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房糾紛!
1,公房的話戶主不享有所有權,僅享有使用權。房產證上的戶主登記的是版甲,且在房屋移交時未辦理房權屋過戶手續,則說明僅僅是該房屋的使用權發生了轉移,即一直以來乙享有的是使用權。甲若想取回房子的使用權,則必須償還先前所欠乙的債務,否則乙可以以甲的欺詐行為向甲提出雙倍賠償(先前的債);
2,訴訟時效未過。涉及房屋等不動產時,訴訟時效為50年;
3,不能,原因在於房產證上的戶主為甲,即便所使用權轉移了,但拆建以後分配房屋是根據甲的身份來實行的,而不是看房屋中居住的人的變化;
㈡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房使用權糾紛案的受理有關規定
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各級軍事法院、各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和基層法院、各海事法院:
隨著我國當前經濟的發展和住房制度、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有關房屋和土地使用方面的糾紛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不僅收案數量和糾紛種類有增多的趨勢,而且出現了許多值得重視和研究的新的情況和新問題。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現就不少地方提出的而又需要明確的有關房地產糾紛案件的受理問題通知如下:
一、凡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房地產方面的權益發生爭執而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訟爭的房地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庭依法受理。
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人民政府或者其主管部門就有關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的處理決定不服,或對人民政府或者其主管部門就房地產問題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房地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的行政審判庭依法受理。
三、凡不符合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有關起訴條件的屬於歷史遺留的落實政策性質的房地產糾紛,因行政指令而調整劃撥、機構撤並分合等引起的房地產糾紛,因單位內部建房、分房等而引起的占房、騰房等房地產糾紛,均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工作的范圍,當事人為此而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依法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可告知其找有關部門申請解決。
㈢ 公房使用權糾紛上訴有用嗎
上訴是否會起作用,取決於具體案情和一審判決適用法律是否得當。
案情因素:
如果證據不充分,認定的事實模糊不清,整個案情或部分案情存在質疑,上訴可以發揮一定作用。
適用法律因素:
如果判決中適用的法律條款不得當,與案情事實不相適應,違背客觀事實的真實性,上訴是有意義的。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㈣ 公房使用權轉讓糾紛請律師指教
你這個案子不需要起訴管理處,只要向法院提起《公房使用權轉讓協議》為無效的協議就可以了,是個民事案子。
是有規定,你們2個人都用使用權的話,另一方是無權單獨轉讓的,如需轉讓,必須得到另一方同意。
至於轉讓給丙,這個沒什麼大問題,只要申請該協議無效,那麼房子無法轉讓。
你去法院申請,需要證明你是房子的使用權人之一,還要證明房子是公房,並不是乙的個人財產。
你干嗎想告管理處啊?
要告管理處,很是麻煩的,你舉證很是困難,涉及到管理處是否是惡意行為,找證據麻煩。就算成功,你也沒什麼得到的啊,因為沒見你什麼損失。
㈤ 法院判決的公房使用權能對抗這個屋的所有權嗎
不能。你只有使用的權利,沒有處分的權利,只有所有人才能處分該房產,使用權人行使使用權時,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利益。所以,公房使用人不能對抗所有權人。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網友建議,僅供參考。祝你好運!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四十一條 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利益。
㈥ 有的商品房說是「公房使用權」,這是什麼意思
「公房使用權」是指單位的福利分房,產權歸國家,採取的國家出租的形式,每月象徵性繳回納租金,答近幾年公房使用權可以在市場上轉租流通,但關鍵要看地方政策。
大產權房這個詞語很少聽到,我想應該是相對於小產權房兒說的吧。
小產權方式農村集體土地上建造的房屋,此類房屋禁止對外出售,但是可以在農村集體成員間自由轉讓。如果外人買了此類房屋,將來發生糾紛將很難得到法律的保護。
㈦ 公房使用權能否轉讓
公房使用權可以有限制的轉讓。
公房是指公有住房,是相對於全部權屬於個人的私有住房而言,是指由國家以及企事業單位興建、銷售的住宅,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產權歸國家、單位,國家和單位通過適當收取租金或者無償的方式提供給職工或者居民使用。
根據《物權法》、《合同法》的規定,公房使用權可以轉讓,但不得損害產權人的利益。因為使用權人與產權人屬於合同關系,使用權人轉讓使用權,應當徵得所有權人同意。
(7)公房使用權糾紛擴展閱讀:
公房的概念:
公房也稱公有住房,國有住宅。它是指由國家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投資興建、銷售的住宅,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產權(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歸國家所有。目前居民租用的公有住房,按房改政策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可售公有住房,一類是不可售公有住房。上述兩類房均為使用權房。
相關法律規定:
《物權法》
第三十九條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合同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
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
應當賠償損失。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㈧ 如何認定公房使用權,公房使用權有哪些形式
一、 如何認定公房使用權
公有住房是指產權屬於房管部門所有的直管公房或產權屬於單位所有的自管公房。無論哪種形式的公房,傳統意義認為產權人對住房的所有權與實際控制權是分離的,其分得住房後,可以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永久地居住使用,但只享有承租、使用和佔有權,而不享有交易、出租和處分權。
作為特定環境下形成的公有住房使用權,其法律性質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公有住房使用權是一種債權。可從以下兩方面予以佐證:從法律規定的權義看,出租人須將房屋交付承租人,保持租賃物符合居住條件,承租人須按期繳納租金,房屋所有權的變動不影響租賃等。這種公有住房使用權「乃系對於他人之物,得為使用受益之權利,並非如物權之直接支配其標的物之獨立的權利,而系從屬於租賃權之權能」這種權利更具有債權性質;從不動產租賃的立法看,公有住房使用權的法律屬性應屬於債權性質,由於「被賦予對抗力而成為近似於物權的權利」因此公有住房使用權似乎呈現出物權化特徵,然而,由於公有住房使用權的基礎法律關系仍然是一種契約關系,即承租人有交付房屋的請求權,出租人有租金之支付請求權,符合債權的一般特徵。故本質上,公有住房使用權為債權。國家作為公有住房的所有權人,授權有關的房管部門將公有住房出租給承租人使用,在國家和承租人之間形成的是一種租賃關系,現行法規如《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規定》也認定公有住房使用權是一種租賃債權。
二、 公房使用權有哪些形式
(一)低保福利住房。主要是政府部門對低收入家庭、享受國家最低保障的城市居民所給予的一種社會福利性住房。承租人只需給付象徵性房租即可使用該房屋,由此也稱之為「廉租房 」。
(二)單位福利性分房。企事業單位或國家機關根據職工的工齡、職務級別等諸多因素分配給職工一定面積的住房,職工與單位或國家房管部門之間建立房屋租賃關系,房屋所有權歸單位所有,職工享有承租使用權。單位福利性分配的房屋包括自管公房,也包括直管公房。自管公房的產權屬於單位,而單位有權分配的直管公房包括單位交由房管部門進行管理以及房屋調換後交由單位分配給職工的住房。
(三)因房屋拆遷取得的房屋使用權。在實行貨幣化拆遷之前,產生了大量的公有住房。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原所住房屋為公有住房,拆遷後所分房屋仍是公有住房;另一種是原所住房屋是私有住房,產權人放棄產權,調換分得公有住房。
㈨ 天津 公產房 承租權 使用權 糾紛
你所述問題較多,抄請清晰如下幾個問題。
1、公產房,承租人是你父親,與單位的承租合同內容。
2、你奶奶居住,是借住還是轉租。
3、你父親在你奶奶及老叔的脅迫下簽署了一份協議,怎麼能證明是脅迫
4、簽訂協議的內容及時間
5、你老叔的工作情況,是否是你父親單位的職工或公產房所屬單位的職工
6、要綜合情況看,是不是要追加第三人進行訴訟
以上幾個問題清晰後才能分析和怎麼應對訴訟及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