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搜索到旅遊局關於遊客數量的數據寫論文需要數據啊,有哪位親知道的
按時;立刻。,
按時;。,
按時;可,
㈡ 為什麼國家統計局與國家旅遊局 數據不一致
為什麼國家統計局與國家旅遊局 數據不一致?
12月17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了2014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結果: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27524億元,比上年增長11.5%(未扣除價格因素),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增速高3.3個百分點,比同期第三產業增加值現價增速高0.6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為4.33%,比上年提高0.13個百分點。
12月21日,國家旅遊局網站發布了《2014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宣布全年實現旅遊業總收入3.73萬億人民幣,全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6.61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0.39%。
兩家都斬釘截鐵地說有根據。
國家統計局說:根據《國家旅遊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15)》和《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核算方法》,對2014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進行了核算。並解釋說,「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一定時期內進行旅遊及相關產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生產是指在機構單位的控制和組織下,利用勞動、資本、貨物和服務投入,創造新的貨物和服務產出的活動」。
國家旅遊局說: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2008年旅遊附屬賬戶:建議的方法框架》,以既有的國際國內遊客抽樣調查數據為基礎,結合投入產出法,核算出全年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
一個是指「最終成果」,一個是講「綜合貢獻」;一個是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家旅遊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15)》和《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核算方法》,可以說是「土標准」;一個是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2008年國際旅遊統計建議》、《2008年旅遊附屬賬戶:建議的方法框架》,可以說是「洋規矩」。
從發布的主體看,一個國民經濟統計的國家主管部門,一個是旅遊業的國家主管部門。兩者各有其官方的權威性。
從發布的時間看,先後相距4天。是兩個國家主管部門事先缺乏構通,還是兩家故意為之?按常理,國家統計局發布關於旅遊產業增加值的數據,應先給旅遊主管部門打打招呼。反之,國家旅遊局發布年度旅遊產業的關鍵數據,也應給統計主管部門通通氣。現在公布的同一年全國旅遊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差距如此之大,顯然是各搞各的。都在北京,都是國務院的直屬機構,兩個部門缺乏構通似乎是不爭的事實。,
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今年8月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第16號令,公布《國家旅遊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15)》標准。按理說,這個與旅遊部門密切相關的產業統計標准,國家旅遊局應高調回應。但事實並非如此,沒見到一位國家旅遊局負責官員發聲。只是少數學者有些評述,本人也曾以短文相議。此次,國家統計局先聲推出2014年全國旅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核算結果,4天後國家旅遊局拿出自己的統計數據,兩者差別之大,大有針尖對麥芒之勢。
兩個部門對同一個產業的增加值拿出兩種數據,有三種可能:其一,一對一錯;其二,兩者都對,只是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各有其理:其三,兩者都不對,一個對旅遊增加值估算過高,一個對旅遊增加值估算過低,都有偏差。
本來,對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功能與作用的量化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世界旅行旅遊理事會(WTTC)已探討多年。現在雖說有了《2008年國際旅遊統計建議》、《旅遊統計調查制度》、《2008年旅遊附屬賬戶:建議的方法框架》,也只是「建議」而已。具體到各個國家如何實施,仍有許多難點,特別是與旅遊業密切相關的眾多國民經濟部門及省區市都還沒有建立起系統的、連續的、細化的統計數據,要具體推斷出百分之幾點幾的結論,實比登山還難。借用兩個時髦用語,沒有「大數據」,何能「雲計算」?
對此,我國雖有幾個省作過試驗,有些學者也作過探討,但在國家層面,尤其是國家統計局、國家旅遊局兩個關鍵的主管部門並未坐下來共同深入探討、系統調查、典型試驗、周密研究、統一部署、聯合推動,怎麼可能對這個極為復雜、宏大的課題得出共識?尤其是如果以急功近利的心態,以任期內政績為沖動點,事先劃一個框框,在短時間內急急忙忙想搞出一個「體系」、制訂一套「標准」,為「『旅遊+』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一種新的生活形態、一種新的社會組織形態、一種新的先進生產力」的結論尋找「統計依據」,怎麼能經得起實踐、時間、歷史的檢驗,怎麼能取得共識?甚至可以武斷地說一句:極而言之,這道綜合性社會經濟「數學題」可能不會有一個標準的唯一的答案。不同的角度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筆者不了解「故事」背後的「故事」;學知有限,也無能力為這場官司論長說短、為這兩個數據辨別是非真偽。但是,有一點可以自信地說,解決旅遊產業增加值量化這個旅遊學上的「哥德巴赫猜想」,需要擺脫「長官意志」、「權力裁判」,要靠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手段,要靠各學科、各界別人士的合作攻關。也許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解決這個難題會多一些方法與渠道。
部門合作、產業融合,這是近來旅遊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在研究旅遊產業增加值這個問題上,何不也行動一下呢?靠一個部門閉門造車不得,靠幾個觀點相同的專家苦思冥想、構思體系也不行。在這個問題上也需要開明、開通、開放。
㈢ 旅遊中 什麼樣的行為可以向旅遊局投訴
虛假宣傳、退款退貨、導游及旅行社服務態度,投訴涉及旅行社、導游、景區回、在線旅答游企業、星級酒店、航空公司等。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旅遊投訴集中在航空(38.9%)、酒店(26.9%)、旅行社(26.3%)、景區(5.4%)、和導游(2.2%)等五個領域,機票退改難、加價出票仍是投訴的重災區。
從投訴對象來看,涉及在線旅遊企業(OTA)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航空購票和出遊報團方面,省份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購物退貨方面。
(3)旅遊投訴數據擴展閱讀
2019年上半年涉及OTA的投訴達到365條,其中,去哪兒網234條,攜程40條,其他投訴較多的企業依次還有同程、飛豬、途牛、馬蜂窩、驢媽媽、美團等。9個在線旅遊企業(OTA)進行了回復,除飛豬外,去哪兒、攜程、同程、途牛、馬蜂窩、驢媽媽、美團回復率均為100%。
2019年上半年人民網旅遊3·15投訴平台共為遊客挽回損失1096408.63元,回復單位中,去哪兒為網友追回的損失最多,達514741.75元,其次為攜程,幫助遊客追回損失208228.38元。
㈣ 大作業:求一個java(j2ee)寫的旅遊投訴管理系統,要連接資料庫的,急等大神幫忙。
可選中1個或多個下面的關鍵詞,搜索相關資料。也可直接點「搜索資料」搜索整個問題。
管理系統
j2ee
㈤ 哪些網站可以找到最全的旅遊統計數據除了國家旅遊局。
各省旅遊政務網
㈥ 成都古鎮 旅遊的統計數據,要近十年的,旅遊局查不到
想去就去 人生就是旅行
㈦ 要查到某個景點的旅遊數據應該上哪
當地省旅遊局。
旅遊局主要負責記錄各景區旅遊數據、遊客數量、全省累計接待國內遊客、同比增長等情況,例如,雲南省旅遊局的數據如下:
上半年,全省接待國內遊客3.95億人次,同比增長17.7%;接待境外遊客387.3萬人次,同比增長6.74%。全省旅遊總收入5232.99億元,同比增長18.48%,其中旅遊外匯收入24.72億美元,同比增長7.77%;國內旅遊收入5069.35億元,同比增長18.87%。
旅遊局還負責培育和完善國內旅遊市場,研究制定國內旅遊發展戰略措施,指導實施,監督檢查旅遊市場秩序和服務質量,受理遊客投訴,維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
㈧ 去旅遊局查找當地的旅遊情況,能得到有效數據嗎
機密的數據得不到,但是普通的可以得到。煩請您的採納!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數據中情況一和二有什麼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是國務院管理全國國際、國內旅遊事業的職能部門。1993年,國務院決定國家旅遊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199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旅遊局開始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名稱和印章,原名稱和印章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