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居民小區物業糾紛
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辦法
為貫徹落實《物業管理條例》規范物業管理活動,保持物業管理在企業和業主、使用人的合法權益,創造一個清新、整潔、文明有序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特製定本辦法。
一、物業管理企業
1、本辦法中的物業管理,是指物業管理企業受業主、使用人的委託,依據物業管理委託合同,對物業的房屋建築及其配套設施、設備、綠化、衛生、治安和環境容貌等管理項目進行維護,修繕和整治,並向業主和使用人提供綜合性的有償服務。
2、從事物業管理的企業應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從業人員應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3、物業管理企業接受委託應與業主、使用人簽訂物業服務合同,其內容應包括服務范圍、管理標准、許可權、期限、費用收支監督檢查和違約責任等,並報送區物業主管部門備案。
4、物業管理企業應設立固定的服務場所,專線電話,專職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確保及時為業主服務。
5、物業企業應按等級收費,並由物價部門統一定價,設「公示板」公開收費標准,便於業主和使用人監督。
6、日常維護與緊急事件處理。(1)物業管理企業應對房屋主體,水電設施,排水設施,消防設備共用部位和供用設備進行日常養護和維修,確保設備運行正常,居住安全。(2)對上水管線發生跑漏、下水管線發生堵、冒等突發事件及時處理,確保業主和使用人財產不受損失。
(3)對二次供水水箱,應一個季度或在重大節日前徹底清洗一次,日常派專人看管,確保水質安全使用。
7、小區綠化。小區綠化要與周圍建築風格渾然一體,既要注意根據不同的功效進行適宜的綠化和小品布置,重點美化部分應放在小區出入口等引人注目的地方。物業管理企業要採取多種形式,向廣大業主或使用人特別是兒童進行宣傳教育,使人人都來關心愛護綠化,並制定相應的綠化管理規定。
8、小區衛生管理。清潔衛生的工作應做到「五定」即定人,定時間、定地點、定任務、定標准。每天清掃一遍,全日保潔,質量應達到「六不」、「六凈」。既:不見積水、不見積土、不見雜物,不漏收堆、不亂倒垃圾和不見人畜糞便。路面凈、路沿凈、人行道凈、雨水口凈、樹坑牆根凈、果皮箱凈。
9、小區治安。物業管理企業應與當地公安部門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接受指導,爭取配合,做好小區治安管理工作。
10、小區消防、消防管理在物業管理中佔有頭等重要的地位。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消防意識,警鍾長鳴,常抓不懈,因此消防工作應提高到管理的重要日程。
11、車輛管理。小區內的機動車,摩托車,自行車應在指定位置存放,由物業管理企業統一管理。
⑵ 「我住一樓,憑啥要交電梯費」,物業該如何解答
有很多朋友都埋怨,自己住的是一樓,但是還需要繳納電梯費,那麼家住一樓究竟是否應該繳納電梯費,這一直是一個存在爭議的問題。
那照常理來說,居住在一樓的住戶使用電梯的次數很少,甚至幾乎不用,但是根據我國《物權法》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4、物業公司濫用職權,比如物業公司非法闖入業主家裡,違法對業主停電、停水、停氣等行為,業主不僅可以拒絕繳納電梯費和物業費,甚至可以報警,利用法律的武器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
總之,家住一樓的很多住戶都覺得繳納物業費是很冤枉的,但是還是要根據當地政府的相關規定和業主委員會的投票決定,切忌一意孤行。創建文明和諧的社區環境,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文章圖片來自網路)
⑶ 小區物業與業主民事糾紛
現在所有監控在回放錄像的時候都不會很清楚地,你也沒權利要求物業公司賠償的。物業公司的義務本身就是協助相關公安部門處理園區內的治安事件的。
⑷ 小區常見物業糾紛有哪些】
■物業糾紛迅速增加的四大原因
調查顯示,物業糾紛案迅速增長有四大原因:其一,有關物業管理方面的法律不健全,是物業管理糾紛不斷增多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國尚沒有統一的物業管理法規,開發商與物業管理企業是何種關系、如何組建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如何收費等,基本上無章可循。由於立法上的空白,導致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簽訂的合同條款不完善,雙方的責、權、利不清楚,不僅容易發生糾紛,且出現糾紛後往往難以處理。
其二,建管不分的管理體制,是引發物業管理糾紛的根源。相當一部分物業公司從屬於房地產開發商,這種建管不分的「父子關系」體制,使在房屋驗收和接管過程中,物業公司不敢為業主把關,為日後的糾紛埋下了隱患。調查表明,物業管理糾紛中有近70%是開發商遺留問題引發的。不少開發商在售房期間進行欺騙性宣傳、盲目承諾,結果業主入住後發現原來的承諾沒有兌現,在找不到開發商的情況下,業主只能把矛頭對准物業公司。
物業糾紛的第三個原因是物業公司角色錯位,行為不規范。物業公司和業主本是平等的主體關系,而現實中物業公司往往將自己凌駕於業主之上,無視甚至侵害業主權益,從而使矛盾激化。
其四,業主對物業管理的消費觀念、消費意識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一些業主在買房時缺乏對長達幾十年的物業費作出充分的心理和經濟准備,無能力交納物業費。還有的業主只願意付非常少的物業費,卻期望得到更好的物業服務。
■物業糾紛主要有6種類型
調查顯示,目前物業糾紛的類型包括:業主拖欠物業費、供暖費糾紛;公共費用分攤糾紛;小區車位收費引發的糾紛;業主私搭濫建引起的糾紛;業主在小區人身財產丟失所受到侵害或傷害引起的糾紛;開發商、前期物業管理公司拒不撤出管理區域引起的糾紛等。
■法官給解決物業糾紛開葯方
如何解決目前物業管理面臨的困境,法官們建議:一、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出台物業管理法律,加強對房地產開發行業的管理,改變物業管理費的包干制收費模式,形成市場競爭制收費模式;二、確立業主委員會的法人地位,積極發揮業委會在協調業主和物業公司矛盾中的作用;三、規范物業管理企業,有關部門有必要在充分考察的基礎上,啟動物業管理培訓工程,確保所有物業管理人員持證上崗;四、同時進行職業道德培訓,提高物業管理人員的素質。
目前的《物業管理條例》中,沒有對地下車庫、小區地下室等共用設施和共用部位的權屬等作出規定,建議應盡快完善。
⑸ 小區物業糾紛 我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能否要求換保安
現在保安拿著雞毛當利劍…就是想要好處…只會為難業主…其他一件事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