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企業合並分立產生的合同糾紛

企業合並分立產生的合同糾紛

發布時間:2021-09-18 00:07:03

1. 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合並或分立的,應如何處理

A公司是與顧某訂立合同的主體,雖然A公司與B公司合並成了C公司,A公司已經不存在了,作為C公司的人員拒絕顧某的送貨看似有道理,實際上是違反《合同法》的規定的。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合並的,由合並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所以,C公司應當履行原A公司的合同義務。

2. 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合並或分立的,如何確定其責任

當事人的合並,是指兩個以上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並成為個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被合並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由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
當事人的分立,是指一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被分為兩個以上的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原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轉移給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當事人的合並和分立也是一種權利義務的概括轉讓,因其有自身的特點,合同法對其進行了專門的規定。當事人的合並和分立與一般的合同權利義務一並轉讓相比,不同點在於,當事人的合並和分立往往是根據法律規定或者行政命令而進行的,而一般的合同權利義務一並轉讓是通過協議來進行的。
當事人合並後責任的承擔。為了制止一些企業借改革之機,利用企業的合並或者分立逃避債務,《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合並的,由合並後的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3. 企業合並與分立所產生的法律效果

法人以最有資質的為主。
所謂法律效果,是指通過法律適用作出裁判,體現法制的原則與內涵,要求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既要遵守法定程序,又要維護司法公正,體現法自身的價值。

4. 企業分立合同糾紛怎麼處理

企業分立過程中涉及到的業務很多,大部分都是按照合同進行分布,但就算是白紙黑字的合同寫著,也可能會發生糾紛。一旦企業分立合同糾紛發生後就得要處理,那麼企業分立合同糾紛怎麼處理?小編為你介紹企業分立合同糾紛處理。
新設分立是指原企業解散,分立出的各方(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分別設立為新的企業。當事人之間有關企業分立合同的簽訂、效力、履行等發生的糾紛為企業分立糾紛。下面就由沈陽企業律師苗琦為您講解企業分立合同糾紛怎麼辦。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因企業分立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處理企業分立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民法通則》第44條,《合同法》第5章,《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第18條,《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第31條、第35條的規定。
《民法通則》第44條對企業分立的登記、分立各方財產和債權債務承擔問題作出了原則性規定:「企業法人分立、合並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項變更,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登記並公告。企業法人分立、合並,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關於企業分立涉及債權轉讓和債務轉移問題,《合同法》第70條以及第5章「合同的變更和轉讓」作出了相應規定。另外,《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第18條規定:「企業合並或者分立,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由政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批准。」《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第31條規定:「企業可以通過轉產、停產整頓、合並、分立、解散、破產等方式,進行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調整,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企業的優勝劣汰。」該法第35條還規定:「經政府批准,企業可以分立。企業分立時,應當由分立各方簽訂分立協議,明確劃分分立各方的財產和債權債務等。」
如果自己的親人有企業分立合同糾紛而需要處理的情況,你想幫助他可以在線咨詢律師獲得意見參考。
延伸閱讀:
企業分立合同糾紛的裁判標准
怎麼看待我國的企業分立
怎麼認定企業分立

5. 公司分立合同糾紛怎麼處理

公司分立後相關糾紛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除非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

6. 訂立合同後發生合並或分立的情況該怎麼辦

現實問題

A公司與顧某訂立了買賣合同,約定A公司向顧某購買手工藝品50套,貨到付款。但是在顧某送貨至A公司前,A公司與B公司合並了,改名為C公司。當顧某將50套工藝品送到原A公司辦公地點後,遭到了A公司原負責人的拒收,理由是現在A公司已經不存在了,所以A公司與顧某的合同也自然終止了,讓顧某將工藝品運回。

律師解答

A公司是與顧某訂立合同的主體,雖然A公司與B公司合並成了C公司,A公司已經不存在了,作為C公司的人員拒絕顧某的送貨看似有道理,實際上是違反《合同法》的規定的。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合並的,由合並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所以,C公司應當履行原A公司的合同義務。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九十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合並的,由合並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7. 企業分立後訴訟主體如何確定

分立前企業與勞動者形成勞動關系,分立後發生爭議,因區別不同情況:一是職工已分流的,以職工現在所工作單位為訴訟主體。二是職工未分流的,應以分立後的所有企業作為共同訴訟主體。三是一些企業為規避法律、逃避債務,將資產抽逃另行組建新的經濟實體,原經濟組織與勞動者而形成的勞動關系發生爭議,如果自身能獨立承擔責任的,可將其作為訴訟主體;如果其財產不足以承擔民事責任
,可將新組建的經濟實體作為共同訴訟主體,承擔連帶責任。四是內退職工在企業分立後因養老保險發生爭議,應將分立後的兩個企業作為共同訴訟主體。
關於企業破產後訴訟主體的確定
對於宣告破產前發生的勞動爭議,破產清算期間訴訟到法院的,根據破產法與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破產企業的清算組在企業破產宣告後,具有清算破產財產、職工安置、對外進行民事活動的職能,因此應將清算組為訴訟主體。
關於企業被承包或租賃經營後的訴訟主體確定
企業被承包或租賃經營後的訴訟主體確定應根據不同情況來確定,存在有以下幾種情況:(1)承包、租賃前建立勞動關系的,承包租賃後發生勞動爭議的,應將企業作為訴訟主體;(2)承包、租賃期間建立勞動關系的,發生爭議的應將企業作為訴訟主體,承包、租賃人應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3)勞動關系雖然發生在承包租賃期間,但訴訟時承包租賃經營合同已解除或終止,按約定應由承包人、承租人承擔責任的,仍應將企業作為訴訟主體,承包人租賃人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8. 企業合並或分立後,以前的合同是否還要履行原債務應由誰來承擔

企業合並或分立後,以前的合同需要繼續履行且原債務應由變更後的法人承擔。


我國《民法通則》第四十四條規定:"企業法人分立、合並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根據《民法通則》的精神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合並的由合並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因此當事人合並或者分立後不僅原有的一切債權債務依法由合並或者分立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而且原有的財產所有權、經營權、知識產權等也都轉移給合並或者分立後的企業。


此種權利義務的一並轉移與一般合同轉讓有所區別。由於合同的轉讓是一種處分行為其條件之一是須由轉讓人與受讓人就合同轉讓協商達成一致意見並經對方當事人同意合同轉讓才有可能發生且由企業分立導致的權利義務的轉移是基於法律的規定而發生的而非當事人的合議稱法定轉移其目的是有效地防止債務人假借合並或者分立逃避債務從而更好地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閱讀全文

與企業合並分立產生的合同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順義區工商局 瀏覽:973
馬鞍山華成金屬資源有限公司 瀏覽:306
宗地土地使用權價格 瀏覽:795
2020年知識產權大會召開 瀏覽:48
有限責任公司認繳期限 瀏覽:282
我愛發明抓魚 瀏覽:392
馬鞍山大台北 瀏覽:9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個人工作總結 瀏覽:662
租房糾紛怎麼訴訟 瀏覽:487
定額發票有效期查詢 瀏覽:430
北人親情卡有效期 瀏覽:70
聽證會公告期限 瀏覽:303
根據著作權的規定 瀏覽:12
寧夏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880
地雷的發明 瀏覽:121
對建築物享有管理權的業主 瀏覽:231
星漣海馬鞍山 瀏覽:722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
英賽嘉華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111
雲南初級葯士葯師主管葯師證書領取 瀏覽:429