以起訴嗎起訴後法院會怎麼判決
根據民法典,商標權糾紛的訴訟時效是三年,是從被侵權人知道或者應該知道之日起開始起算。如果過了三年,還是可以起訴的,只不過失去了勝訴權,另法院不得主動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不支持訴請,也就是說必須對方提出訴訟時效問題來抗辯,法院才會判令被侵權人敗訴。
Ⅲ 請問商標侵權工商行政處罰後還可以起訴侵權人嗎侵權商品數額不足3000元,到法院會怎麼處罰!
可以起訴,訴求只能是針對侵權造成的損失。
工商已做出處罰,法院不會再做處罰。
Ⅳ 請問商標侵權工商行政處罰後還可以起訴侵權人嗎
商標侵權工商行政處罰後,被侵權人可以起訴侵權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條規定「有本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以上法條可知,行政處罰是針對侵權人的違法行為的處罰。對被侵權人的賠償,可以直接訴訟;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賠償結果,產生爭議的也可訴訟。
Ⅳ 商標侵權案件工商機關先行處罰後,權利人能否提起民事訴訟
《商標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任何人可以向工版商行政管理部門權投訴或者舉報。
如果權利人對處罰結果不滿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有如下規定: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對監督檢查部門作出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主管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其他相關內容請參考《商標法》、《民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
Ⅵ 已經申請了行政復議還能再起訴嗎
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2007-06-28
某私營企業因為排放大量帶有腐蝕性的工業廢水,污染了某公園的明光湖,導致大量的魚死亡,給公園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當地環保局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對該私營企業作出了2萬元的行政處罰,並責令該企業重新埋設排放廢水管道,賠償經濟損失4萬元。該私營企業主錢某認為處罰太重,向當地環保局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經復議,上級行政機關維持了原處罰決定。錢某仍不服,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嗎?
在我國,解決在行政管理中發生的行政爭議的基本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行政復議,另一種是行政訴訟。
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內部對行政爭議先行處理的一種方式,使行政機關之間進行法律監督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復議,對適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正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及符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的具體行政行為予以支持;對違法或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予以撤銷或變更。由於它具有程序簡便、及時、高效、不收費用等特點,易於被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所採用。而行政訴訟則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法院給與司法保護的一種救濟方式。
對於採用哪種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不違背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下,可以自由選擇。《行政訴訟法》
第37條第1款明確規定:「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上一級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附件
相關文檔
Ⅶ 行政復議後可否起訴
對於交警做出的
事故認定書
不服的不存在復議問題,只存在復核;對復核不服的也不能提起行政訴訟。只能在民事訴訟時提出證據推翻
交通事故認定書
。
Ⅷ 對行政復議不服可以去法院起訴嗎
對行政復議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法律規定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的除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法律規定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的除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八條,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出申訴。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8)商標侵權行政復議後能否起訴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條,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三條,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