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事故致人死亡賠償標准,撞死人賠償多少萬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9條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根據上述規定,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根據受害人年齡的不同而賠償年限有異,但都是以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為標准進行計算的。
受訴法院所在地與事故責任人所在地一般是同一的,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按照當地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
下面以不滿六十周歲的受害人為例進行說明。
其計算公式為:死亡賠償金=事故責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收入× 20年。
例如:周某為某市職工,34歲,某日,周某開摩托車帶妻子和孩子回娘家,行至某地段時,遇到一輛拉條木的拖拉機緩慢駛來,拖拉機所拉的條木由於數量太多,裝的也不牢靠。
恰好在周某經過時散落下來,有一根條木插入周某摩托車的前輪車輻中,周某摩托車由於車速較快而迅速變線,直接撞到拖拉機尾部,周某頭部受損,當場死亡。
周某所在的地區為我國東部沿海某發達地級市,周某為城鎮居民,按照其當地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其當地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為12000元/年,這樣,周某家人可獲得死亡補償費12000元/年×20年=240000元。
對於六十周歲以上的受害人,要求死亡補償費時,其乘數較十年要短,但不會短於五年,具體為,六十周歲以上不滿七十五周歲的,年齡每小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因為你給出的是對方月收入,因此無法計算出死亡賠償金呢。
(1)對死人侵權損害賠償擴展閱讀: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賠償標准
一、醫療費用賠償金額的計算公式
醫療費賠償金額 = 診療費 + 醫葯費 住院費 其他(如化驗費、檢查費等)
註: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
二、誤工費賠償金額的計算公式
誤工費賠償金額 = 誤工收入(天/月/年)*誤工時間
註:計算誤工費的基數(誤工收入)按照以下方法統計
①受害人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
②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後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
③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賠償金額的計算公式
住院伙食補助費賠償金額=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元/天)?住院天數
註:截至2009年7月國家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為50元/天
四、護理費賠償金額的計算公式
①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
②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
護理費賠償金額=交通事故發生地護工同等級別護理勞務報酬標准*護理天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
B. 死者親屬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幾種情形
1、自然人因民事侵權行為發生死亡後果,導致死者生命權等物質性人格權遭到侵害。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引發死者親屬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如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產品質量事故致人死亡等。應當指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中規定的精神,如果自然人的死亡是由於刑事犯罪行為而引起的,無論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還是刑事案件審結後另行提起的民事訴訟,對於精神損害賠償人民法院均不予受理。也就是說,精神損害必須是民事侵權行為引起的,這是我國法律目前對精神損害賠償保護的范圍。 在此楊朝暉律師提醒大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必須在侵權訴訟中一並提起,而不能另行單獨起訴,否則人民法院將不予受理。同時,隨著精神損害賠償理論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司法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對一度困惑人們的死亡賠償金是否等同於精神損害撫慰金的問題,也基本形成共識:即兩者不能替代,死者親屬有權同時主張死亡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 2、自然人死亡後,死者的精神性人格利益遭到侵害。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作了具體規定:「 自然人死亡後,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辱、誹謗、貶損、醜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三)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例如曾經發生的「海燈法師名譽侵權案」,就是海燈死後他人貶損其名譽,海燈的養子范應蓮起訴。雖然這里沒有把骨灰明確列入,但我們認為骨灰應比照遺體、遺骨。 3、精神損害撫慰金請求權的讓與或繼承。精神損害撫慰金請求權原則上不能讓與或繼承,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精神,在賠償義務人已經書面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這兩種情況下例外。換句話說,受害人獲得了賠償義務人性質明確(即精神損害賠償)、數額具體的書面文件後,可以將其作為財產權讓與他人,有繼承的事由發生可以繼承;或者受害人死亡前起訴精神損害賠償可在生前轉讓,起訴後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繼承其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司法實踐中原來的訴訟中止,繼承人參加訴訟;近親屬可以共同原告的身份申請參加訴訟或人民法院追加當事人。這樣近親屬可能獲得雙重身份,既完成原來的訴訟,又提出自己新的訴訟請求,當然也包括近親屬自身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
C. 為什麼侵權致死,死者的父母、配偶、子女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不矛盾呀,正是因為親屬與死者之間有特殊的關系,所以其死亡產生的精神傷害才需要賠償
由於這個精神賠償是由特殊身份決定的,所以不能讓與或繼承啊
D. 在死者近親屬請求侵權責任的精神損害賠償中,同時列配偶 父母 子女 這第一順位的為原告嗎
這方面有個司法解釋,一般應列三方為原告,如果一方明確表示放棄的,可以不列為原告。如果一方既不放棄也不出庭的,列為獨立第三人。
E. 被侵權人死亡,死者近親屬可以主張哪些賠償
1、被侵權人死亡的,由其法定繼承人主張死亡賠償金。
2、依據《侵權責任回法》第18條第1款規定:被答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單位,該單位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單位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依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依據《繼承法》第10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F. 死者家屬對罪犯要求的賠償有哪些
《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G. 撞死人後對方讓賠50萬 上法庭會賠多少
1、如果肇事車輛有購買保險,則先由承保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肇事者承擔
2、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3、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
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4、具體的賠償項目和金額的計算標准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裡面有詳細的介紹,建議查閱
H. 事故中遭受人身損害,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可以主張哪些項目的賠償
1、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項目包括: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殘疾用具費、喪葬費、死亡補償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和財產直接損失。
2、害人致傷他人,尚未造成殘疾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醫療費一般包括醫葯費、治療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必要的營養費等。
侵害人致人殘疾的,除應當承擔醫療費、誤工費等全部費用外,還應當賠償殘疾者的生活補助費、生活自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以及殘疾者致殘前實際撫養而又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的必要的生活費。
侵害人致死亡的,除應當承擔醫療費等全部費用外,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死者生前實際撫養而又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的必要的生活費。
I. 死亡賠償金能否作為遺產清償死者生前所欠的債務
這個問題涉及到死亡賠償金的性質以及死亡賠償金的權利歸屬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死亡賠償金能否作為遺產處理的復函》:「空難死亡賠償金是基於死者死亡對死者近親屬所支付的賠償。獲得空難死亡賠償金的權利人是死者近親屬,而非死者。故空難死亡賠償金不宜認定為遺產。」據此,在司法實踐中都將死亡賠償金認定為是對死者近親屬的賠償,死亡賠償金的權利人是死者近親屬,而非死者遺產。
我們認為將死亡賠償金認定為死者遺產更為合理,原因有三點: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本條規定的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方法採用的是「繼承喪失說」。該學說認為,侵權人致人死亡,不僅侵犯了死亡的生命權,同時也造成了如果死者還生存,其有生之年所取得的財產損失。死亡賠償金就是對死者應當取得的,但是因侵權人的侵權行為致死而沒有取得的財產進行賠償。由於人的壽命不能預測,因此有生之年應當指的是人的平均壽命減去死者的實際壽命,這個期限也應當是死亡賠償金的計算年限。例如:死者30歲,人均壽命是71歲,賠償年限為:71-30=41年。但是我們國家採取的是有限制賠償,即六十周歲以下,賠償20年;六十歲周歲以上,年齡沒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據此,死亡賠償金應是對死者未來收入的賠償,應屬於死者的遺產。
其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死亡賠償金能否作為遺產處理的復函》:「空難死亡賠償金是基於死者死亡對死者近親屬所支付的賠償。獲得空難死亡賠償金的權利人是死者近親屬,而非死者。故空難死亡賠償金不宜認定為遺產。」中「不宜」 說明了兩點:
1、並不是規定死亡賠償金一定不能認定為遺產,意味著死亡賠償金也可以認定為遺產。
2、說明在最高院內部對死亡賠償金也沒有一個准確的定性,
其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死者近親屬享有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死者近親屬的精神傷害應獲得了賠償。因此,作為財產性賠償的死亡賠償金應當認定為死者的遺產。
根據《繼承法》第33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因此,死亡賠償金可以用於清償死者生前所欠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