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貸坑害了不少青少年,這是大家抵制網貸的根本原因嗎
隨著網路借貸的快速發展,部分不良網路借貸平台採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准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侵犯學生合法權益,造成不良影響。我們在這里發出預警,提醒廣大學生遇到經濟方面困難需要幫助時,請及時找學校資助部門,不要輕易相信不良網路借貸平台,不要心懷僥幸,不要過度消費,努力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
小編要提醒大家
「擦亮眼睛」「找准組織」「理性消費」

四、老師和學校方面
班主任、輔導員密切關注學生的異常消費行為,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學校應該開展關於理性消費的相關課程,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不攀比、不炫耀,合理消費,適度消費,另外,可開展活動向學生宣傳一些簡單的金融常識等。
Ⅱ 男大學生欠下網貸天天被追債無奈之下選擇自殺,網貸問題要怎麼才能解決
現在的網路通訊非常發達,大學生作為網貸的一個重要群體,有很多大學生都接觸過網貸。然而大學生們對於自己的消費缺少足夠的認知,所以欠下網貸之後,他們無力償還,但是又要被天天追債,所以每天的生活都很煎熬。關於男大學生欠下網貸,天天被追債無奈之下選擇自殺,網貸問題要怎麼才能解決?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大學生還是學生的身份,雖然他們的消費不受限制,但是對於自己的消費能力還是要有足夠清醒的認知,盡量不要超前消費,防止讓自己陷入網貸的漩渦中。其次,大學生要合理消費,控制自己的消費慾望,不去接觸網路貸款,那麼也就不會被追債。最後,一旦一時糊塗欠下網貸,千萬不要做傻事,而是要及時尋求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並且以此次為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從此不再接觸網貸。
一:不要超前消費
大學生還是學生的身份,雖然他們的消費不受限制,但是對於自己的消費能力還是要有足夠清醒的認知,盡量不要超前消費,不該買的東西就不要買,防止讓自己陷入網貸的漩渦中。

關於男大學生欠下網貸天天被追債,無奈之下選擇自殺,網貸問題要怎麼才能解決? 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Ⅲ 網貸逾期3年了,現在每天在等法院傳票,有多少人是這樣的
網貸逾期3年了,現在每天在等法院傳票,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
一、時代便利性的雙刃劍
1.便捷、快速的網路時代
21世紀是一個網路時代,它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現在即使是兩個相距半個地球的人也能夠實時溝通,幾乎再也不會出現過去那種因為相隔距離太遠終年不能見面的情況了。
而網路時代不僅方便了人們的溝通、交流,在借錢這個事情上也有所體現。
過去一個人要是借錢,除了信賴自己的親人、朋友,如果找他人借錢那得要求爺爺告奶奶,將自己的尊嚴放到塵埃里可能才行。
而現在借錢除了找自己的親朋好友,還能夠找各種網上平台,不僅渠道十分便利,而且放款速度還超快,無論你是有信用的還是信用缺失的都能找到貸款平台。

三、結語
像小A這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他們要麼是不幸被高利貸盯上,要麼是自己錯估自己的還款能力,貸太多的款。
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涉世不深缺乏社會閱歷,很容易因為虛榮心驅使去貸款消費,最終掉入貸款陷阱無法自拔。
希望年輕人在消費主義面前保持冷靜、理性的態度,量力而行避免過度借款,要明白所有超前消費都將以未來生活品質下降為代價,得不償失。
如果你還有其他想補充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探討。
Ⅳ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嚴重過度消費怎麼辦呢
年輕人過度消費引發無力償還帶來的高負債,應該制定有關規范借貸風控和違約責任處理辦法,達到「懲罰」和「教育」的平衡。
辦法:
1、在監管層面上,監管機構還應當明確,分期類產品為借貸合同關系,納入金融監管范疇,並且明確禁止該類產品進行違規粗暴催收,杜絕該類產品中肆意擴大個人信息和信用懲戒的侵權式捆綁風控。
2、相關部門還應完善有關立法和監管機制,特別是對部分平台方違規推出的分期產品中的個人信息侵權、合同欺詐,甚至合同詐騙情況要加大監管力度並出台專門法律規范。

過度消費帶來的影響
一方面,青年群體對高額消費負債的還款能力和風險把控均有不足,容易導致較高債務風險;
另一方面,高負債形成的還款壓力和信用評價均會對正值創業和工作大好年華階段的青年群體產生負面壓力;
另外還會助長青年群體的不良消費觀和金錢觀。
Ⅳ 銀保監會點名土味廣告,你覺得該如何警惕網貸平台誘導過度消費
話題背景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了第6次風險提示,告誡消費者應該警惕土味廣告,同時不要相信一些網路平台或者是信貸產品的各種推銷方式,也要求人們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合理使用信貸產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警惕和防護網貸平台誘導過度消費呢?
Ⅵ 網貸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人沒錢了,不只會去掙,還會去借、貸。時代的發展,世界越來越發達,互聯網也是遍布全球。漸漸地就出現了網貸。網貸,顧名思義就是網上貸款。這個新時代下的產物,是有危害的。危害有多大呢?接下來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我們要正視我們的生活,不因生活的誘惑而去網貸。不超前消費,有多少錢辦多少錢的事,不攀比。如有特殊情況需要用錢,和自己的家人說,大家一起想辦法,不要被打著低利息的不法分子所騙。如果不小心誤入歧途,要馬上報警。別讓事情越來越嚴重。
Ⅶ 網貸消費方面的法律
一、銀監會監管意見
1、銀監會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劉張君表示,P2P網貸平台業務邊界有四條「紅線」:
(一)是明確貸款平台的中介性質。
(二)是貸款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擔保。
(三)是不得歸集資金搞資金池運作。
(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2、銀監會創新部主任王岩岫透露了銀監會的5點監管意見,其中包括 (一)是要設立准入門檻。
(二)是不得以歸集資金成立資金池。
(三)是要完善平台收費機制。
(四)是要進行充分信息披露。
(五)是對投資人進行風險評估等五個方面。
二、相關法律法規
(一)P2P網貸平台運營及收費法律依據:《合同法》第424條規定: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合同法》第426條規定: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
(二)投資人與借款人借貸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2)、《合同法》第22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第10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第11條規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第13條規定:在借貸關系中,僅起聯系、介紹作用的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對債務的履行確有保證意思表示的,應認定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53條規定: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協議不成的,抵押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合同法》第198條規定:訂立借款合同,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
(四)國家鼓勵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第40條規定:國家鼓勵各類社會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輔導、企業診斷、信息咨詢、市場營銷、投資融資、貸款擔保、產權交易、技術支持、人才引進、人員培訓、對外合作、展覽展銷和法律咨詢等服務。
(2)2010年5月14日《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第三十六條中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發起設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
(3)2013年10月14日《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第6條第16款提出:構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費環境基礎。大力推進身份認證、網站認證和電子簽名等網路信任服務,推行電子營業執照。推動互聯網金融創新,規范互聯網金融服務,開展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設施認證,建設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多層次支付體系的發展。推進國家基礎資料庫、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等資料庫的協同,支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三、合規方案:
(一)P2P貸款平台定位:信息中介。
(二)居間費用:收取居間服務費,具體為平台管理費。
(三)擔保:一是風險准備金,將風險准備金交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存管;二是與保險公司合作,保險公司將扮演第三方擔保機構的角色。三是引入擔保公司作擔保。
(四)投資人進行風險評估:借款人提供資料由投資人進行風險評估。
(五)規避資金池:引入第三方資金託管機制。
(六)信息披露:重大信息在平台網站上及時披露。
(七)針對要即將設立准入門檻(可能要求注冊資金在1億元以上),應當及時做好網站及平台。
Ⅷ 校園網貸問題科通過哪些途徑引誘大學生上當受騙
校園網貸問題途徑:回租貸、培訓貸。
1、回租貸:
名為租賃,實為借貸,通過讀取通訊錄等方式控制借款人。回租貸貸款公司要求讀取大學生的通訊錄,掌控大學生的隱私信息。
逾期後貸款公司會按照通話記錄騷擾大學生的家人、朋友,甚至要求大學生不斷續期、更換其他平台借款填窟窿,陷入惡性循環,這些都不是合法金融平台的做法。
2、培訓貸:
一些大學生求職時遇到一些開出優厚薪酬的公司,但是與公司簽訂實訓就業協議時,大學生還需要交付一筆高額的培訓費用。
很多學生無力繳納,此時公司人員就會表示可以先在公司或者第三方貸款,等掙了工資每個月再還進去。很多大學生都稀里糊塗地辦了,但是公司承諾的高薪一分錢都沒拿到,反而因為辦理了這個所謂的培訓貸,欠下了上萬元的貸款。

(8)侵權引誘網貸消費過度消費問題擴展閱讀:
違規進行的校園貸涉及的法律規定:
1、從借貸主體而言,未滿18歲可主張無效。
2、如果校園貸涉嫌高利貸,可不用償還超過法定金額的債務。
3、以威脅散播裸照等暴力的方式催收欠款,是非法的。
4、可能涉嫌詐騙罪、敲詐勒索罪、強迫交易罪、侮辱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