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向政府申訴農村土地糾紛的材料如何書寫
一、寫清楚糾紛的起因經過,要詳盡一點
二、聲明你的主張
B. 土地糾紛上法院起訴需要寫什麼材料
最起碼村裡寫證明表明此地與當事人有關系
C. 土地糾紛需要上法院起訴需要什麼材料
上海陳公權律為你解答:
1、起訴並不是僅僅提交了起訴材料那麼簡單;
2、訴內狀以及提交的證據材料,容直接關繫到案件走向,開庭、辯論、法律關系研究、
庭審技巧更是關繫到案件的成敗;
3、建議請律師代理,雖支出了部分律師費,但收獲肯定比付出多。
望採納。
D. 到司法所反應土地糾紛需要寫什麼樣的書面材料
請向有管轄權的機關申訴。個人建議,僅作參考。
E. 土地糾紛申請書如何寫
土地糾紛申請書的格式:
關於土地糾紛申請
此有**市**縣**鄉(鎮)**村居民***與**市**縣**鄉(鎮)**村居民**,因***(糾紛緣由)發生土地糾紛,請求仲裁。
申請人:
日期:
簡單申請就這樣寫,拿到辦事窗口領取表格,把相關內容填上就可以了。
土地糾紛處理的原則
(一)一般土地糾紛案件必須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先由當地土地主管部門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時,才能按規定依照司法程序解決。未經行政調處的法院不予受理。
(二)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面都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附屬物,不得影響生產和在有爭議的土地上興建建築物和變更附著物。
(三)歷史上已經達成有協議、協定,或已制定有鄉規民約的,而這些協議、協定鄉規民約並不違背國家法律、法令和黨的政策的,予以維護,不合理的部分可以進行適當調整。
(四)對過去因無償佔有或平調引起的糾紛應根據現行黨的政策,作具體分析。通過仔細的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區別黨在各個階段的方針、政策,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合理的處理意見,切忌用簡單、武斷、一概而論等解決辦法。
(五)對過去因無償佔有或平調而引起的糾紛應根據現行黨的政策精神和法律規定,保護原社隊或個人的應有權益。
(六)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爭議未解決前,如無法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第五款的規定維持現狀時,土地管理機關有權指定臨時使用單位使用,以保護爭議的土地,爭議雙方均須服從,不得借故破壞土地及其附屬物,不得煽動群眾鬧事,或以其他非法手段強行佔地。
(七)處理土地糾紛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實事求是原則,從實際出發,參照歷史變遷情況和現實使用情況,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的利益,合情、合理、合法地加以解決。
(八)處理土地糾紛必須堅持維護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國家、集體的土地所有權,維護單位或公民個人的合法使用權。
(九)處理土地糾紛涉及各有關部門的,應同有關部門共同協商,正確處理好部門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共同管好用好土地。
F. 如何寫土地信訪
根據《土地信訪規定》第七條信訪人對下列土地信訪事項,可以向土地管理部門提出:
(一)表達對土地開發、利用、保護、規劃、徵用、劃撥、出讓、轉讓、出租、抵押等的意願;
(二)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爭議;
(三)舉報土地違法行為和土地侵權行為;
(四)檢舉、揭發土地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執行公務中的違法失職行為;
(五)對土地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和要求;
(六)其他土地信訪事項。
檢舉信格式
檢舉信有其特定的格式和內容,它一般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個部分組成。
(1)首部。
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應首先註明受理舉報的紀檢監察部門的名稱,被檢舉人的姓名、性別、職務、級別和政治面貌,被檢舉人所在單位的名稱及親屬關系,被檢舉問題的性質。
(2)正文。
此部分內容是檢舉信的重點。要求舉報人應當盡可能據實告知紀檢監察機關被檢舉人違法違紀事實的具體情節和證據。如違法違紀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所涉及的相干單位和知情人,知情人的身份、單位和聯系電話,相乾的書證物證等。如檢舉的是經濟問題,要盡可能詳細註明違法違紀的金額、數額,涉及的賬號和銀行等。對所檢舉的問題要按問題的類型和性質逐條敘述。
(3)尾部。
依據中央紀委監察部有關規定,我們提倡署名舉報,檢舉人應盡可能簽署真實姓名。同時,還要註明寫信的時間,檢舉人的單位、地址、郵編及電話,以便受理部門聯系。此外,還應註明同樣問題是否向其他部門反應過及反映後調查處理情況,此次舉報有何具體要求。
通過信函的形式揭發檢舉黨員領導幹部違法違紀行為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如實客觀地檢舉問題,不準誇大或歪曲事實,更不準捏造材料,誣告別人,如有誣陷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要嚴守國家的憲法、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聽從符合法律、法規、政策和黨紀政紀的處理,不得提過高要求;舉報信在文字表述上要做到文字通順,詳略適當,層次清楚,言之有物,切忌空扣帽子而無實際內容;書寫時要用鋼筆或毛筆,字跡要清楚、整潔。
一般來說,舉報信可以分為開頭,正文和結尾三大部分。在寫開頭之前,最好給舉報信起一個名,有個標題。比如:「對張三貪污問題的舉報」等等,使舉報工作人員對舉報信的內容一目瞭然。
舉報信的開頭就像寫平信那樣,頂格寫上接受舉報單位的名稱,比如「台州市路橋區檢察院舉報中心」。然後介紹一下舉報人和被舉報人的基本情況,比如:名字、性別、職務、工作單位和住址等,如果被舉報人有幾個人的話,還要一個個分別寫清楚。
舉報信的正文,應該詳細介紹舉報案件的事實。這是舉報部門進行處理的基本依據,也是寫好舉報信的關鍵。介紹舉報案件應當按照案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寫明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手段、具體情節和後果等等。這些內容應當晝寫得詳細一些。有證明人或者知情人的,要把他們的姓名、單位、聯系辦法等寫清楚。如果知道知情人和被舉報是什麼關系,也應寫明白。
舉報信的結尾可以說說自己的個人看法,提出具體要求。
最後,舉報人應當簽上自己的姓名,寫上寫信時間。
G. 土地糾紛找證據
你家如果就那一塊宅抄基地,那麼他的證件絕對是無效的,法律最重要的精神和原則就是判決的結果不能讓人無家可歸,你現在不必和他爭論那個土地證,他願意搗鼓就隨他的便,即便到了法院,法院會先調查證件的合法性,你不用提供證據,根據你家使用土地的事實足可以撤銷那個證件。讓別人使用土地而且形成事實那麼就會符合收回的條件,他已經失去了使用權。不要認為有了證件就可以大肆宣揚,關鍵是是否合法,否則也是廢紙一張。
H. 農村土地糾紛怎麼維權
解決農村土地糾紛的辦法
1、相互調解
農村土地出現糾紛大多是同一個家庭成員之間內較為常見,容親戚之間出現糾紛的話,首先就是相互協商調解,也有的找自己家族裡面比較有威望的老人來裁決。如果不是牽涉到很大利益的土地糾紛,一般的通過家庭內的和解都能解決,畢竟都是自家人也比較好說話。一般一個村裡的人都有點沾親帶故的,所以調解起來一般也比較容易。
2、村委會調解
如果是相互之間調解不了的土地糾紛矛盾,這個時候農民們一般都會找到村委會來調解。因為農村土地的分配就是村集體進行的,所以對農民各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了解比較清楚,而且村幹部對村裡各農民家裡的情況也都比較了解,處理村民之間的矛盾也很有經驗,因此在農村調解土地糾紛的過程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3、縣市仲裁
如果村一級的委員會無法解決農民之間的土地糾紛問題,那麼農民們還可以向更高一級的縣市申請仲裁。我國有專門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其中就明確規定了農民土地出現糾紛之後仲裁的具體流程及方式。如果農民們需要申請仲裁的需要提前了解這部立法,對仲裁的具體形式以及內容了解清楚,這樣才能很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I. 關於直系親屬出現土地糾紛應該准備哪些材料
承包地的使用權人確認需要根據土地承包合同確定的,不是實際經營土地的人經專營時間久了就屬可以主張對土地的使用權的。
看你表示的情況,建議你到村裡或是縣里查一下有沒有備案的土地承包經營合同,或是當時指地時確定的土地承包經營人,或是中間是否有變更過土地經營權人人。如果所查到的權利人確實是,你父親的哥哥,那麼你可能的抗辯理由可以是雙方有使用權轉讓口頭約定的合同關系。
J. 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
土地糾紛需要交的證據如下:
1、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
2、人民政府或主管內部門批准徵用容、劃撥、出讓土地或者以其他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3、爭議雙方當事人依法達成的書面協議等等。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
1、當事人的陳述。
2、書證。
3、物證。
4、視聽資料。
5、電子數據。
6、證人證言。
7、鑒定意見。
8、勘驗筆錄。
(10)土地糾紛上訪材料擴展閱讀
《土地管理法》第16條,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