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勞動糾紛,外來務工者可以找工作嗎需要注意哪些
可以找工作。
求職牢記「三要」
眼下正值外來務工人員返城求職高峰,宜興市勞動保障部門先後舉辦了多場節後免費人才招聘活動,每次都吸引了大量打工者前來參與,其中不少是首次進城找工作的年輕人。在新的一年中,找到一個較為理想的工作崗位,掙到更多的工資,這是所有辛辛苦苦外出打工人員的共同心願。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民工兄弟在求職過程中,必須牢記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要尋找正規中介,謹防騙子設的陷阱。不少外來務工人員由於缺少用工信息,加上受技術、文化水平等方面限制,對他們來說,要想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崗位並非易事。一些不法分子往往抓住他們急於尋工作的心理,在背街小巷牆上、電線桿等地方,貼出各種條件「誘人」的招工小廣告,隨後以辦工作證、工作服等收取「押金」為借口,進行詐騙活動。一旦求職者發現上當受騙,他們又死不認賬,甚至「人去樓空」。因此,農民工求職時一定要注意辨別信息真假,不要被所謂的「高工資」蒙騙,謹防落入非法「黑」職介和招工騙子設的陷阱。盡量去政府舉辦的免費市場找工作,到職業介紹機構求職時,要注意觀察是否有合法證照、批准證書、監督機關名稱和監督電話等。如果發現上當被騙,要及時找勞動部門或撥打「110」報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其次,除了注重勞動報酬外,還要兼顧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在求職過程中,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只是一味盯著招工表上的工資高低,而忽略了用工單位是否能夠提供較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和發展空間。據介紹,目前宜興不少企業專門為外來員工建造了公寓樓,免費提供吃住、水電等,有的還設置了圖書室、微機房、體育活動等場所,甚至還能為職工提供一些免費培訓、學習深造的機會。在這樣的企業中工作,員工不僅在生活居住等方面不用自己操心,並且還能獲得一個較好的發展空間。對於一些具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來說,在求職過程中也應該注意不能過分挑剔,眼下正是企業招工高峰期,如果等用人單位招工完畢,求職者錯失適合自己的崗位,這也是非常可惜的。
三是要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據業內人士介紹,在簽訂勞動合同時,要了解簽約企業是否具有法人資格,勞動合同應具備以下條款: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和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農民工依法享有休假權利,包括法定假日、病假、女職工產假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請假。用人單位應為本單位職工交納工傷保險費等,如果按照國家規定安排勞動者加班,應依法支付加班工資,同時不得向勞動者收取定金、保證金或者扣留居民身份證。農民工兄弟必須仔細看清楚合同中的每項條款後再進行簽字,這也是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
Ⅱ 外地的公司勞動糾紛怎麼解決
一、管轄權:
1、定義:管轄權(Jurisdiction)是指法院或仲裁委對案件進行審理和裁判的權力或許可權。法院或仲裁委要對案件具有管轄權,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即法院對所涉案件具有「標的物管轄權」,即法院具有審理該類型的案件的權力,同時,法院還需對案件當事人具有「個人管轄權」,即法院具有對訴訟中涉及的當事人作出影響其權利義務的裁決的權力。
2、勞動爭議的管轄權:勞動者與注冊地在外地的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可以在用人單位注冊地申請勞動仲裁,也可以在勞動合同履行申請勞動仲裁。其中,勞動合同履行地優先。
二、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1、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北京地區不需要提供登記信息)!
2、提交材料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然後給雙方舉證期,給對方答辯期;然後開庭審理,之後對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對於裁決書不服,勞動者可以起訴到法院;
3、可以不請當地律師代理,請專業人士提供遠程指導服務並寫勞動仲裁申請書、證據清單等法律文書。並且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勞動者去新單位工作!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Ⅲ 在外地打工,如果跟本地的廠里鬧勞動糾紛,鬧到了勞動局,再想在本地找個好的廠上班,外地人就很難進去嗎
當事人在外地打工時,當事人與用人單位產生勞動爭議,讓勞動行政部門介入處理。在之後,再在當地找工作上班的,只要當事人與用單位協商一致,可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與前用人單位發生的勞動爭議對新的工作並沒有影響。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Ⅳ 在打工過程中遇到了勞動糾紛怎麼處理
1.咨詢具體業務,請撥12333,這是勞動保障業務服務電話,不收費
2.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比如拖欠工資、不簽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請收集證據,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舉報,不收費。
3.存在勞動爭議的,(比如工資數額爭議、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等)向勞動爭議處理機構申請爭議仲裁,不收費。對仲裁結果不服的,還可以起訴到法院。
4.若這些途徑都不能解決問題,請撥12345市長電話需求幫助。
5.還可以向信訪機構信訪,要求幫助處理。
另外,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要付出很大 的代價的,比如工作丟了,時間精力花費了很多等,最後的結果往往還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
不管怎樣,若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損害,必須果斷地利用各種手段維護,盡管要付出各種代價。
Ⅳ 外地打工者提交完勞動仲裁後回老家還用來當地要工資嗎
提交勞動仲裁,需要等待開庭審理,然後拿到仲裁裁定書,如果用人單位不執行,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所以提交完勞動仲裁,不管結果就回老家,不開庭就走,那樣會按照撤回申請處理。除非委託仲裁代理人,律師或者法律工作者。
Ⅵ 在回外打工,在哪申請勞動仲裁
公司所在地的仲裁機構
如果不知道的話,打勞動局的電話咨詢。
Ⅶ 勞動關系在外地發生勞動糾紛時可以本地處理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勞動爭議案件由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基層人民法管轄。勞動合同履行地不明確的,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因此,你不僅可以在用人單位所在地法院起訴,也可以選擇在勞動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訴。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據此,只有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有權管轄。
一、用工單位和勞務派遣公司都在外地,發生勞動糾紛如何維權
首先,職工與勞務派遣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目前,用工單位以工作崗位不存在為由通知職工不用再到用工單位上班,並結清工資,職工可與勞務派遣單位溝通是否已經被退回。如果已被退回,派遣單位應當為您重新派遣,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如果用工單位依據《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定的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用工單位可將勞動者退回派遣單位。根據《勞務派遣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15條,勞動者此種情況被用工單位退回的,勞務派遣單位重新派遣時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被派遣勞動者不同意的,勞務派遣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務派遣單位重新派遣時降低勞動合同約定條件,被派遣勞動者不同意的,勞務派遣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但被派遣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除外。您在咨詢中提到派遣單位並未對您進行再次派遣,也未書面通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依據《規定》第15條解除勞動合同的,應根據第17條內容由派遣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如果您被退回後,派遣單位未與您協商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依據《規定》第21條,勞務派遣公司應當支付經濟賠償金。
其次,您的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單位均為江蘇公司,但用工地為北京,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1條規定:「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所以,由於您的勞動合同履行地為北京,因此您可以在北京對用人單位提起勞動爭議仲裁。
這類糾紛還是主要在用人單位的所在地和勞動者的派遣地兩個地方來解決。由於這類案件牽涉的比較復雜的地域關系,勞動者在進行相關辦理時一定要積極的說明情況,把自己的遭遇詳細的說明,我國的勞動部門才會予以處理。
Ⅷ 如何進行異地勞動仲裁
仲裁需要在公司注冊地或工作履行地,進行申請。
遞交申請書和開庭審理當天,如果當事人不能去可由代理律師出庭,遞交證據資料的時候可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