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兩車相撞誰是侵權人

兩車相撞誰是侵權人

發布時間:2021-09-18 21:37:09

① 兩車相撞傷及第三人是否構成共同侵權求答案

案情:黃某駕駛小汽車因注意力分散,在拐彎時與萬某駕駛的一輛微型麵包車相撞。由於萬某的車速較快,受撞後偏離原行駛方向,撞到正騎自行車經過該路口的劉某,致其倒地後受重傷。黃某與萬某亦在事故中受傷,車輛不同程度受損。劉某要求萬某賠償損失,萬某則主張劉某的損失應由萬某和黃某共同賠償。
分歧:本案的焦點是劉某的損失應由誰承擔責任,即劉某的損害是由萬某獨自造成的,還是萬某與黃某的共同侵權行為造成的。對此,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萬某是致劉某身受重傷的直接致害人。雖然其侵權行為是在受外力作用的情況下發生的,但萬某對於外力的作用和損害結果的發生也有過錯,所以,劉某的損害賠償責任應由萬某承擔。
第二種意見認為,劉某的損害結果是由黃某與萬某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的。黃某與萬某是交通事故中的共同侵權人,應當按各自在交通事故中的過錯程度共同承擔對於劉某的損害賠償連帶責任。
評議:本案的核心問題是黃某與萬某的違章駕駛行為是否構成共同侵權。這直接關繫到肇事車輛雙方在對劉某的損害賠償問題上的責任關系即由其中一方承擔責任還是由雙方共同承擔責任;是承擔按份責任還是連帶責任。
共同侵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有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包括共同故意的行為、共同過失的行為。要求有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理論基礎在於:連帶責任源於責任主體的整體性,責任主體的整體性則源於主觀過錯的共同性,從而認為須存在一種共同過錯把共同侵權行為人連接成為一個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成為一個共同的行為主體,該共同的行為主體應當對其共同的行為結果負責。共同侵權行為人的不可分離性,產生於他們的共同過錯。二是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主要指雖無意思聯絡,但損害結果不可分割的侵權行為。要求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理論基礎在於:依據不可分割的損害事實,基於當代民事法律保護弱者、保護無過錯者、保護受害人利益的價值取向,要求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本案中,黃某與萬某素不相識,只是偶然的因素使兩車相撞,造成了第三人劉某重傷的後果。二人沒有共同的故意或過失,但劉某的損失是由黃某和萬某共同造成的,且不可分割,所以,可以認定黃某與萬某的行為屬於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因此,黃某與萬某應當對劉某的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多承擔的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追償。就本案而言,實踐中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受害人只起訴部分加害人要求賠償,法院是否應當追加其他加害人參加訴訟作為共同被告,並承擔連帶責任。筆者認為,本案的侵權行為屬於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是充分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得到補償的價值理念。因此,就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而言,法院應當依據各加害人的過錯劃定相應的責任,並在明確各加害人賠償份額的基礎上判令其承擔連帶責任。連帶責任的適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因為部分加害人沒有償還能力而導致受害人得不到充分補償。如果允許受害人只起訴部分加害人,那麼法院在只有部分加害人在場的情況下無法確定它們之間的責任份額,只能判定被訴的加害人承擔全部責任,違背了適用連帶責任的初衷,難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障受害人的利益。而且,由於責任份額難以確定,多承擔了責任的加害人要向其他加害人追償的話,不得不另行起訴,要求法院確定責任份額,導致訴累。因此,如果受害方僅起訴部分加害人,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加害人參加訴訟作為共同被告,並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受害人明確放棄對其他人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列被訴的侵權人為被告,並將受害人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對未被起訴的加害人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被訴加害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被害人自願放棄了對其他加害人的賠償要求,無意思聯絡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即充分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已不存在,所以,如果仍堅持讓被訴的部分加害人承擔連帶責任,不符合公平原則。
綜上所述,雖然導致交通事故第三人劉某受重傷的直接因素是萬某肇事車輛的撞擊,但第三人劉某受重傷的實質是黃某與萬某共同違章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合力,劉某受重傷的結果是黃某與萬某共同違章造成的損害結果,是整個交通事故的組成部分。因此,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黃某與萬某構成交通事故中的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對劉某的損害賠償連帶責任。

② 兩車相撞,如何認定責任

1、公安機關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後,應當根據當事人的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認定當事人的交通事故責任。

2、當事人有違章行為,其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有因果關系的,應當負交通事故責任。當事人沒有違章行為或者雖有違章行為,但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無因果關系的,不負交通事故責任。

3、交通事故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
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違章行為的一方應當負全部責任,其他方不負交通事故責任。
兩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負主要責任,另一方負次要責任;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當的,兩方負同等責任。
三方以上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據各自的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劃分責任。
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當事人一方有條件報案而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當事人各方有條件報案而均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同等責任。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應當負主要責任,非機動車、行人一方負次要責任。

4、當事人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後15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請重新認定;上一級公安機關在接到重新認定申請書後30日內,應當作出維持、變更或者撤銷的決定。

5、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自交通事故發生之日起按下列時限作出:輕微事故5日內;一般事故15日內;重大、特大事故20日內。
因交通事故情節復雜不能按期作出認定的,須報上一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批准,按上述規定分別延長5日、15日、20日。

6、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作出後,應當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公布交通事故責任時,應當召集各方當事人同時到場,出具有關證據,說明認定責任的依據和理由,並將《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送交有關當事人。

7、縣以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有專人負責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工作。
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的決定作出後,應當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決定書》,分別送交申請人和原責任認定部門,原責任認定部門接到《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決定書》後,應當在5日內向各方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公布重新認定決定。
交通事故責任的重新認定決定為最終決定。

8、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關於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1992年12月1日)第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時,經審查認為公安機關所作出的責任認定不妥,則不予採信,以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案件事實作為定案依據。

③ 兩車相撞致第三人受傷是否為共同侵權

【案情】孫某駕駛私家車去市中心途中與車上人員閑聊時,在一小路口與馬路交叉口拐彎時與江某駕駛的一輛小麵包車相撞。由於江某的車速較快,受撞後偏離原行駛方向,撞到正騎自行車經過該路口的萬某,致其倒地後受重傷。孫某與江某也在事故中受傷,車輛不同程度受損。公安機關經現場勘查後認定:肇事雙方均負有一定責任。依據過失相抵原則,兩車相撞導致的經濟損失由各自承擔。對於萬某在本次交通事故中所受的損害,由直接致害人江某承擔責任。鑒於江某是在與對方車輛相撞後致萬某損害的,故不提請檢察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江某不服,遂發生爭執。
【分歧】第一種意見認為:對萬某的損失責任承擔,可以直接依據公安機關的事故認定,由江某負全部賠償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對萬某的損失責任承擔,應由孫某與江某共同承擔,因為他們在本次交通事故當中構成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
【評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4條規定:「機動車通過交叉路口,應當按照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揮通過,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或者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時,應當減速慢行,並讓行人、優先通行的車輛先行。」孫某在駕駛機動車的過程中與他人聊天,注意力分散,沒有盡到機動車駕駛人在駕駛機動車的過程中的高度注意的義務。江某在通過交叉路口時,沒有依法「減速慢行」,對事故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過錯。因此,公安機關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第1項的規定:「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有過錯的比例承擔責任。」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19條第2款的規定:「兩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當的兩方承擔同等責任」,認定當事人雙方承擔同等責任,各自負擔自己的損失是正確的。對於受害人萬某的損失由誰承擔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孫某與江某的違章駕駛行為是否構成共同侵權。這直接關系肇事車輛雙方在對萬某的損害賠償問題的責任關系-----即由其中一方承擔責任還是由雙方共同承擔責任;是承擔按份責任還是連帶責任。
第二、共同侵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有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包括共同故意行為、共同過失的行為。要求有意思聯絡的共同聯絡的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理論基礎在於:連帶責任源於責任主體的整體性,責任主體的整體性則源於主觀過錯的共同性,從而認為須存在一種共同過錯把共同侵權行為人連接成為一個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成為一個共同的行為主體,該共同的行為主體應當對其共同的行為結果負責。共同侵權行為人的不可分離性,產生於他們的共同過錯。一是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主要指雖無意思聯絡,但損害結果不可分割的損失事實,基於當代民事法律保護弱者、保護無過錯者、保護受害人利益的價值取向,要求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三、本案中,孫某和江某素不相識,只是偶然的因素使兩車相撞,造成了第三人萬某重傷的後果。二人沒有共同的故意或者過失,但萬某的損失是由不得 孫某和江某共同造成的,且不可分割,所以,可認定孫某和江某的行為屬於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因此 孫某和江某應當對萬某的損害承擔連帶責任。筆者認為,本案的侵權行為屬於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是充分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得到補償的價值理念。因此,就交通損害賠償案件而言,法院應當依據名加害人的過錯劃定相應的責任,並在明確各加害人賠償份額的基礎上叛令其承擔連帶責任。連帶責任的適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因為部分加害人沒有償還能力而導致受害人得不到充分補償。如果允許受害人只起訴部分加害人,那麼法院在只有部分加害人在場的情況下無法確定它們之間的責任份額,只能判定補訴的加害人承擔全部責任,違背了適用連帶責任的初衷一在更大的程度上保障受害人的利益。而且,由於責任份額難以確定,多承擔了責任的加害人要向其他其他加害人追償的話,不得不另行起訴,要求法院確定責任份額,導致訴累。因此,如果受害方僅起訴部分加害人,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加害人參加訴訟作為共同被告,並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受害人明確放棄對其他人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列被訴的侵權人為被告,並將受害人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對未被起訴的加害人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被訴加害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被害人自願放棄了對其他加害人的賠償要求,無意思聯絡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即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已不存在,所以,如果仍堅持讓被訴的部分加害人承擔連帶責任,不符合公平原則。
綜上所述,導致交通事故第三人萬某受重傷的直接因素是江某肇事車輛的撞擊,但其實質是 孫某和江某共同違章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合力。萬某受重傷的結果是 孫某和江某共同違章造成的損害結果的延續,是整個交通事故的組成部分。因此,孫某和江某構成交通事故中的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對萬某損害賠償連帶責任。(作者單位:江西省南豐縣人民法院)

④ 兩車相撞誰的責任

簡單說吧,任何拐彎,過十字路口,幹道車輛必須要避讓主幹道直行車輛,確認無危險車輛後才能拐彎或通過,出現交通事故無責方是主道直行者。

⑤ 兩車相撞怎麼劃分責任

一、兩車相撞怎樣劃分責任
《自撤辦法》第二條對事故責任認定作了比較明確的規定,一方負全責的情形:交會車發生事故,由跨壓中心線一方負全部責任;追尾事故由後車方負全部責任;違反車輛通行管理規定,由明顯交通違法行為的一方負全部責任。雙方同責的情形:雙方都有明顯或無明顯交通違法行為的屬同責,在交強險限額內實行互賠,超出交強險限額的各承擔50%。
《自撤辦法》第二條對事故責任認定作了比較明確的規定,一方負全責的情形:交會車發生事故,由跨壓中心線一方負全部責任;追尾事故由後車方負全部責任; 違反車輛通行管理規定,由明顯交通違法行為的一方負全部責任。雙方同責的情形:雙方都有明顯或無明顯交通違法行為的屬同責,在交強險限額內實行互賠,超出交強險限額的各承擔50%。
兩車同時掉頭相撞適用《自撤辦法》。在事故中,車禍發生時雙方均處於跨線調頭,都有違規行為,適合雙方同責的情形,屬同責實行互賠。
二、交通事故責任如何承擔
我國現行的交通事故責任共分五類,即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和無責任。認定的標准分別是:
(1)全部責任和無責任
完全由當事人中一方違章造成的事故,由違章者負全部責任,而與事故無直接因果關系的另一方無責任。如某司機由於醉酒開車突然把車開入左側,把正常騎自行車行駛的某學生撞倒。被撞人員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這起事故就是完全由於駕駛員一方的違章行為造成的,因此該司機應負全部責任,而被撞人由於無違章行為而無責任。
(2)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
主要因一方違章,另一方或第三方也有違章行為造成的事故,主要違章者要負主要責任,另一方或第三方負次要責任。如某地的一起交通事故,一女學生騎自行車由北向南行駛,在百貨大樓轉盤處騎入快車道,與某司機駕駛的由東向西行駛的解放牌掛斗車相刮,汽車從女學生胸部軋過,經搶救無效死亡。在這起事故中,女學生騎自行車侵佔快車道,避讓措施不當,應負主要責任。司機開車不注意觀察,負有次要責任。
(3)同等責任
造成交通事故的各方當事人均有違章行為,情節相當,各方負同等責任。如某物資運輸公司的司機陳某,駕駛大貨車以五、六十公里的速度從北向南行駛。行至這條公路19公里處時,在陳前方六、七十米處,某單位司機張某駕駛130貨車,以60多公里的時速相對駛來。陳某不顧會車危險,仍然強行超越車前右側一行駛馬車,結果在兩車接近時,雙方司機驚慌失措,加之車速快,躲讓不及,造成兩車相撞,130 貨車被撞後栽入旁溝內。這起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但由於兩車司機忽視交通安全,違反交通法規,釀成災禍,理所當然地應負同等責任。

⑥ 兩車相撞誰的責任大

我認為交警認定的責任劃分是錯誤的,因為你已經轉過彎並已正常行駛十米遠,說明已經完成轉彎,而對方是
超速行駛
,已經接近路口他不是減速行駛而是超速行駛,且已越過黃
實線
,與避讓你的車完全不相干,所以交警認定責任是錯誤的,應當是對方全部責任。

⑦ 兩車相撞,對方全責,人傷,應該怎麼賠償

1、如果肇事車輛有購買保險,可以將肇事車輛車主、司機和購買保險的保險公司一起起訴進來;
2、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3、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
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4、具體的賠償項目和金額的計算標准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裡面有詳細的介紹,建議你查閱一下

⑧ 兩車相撞該怎麼劃分責任

您好:
一、兩車相撞怎樣劃分責任
《自撤辦法》第二條對事故責任認定作了比較明確的規定,一方負全責的情形:交會車發生事故,由跨壓中心線一方負全部責任;追尾事故由後車方負全部責任;違反車輛通行管理規定,由明顯交通違法行為的一方負全部責任。雙方同責的情形:雙方都有明顯或無明顯交通違法行為的屬同責,在交強險限額內實行互賠,超出交強險限額的各承擔50%。
《自撤辦法》第二條對事故責任認定作了比較明確的規定,一方負全責的情形:交會車發生事故,由跨壓中心線一方負全部責任;追尾事故由後車方負全部責任; 違反車輛通行管理規定,由明顯交通違法行為的一方負全部責任。雙方同責的情形:雙方都有明顯或無明顯交通違法行為的屬同責,在交強險限額內實行互賠,超出交強險限額的各承擔50%。
兩車同時掉頭相撞適用《自撤辦法》。在事故中,車禍發生時雙方均處於跨線調頭,都有違規行為,適合雙方同責的情形,屬同責實行互賠。
二、交通事故責任如何承擔
我國現行的交通事故責任共分五類,即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和無責任。認定的標准分別是:
(1)全部責任和無責任
完全由當事人中一方違章造成的事故,由違章者負全部責任,而與事故無直接因果關系的另一方無責任。如某司機由於醉酒開車突然把車開入左側,把正常騎自行車行駛的某學生撞倒。被撞人員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這起事故就是完全由於駕駛員一方的違章行為造成的,因此該司機應負全部責任,而被撞人由於無違章行為而無責任。
(2)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
主要因一方違章,另一方或第三方也有違章行為造成的事故,主要違章者要負主要責任,另一方或第三方負次要責任。如某地的一起交通事故,一女學生騎自行車由北向南行駛,在百貨大樓轉盤處騎入快車道,與某司機駕駛的由東向西行駛的解放牌掛斗車相刮,汽車從女學生胸部軋過,經搶救無效死亡。在這起事故中,女學生騎自行車侵佔快車道,避讓措施不當,應負主要責任。司機開車不注意觀察,負有次要責任。
(3)同等責任
造成交通事故的各方當事人均有違章行為,情節相當,各方負同等責任。如某物資運輸公司的司機陳某,駕駛大貨車以五、六十公里的速度從北向南行駛。行至這條公路19公里處時,在陳前方六、七十米處,某單位司機張某駕駛130貨車,以60多公里的時速相對駛來。陳某不顧會車危險,仍然強行超越車前右側一行駛馬車,結果在兩車接近時,雙方司機驚慌失措,加之車速快,躲讓不及,造成兩車相撞,130 貨車被撞後栽入旁溝內。這起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但由於兩車司機忽視交通安全,違反交通法規,釀成災禍,理所當然地應負同等責任。

⑨ 如果兩車相撞對方乘客受傷應該有誰負責呢責任認定還。

這屬於侵權行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承擔責任。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 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條 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七條 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條 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一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第十六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閱讀全文

與兩車相撞誰是侵權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順義區工商局 瀏覽:973
馬鞍山華成金屬資源有限公司 瀏覽:306
宗地土地使用權價格 瀏覽:795
2020年知識產權大會召開 瀏覽:48
有限責任公司認繳期限 瀏覽:282
我愛發明抓魚 瀏覽:392
馬鞍山大台北 瀏覽:9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個人工作總結 瀏覽:662
租房糾紛怎麼訴訟 瀏覽:487
定額發票有效期查詢 瀏覽:430
北人親情卡有效期 瀏覽:70
聽證會公告期限 瀏覽:303
根據著作權的規定 瀏覽:12
寧夏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880
地雷的發明 瀏覽:121
對建築物享有管理權的業主 瀏覽:231
星漣海馬鞍山 瀏覽:722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
英賽嘉華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111
雲南初級葯士葯師主管葯師證書領取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